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年、月、日
- 格式:doc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5
《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24小时计时法。
2.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意识,珍惜时间。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年、月、日的关系及定义。
2.24小时制的特点及使用。
3.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年、月、日的关系,24小时制的特点。
•难点:时间的计算,以及与12小时制的区别。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投影仪•教学软件:时间转换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表、日历等实物展示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以前学过的时、分、秒的概念。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的日历。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解释年、月、日的关系,以及24小时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投影仪展示时间转换工具的使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月的日历,并标注重要日期。
然后使用时间转换工具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
4.归纳小结:总结年、月、日和24小时制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强调时间的计算方法。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制作下个月的日历。
2.写出五个你喜欢的一天中的时段,并解释原因。
3.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年、月、日和24小时制?写出你的想法。
【学霸笔记】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6章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1、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2月28天或29天。
2、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3、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4、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1)每四年中就有一个闰年,其余三个年份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的2月份有28天,全年有365天.【分析】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首先判断出2009年是平年,然后根据平年的特征:全年有365天,2月有28天解答即可.【解答】解:2009÷4=502 (1)所以2009年是平年;根据平年的特征,可得2009年的2月份有28天,全年有365天.故答案为:28,36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特征掌握的熟练程度.月1日前一天是4月30日,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分析】根据一年内的大月和小月可知,大月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有:四、六、九、十一月,所以4月份有30天,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8月有31天,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由此解答.【解答】解: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8月有31天,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故答案为:4;30;8;31.【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年内的大月和小月各有哪几个月份.年=24月49天=7周晚上8时也是20时时13时是下午1时.【分析】把2年换算为月数,用2乘进率12;把49天换算为周数,用49除以进率7;把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小时数和分钟数都不变;下午和晚上小时数加12,分钟数不变,即可得解;24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凌晨和上午的时间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减去12即可.【解答】解:2年=24月49天=7周晚上8时也是20时时13时是下午1时;故答案为:24,7,20时,下午1.【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还考查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24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凌晨和上午的时间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减去12即可;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凌晨和上午的时间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上12.3年=36个月6日=144小时36个月=3年180分=3小时1星期=7日120秒=2分.【分析】(1)把3年换算成月数,用3乘进率12得36个月;(2)把6日换算成小时数,用6乘进率24得144小时;(3)把36个月换算成年数,用36除以进率12得3年;(4)把180分换算成小时数,用180除以进率60得3小时;(5)把1星期换算成日数,用1乘进率7得7日;(6)把120秒换算成分数,用120除以进率60得2分.【解答】解:3年=36个月6日=144小时36个月=3年180分=3小时1星期=7日120秒=2分故答案为:36,144,3,3,7,2.【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例5.连一连.【分析】儿童节是每年的6月1日,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国庆节是每年的10月1日,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然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普通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即是闰年;据此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1900÷400=4…300,有余数,是平年,2000÷400=5,没有余数,是闰年,1983÷4=495…3,有余数,是平年,1564÷4=391,没有余数,是闰年,画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常见节假日以及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面月份不是小月的是()A.3月B.4月C.9月2.今天是星期四,再过7天是星期()A.三B.四C.五3.2020年第一季度(1~3月)共有()天.A.90B.91C.924.下面的节日中所在月份的正好都是30天的是()A.元旦节、教师节B.国庆节、儿童节C.教师节、儿童节5.小明妈妈今年36岁,请估计一下,()接近小明妈妈的年龄.A.1900分B.1900周C.1900时D.1900日6.下面的节日在小月的是()A.劳动节B.六一节C.国庆节二.填空题(共6小题)7.2021年全年有天,其中二月有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6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学具万年历,钟表●预习学案复习二年级学过的时、分、秒的知识。
复习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导学案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情感目标通过细致地观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价值观根据有意义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具学具年历表●预习学案2小时=()分60秒=()分60分=()小时1星期=()天3分=()秒4星期=()天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点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4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其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
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科书充分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口算,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每一步计算得到的积与哪个数位对齐,特别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的算理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还有在笔算当中的进位以及连续进位的问题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教学时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来帮助学生理解。
1.让学生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科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乘法口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探究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2.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为前提,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掌握“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等关键知识以及形成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重要基础。
标题: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掌握月份的天数分布,能正确读写日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年历,让学生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分为7个大月和4个小月。
大月每月31天,小月每月30天。
闰年的二月有29天,平年的二月有28天。
2.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为闰年。
3. 月份的天数分布: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为特殊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4. 日期的读写方法:年、月、日按照顺序读写,如2021年9月1日,写作2021-09-01。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关系,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月份的天数分布。
2. 教学难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日期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年、月、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年历,找出一年中有多少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
(2)引导学生发现大月和小月的天数分布,以及平年和闰年二月的天数差异。
(3)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4)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日期的读写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年、月、日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年历,让学生自己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时,要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9页例1例2教材分析:《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年、月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
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单位。
学情分析: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
但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缺乏清晰的认知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通过观察年历卡、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序观察,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适时渗透孝敬长辈、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法:情境激趣,直观演示,设疑诱导。
学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年历卡片,探究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设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在2015年和2016年年历中分别圈出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小强今年12岁了,只过了3次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1 年、月、日备教材内容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76~79页的内容。
2.教材首先指明了新知的性质,接着呈现了一张2011年的完整年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年、月、日的意义及关系。
通过例1、例2使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本单元知识是“时、分、秒”知识的延续,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备已学知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60分 1分=60秒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与归纳。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通过对自然科学和历法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爱国热情。
备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天数及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备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认识年、月、日问题导入 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材77页例1)(1)一年有( )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月份是小月。
过程讲解1.观察年历表,寻找规律(1)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由若干天组成。
结论:在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中,年最大,其次是月,最后是日。
(2)观察2011年、2012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重点提示 无论书面语还是口语,一般都把几日说成几天,在表示具体的某一天时,才用“日”,如2016年1月1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课时安排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局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1、位置与方向〔5课时〕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9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3、统计〔4课时〕(1).简单的数可调压渣油泵据分析(2课时)(2).平均数 (2课时)4、年、月、日〔5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5、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6、面积〔7课时〕7、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8、解决问题〔4课时〕设计校园(1课时)9、数学广角〔2课时〕10、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材分析:学生在一般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存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高压渣油泵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援助学生识别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KCB-300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识别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以及解决问题。
2.地位与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年、月、日(1)教学内容:教材P76~78例1及“做一做”,教材P80“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
2.通过具体活动,经历判断大、小月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3.体验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大月、小月、2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大部分学生能猜出是日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年、月、日的秘密。
[板书课题:年、月、日(1)]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P76情境图。
师:请看年历表,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预设】预设1: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9天,还有的有28天。
预设2:知道5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第六单元年月日【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年、月、日》【学情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学段课程标准】1.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了解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年、月、日的认识2课时24时计时法2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认识年、月、日【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6~79页例1、例2【课标描述】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年历卡上的发现,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借助2月月历卡,在交流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会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时间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
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
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另外还特别安排了“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
教材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的天数。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说教法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一)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创设出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年、月、日》说课设计《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单元分析、单元规划和课时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学情三个方面进行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1.横向分析:本单元包含三个内容:年月日、24时计时法和综合与实践(制作活动日历)2.纵向分析:《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单元中主要认识整时;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元中呈现的内容由认识整时过渡到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中不但认识秒,完成对钟面上能够体现时间的认识,还增加了有关时、分、秒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的内容;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是时间相关教学内容的终篇。
年月日的教学,无论是有关量感体验的难度,还是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都与“时、分、秒”的学习有较大差异。
(二)学情分析:1.认知起点:本单元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生活中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时间观念。
2.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
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够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愿意与小伙伴交流,能够较为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3.认知难点:时间单位抽象难懂,从原先“时、分、秒”较短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时间单位,跨度很大。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本单元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时间观念,需要学生在不断应用、不断体验中建立。
时间单位“日”是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的。
但让学生理解一个月或者一年时间有多长,却需要借助一定想像力。
(三)课标分析:1.课标变化:《年、月、日》原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把这部分知识划分到了综合与实践的领域。
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年、月、日,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掌握两者之间的转化方法;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课时分配:
(1)年、月、日(1) (1课时)
(2)认识平年和闰年 (1课时)
(3)24时计时法 (1课时)
(4)利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1课时)
练习课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综合与实践制作活动日历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
第1课时年、月、日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8分钟)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
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
皮。
2.教师出示2011年、2012年年
历,揭示课题。
(1)我们学习、生活一天,就
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日。
板
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1月31
日这一天,要经过多长时间?学生
答,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
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学生答,
教师板书“年”字。
(4)年、月、日和时、分、秒
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
秒是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年、月、
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
揭题: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
知识。
1.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猜出底:日历。
2.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
问题,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1.说说我们学过哪
些时间单位?他们之间
的进率是多少?
答案:学过的时间单
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2.判断题。
对的打
“√”;错的打“”。
(1)2月的最后一天
是2月30日。
()
(2)大月都是单数
月,小月都是双数月。
()
(3)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
()
答案:(1)(2)
(3)√
3.(1)
蛋糕的生产日期是
2015年4月13日,保质
期5天。
2015年4月17
日,这块蛋糕能吃吗?
(2)
二、探究新知,认识年、月、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分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主题图,引
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标注的特别日
子。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2011年有多
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
月是30天,2月有多少天。
3.课件出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说说与2011年
1.仔细观察2011年年历,
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找出主题
图中标注的特别的日子。
2.观察后汇报:2011年有
12个月,1月、3月、5月、7
月、8月、10月、12月是31
天,4月、6月、9月、11月
是30天,2月有28天。
钟)年历相比有什么不同,并完成教材中的统计表。
4.引导学生认识大月和小月。
5.引导学生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3.观察对比得出:2012
年也有12个月,但2月有29
天,其他月份的天数与2011
年同一月份的天数相同。
填写
统计表。
4.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
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既不是
大月也不是小月。
5.理解并掌握记忆大月、
小月的方法。
购买日期:
2012.01.08,保修期:3
年。
笔记本今天坏了,在
保修期吗?
(3)
注册日期:
2015.10.23
答案:
(1)能吃
(2)不在保修期
(3)2021年
三、巩固练习。
(9分钟)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80页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全班同学合作完成。
3.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
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问:
四、课堂
小结。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