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谐的形态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和谐之美【摘要】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和谐之美融合了宇宙、花鸟、龙凤、吉祥、对称等元素,展现出极致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和谐之美在宇宙图案中展现了天地相融、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花鸟图案中则表现了自然界生机盎然、物种繁衍的奇妙景象;龙凤图案象征着皇家尊贵、权势统治;吉祥图案则寓意着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对称图案则展示了对称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运用。
这些和谐之美不仅启示了当代设计的灵感来源,也对社会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和谐之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继承与传承。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和谐之美,文化内涵,宇宙图案,花鸟图案,龙凤图案,吉祥图案,对称图案,当代设计,社会影响,重要性,价值1. 引言1.1 中国传统图案的定义及意义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传统图案是在民间流传久远的,通常是由一些特定的符号、图案元素组合而成,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图案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图案通常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人们对自然、宇宙和社会秩序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研究和欣赏中国传统图案,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风貌和特点。
传统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传统图案的定义及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和谐社会的追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创造力。
传统图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传承。
1.2 中国传统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积淀。
在传统图案中,往往融合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出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之美
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之美,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在绘画、设计、服装等多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色彩的和谐,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使它们在视觉上产生舒适感。
而平衡,则是指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比例,使画面看起来稳定而均衡。
在绘画中,色彩的和谐与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画家需要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使画面中的颜色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同时,他们也需要运用色彩的平衡,使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在视觉上保持稳定。
同样,在设计中,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者需要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合理地搭配它们,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协调一致。
同时,他们也需要运用色彩的平衡,使设计中的各个元素在视觉上保持平衡。
此外,在服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合理地搭配它们,使整个服装看起来协调一致。
同时,他们也需要运用色彩的平衡,使服装中的各个元素在视觉上保持平衡。
总之,色彩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需要注重色彩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
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近色及其邻近色的调配规律,及其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色练习加深对邻近色的认识,体验色彩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邻近色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度,学会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邻近色的调色方法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调配出和谐的色彩搭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粉颜色与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游戏导入,教师出示色彩卡片,请同学根据卡片上的色彩“找朋友”,说说其余色彩不配成“朋友”的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色彩的和谐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一)感知体验色彩的和谐1.感知邻近色①利用课件出示色相环,并讲授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在色相环中找一找哪些颜色属于邻近色?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60°范围内的就属于邻近色2.体验邻近色出示任务:同学们按照邻近色的方法把彩笔盒重新进行布置安排。
(二)欣赏、讨论色彩的和谐1.寻找邻近色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①色彩的和谐在生活中有用吗?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的色彩搭配②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体现了邻近色?室内设计、建筑③展示建筑类、生活用品、文具用品、装饰画、标志招贴等图片,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教师总结: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优雅的感觉。
2.欣赏邻近色①课件展示罗斯科《红黄橙》《金秋》引导学生观赏。
教师设问“画家用了哪些邻近色?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邻近色:红色、黄色、橙色;画面产生一种和谐的效果。
②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颜色是否用的一样多?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邻近色调色方法:运用邻近色作画时要注意确定一个主色调,主色调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③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邻近色的运用。
中国画形式美的几个方面
中国画形式美的几个方面包括:
1. 线条美: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元素,线条的粗细、弯曲、连续、极端等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效果,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的享受。
2. 形体美:中国画形体的塑造主要表现在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方面,它们的形体是通过线条和色彩加以塑造的,其它又大体分为写实和表现两个方面,各种形体的美妙和神韵是中国画独有的美感。
3. 色彩美:中国画的色彩表现主要有单纯与混合两种形态,它是用对比、渐进和破坏等手法表现画面的节奏与韵律,使画面显出绚烂多姿的风貌,给人以饱满、和谐、美妙的审美体验。
4. 纹理美:中国画的纹理美指的是用笔法、水法、草法等表现手法,表现画面的纵深效果,发掘墨、石、纸三者的特色,重现自然物体的纹理形态,从而营造出神韵独特、纹理丰富的美感。
5. 空间美:空间美是指通过构图和氛围表现画面的空间效果和深度,如远近关系、透视手法、虚实对比等手法,将画面上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空间中,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美感。
【设计师应该知道的事】⽡西⾥·康定斯基的⾊彩和谐“⾊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以触及⼈类灵魂的原则为唯⼀基础。
”——康定斯基⽡西⾥·康定斯基出⽣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与彼埃·蒙德⾥安和马列维奇⼀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
毫⽆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
康定斯基代表作:《湖上》《黄-红-蓝》《蔚蓝的天空》《⽩⾊的线》《即兴31号》《粉⾊的⾳调》等等,他说:⾊彩是琴键,眼睛是锤⼦,⽽⼼灵则是钢琴的琴弦。
画家是弹琴的⼿,弹某个琴键,引发⼼灵的震颤。
”。
康定斯基作品:黄红蓝 1925年藏于法国巴黎国⽴现代艺术馆康定斯基作品:⽩⾊之上康定斯基在他早期的绘画中,特别强调⾊彩的表现⼒。
他以浓重⽽明亮的⾊彩来表现⾃然风光,表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抒发其浪漫、诗意的情怀。
康定斯基早期作品:青⼭画布油彩 1909年作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早年的康定斯基(1914年以前)康定斯基后期作品“第⼗乐章”(1939年)⼤约在1910年,他画了⼀幅粗野、激荡,⾊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的⽔彩。
从这幅画开始,所有的描绘性和联想性的要素似乎都不见了,这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个例⼦。
康定斯基第⼀幅⽔彩抽象画,1910年抽象艺术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点,线,⾯,⾊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表现内⼼的感觉,情绪,节奏等内容。
《构成第七号》《构图⼋号》《构图九,第626号》抽象艺术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意念图案,所以,欣赏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谓的猜测、揣摩与思考,在⾊彩、线条的舞动中,尽情体会艺术的纯粹与美丽。
《⼏个圆圈》带⿊⾊的⼸形,154号《Black and Violet》(1923)。
第2课色彩的和谐(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1、引导欣赏:(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如:黄——黄绿——绿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3、实践活动:(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会使用邻近色。
教学前我准备了色相环及民居、建筑、自然风光、水果等图片,教学中我通过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理解邻近色,感受色彩的魅力。
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其二,通过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近色;其三,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自然界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课内外的作品,结合作品的内容和色彩,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对于色彩调和的美,邻近色产生的视觉效果有了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其四,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进行绘画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了解色彩和谐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色彩调和的原理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
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
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
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
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
色彩调和的原理:1、互补色平衡论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
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
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
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2、自然色彩秩序论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
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暗不、反光、投影。
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须建立一定秩序。
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色彩形式美手法1.色彩平衡(1)色彩对称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
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
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桨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
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
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
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
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
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
由于它有奇特、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
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
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
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2.色彩比例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
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色彩对比和和谐是视觉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丰富有趣、美观舒适的视觉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色彩对比和和谐的概念,并且讨论如何在视觉设计中使用它们。
一、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颜色之间的明显差异。
可以通过色相、亮度、饱和度的对比来实现。
1. 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色相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对比效果。
不同的色相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气氛,如红色会让人兴奋,蓝色会让人感到冷静。
当我们在设计中运用色相对比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搭配的色相是否和谐,二是在使用互补色时需要注意处理好明度和饱和度,避免过于强烈的对比产生刺眼的视觉效果。
2. 亮度对比亮度对比是指亮度的差异,也就是明暗程度。
亮度对比直接影响人的视觉效果,黑和白是最极端的亮度对比,白色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黑色则是会产生危险的感觉,因此需要小心使用它们。
在亮度对比中,有个很好的概念,就是“灰度平衡”,即灰度的比例是可以和谐地出现在色彩中的。
饱和度对比是指颜色的强度程度。
颜色的饱和度越高,颜色也就越强烈。
过度饱和的颜色会让人产生不适感。
在使用饱和度对比时,需要注意从对比的强烈度逐渐过渡,不要过于突兀。
色彩对比能够让设计更加生动多彩,并且突出重点,相互呼应,同时还在视觉上达到活动性和动感。
二、色彩和谐色彩和谐是指颜色之间的相似之处,能够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色彩和谐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 同色系和谐同色系和谐是指同一个色系中的不同颜色组合在一起产生的和谐效果。
如红色加橙色、黄色,在色相上具有相似性,在搭配时可以让设计师有更大的空间。
形成同色系和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种颜色在一个系列里面互相呼应;二是通过调节同一个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形成层次丰富、多变的效果。
互补色和谐是指配对的两种彩色距离在彩色圆上正好相距一百八十度,彼此精神相对。
这种组合的色彩对比较强烈,但是又不失和谐,是常用的设计手法,但互补色的使用也要注意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的搭配,避免出现刺眼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和谐之美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和谐的精神内核。
它融合了中国哲学、宗教、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元素,在形式上以线条、色彩、纹理等为主要表现手段,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以下是中国传统图案中和谐之美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和谐中国传统图案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花鸟虫鱼等各种自然元素,这些元素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珍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人合一”,自然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因此,中国传统图案中所表现的自然元素总是非常和谐的。
比如,宋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花卉、树木等图案表现了自然界的繁荣和美丽;清代的福字则是用娇艳的牡丹和精美的蝴蝶相结合,寓意着福祉与幸福的来临。
这些图案的自然元素都是相互融合的,呈现出和谐、和谐的自然界。
二、人文和谐中国传统图案中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尧舜禹四大圣人、儒家经典、诗文音乐、戏曲艺术等,这些文化元素在广泛流传的同时也被纳入了传统图案的构图中。
例如,明代青花瓷底色为白的青花方瓶上就常常绘制孔子像与《四书》、《五经》中的经典诗句,寓意着文化传承和谐、思想互通;清代的双凤朝阳图案用两只鸟相互翻飞形成双凤图案,寓意着夫妻合谐、家庭幸福之美。
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思想。
三、色彩和谐中国传统图案中的色彩多以红、黄、绿、蓝、紫五种基本色为主,这些颜色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荣耀、绿色代表自然、蓝色代表清新、紫色代表尊贵等。
此外,传统图案中的色彩也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如黄色和红色常常是配对使用的,表现出火的热烈和土的温暖;蓝色和绿色则常常是多元色彩中的清新、自然色,与自然元素的表现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和谐、和谐的美。
四、纹理和谐除了色彩和自然元素之外,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纹理也表现出和谐之美。
风景写生色彩表现技法及分类风景写生是绘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通过艺术家对自然风光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而在这个过程中,色彩表现技法则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一、色彩表现技法分类1. 纯色法纯色法是指在画面中只使用纯净的颜色,不加任何混合或调和的方法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呈现出非常鲜明、明亮、生动的效果,但同时也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因此,纯色法通常被用于表现自然景观中具有强烈鲜艳颜色特征的场景。
2. 混合法混合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来创造新的颜色,并以此来表现景物形态与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呈现出更为真实、细腻、柔和的效果。
在混合时,需要注意颜料之间相互之间会产生反应,所以需要掌握好不同颜料之间的相容性。
3. 调和法调和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在一定比例下调和,以此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呈现出柔和、温暖、平和的效果,常被用于表现自然界中的雾气、朦胧等特征。
二、色彩表现技法具体应用1. 色彩对比法色彩对比法是指通过在画面中使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突出景物的特征。
常见的对比包括互补对比(如红绿、黄紫等)、明暗对比(如黑白、深浅等)以及冷暖对比(如蓝绿与橙黄等)。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
2. 色彩层次法色彩层次法是指通过在画面中使用不同明度和饱和度的颜色来模拟景物距离远近及深浅关系。
通常,远处的景物会使用较淡较冷的颜色来表现,而近处则会使用较饱和较暖的颜色来突出。
3. 色彩重复法色彩重复法是指在画面中反复运用同一种或相似的颜色来创造统一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平衡,并且能够突出画面中的重点。
4. 色彩变化法色彩变化法是指通过在画面中运用颜色渐变或颜色过渡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创造出非常柔和、流畅、自然的效果,通常被用于表现天空、水面等场景。
总之,色彩表现技法在风景写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法来表现自然界中的美丽与神奇。
和谐的色彩导言色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情,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当色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感觉,唤起我们的回忆,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色彩,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含义。
然而,如果这些色彩能够在一个空间或一个对象中和谐地结合起来,将会给人们带来非凡的体验和享受。
本文将探讨和谐的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帮助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色彩环境。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彩是由可见光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组成的。
我们通常用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来表示不同的色彩。
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红色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颜色,它代表了力量、激情和爱。
红色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室内环境中,红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活力和兴奋感。
橙色橙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温暖的颜色,它代表了喜悦和温馨。
橙色可以增强人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在室内环境中,橙色可以刺激人们的食欲和欢乐感。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和愉悦的颜色,它代表了阳光和快乐。
黄色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在室内环境中,黄色可以增加人们的活力和乐观情绪。
绿色绿色是一种平和和和谐的颜色,它代表了自然和生命。
绿色可以使人们感到放松和舒缓。
在室内环境中,绿色可以提高人们的平静感和冥想状态。
蓝色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宁静的颜色,它代表了清晰和理性。
蓝色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和思考。
在室内环境中,蓝色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效率。
靛色靛色是一种深邃和神秘的颜色,它代表了智慧和思考。
靛色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室内环境中,靛色可以增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力。
紫色紫色是一种优雅和神秘的颜色,它代表了神秘和精神。
紫色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室内环境中,紫色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意和灵感。
创造和谐色彩环境的原则创造一个和谐的色彩环境需要考虑以下原则: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是指将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形成和谐和统一的效果。
色彩和谐的形态表现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0801班王雪梅200841070118摘要:色彩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色彩具有其他文学和语言无法代替的作用。
所谓写实色彩的和谐是指表现特定光色条件下物象色调的色彩形式。
因为摄影作品大多数都具有视觉真实的特性,所以有必要认真对待写实色彩的和谐问题。
关键词:色彩,和谐,显示,表现正文景物的固有色是千变万化的,但在特定的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大气透视的作用下,它们都统一在一定的关系中相互依存。
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景物的受光面与阴影部分依据补色规律形成体积感,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对比、色度对比和明度对比。
在不同的色彩衔接处,有时会表现出尖锐明显的对比,有时则形成丰富柔和的过渡层次。
处于不同距离物体的色调,又依据色彩透视的规律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自然界中色彩的和谐,包涵了可以满足色彩平衡的属性,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看起来彼此隔离的色彩在光线和大气的作用下统一起来,形成了完美的色彩和谐。
写实色彩的和谐要求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对色彩变化相应关系的协调。
凡是对这种协调的破坏都不能取得画面色彩的和谐。
而拍摄也不能依靠对客观色彩的消极摹写取得画面色彩的和谐,必须通过艺术创作把自然中的色彩和谐地转化为艺术中的和谐,从客观色彩的表现提取并强化到艺术作品中去,使之表现更加鲜明突出。
在摄影创作的时候,要把握住对象的色调特征和色彩意境,要注意那些能体现这些意图的色彩在结构中的对比和关系,在作品中准确地体现出局部色调在形成整体色调的和谐中的相互关系。
色彩的和谐意味着在作品中能体现色彩自身审美价值的色彩搭配的美。
必须记住,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总体造型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作品色调的形成,还是色彩和谐美的体现,都应当在揭示作品的主题与内容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我们在根据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进行构思和确定画面色调气氛,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与意义的同时,也就包含了对色彩和谐的追求。
色彩科学是社会和谐、心的和谐的重要因素色彩科研成果显示,在人类视觉感受形成的印象中,色彩作用占其65%,这一数据早已被全世界采用。
梁勇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感受应该是视觉感受,然后是物的形状、材质等等,这是国际上通用的。
色彩科学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比如进到一个红色装饰的房间里,可能心跳会加快,精神会紧张,因为处在兴奋的状态。
进到蓝色的房间里,可能给你一种镇静、放松的感觉。
医院为什么会选择绿色?因为绿色有自然镇定的效果。
所以,从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来说,不同色彩对不同的功能的效果是不一样。
现在国外色彩健康已经成为色彩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从色彩科学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创造社会和谐、创造‘心的和谐’,色彩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心的和谐”心理健康科普活动中,流行色协会还针对公众举办一系列讲座,让大家科学利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环境,来愉悦我们的心情,来达到我们“心的和谐”。
一、服装色彩的未来发展:多元化、自然化和科技化我们生活中充满着色彩,可以说,生活就是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直观的社会变化之一,恐怕就是街头巷尾人们的服装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梁勇说,色彩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色彩发挥它的价值,达到审美的作用。
服装色彩科学是服装产业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所以,当进入信息爆炸的年代,色彩能够使产品表现出更多的变化。
所以,服装的色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年前,服装可能靠款式,但现在,应该说服装的竞争更多的靠颜色、面料和技术。
从服装的销售来看,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越来越精确,越来越苛刻。
同样是蓝色,有时候色光稍微差一点点,蓝色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所以,现在色彩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精确。
未来服装色彩的发展方向可以用三化来表现:一是多元化,今后色彩会越来越丰富,随着新材料、新原料的使用,新技术的利用,这些新的颜色也会层出不穷;二是自然化,我们可以从大自然里找到很多色彩的灵感;三是科技化,科技能够带来时尚,由于新技术的利用,能够产生新的色彩表现。
二、着装建议:适合自己场合得体时尚元素中国有句古话“人靠衣裳,马靠鞍”,如果选择合适颜色的服装,通过一个得体的、和谐的搭配以后,能够给穿着人带来愉悦、自信的感觉。
如何穿衣服可以使人看上去更加有品味?梁勇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穿着和家装,适合自己的就是最高的原则。
但是适合自己的时候,同时又要考虑与环境、场合能够得体。
所以,人们需要了解一些简单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流行的基本元素,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可以使自己穿着得体同时还可以很时尚。
穿着不需要追逐时尚,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超越自己的经济条件,去追逐那些品牌,追逐那些虚无缥渺的时尚。
他认为这么做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城市色彩:呼吁“和谐”与“个性表现”城市中人们每天推开窗户,走上街头,就要看到建筑色彩。
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单体以及整个城市色调的把握上,如何才能构建宜居的色彩环境呢?城市的色彩和谐、建筑的色彩和谐,并不是简单的选择一种颜色或几个颜色,而是要追求视觉上的和谐以及色彩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
如同城市交通规则一样,交通规则的制定,目的是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有效。
同样城市色彩规划也是如此,就是要减少色彩应用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环境中的色彩应用不当而造成的视觉污染,以及因色彩应用不当而造成的功能障碍。
“城市色彩在追求视觉和谐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城市的绿色和文化,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城市文脉等层面体现城市的个性与特色。
这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命脉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梁勇进一步解释说:“现在我们城市,从黑龙江一直到海南,很多城市都是千篇一律,材质、风格等都大致一样,特别在色彩运用上几乎看不出区域性、地域性,城市文化的脉断了、被破坏了。
”四、中国传统色彩要继承且有创新我国的古代有多姿多彩的传统服装、建筑色彩等作品,中国的色彩文化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五色学说”,是中国色彩学对人类贡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从公元前1100多年的周代开始,中国就把赤、黄、青这三个颜色称为“彩”,将黑和白称为“色”,而“调,和也”,就是和谐的意思,因此,汉语名词“彩调”意味着一种色彩和谐组织的认识观。
中国讲五音调和、五味调和、五色调和,五色学说强调的就是一个整体。
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的纺织品设计上不仅用色丰富大胆,还十分讲究色彩的协调搭配,这不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审美情趣,即使从今天的西方色彩学来说,配色也是符合现代配色原理和规律,显得十分和谐、悦目。
首先,中国的文化也造就了中国色彩的自然观和社会观。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应用,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二是重视等级和次序。
他进一步解释第一个特征时说,从中国传统民居色彩文化的原生状态来看,往往居民建筑色彩也是顺应天成、融合自然,又极具生态价值的风格特征。
像傣族、布依族,他们有的用石头房,铺出来的东西宛若天成,能够与周边的青山绿水达到惊人的和谐,让人在视觉上感觉非常舒服。
所以,中国特别强调在色彩应用上的天人合一。
第二,重视等级和次序。
比如清朝以后,官府不同的官员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同样建筑也是如此,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住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老百姓只能住青砖青瓦。
这种色彩的等级和次序也是中国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另外,中国的文化不断地包容与吸收异质的文化,使中国的色彩文化呈现多元性特征。
中国的历史上,中国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摩擦和碰撞,呈现了自身特色的文化表现,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绵延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敦煌壁画色彩非常丰富,不同时期的壁画完全不同。
比如北魏用的红棕色调,配以蓝、黑色;唐朝则增添黄颜色,明艳而华丽;而宋代则以蓝绿色调为主。
所以儒家思想与外来文化,特别是与佛家思想相互交融,也成为中国色彩的一个表现。
中国传统色彩是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先人们创造的灿烂的色彩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的宝库。
但是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遗产上,最重要的是要继承还要有创新。
五、怎样才能使色彩和谐色彩有他的色调,统一的色调能让整幅画的色彩比较协调,也能反映一个主题。
你的这种感觉,可能不是你画的原因,而是眼睛的原因。
因为你不断的画,眼睛在审视过程中的要求比你手提高的速度要快,所谓的“眼高手低”。
既是不同色彩,多几笔协调色(中间色的渐变色),应该会协调的另外加一句:加强明暗对比,可提高色彩的亮度。
不过色彩的亮度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的色彩感觉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喜欢亮点的色调,那么尽量少加复合色,整体颜色比以前纯一点就OK了,不过我认为除非你画的特别暗已经到了画面颜色脏的地步,否则最好不要改变你目前的色彩感觉说到你这个问题,我不得不提到色彩感觉。
其实亮不亮真的不是你刻意改变下就能搞定那么简单,你画的不亮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色彩感觉就是这个样子。
这其实不是什么错误,就像你的同学很多人一开始画水粉画面就狠亮很纯,但是也有很多人开始复合色就比较多,甚至感觉好的就不知不觉弄出高级的灰颜色了。
追求这个并没有意义,忠言逆耳,希望你听的进去,只要你的水平到了,画面整体达到要求,那么就能拿高分。
这和颜色亮还是灰没有丝毫关系。
结论色彩和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在注重品质等的同时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以期达到色彩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 李莉婷.色彩构成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 桑桂荣.略论色彩和谐之美[M].黑龙江出版社[3] 贾薇.色彩和谐的乐章[M].内蒙古出版社[4] 冯君.色彩和谐总相宜[M].人民文学出版社[5] 绿露.造型秀美色彩和谐[M].陕西文学出版社[6] 蔡然.论设计中色彩和谐的表述性.西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