从红屋看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 格式:wps
- 大小:444.11 KB
- 文档页数:21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风格
威廉莫里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他有感于1854年英国万国博览会展出之工业作品过于粗糙,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和受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最终引导他才走上了艺术与设计的道路。
通过对威廉莫里斯的了解,发现他的设计涉及多个领域。
他的设计强调服务对象为大众,提倡哥特式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因为他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了代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他多以植物无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表现。
他设计的书籍封面
强调版面的装饰性,大
多是精细而繁复的图
案,组合为一种密不通
风的肌理,版面上文字
与图案的色调对比节奏
把握的非常精妙,别具
特色。
在建筑的设计和
室内家具的设计中,追
求结构简单,风格纯真
质朴,在装饰上,推崇
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
他把装饰凝聚到了壁
纸、地毯、和玻璃等装饰上,甚至在室内设计中把绘画也作为装饰的一部分进行整体的考虑。
威廉莫里斯红屋对你专业学习的影响和启发
他是“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英国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是真正实现xx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xx前派的主要成员,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他认为,艺术的范围应该是宽泛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绘画与雕刻,,同时他认为艺术设计的主要部分或者说功能应该是实用艺术。
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贴近平民的生活,走下圣坛,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实用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美的艺术,否则,如果艺术设计只是飘忽云端,只是供少数人使用,那么这种艺术虽然不能说是不美的,但是起码可以说这种艺术是片面的,并不是最美的艺术。
他在晚年撰写的小艺术中提到:“我没有办法区分大艺术与小艺术,这种区分对艺术并无好处因为一旦如此区分,小艺术就变成无价值的机械的和没有理智的东西,失去对流行风格或强制性改革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小艺术的帮助,大艺术也就失去成为大众化艺术的价值,而成为毫无意义的附属品或有钱人的玩物了。
”艺术应该是人们每天都接触的到的,并用它来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这种艺术的创意和联想来源于人类本能的对美的追求。
这种艺术既可以满足人类的创造天赋,同时又能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这些想法有利于启发我对当代设计方法论的思考。
让我们打破主观观念的束缚,了解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以辩证、相对、变化的观念思考问题。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
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改革运动。
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
虽然该运动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而且具有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
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弊病。
从这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作为该运动的领袖人物,莫里斯也就被后人尊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莫里斯早年学习过哲学、神学、建筑与绘画,而后由于强烈不满设计领域复古思潮、庸俗美学的大行其道以及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滥用,而转向各类日用品的设计。
1861年,他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设计、生产、销售装设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的家具、织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产品。
在设计思想领域,莫里斯继承了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张从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审视设计问题。
首先,他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认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反对在观赏性的“高等艺术”与实用性的“次等艺术”间强调分高下;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因为他认为,这种分离既妨碍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他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希望通过设计的改革,美的教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而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又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哥特式风格的过度崇拜。
威廉·莫里斯设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威廉·莫里斯: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廉·莫里斯,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与领导者。
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莫里斯的建筑代表作红屋红屋是英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作品,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设计作品及思想:由于莫里斯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
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
他亲自设计壁毯、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
例如莫里斯公司出产的纺织品《草莓小偷》:《草莓小偷》拟用于窗帘和家具的罩子,其图案源自出没于设计师乡间住宅的鸫鸟,它们时常溜进厨房里偷草莓吃。
在夹缬的基础上改进工艺,首次在蓝色或白色基底加印上茜素红和木犀草黄色,颜色还原极佳,细节丰富,令莫里斯十分满意。
尽管价格高昂,但是市场反响十分热烈,是莫里斯公司最知名的装饰布料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拉斯金一样,莫里斯认为产品的问题是与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莫里斯并不像拉斯金那样害怕和厌恶机器,他认为劳动分工割裂了工作的一致性,因而造成了不负责任的装饰。
1.威廉·莫里斯的思想和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答题资料)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
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拉斯金的思想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
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
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谁才是“红屋”真正的作者--“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作者探讨戴竹君【摘要】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他的设计实践开始于“红屋”,作为其一生中唯一亲自设计建造的住宅,“红屋”的装饰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莫里斯对“红屋”倾注了心血,但红屋真正的设计者和建筑师却是好友韦伯。
文章结合笔者实地考察“红屋”的经历,从“红屋”的背景、历史、装饰风格、影响等方面对“红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红屋”的真正设计者进行了分析讨论。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红屋;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作者】戴竹君【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38威廉·莫里斯1834年3月24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从小家境殷实,受到了英国传统的良好教育。
1851年,年仅17岁的莫里斯到伦敦参观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时,就对丑陋的工业产品表现出极度厌恶,而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他后来的思想与设计实践。
两年以后,莫里斯进入牛津大学埃克赛特学院,通过朋友介绍,开始了解约翰·拉斯金①的思想主张,尤其是他对于哥特式风格的兴趣,这对莫里斯一生的设计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55年,莫里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以哥特风格建筑闻名的斯特里特事务所并在此结识了其一生的好友——建筑师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1831—1951),此后不久,通过他自己创办的《牛津与剑桥杂志》,莫里斯结识了拉斐尔前派②的艺术家罗塞蒂,并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建筑,转而开始绘画,这段绘画经历对莫里斯而言并不算成功,却因此结识了一位美丽的模特——简,两人不久后订婚,莫里斯开始筹备婚房,并且邀请韦伯参与新房的设计,他自己则将精力投入房屋室内装潢以及家具、墙纸等设计工作中,这座新房的建成被视为莫里斯生涯中的转折点,自此以后,莫里斯几乎完全放弃了绘画,开始全身心投入实用艺术的设计实践中,并和朋友们成立了设计公司,在商业上也取得了成功。
浅谈威廉·莫里斯的装饰设计风格作者:于晓颖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4期摘要:威廉·莫里斯(1834~1896)作为一名英国的设计师,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其围绕“红屋”进行的与社会理想相关的艺术设计活动,对工艺美术运动以及现代设计都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对“红屋”建筑的装饰分析,探讨了威廉·莫里斯设计风格的特点。
“红屋”的建筑装饰在当时是探索性的设计作品,体现了莫里斯强烈的自然主义风格特征。
威廉·莫里斯对自然主义的探索与推崇为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红屋”;装饰设计1 莫里斯与红屋威廉·莫里斯(1834~1896)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同时他也是一名艺术家、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被约翰·拉斯金(1819~1900)的思想所影响,对于中世纪哥特建筑和自然之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开始学习建筑,进入了以哥特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做学徒。
莫里斯也是“拉斐尔前派”的支持者,他曾尝试成为一名画家,在“拉斐尔前派”的圈子里面进行绘画创作。
而后在“红房子”时期(1859~1865)放弃绘画,切合实际开展了与社会理想实践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
“红房子”时期的设计活动对莫里斯个人以及工艺美术运动乃至现代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莫里斯一生的重要转折始于1859年他与“拉斐尔前派”著名模特简·伯登的结合。
因为结婚需要用婚房,而学建筑出身的莫里斯对当时整个伦敦市面上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都不满意,于是他便决定自己设计婚房,并且还邀请了朋友——建筑师菲利普·韦伯来参与设计和建造。
新房子落成之后,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红屋”。
“红屋”问世之后,1861年,27岁的莫里斯和他的朋友们成立了莫里斯·马修·福克纳商社(Morris,Marshall,Faulkner and Company,简称MMF),从事家具、纺织品、彩绘玻璃和日用品的设计和制作。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
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改革运动。
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
虽然该运动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而且具有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
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弊病。
从这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作为该运动的领袖人物,莫里斯也就被后人尊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莫里斯早年学习过哲学、神学、建筑与绘画,而后由于强烈不满设计领域复古思潮、庸俗美学的大行其道以及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滥用,而转向各类日用品的设计。
1861年,他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设计、生产、销售装设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的家具、织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产品。
在设计思想领域,莫里斯继承了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张从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审视设计问题。
首先,他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认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反对在观赏性的“高等艺术”与实用性的“次等艺术”间强调分高下;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因为他认为,这种分离既妨碍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他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希望通过设计的改革,美的教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而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又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哥特式风格的过度崇拜。
威廉莫里斯关于设计的观点
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他认为手工制品比机械制品更容易艺术化,同时强调产品设计和制作的一体化。
2. 主张艺术与实用结合,强调设计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他主张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使设计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实用性。
3. 提倡自然主义设计,强调设计应模仿自然,以自然为设计灵感来源。
他主张在设计中采用自然形态,反对过多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的人工痕迹。
4. 强调设计的整体性,认为室内设计应该与建筑、家具、陈设等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浅谈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作者:刘琦来源:《大观》2017年第11期摘要:通过阐述威廉·莫里斯出生背景、生长环境的影响。
莫里斯对机械化大生产的反抗,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对堕落的艺术审美。
红屋与莫里斯风格的装饰艺术的产生来源。
罗金斯的观点对莫里斯的影响。
莫里斯继承了罗斯金的观点并沿用了他的观点,反对所谓的工业革命大机械生产的艺术,批判为追求艺术也艺术的不良浪潮。
有两个矛盾点:一是参照贵族热爱的艺术审美眼光还要企图跟贵族的审美方式有所区分;二是为平民艺术而不是为贵族服务,但拒绝工业大量生产成品提高平民无法拥有。
关键词:资产阶级;矛盾;工业化;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西方现代艺术由两股源泉组成:法国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的探究为其一,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为其二,莫里斯便是这场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热潮狂扫欧洲,英国成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工业化初期的目标主要是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增加,超高的利润让工厂主们对商品的美观性一点也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膨胀,机械化的大生产地位大大提升。
为了彰显工业化的成果,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终于工厂主们发现大机械下的工业产品实用却不美观,于是乱装饰风格出现,金属机器上刻画花纹、器皿上随意加装饰的设计,反而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少年莫里斯被博览会上奇丑无比的设计吓哭,这次经历给莫里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这一种装饰的情况十分反感,他决定用自己的设计来改变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这种矫饰的、奇丑无比乱装饰的设计风格,也是这些粗陋不堪的工业制品使莫里斯敏感的艺术直觉受到强烈刺激。
随着年龄的增长,莫里斯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建筑,他游历很多中世纪的古建筑,对中世纪风格的设计特别着迷。
拉斐尔前派的主张学习拉斐尔以前的艺术传统,事实上否定了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而梦想回到中世纪的田园牧歌式的传统中去。
这种艺术主张与莫里斯不谋而合,莫里斯积极参加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活动,创作了一大批艺术作品,并且参与了拉斐尔前派的一些展览并遇到了他一生的爱人简·伯登,与朋友共同建造一栋独特的建筑作为婚房,即红屋。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主张对室内陈设设计的影响作者:刘雪芳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1期摘要:19 世纪下半叶至20 世纪20 年代,由威廉·莫里斯领导的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逐渐流行开来,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倡导传统手工艺,强调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与技术和谐统一的威廉·莫里斯在现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现代设计之父”。
虽然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与其设计实践不能完全相呼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能否认其设计思想的现代性,更对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艺术设计思想和设计教育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室内设计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当代室内设计消费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分析来探讨其对我国当代室内陈设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室内设计;陈设设计威廉·莫里斯的设计主张威廉·莫里斯坚持用艺术的眼光对待生活。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意在强调生活中要把实用和美结合起来。
他的设计理论可归纳为:(1)艺术无大小之分,主张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在家居陈设品的设计上要把工匠精神和工匠技术相结合。
(2)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
打破了设计为少数人服务的模式,让设计走向普通大众的生活,为之后的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主张设计的材料要忠于自然性质,设计物的形状要和其使用目的相一致,做到艺术与自然的充分结合。
(4)强调设计的整体性。
认为室内的物品应和墙纸、地毯还有建筑的设计风格相统一、相和谐。
我国室内陈设设计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英国设计史学家乔治·塞维奇认为室内陈设设计是“建筑内部固定的表面装饰和可移动的布置所共同创造的整体结果”。
通俗来说,居住空间陈设设计是设计师根据居室的环境特征,结合人机工程学、色彩心理学、情感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运用,使居住者居住要求在个人需求满足下的合理呈现,实现居室物品的摆设,达到集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娱乐、生活、休闲等各方面要求的设计学科。
浅析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作者:朱云飞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9期【摘要】本文分析了莫里斯的几个主要设计思想,设计实践以及设计的局限性。
认为虽然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矛盾性,但他提倡艺术与手工艺结合,主张艺术家、设计师应向大自然学习;强调艺术应该为大众服务,本质上已经构建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思想。
因而,在世界设计艺术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设计实践;局限性威廉·莫里斯在英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英国设计家、作家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作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人,他是将约翰·拉斯金的思想理念付诸实践的设计先驱,同时他也是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
莫里斯早年原本成为一个神职人员,学习过哲学、神学与建筑,当时在绘画上有一个拉斐尔前派,拉斐尔前派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一个英国绘画流派,他们主张绘画艺术应该像意大利绘画艺术那样客观真实地表现自然。
作品表现出优雅真实的风格。
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手工艺传统,设计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
莫里斯与当时的拉斐尔前派成员都是莫逆之交,特别是与画家、建筑师伯恩·琼斯志同道合。
在他们的影响和劝说下,莫里斯毅然放弃了建筑而转向绘画和手工艺术设计。
一、水晶宫对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影响17岁那年,莫里斯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这个在水晶宫里举办的工业产品大展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在当时的产品中,工业产品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外型都相当的粗鲁。
博览会的组织者德国建筑师G·泽姆佩尔、英国首相亨利·科尔和理论家欧文·琼斯都对此提出指责。
琼斯称其中的产品是“趣味最恶劣的、丑陋和不协调的奇想。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但是“水晶宫”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盲目的热情,漠视了基本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