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赋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词联赋《白水沉犀》周铭先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佚名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无题》江南诗魔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黄果树瀑布》翟培基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黄果树瀑布》浩瀚秋水总觉沾衣细雨浓,珍珠溅落百花丛。
悟空不见黄果落,水帘洞里赞吴公。
《黄果树瀑布》岁月如歌势如万马奔腾阵,声似千山雷劈崩。
天上银河白虎踏,镇宁潭水巨龙腾。
水帘洞里神仙化,夜雨金街雾驾乘。
谁把银屏挂九汉,任凭水画满天升。
《叠水上小憩因作短歌》[明]谢三秀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
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
兀兀孤亭坐清檄,征夫到此思超忽。
隔川溅沫湿衣裳,对面惊涛竖毛发。
君不见,黄河万里愁吕梁,又不见,夔门五月戒瞿塘。
由来叠水亦太恶,石湍幸不通舟航。
咄嗟可畏宁尔儿,浮世人心险于水。
1.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2.万里水汇一水大,旬旬声闻十里外。
3.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7.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8.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
9.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10.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
11.隔川溅沫湿衣裳,对面惊涛竖毛发。
12.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13.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14.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15.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16.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17.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18.总觉沾衣细雨浓,珍珠溅落百花丛。
19.悟空不见黄果落,水帘洞里赞吴公。
形容水帘洞的诗词形容水帘洞的诗词说到水帘洞,大家第一反应想的可能就是花果山的那个美丽水帘洞,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
下面是店铺整理收集的形容水帘洞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题水帘洞》年代:唐作者:罗邺乱泉飞下翠屏中,名共真珠巧缀同。
一片长垂今与古,半山遥听水兼风。
虽无舒卷随人意,自有潺湲济物功。
每向暑天来往见,疑将仙子隔房栊。
《次水帘洞韵》年代:宋作者:白玉蟾天上真珠真下垂,更无钩箔惹尘埃。
青鸾白鹤从教入,紫诏黄封不用来。
夜月只为苏邝照,晚风端与葛黄开。
纵饶展挂长千尺,莫掩罗浮紫翠堆。
《朱陵洞水帘》年代:宋作者:毕田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
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大小水帘洞》年代:宋作者:方信孺碧涧东西春水添,四时疏雨落晴檐。
珠宫贝阙无寻处,空见重重排玉帘。
《次林千之赠水帘洞黄秀才韵》年代:宋作者:龚日章攀萝访山扉,极目穷海表。
峰疑庐山高,岩若盘谷杳。
药臼历穷凹,石楼迫天小。
水帘云顶飞,丹叶天涯渺。
古峒匝蝴蝶,闲庭喧百鸟。
诵声杂石溜,炊烟出林杪。
藜烛虽未辉,翠屏自环绕。
内乐屏纷华,天机蔑膠扰。
虀监比膏梁,所得孰多少。
会须携竹炉,一鸣听鸡晓。
《水帘洞》年代:宋作者:留筠九天飞坠水晶垂,不着人间一点埃。
六月惊蜚霜色皎,四时长作雨声来。
春晴野燕飞难入,月冷山风吹不开。
我欲倚藤看空翠,凭谁挂向白云堆。
《水帘洞》年代:宋作者:石应孙珠帘巧费水日裁,万古垂垂浅碧苔。
几度月钩钩不上,孤云能入此中来。
《水帘洞》年代:宋作者:张国衡洞口鲛绡薄,山心玉蕊浮。
残云挂练影,新月下空钩。
白鹤仙人去,苍苔石磴幽。
奇踪看不倦,旬日为淹留。
【形容水帘洞的诗词】。
西游记第五章优美句子并赏析1. 新课标西游记第一到第五章的好词与好句赏析西游记好词翻波跃浪吐雾喷风寻蛇拨草扑鹞分松星辰灿烂洗心涤虑芥纳须弥曹溪路险鹫岭云深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帘垂香袅抖擞神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天龙围绕花雨缤纷理圆四德指解源流三乘妙典五蕴楞严共乐天真智满金身恶气遮漫西游记好句好段;1、水帘洞(选自第一回)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2、花果山(选自第一回)势镇汪洋,威宁瑶海。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3、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好猴精!4、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
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
5、因感这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
6.石径重漫苔藓,柴门蓬路藤花。
四面山光连接,一林鸟雀喧哗。
密密松篁交翠,纷纷异卉奇葩。
地僻云深之处,竹篱茅舍人家。
7、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
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
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
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8、水痕收,山骨瘦。
红叶纷飞,黄花时候。
霜晴觉夜长,月白穿窗透。
家家烟火夕阳多,处处湖光寒水溜。
白苹香,红蓼茂。
桔绿橙黄,柳衰谷秀。
荒村雁落碎芦花,野店鸡声收菽豆。
9、只听得那路南山坡下,有犬吠之声。
武山水帘洞诗集对联大全座落于陕西武山县的水帘洞,素来以其幽深壮观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成为了一片富有诗意的乐土。
远近闻名的水帘洞不仅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壮丽的水幕瀑布闻名遐迩,还孕育出了众多优秀的诗篇佳作。
武山水帘洞诗集对联大全将为您展示水帘洞所激发的无尽创造力和灵感。
第一篇:山水洞天清风揽细意,洞天遥相接。
碧水披长飘,壁立千层雪。
浩渺山如玉,洞寂水似晶。
妙境藏天地,仙居借月明。
第二篇:溶洞奇景万物融为一,浓情在洞间。
溶洞绮丽奇,千峰竞鸣山。
石笋齐如雪,洞壁似水纹。
奇观悠然立,天下足称尊。
第三篇:壮丽水幕灵感涌瀑布,激情撞水幕。
水帘倾太虚,清激点天心。
流水银牛织,奇观染花落。
悠扬奏九天,梦境化佳人。
第四篇:山水交融峰对石相连,水抱洞齐明。
神奇变幻际,天地守山静。
瀑如玉帘垂,花似云纱拉。
景深情不尽,笔墨生诗怀。
第五篇:艺术洞天山景墨润烟云,人文诗意流转。
洞壑暗纳风骚,画境妙兮琴音。
巧妙安排灯光,展示千年石韵。
情景生辉山水,传承艺术印痕。
第六篇:文化遗存留住古时韵律,展示历史沧桑。
溶洞显文化渊源,传承中华瑰璋。
石刻悬壁同写意,洞窟隐约映光芒。
纵览古今互相连,文化之光照长久。
第七篇:壮美自然九千丈高峡天险,溶洞彰显自然奇观。
万仞岩峰翠绕,山水犹欲取仙桃。
瀑如银帘妆池台,水气融融映溶槽。
天下之山洞无出它超绝,壮美胜景亘古常青。
第八篇:游人感慨长河落日孑然归去,水帘洞宛如隐世人间。
世界为我速逝,心情留连恋武山。
壮丽景色历历在目,奇峰秀水闪耀山川。
游人心醉犹未醒,对联成就武山传奇。
水帘洞诗集对联大全完美展现了武山水帘洞独特的自然风光,每一篇对联都流露出游人们对水帘洞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这些诗篇佳作既描绘了山水洞天、溶洞奇景和壮丽水幕等景致,又表达了对文化遗存和自然之美的敬仰。
无论是艺术洞天还是游人感慨,每一篇对联都凝聚着诗人们创作的激情和对武山水帘洞的深深钟爱。
让我们跟随着这些对联,一同领略水帘洞的魅力,被其壮丽景色所征服,被其千年传统所感动。
题水帘洞罗邺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题水幕洞罗邺注”是由北齐著名文学家罗邺创作的一篇博物志文学作品,文章详细描述了江南一处名胜景区——水幕洞的景致和历史渊源。
水幕洞,又名水帘洞,位于今天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处深山中,是一处以瀑布、洞穴为主要景观的自然景区。
罗邺通过精彩的文字描绘,将这一美丽神秘的地方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开篇,罗邺便写道:“水幕洞者,在钱塘西,湖左迤北,壁立水流如线,高六丈余,中如帘苜蓿。
”在这一句简洁而形象的描述中,读者不难感受到作者对水幕洞的景致的赞美之情。
他用“壁立水流如线”这样生动的形容词,勾勒出了水幕洞瀑布的壮美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罗邺开始介绍水幕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他称水幕洞为“岳洞之所谓,若太湖深壑石窦之间”,将其与太湖深处的神秘石窦相提并论,使读者对水幕洞的历史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还描绘了水幕洞中保存的古代石刻和石刻内容,其中包括了诗词、名言警句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示了水幕洞作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题水幕洞罗邺注》是一篇以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兼具美感与启迪意义。
罗邺将水幕洞这一美丽景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深感其才华横溢,对此景拍案叫绝。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博物志,更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情感,值得广大读者细细品味。
第二篇示例:题水帘洞罗邺注释题水帘洞罗邺,古代名篇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奥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珍品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传世之作。
水帘:水流成帘状。
帘是由挂幔帐的物件演变而来。
水帘象征着宏伟磅礴的气势。
洞罂:山洞中的水流,象征着洞穴幽深隐秘的气息。
罂: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似虎而无角,善食鱼类,象征着神秘莫测的力量。
罂决:决,通达。
此处表示罂的本性非常善于洞悉并决断其中的事物。
罂决罂箴:罂又善箴教,善于开导他人。
《西游记》中赋的使用作者:徐聪文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4期摘要:在《西游记》这部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名著中,存在着大量的赋。
赋在小说中的大量使用,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本文从赋在《西游记》中的使用情况、主要作用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分析,使读者对《西游记》中的赋有着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
关键词:《西游记》;赋;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38-03在中国古代的诸多文体中,辞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有关辞赋的渊源,众说纷纭,比较常见的几种说法包括诗源说、隐语说、综合说等。
赋体文学的种类也是包罗万象,诗体赋、散体赋、骈赋、抒情小赋等都是赋体文学的常见体裁。
但可以肯定的是,赋这种文体在汉代达到了鼎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辞赋的热爱逐渐为诗歌所取代。
但是,辞赋的创作仍然没有停止,尤其是在中国古典小说之中,赋被大量的使用,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纵览中国古典小说,会发现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赋这一文学体裁,这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中明显的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现以此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小说中赋体的使用情况。
一、赋在《西游记》中的使用情况《西游记》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已经进入到白话文时代,文字以白话文为主。
但其中亦不缺乏诗赋的运用。
这些诗赋多采用夸张、比喻、排比、铺陈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采,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西游记》全篇共100回,其中有97回中使用赋这一文体,只有第38、46、74回除外。
多者如第10、17、81、91回,每回可以看到7篇辞赋。
这些赋字数不等,少则几十字,多则上百字。
字数最多的一篇是最后一回唐太宗为玄奘所取回的真经撰写的《圣教序》,全文共770字。
《西游记》中的赋包含诗赋、骈赋、文赋和俗赋四大类。
除完整的赋作外,还大量使用具有赋体铺排特征的段落和句子,来渲染气氛,增加文采,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饱满。
关于“水帘洞”的唐诗宋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 唐·王奕《水帘洞》中“春长绿莎成绣幕,夜留新月作琼钩”描绘了春日的水帘洞,绿草如茵,新月如钩,景色秀美。
- 明·程诰《水帘洞》中“径平草木深,幽碧日以积”描绘了水帘洞中草木葱茏,环境幽静。
- 明·宋璲《题水帘洞》中“石泉飞雨乱淋漓,翠箔银丝万缕齐”则以飞泉、翠箔、银丝等意象描绘出水帘洞的奇特景观。
以上唐诗宋词都是描绘水帘洞的美景,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可以表现出水帘洞的神秘、秀美和壮丽。
题水帘洞[明] 宋璲赏析
《题水帘洞》是明代宋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水帘洞的壮丽景色和独特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以下是对《题水帘洞》的赏析:
首句“洞口谁将瑶草栽”,以疑问的语气起笔,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瑶草是一种仙草,象征着珍贵和神秘,暗示了水帘洞的神秘氛围。
第二句“白云飞尽见天台”,描绘了白云飘散后,显现出天台的壮丽景象。
这里的天台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进一步强调了水帘洞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第三句“丹灶已无金火在”,丹灶是道教炼丹的地方,金火指炼丹时的火候。
这句话意味着炼丹的活动已经结束,但仍然留下了历史的痕迹,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一句“素烟时有紫霞来”,素烟指白色的烟雾,紫霞则是祥瑞的象征。
这句话描绘了白色烟雾中时常出现紫色霞光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神秘而祥和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水帘洞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瑶草、白云、天台、丹灶、素烟和紫霞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武山水帘洞诗集对联大全包含了许多与水帘洞相关的对联,这些对联描绘了水帘洞的美丽景色,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对联:
上联:古今晴檐终日雨
下联:春秋花月一联珠
上联:水帘千丈垂丹壁
下联:云栈一湾隐翠微
上联:岩洞垂帘水
下联:深山挂面风
上联:晴雪喷千尺
下联:微风摇一川
上联:半壁山房待明月
下联:一盏清茗酬知音
上联:水色帘前流玉液
下联:花香洞里贮琼浆
上联:一派清波涵月镜
下联:半开龙出没松声
上联:垂帘不卷风自入
下联:高枕无忧梦不惊
上联:古洞垂帘千古秀
下联:青山挂面四时春
上联:石径有尘凭雨扫
下联:洞门无锁任云封
这些对联中融入了水帘洞的自然景色,如垂帘、水波、花香等,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水帘洞赋》词语释疑
沈先良
(第一回)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释疑:
1、翠藓堆蓝,青翠的苔藓好像堆积的蓝草。
2、白云浮玉,洁白的云彩仿佛浮动的美玉。
3、光摇片片烟霞,摇动的光像一片片的云霞。
4、滑凳板生花,光滑的石凳、石板上长着鲜花。
5、萦回满地,满地都是,绕着一地。
萦回,盘旋往复。
汉·应玚《驰射赋》:“尔乃萦回盘厉,按节和旋。
”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
6、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荆州、清溪、秀壁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
”
7、樽罍,指酒杯。
8、肴渣,剩菜剩饭。
9、堪夸,值得称赞。
10、浑然,完整不可分割,完完全全。
11、相,同“像”。
(《<西游记>“诗词”》(7))
2017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