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2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定义。
2. 探讨鸟类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鸟类的了解和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讲解: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章:鸟的生殖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鸟的生殖过程。
2. 学会识别鸟的生殖器官。
教学内容:1. 介绍鸟的生殖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2. 讲解鸟的生殖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鸟的生殖过程和生殖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2. 图片展示:展示鸟的生殖器官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鸟类生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生殖器官的作用。
第三章:鸟的发育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鸟的发育过程。
2. 学会识别鸟的发育阶段。
教学内容:1. 介绍鸟的发育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孵化、雏鸟发育、成熟。
2. 讲解鸟的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鸟的发育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2. 图片展示:展示鸟的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鸟类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第四章:鸟类的繁殖行为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
2. 学会识别不同鸟类的繁殖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鸟类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2. 讲解不同鸟类的繁殖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和不同鸟类的繁殖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2. 观察视频:播放不同鸟类的繁殖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鸟类的繁殖行为的适应性和重要性。
第五章: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
2. 学会分析环境因素对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初中生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初中生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本节课以鸟类繁殖的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育雏”为主线,包括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两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鸟卵的结构和孵卵育雏行为,这些结构和行为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高一级的鸟类如何脱离了水的限制,具有与陆地及飞行相适应的生殖与发育的特点。
这节课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升华,又为后面学习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做了铺垫。
所以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有性生殖和卵生的一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而且初二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生活现象和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
但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特点。
2、观察鸟卵的结构,领悟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恩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鸟卵的结构【教学难点】: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上发育的特点【教学方法】:课件展示、实验观察、探究思考、故事感悟、列表比较、模拟演练等方法【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以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会用”为目标,以渗透“生物学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为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精神为宗旨,遵循既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原则,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拓展,设计了“整体感知→探究重难点→情感升华→巩固应用”的课堂模式,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具备的心智特点,我设计了五大板块:第一板块: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进行激趣导课;第二板块:想一想,你想知道什么;完成整体感知;第三板块:学一学,探索知识的奥妙;探究重难点,第四板块: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进行课堂小结;第五板块:做一做,你将乐趣无穷,进行巩固和应用。
第二章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学习目标1、描述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识别鸟卵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一)鸟的生殖(自学课本50——51页)思考:1、鸟类的繁殖行为一般有哪些?2、讨论:(1)鸟巢对鸟的生殖有什么作用?(2)多数鸟类在什么季节繁殖?(3)鸟有哪些求偶行为?(4)求偶成功后,进行什么活动?(5)鸟的受精方式与两栖动物有什么不同?这种受精方式有什么好处?3、总结:鸟的生殖:生殖,受精。
4、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目的要求:认识鸡蛋的结构,知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材料用具:新鲜鸡蛋、培养皿。
方法步骤:取新鲜的鸡蛋,打破卵壳,将其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对照鸡蛋结构示意图,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图见课本51页)将下列鸡蛋的结构和作用连线卵壳提供氧气气室保护卵卵壳膜保护和营养卵白营养系带保护胚盘卵黄未受精浅而小,受精浓而略大发育成雏鸟(二)鸟的发育:读课本52—53页,讨论:(1)不同的鸟在孵卵是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举例说明?(2)想一想;鸟的孵卵有什么好处?(3)现在养鸡场主要采取怎样的孵卵方式?原理是什么?晚成鸟的育雏行为对于雏鸟有什么意义:。
三、在育雏期间,亲鸟的捕食量大大增加,捕食的对象大多是农业害虫。
因此,鸟被人们誉为“农林卫士”。
但有人见到小鸟有事吃农作物,认为是人类的敌人,就打鸟。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鸟呢?四、训练提升1、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但鸟卵产出后就停止发育,原因是外界()A具有阳光 B、具有空气 C、温度太低 D、湿度太高2、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鸟必须具有哪几种行为( )A、求偶、交配、产卵B、营巢、孵卵、育雏C、产卵、育雏、营巢D、营巢、求偶、交配3、鸟类的受精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A、卵黄B、胚盘C、卵白D、卵黄膜4、鸟卵中的细胞核位于()A、胚盘中B、卵黄中C、卵白中D、卵黄膜上5、“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行为A、求偶B、筑巢C、育雏D、孵卵6、供给鸟类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鸟卵的()A、卵白B、卵黄C、胚盘D、卵黄和卵白7、对家鸽卵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黄就是细胞核B、卵就是一个细胞C、胚盘里含有细胞核D、卵壳膜是细胞核8、从生殖特点看,“隼占雀巢”的典故,说明()A、隼有侵略性B、隼以雀为食C、隼不会筑巢D、隼靠雀代为育雏五、达标测试:1、对鸟卵起保护作用的是()A、卵壳和卵壳膜B、卵黄和卵黄膜C、卵黄和卵白D、卵黄和壳膜2、某地区的农林虫害和鼠害非常严重,最有可能的一个原因是()A、农药用量少B、农药使用不及时C、人们乱捕滥杀鸟类D、害虫、鼠类繁殖快3、鸟类的孵卵行为说明鸟类的体温特点是()A、孵卵与体温无关B、高而恒定的C、高而不恒定的D、变温的。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分析:本节通过对各种鸟类的求偶方式不同的表演,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学生对鸟类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鸡卵,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在相互交流中获取知识,进而归纳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二、学生分析:通过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界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继续学习理解生物界中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理解种族延续的意义,为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点:①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②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③观察鸟卵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重点)2、能力点:通过观察、探究、收集、整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和环境意识。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授课采取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问题呈现--组织对话--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价”等五环节。
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①准备搜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资料;②整理自我测评;③制作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学生准备:①预习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②搜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资料。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温习旧知3分钟创设复习问题: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学生回忆,回答问题: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发育分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体外受精、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为下面知识学习作好铺垫。
问题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各种鸟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时思考:鸟羽为什么这么漂亮?结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第二章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学习目标】描述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1、识别鸟卵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2、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鸟的求偶影像资料。
一、自主学习(一)鸟的生殖(自学课本50——51页)思考:1、鸟的行为一般有哪些?2、讨论:(1)鸟巢对鸟的生殖有什么作用?(2)多数鸟类在什么季节繁殖?(3)鸟有哪些求偶行为?(4)求偶成功后,进行什么活动?(5)鸟的受精方式与两栖动物有什么不同?这种受精方式有什么好处?3、总结:鸟的生殖:生殖,受精。
4、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目的要求:认识鸡蛋的结构,知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材料用具:新鲜鸡蛋、培养皿。
方法步骤:取新鲜的鸡蛋,打破卵壳,将其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对照鸡蛋结构示意图,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图见课本51页)将下列鸡蛋的结构和作用连线卵壳提供氧气气室保护卵卵壳膜保护和营养卵白营养系带保护胚盘卵黄未受精浅而小,受精浓而略大发育成雏鸟(二)鸟的发育:读课本52—53页,讨论:(1)不同的鸟在孵卵是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举例说明?(2)想一想;鸟的孵卵有什么好处?(3)现在养鸡场主要采取怎样的孵卵方式?原理是什么?晚成鸟的育雏行为对于雏鸟有什么意义:。
三、在育雏期间,亲鸟的捕食量大大增加,捕食的对象大多是农业害虫。
因此,鸟被人们誉为“农林卫士”。
但有人见到小鸟有事吃农作物,认为是人类的敌人,就打鸟。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鸟呢?四、训练提升1、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但鸟卵产出后就停止发育,原因是外界()A具有阳光 B、具有空气 C、温度太低 D、湿度太高2、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鸟必须具有哪几种行为( )A、求偶、交配、产卵B、营巢、孵卵、育雏C、产卵、育雏、营巢D、营巢、求偶、交配3、鸟类的受精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A、卵黄B、胚盘C、卵白D、卵黄膜4、鸟卵中的细胞核位于()A、胚盘中B、卵黄中C、卵白中D、卵黄膜上5、“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行为A、求偶B、筑巢C、育雏D、孵卵6、供给鸟类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鸟卵的()A、卵白B、卵黄C、胚盘D、卵黄和卵白7、对家鸽卵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黄就是细胞核B、卵就是一个细胞C、胚盘里含有细胞核D、卵壳膜是细胞核8、从生殖特点看,“隼占雀巢”的典故,说明()A、隼有侵略性B、隼以雀为食C、隼不会筑巢D、隼靠雀代为育雏二、达标测试:1、对鸟卵起保护作用的是()A、卵壳和卵壳膜B、卵黄和卵黄膜C、卵黄和卵白D、卵黄和壳膜2、某地区的农林虫害和鼠害非常严重,最有可能的一个原因是()A、农药用量少B、农药使用不及时C、人们乱捕滥杀鸟类D、害虫、鼠类繁殖快3、鸟类的孵卵行为说明鸟类的体温特点是()A、孵卵与体温无关B、高而恒定的C、高而不恒定的D、变温的。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说出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3.举例说出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鸟类育雏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悉鸡卵的结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难点
了解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课前准备。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个鸡蛋、一个碗和一双筷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情境导入动物求偶方式的视频
2.问通过观看表演,思考从中感悟到什
么?
引入新课
3.同学们阅读P61P62分别找出鸟类繁殖
行为的五个过程。
总结鸟类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质疑鸡蛋大家都吃过了,你能说出鸡蛋的
大致结构吗?
4.组织学生观察鸡卵的主要结构,同时看
课本P64并思考以下问题。
(对照书认识鸡卵的结构)
提示蛋壳不能乱扔,以保护校园环境。
思考题
(1)鸟、鸡卵都比较大,而且有硬的外壳或
卵膜,这有什么作用?
(2)鸡、鸟卵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合陆生生活
环境?
(3)补充繁殖行为的两个过程。
5.鸟类繁殖行为过程(补充两个)
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6.建议参观养鸡场并观察孵化鸡卵的过程。
注意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翻蛋和照蛋。
7.比较昆虫、青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并完成练习。
8.简要分析不同生殖和发育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