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一、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

。(2分)

参考答案: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20.C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 一2分)

三、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四、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

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

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五、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24.(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

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六、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全文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

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②非淡泊无以

..明志()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0.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七、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2.(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2分)

13.C (2分)

14.(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

15.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2分。每空1分)

16.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水浒传》中考复习题

1、《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2、(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3、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4、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5、主要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示例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怒杀王伦。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相关练习: 1、“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________》的内容。作者是(),()朝代人。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_______。 3、《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 )。 4、《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 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 5、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______________》。 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豹子头”指的是( )。设计使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的人是(高俅). 7、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8、“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

伤仲永中考试题

第二课时《伤仲永》中考试题 一、2013年《伤仲永》中考试题 (一)【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二)【福建省三明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泯然众人矣。”(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⑴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取而疾走.()⑷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12.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⑴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⑵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三)【广东省佛山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 金溪民方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得为众人而已耶? 6.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泯然众人 ..矣(常人) 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扶苏以数谏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现象 1.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 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 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A 【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 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 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 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 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B. 霞光中跑步者的“剪影” C.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 D.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2018年水浒传中考名著题汇编

2018年全国语文中考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8江苏苏州) 3.名著阅读。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汤姆·索亚 B.保尔·柯察金 【答案】(1)宋江醉酒后再浔阳楼题反诗。戴宗送假信被识破,沦为阶下囚。众好汉为救宋江和戴宗,在江州劫法场。 (2)示例:①汤姆·索亚在山洞中克服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一面安慰照顾蓓姬,一面用心寻找出路,体现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 ②保尔·柯察金克服天气恶劣、匪帮袭扰、食物短缺等种种困难,与其他工人一起完成筑路任务,体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广西梧州) 7.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 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 魂。”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颂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C.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 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D.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 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答案】D(“鲁智深”应为“柴进”。) (2018江苏淮安) 3.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 【我来对一对】 【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1)《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答: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我来辨一辨】 【乙】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段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2)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我来品一品】 (3)依据【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洒家”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共同特点。【答案】3.(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正确。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而【乙】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2018江苏镇江)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水浒传中考试题(含答案)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朝代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体小说。施耐庵, 元末明初, 长篇章回 2. 《水浒传》中共有一百单八将,____________共36人,_________共72人。 3. 《水浒传》是以_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歌颂了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 4. 《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_____。 5.梁山寨主先后共有3位.他们是______________。 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招安的将 领: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________。 8.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杀西门庆是在狮子楼,鸳鸯楼是张督监等人)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9.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_________。 10.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________。 11.朝廷中是_________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宋江最后_______破了“连环马”。 12.梁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13.“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________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14.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他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15.《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__,他所使的武器是______,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16.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球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17、《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18、《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 顾大嫂(母大虫)孙二娘(母夜叉);扈三娘、(一丈青); 19、___________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出家,在野猪林救林冲。 20、《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刘唐,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白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21、“《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是________(人名)对《水浒传》的评价。 2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23、"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__________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精选文档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光现象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

2017 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1.(2017烟台)“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2.(2017呼和浩特)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手影 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 3.(2017福建)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 等光学问题.图中的 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

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4.(2017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 LED 5.(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 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6.(2017邵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A .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 .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7.(2017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镜中蜡烛的像C.用鱼叉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8.(2017上海)光从空气倾斜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A. 0° B. 35° C. 60° D. 90° 9.(2017德州)如图中,属于光的反 射现象的是()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推断题(含解析)

推断题 10.(2019·济宁)甲、乙、内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见下面如图所 示,“→”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面选项中不能按图示转化关系实现的是() 选项甲乙丙 A H2SO4H2H2O B NaOH NaCl NaNO3 C Na2O NaOH Na2CO3 D Ca(OH)2CaCl2CaCO3 【答案】B 【解析】A、硫酸(甲)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乙),和金属氧化物或者碱等反应生成水(丙)。氢气(乙)和水(丙)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实现; B、氢氧化钠(甲)可以和盐酸或者某些可溶性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乙),和硝酸或者某些可溶性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铁、硝酸铜等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丙)。氯化钠(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丙)和氯化银,但是硝酸钠不能转化为氯化钠。不可以实现; C、氧化钠(甲)可以和水生成氢氧化钠(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丙)。氢氧化钠(乙)和碳酸钠(丙)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实现; D、氢氧化钙(甲)可以和盐酸或者可溶性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溶液等生成碳酸钙(丙)。氯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丙),碳酸钙(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乙)。可以实现。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12、(2019·枣庄)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下表: 实验A+B A+C B+C B+D 现象溶液变红溶液变红产生沉淀产生气体 请回答: (1)酚酞试液是(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所属类型是。 (3)写出D的一种用途:。 【答案】(1)A (2)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复分解反应 (3)除铁锈 解析:由A+B和A+C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均变红,可得出A是酚酞试液;由B+C产生沉淀和 B+D产生气体可知B是碳酸钠溶液,继而推出C是氢氧化钙溶液,D是盐酸;B与C反应的

《水浒传》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

《水浒传》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答案解析 一、《水浒传》历年中考真题精选 1.【江苏省盐城市二O一九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乙】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①【甲】段中“他”的绰号是______。【乙】段鲁智深在桃花村痛打周通,表现了他______的性格特征。 ②【甲】段中的“鲁提辖”与【乙】段中“鲁智深”都是指鲁达。为什么在前后情节中他的称谓发生了变化? 【答案及解析】【甲】段选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所以“他”的绰号为镇关西; 【乙】段选自“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周通绰号“小霸王”,平日里为非作歹,鲁智深在桃花村痛打周通,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鲁提辖的本名是鲁达,提辖是官名,所以人称“鲁提辖”;鲁达为拯救金莲父女,在与“镇关西”理论的过程中,一失手将其打死,为了逃脱官府的追捕,只能去五台山出家,住持赐他“智深”这一法号。 2.【湖南省长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大都有好“打抱不平”的特点,例如鲁智深号称“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也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也不怕”。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这一类“打抱不平”的行为呢? 【答案】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类行为。既看到这类英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义”的一面,值得弘扬;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冲动、鲁莽造成不良后果的一面,是不足取的。 3.【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4分) 【答案】(1)第十二回,第十三回 4.【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答案】 示例《水浒传》。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1)人物故事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智深展示武艺引出林冲,再集中写林冲的故事。(2)善用伏笔,如前有林冲结交鲁智深的情节,后来才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的情节。(3设置巧合,林冲因为大雪压垮栖身之所而夜宿山神庙,躲过一劫,恰好听到陆虞候等人的密谈,便怒杀仇人,上了梁山。(4)一众好汉齐聚梁山,但上山方式各有不同,富有变化,如林冲被陷害,忍无可忍上了梁山,而武松则快意恩仇,手刃仇人后上了梁山。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专题(参考答案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光现象专题 一、选择题 1.(2019北部湾,2)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2.(2019安顺,3)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3.(2019福建,3)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答案】D。 4.(2019福建,6)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 【答案】B。 5.(2019无锡,6)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水平向右移动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 【答案】D。 6.(2019深圳,1)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 C. “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 D. 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 【答案】A 7.(2019绥化,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答案】D。 8.(2019黄石,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C.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9.(2019孝感,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B.雨后彩虹C.水中倒影D.海市蜃楼【答案】A。

名著《水浒传》阅读 中考真题 练习题 大汇总(带答案)

名著《水浒传》阅读中考真题练习题大汇总(带答案) 练习题(一)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歌颂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烈烈,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2.《水浒传》的作者是,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3.绰号豹子头的,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设计误入,刺配沧州,后雪夜上。 4.《水浒传》中吴用绰号,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 5.“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6.《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山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上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两位首领的称谓。 7.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斗杀,为兄报仇。 8.《水浒传》主要人物有及时雨,行者,黑旋风。 9.《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 10.“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 11.朝廷中是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最后破了“连环马”。 12.“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在写的诗。 二、简答题 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四个即可) 2.智取生辰纲的好汉有哪几位? 3.《水浒传》是以什么为主要题材的?通过一系列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主要歌颂了什么? 三、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鲁智深⒉误入白虎堂林冲 3. 风雪山神庙林冲⒋大闯野猪林鲁智深 ⒌醉打蒋门神武松⒍怒杀阎婆惜宋江 ⒎大闹清风寨花荣⒏斗浪里白条李逵 ⒐智取生辰纲吴用,晁盖,公孙胜⒑探穴救柴进李逵

山东省2019年各市中考真题汇编:综合试题

山东省2019年各市中考真题汇编 综合试题 14.(2019·滨州)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答案】A 【解析】A、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在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中,仍满足只有一种元素,但该物质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故此选项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错误。 14.(2019·德州)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就是溶液 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答案】B 【解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选B。 9.(2019·东营)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微观粒子按特定方式聚集而成 B.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C.常见金属的提炼难易程度和应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 D.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解析A.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微观粒子按特定方式聚集而成,正确; B.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错误; C.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结合学习中对金属铁、铝的冶炼的认识,可知: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正确; D.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颗粒越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故选:B。 8.(2019·菏泽)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参考借鉴】水浒传中考名著习题及答案.doc

《水浒传》 ①《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都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个故事的高潮,都能够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如“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融合在一起。(2分)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在“三碗不过岗”的____(地名)三拳打死一只猛虎;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母夜叉孙二娘;醉打_____(人名),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_(其后来的绰号);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3.名著阅读(3分)《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原名鲁达,绰号,曾因郑屠欺侮金家父女而不平,为此演绎出了这一动人故事,表现出了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4.名著阅读(3分,每空1分)中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物是,他性格刚烈正直,为兄报仇,后与张清夫妇,同上梁山,征讨方腊时,折损一臂。小说中有一个关于他的情节是,使得他威名远扬,并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这部古典名著就是。 5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在景阳冈三拳打死一只猛虎;为兄报仇(情节)、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母夜叉孙二娘;醉打_____(人名),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_(其后来的绰号);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6.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概括情节限10字之内)(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7.名著阅读(3分)《水浒传》里的108位英雄好汉,人人都有一个极富个性特点的绰号。请从以下人物中选出你最熟悉的三个,分别解释他们的绰号所代表的含义。(智多星吴用、小李广花荣、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鼓上蚤时迁) 8.《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绰号“”的宋江也不例外,他先是因为杀死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而获罪问斩。 9.根据《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将下面语段补充完整。(3分)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如晁盖、宋江、①、②等,这些英雄好汉在精神品质方面都有着③的共同特点。 10.名著阅读(3分)《水浒》中有位好汉,姓鲁,名①。因在经略府做军官,人称②。后因打死镇关西,避祸出家做和尚,法号智深,人称③鲁智深。 11.名著阅读(3分)在《水浒传》中,先后以王伦、晁盖、①为首的众多好汉聚集在②,他们以此为根据地,杀富济贫,吸引了许多好汉前来投奔。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后,他们在山顶上树立起一面杏黄旗,上书“③”四个大字,以此作为这次农民起义的口号。 12.名著阅读(3分)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_①_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例如,“青面兽”_②_(人名)是杨家将的后代。他因失职落魄江湖,在东京卖刀时,怒杀泼皮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后为梁中书所用,因在黄泥冈_③_(事件),走投无路,最终被逼上梁山。 13.文学名著(3分)《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在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以(人名)的经历最为典型,高俅父子为了谋害他,竟然派人到沧州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他因此(情节);黑旋风李逵是众多好汉中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姓名)。14.《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有三个女英雄,其中一个人物是(姓名),她的绰号是;除了打虎英雄武松外,另一个杀虎的英雄是(姓名),他的绰号是。

2018物理光现象中考试题汇编(最新整理)

专题 2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2.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B. C. D. 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泸州市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 B.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C.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7.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 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 的光路图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精品2019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含答案)

07写作 济宁 五、写作(共40分) 10.(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温?卡维林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伏尔泰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材料作文,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是两句名言,第一则表现谈话的重要性,谈话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这句话可理解为表现了交流的重要。第二句话提到了“耳朵“。可以引申出倾听,所以这一则名言表现了倾听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用语言来与他人交流,展现自己的心灵。同时,我们还需要倾听,倾听他人的心声,去领会他人的心灵之美,以此立意构思即可。 【文体选择】记叙文,议论文或说理散文均可。 【思路点拨】以议论文为例。选择第二句名言为主旨,题目可以拟写为“倾听“,这是本文的论题。文首引出论题或论点。文中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论题生发出几个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通过证明分论点的正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文末则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呼号。 【写作误区】材料作文最大的忌讳就是在文中出现了题目中给出的材料,这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一种积累不足的印象,从而影响最终评分。可以把材料作文理

解为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主旨,然后用另外一种形式,另外一个故事来表现这个主旨。 【解答】【示例】 倾听 飞鸟用啼叫歌唱生活,游鱼用肢体传达信息,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自然的感叹。这就是倾听。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领略大自然的悠悠路径。我们要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山风松涛、溪韵海啸,学会倾听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中有欢乐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认识这些音符,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觉得倾听就在你身边。人生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感到倾听就在你身旁。 倾听是心灵之花。倾听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 倾听长者的教诲,就如同读一本好书,实乃受益匪浅。倾听朋友的诉说,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让朋友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倾听他人的牢骚,让他人感到舒畅、满足和轻松。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让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热土,让人寻回内心深处最美丽的真实。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时希望有人扶持;忧虑时希望有人分忧;寂寞时希望有人陪伴;失败时希望有人鼓励。这都需要倾听陪伴。渴望倾听之人对倾听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的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给你开解;

水浒传中考试题

经典题目回放: 1.看到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①A处的人物是指林冲,其主要的性格特点是否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忍辱负重)②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刺配沧州;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火并王伦。 2.《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林冲(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杨志(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 3.(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2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人物:吴用情节: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牌九宫八卦阵等。 (2)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2分)第一组:林冲和武松第二组:诸葛亮与周瑜答:第一组同: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第二组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犹儒将风度;不同;周心胸狭窄,亮小心谨慎,某事周密。 4.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4分) 林冲: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府)→(风雪山神庙)→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一、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 。(2分) 参考答案: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