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 格式:ppt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19
化学第一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现象:挥发、形状、状态改变等事例:酒精挥发、冰雪融化、铁丝弯曲、风力、水力发电、分离液态空气、石油分馏等2、化学变化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事例:物质的燃烧、火力发电、煤的干馏、钢铁锈蚀、酿酒、牛奶变酸米饭变馊、食物的发酵、食物的消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注意】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关系:大多数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的燃烧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金属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毒性等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和溶解性等3、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物质性质不同,性质还决定着物质的用途4、课堂实验:实验一:把酸滴在大理石上:取一只试管,放入少量的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或者醋酸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大理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跟盐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实验二:向石灰水吹起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
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静止一段时间后,底部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实验三:镁带燃烧由教师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典例题】【例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 B.冰雪融化 C.矿石粉碎 D.铁钉生锈【例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电灯发光B 用汽油去掉油污C 火药爆炸D 二氧化碳变成干冰【例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水结冰C.夏季柏油路面“变软”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例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火箭点燃 B.用食醋出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例5】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B.用灼烧法渐变羊毛和合成纤维C.石灰水遇水变成熟石灰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课堂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瓷碗破碎C.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分类根据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条件下,仅仅改变了其物理性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气化、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新的化学性质并没有产生,因此,物质参与物理变化的反应后,仍然保留原来的化学成分。
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主要区别。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化学变化发生时,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发生了改变,新物质在形态、组成和性质上和反应前的物质都不同。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变化所在,它是物质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以化学式、结构式或方程式表示。
例如:烧木头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变化原理不同物质的变化原理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物质变化的原理包括能量原理、质量守恒原理、原子分子理论等。
1. 能量原理能量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理量,能量变化规律是各种物质变化的基础。
能量在变化过程中既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消失无踪。
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可能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但总的能量守恒原则是不变的。
这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最基本的能量原理。
2. 质量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之一。
质量守恒原理是指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凭空生成或消失,物质的总质量在任何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也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变化的基本原则。
3. 原子分子理论原子分子理论是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它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可以导致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和分子的组合、分解、重排等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基础。
三、物质的变化过程根据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包括固态变化、液态变化和气态变化三种。
1. 固态变化在固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保持不变。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变化前的物质液态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变化后的物质液态水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实验1-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1-2),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矾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的胆矾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总结: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的胆矾溶液变化时发生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结论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变化前的物质石灰石等变化时发生的现象①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逐渐变小.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化后的物质二氧化碳等结论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总结:这几个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1.概念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2)联系: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把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提问:(1)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总结: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2.沸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3.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总结: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易、难、会、可以等.例如:(1)汽油燃烧--- 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 化学性质(2)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 物理性质[实验1-5]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氧气二氧化碳颜色无色无色状态气体气体气味无味无味木条燃烧情况木条燃烧得更旺火焰熄灭提问: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火焰熄灭.) (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用途例如: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可用来灭火已醇[酒精](可以燃烧) 可作燃料石墨(软、灰黑色) 可制铅笔芯。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变化打交道。
这些变化,有的只涉及物质的外在形式,有的则涉及物质的内在转变。
这两种变化形式,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而其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或者从固态变为液态,这些都是物理变化。
它们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它们的分子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通常只涉及物质的外观和状态,而不涉及物质的本质。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发生改变。
例如,燃烧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变化,当木头燃烧时,其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又比如铁生锈,铁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铁,这也是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涉及到物质的本质,即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和道路建设中,工程师们会利用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和耐久性,来制造和铺设混凝土结构。
他们也会利用化学变化,如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试剂来改变混凝土的硬度和耐久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两种基本的变化形式。
物理变化主要改变物质的外观和状态,而化学变化则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
这两种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日常的烹饪到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都离不开这两种变化。
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习题与答案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料中的碳和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这些变化不涉及分子结构的改变。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化学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颜色、密度、硬度等属性发生变化,但物质的本质没有改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状、体积、密度等方面发生变化,但是原来的物质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常见的例子包括液体蒸发、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固体变形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上发生变化,新的化合物形成,原来的物质消失。
化学变化常见的例子包括氧气与燃料燃烧、金属与酸反应、植物生长等。
总的来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物理变化,比如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会升高,或者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会使容器内的压力升高等。
反过来,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在高温下金属可能会被氧化,或者在低温下有些物质会发生结晶反应等。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常见的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冰),挥发(如酒精、浓盐酸等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导电、导热等。
3、常见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4、两种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练习:(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B、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2):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
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三、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对4/5和1/5。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装置如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分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红磷燃烧停止,瓶内温度降至室温,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气体的性质45、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不能用鼻子直接对着气体嗅闻(4)可燃性气体的使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与空气混合遇火发生爆炸)9、物质的提纯(除杂)提纯目的:提高物质的纯度。
提纯方法 提纯方法 目的操作装置操作方法过滤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滤纸靠漏斗,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靠烧杯壁(漏斗颈靠烧杯壁作用:①防止液滴溅出,②加快过滤速度)结晶:除去能溶于水的固体蒸发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而除去。
(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固体。
①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产生迸溅) ②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液体蒸干(防止已析出的固体在受热的情况下迸溅)③用坩埚钳取下热的蒸发皿放到石棉网上 降温 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的物质。
如:从KN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 3。
蒸馏得到不同沸点的很纯净的液体。
说明1、蒸馏与蒸发的区别:①目的不同:蒸发是要得到晶体(固体),蒸馏是要得到很纯净的液体(液态)。
②装置不同:蒸发装置是敞口的,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赶走”即可。
蒸馏装置几乎是密封的,加热使液体汽化后,要经过冷凝管将气体冷却后转化为液态收集。
2、粗盐提纯主要操作和顺序:(称盐、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冷却后称量)。
经这些操作后,海盐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盐(如镁盐、钙盐和硫酸盐),由于这些盐均可溶于水,用过滤方法不能除去,可通过化学方法将这些盐转化为难溶的物质,再过滤,进一步提纯。
10地壳 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海水 氧(O)、氢(H)、氯(Cl)、钠(Na) 空气 氮(N)、氧(O) 人体 氧(O)、碳(C)、氢(H)、氮(N)、钙(Ca)……11、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氧化物)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有游离态(单质)与化合态(化合物)两种存在状态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示例 氧气(O 2)、铁(Fe) 二氧化碳(CO 2)——氧化物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 3)分子 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一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
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2)正确的取向。
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
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
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主要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主要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理变化例子1、水蒸发和凝固;2、糖块融化;3、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4、铁水铸成铁锅;5、汽油挥发;6、矿石粉碎;7、研碎胆矾;8、衣服晾干;9、碗摔碎;10、粉笔折断;化学变化例子1、葡萄酿酒;2、食品发霉;3、煤气中毒;4、动植物呼吸;5、木柴燃烧;6、铁生锈;7、牛奶变酸;8、燃放烟花;9、火药爆炸;10、铁矿石炼成铁;。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理和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准确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还能为科学实验和问题解决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提供一些实例加深理解。
一、物理变化的特点与判断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后,其化学组成保持不变的变化。
换句话说,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例如形状、颜色、状态、质量等,而不改变其分子结构。
下面是一些物理变化的特点:1. 状态变化:物质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
2. 相变:物质由一种固定的相转变为另一种相,例如冰变为水或水蒸汽。
3. 形状变化:物质形状的改变,例如调整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材料的形态。
要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物理变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化学组成不变:物质发生变化后,其化学组成仍然保持不变。
2. 可逆变化:物理变化通常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逆向操作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 不伴随能量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般不产生或吸收能量。
例如,将一块冰放在室温下融化为水,这是一个物理变化。
冰融化后形成的水仍然是H2O分子,只是分子之间的排列发生了改变。
二、化学变化的特点与判断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物质性质的改变,例如颜色的变化、气味的改变、能量的放出或吸收等。
下面是一些化学变化的特点:1. 反应发生:物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原有物质被转化成一种或多种新物质。
2. 化学组成改变:通过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3. 伴随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如火焰燃烧、电解等。
要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物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例如酸碱中和、金属氧化等。
2. 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通常会生成新的物质,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气味的改变等进行判断。
如何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1.看法: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在平时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1.看法: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润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润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化学性质只能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自己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自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表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差异和联系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判断某种表达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第一要正确掌握它们的差异和联系,若表达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经常指性质,若表达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经常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1.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消融,物体开始消融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碰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取水分,表面润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
如固体、 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成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拥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 :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搬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搬动的离子(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
一般导电性好的资料,其导热性也好。
(10)xx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
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的例子(一)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不同的变化现象。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改变下,其形态、结构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变化。
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其组成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然而,有些情况下,我们能够遇到一些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的例子,下面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例子,它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在燃烧的过程中,物质(如木材、石油等)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同时释放出光和热。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但同时,燃烧也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燃烧后的产物(如灰烬、烟雾)在化学成分上没有发生变化。
2.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变性是另一个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的例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在受到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的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性质发生变化。
这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同时,蛋白质的变性也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在变性过程中,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发生了断裂和重组。
3.溶解:溶解是一种同时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当物质溶解在溶液中时,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物质。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同时,溶解也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溶解后的溶液在化学成分上没有发生改变。
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的反应。
当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了水分子。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酸和碱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但同时,酸碱中和反应也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反应后的产物在化学成分上没有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
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解,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讲:(1)从概念含义上区分:物质的性质是物理固有的属性,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物质的变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重在“变”。
(2)从文字叙述上区分:叙述“变化”时,描述的是一个“变”的过程,如木条在空气中燃烧;而叙述“性质”时,通常在描述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难”等词语。
如木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2、从物质本身的来讲: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
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又如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8种?)等都是物理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率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
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
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
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
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例如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相对,指的是不涉及物质原子重组的变化。
它包括:物质的相态变化,如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吸附过程,如毛巾吸水;物质体积、形状的变化,如剪切、破碎、切割;物质的混合过程,等等。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位“老朋友”。
这两者虽然在化学课堂上常常被提及,但其实它们就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各有各的特点,却又密不可分。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话说得有点虚,毕竟听起来好像就是个高深的科学问题。
其实,化学变化就像是人生的转折点,而物理变化则是生活中那些微小的波动。
走心不?2. 物理变化2.1 定义和特点物理变化就像是那些表面上看不出太大变化的事情。
比如,你把冰块放在桌子上,它融化成水,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冰和水其实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简单吧?就好比咱们人类,心情好和心情坏,外表不变,但内心的世界可大不同呢!而且,物理变化是可逆的,冰水之间随意切换,简直就像是变魔术。
2.2 生活中的实例说到生活中的例子,咱们每天都能遇到不少!比如,调味料的溶解,你把盐放进水里,盐变得看不见,但只要再倒出水,盐又回来了。
还有你做饭时,切菜也是物理变化,虽然形状变了,但材料的成分没变。
你看,多简单啊!这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改变一下状态,心情也随之变化。
3. 化学变化3.1 定义和特点化学变化就有点儿不一样了,它是真正的“蜕变”。
当你把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咻的一声,气泡冒出来,哇塞,这可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分子们“交配”了,形成了新的物质。
就像人从青涩少年变成成熟大人,外表和内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类变化往往是不可逆的,真正的“从此不同”啊。
3.2 生活中的实例说到化学变化,生活中可不少见!比如,烤蛋糕的时候,面糊变成了香喷喷的蛋糕,这可是化学变化在作怪!还有铁钉在潮湿环境下生锈,也是化学变化的一种。
真可谓是“时光荏苒”,它们看似平常,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4. 区别与联系4.1 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大区别就是可逆性和成分的改变。
物理变化的成分不变,而化学变化则是完全“重组”。
你可以想象一下,物理变化就像是换衣服,衣服不变,但形象变了,而化学变化就像是做了个大手术,连骨头都换了,结果大相径庭!4.2 联系但是,咱们也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
1.物理变化的两种形式(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水结成冰、酒精蒸发、食盐溶于水等。
(2)化学变化:有生成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酒精燃烧、食物腐败、钢铁生锈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本生发生了改变,物理变化前后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事分子之间的间隔。
在化学变化中会有物理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稳定性、氧化性和可燃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而不需要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水性、铁磁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性质和变化最大的区别是吴智表示一种可能性或趋势,常有“能”“会”“可”等字眼,而变化表是一种过程(正发生或已经发生)。
例如,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酒精燃烧,是化学性质。
例题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杯破碎B.湿衣服晾干C.轮胎爆炸D.牛奶变酸答案:D分析: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是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包括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就是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以及物质形状的变化,及外观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后有其他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发生时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改变颜色、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判断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变化后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则是化学变化。
ABC属于物理变化,是物质形态变化引起的。
牛奶变酸是化学变化,是有机物在氧气、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我们经常学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而他们的区别在于哪里呢,而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下他们是什么,在最后再总结其区别吧。
物理变化是什么,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定义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
实例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
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
[1]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
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化学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导语:物理变化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了化学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仅供大家参考!一、正确理解和应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2)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1)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
(2)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归纳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
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蒸气。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发生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冰融化成水。
三、重点现象辨析(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
四、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