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奇思妙想
- 格式:ppt
- 大小:8.64 MB
- 文档页数:59
美术五年级下册《第8课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8课奇思妙想》是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和分析各种具有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视觉信息,对于创意和想象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艺术作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具有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种具有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意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各种具有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艺术创作的创意和想象。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自身的想法和创新意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4.评价法: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展示,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
2.学生准备:带好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的创意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设计: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奇思妙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一种创意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一种创意思考的方法——奇妙联想。
2. 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奇妙联想的方法,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将奇思妙想巧妙地体现在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教材、示范作品、素材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水彩笔、记号笔、彩纸、剪刀、胶水、各种废旧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怎样想到这些创意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10分钟)讲解奇妙联想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创意点。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奇思妙想运用到作品中。
3. 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运用奇妙联想的方法,设计一个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从创意、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打分,选出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奇思妙想1. 奇妙联想的方法2. 创意的表现3. 综合材料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后完成一幅作品,要求体现奇思妙想。
2. 写一篇课后心得,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奇妙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奇妙联想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作品表现力不足的问题。
第8课《奇思妙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绘画中图形组合的方法。
技能: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学习图像组合方法。
开展游戏与探究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开阔思路鼓励学生富有新意的完成奇思妙想的线描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图形组合方法。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难点:发散学生思维,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巧妙地画。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活动:出示鞋子和橙子的照片并提问:如何把两者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中?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畅想多种组合方法。
教师出示两者创意组合之后的火车头教具,创设情境,学生搭乘奇思妙想号探究物体组合的方法,出示课题《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奇思妙想的创意组合。
(二)讲授新课,探究图像创意组合方法1.学一学。
继续创设乘坐“奇思妙想号”小火车探究物体组合方法的情境。
学习图像创意组合的方法。
第一站:巨石边教师活动:出示《比利牛斯山之城》局部——巨石,提出问题:这块石头会出现在哪里?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出示完整作品,并介绍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特点,同时归纳图形组合方法——改变位置法,教师板书。
教师继续展示马格利特的作品《元神经》,并让学生归纳图形组合方法——改变大小法,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欣赏名家画作,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感受图像组合的奇妙之处。
第二站:金银岛教师出示《金银岛》下半部分,提出问题:植物的上半部分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概括图形组合方法——共同体,教师板书。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基本绘画技巧学习使用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学习基本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元素。
2. 第二课时:创新思维训练进行思维导图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行想象画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第三课时:绘画表现方法学习学习透视原理,让学生能够在画面中表现深度和空间感。
学习光影处理方法,让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4.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 第五课时:综合创作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综合创作。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绘画技巧。
3. 采用欣赏与评价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纸等。
2. 参考资料: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相关书籍和图片。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进行评价,看是否掌握了基本技巧。
2.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欣赏并评价作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2. 讲授基本绘画技巧:讲解并示范如何使用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基本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元素。
3. 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训练,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4. 想象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4.10 奇思妙想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理解奇思妙想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奇思妙想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
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思妙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奇思妙想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素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奇思妙想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奇思妙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奇思妙想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实践环节,我鼓励学生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学生的作品充满了创意和个性。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学生的作品缺乏创意,没有很好地运用奇思妙想。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了提高。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掌握奇思妙想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奇思妙想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奇思妙想是指超越现实、富有创意的想象。
2. 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夸张、拟人、组合等手法进行奇思妙想的创作。
3. 奇思妙想的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掌握奇思妙想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美术作品案例、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夸张、拟人、组合等手法进行创作。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奇思妙想2. 课题: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3. 教学目标:了解奇思妙想的概念,掌握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难点如何运用奇思妙想进行美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