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114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2.狭义的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4.跟英语相比,从语法上看,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5.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都可以有修饰语,但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位置不同,英语的修饰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有的在中心语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
6.从方言区划上来看,上海话属于吴方言。
7.从方言区划上看,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
8.从方言区划上看,广州话属于粤方言。
9.从方言区划上看,南昌话属于赣方言。
10.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各大方言中(闽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二、单项选择题1.文学家在作品中记录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作品中的这些对话属于( A )。
A.口语 B.书面语 C.白话 D.书面口语2.报纸上的社论是典型的书面语,而社论通过广播电视播出后,( B )。
A.就成了口语B.却仍然是书面语C.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D.口语风格的书面语3.从汉语发展史上看,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 d)。
A.同步发展,平行前进的B.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C.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的D.长期分离的4.下列方言就其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 b )。
A.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B.闽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C.吴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D.湘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5.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 A )。
A.没有复辅音B.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C.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D.开头和末尾都必须有辅音6.现代汉语词汇在音节上(D )。
A.以单音节词为主 B.以三音节词为主C.以四字格为主 D.有双音节化的倾向7.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C )。
A.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B,英语、汉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C.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D.英语、汉语、法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8.跟英语相比,现代汉语在语法上( D )。
目 录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语 音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文 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词 汇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语 法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修 辞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名师点拨】现代汉语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区别、普通话的三个标准都是各校考研真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对此考生务必要准确记忆2.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具体包括:(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结构系统;(2)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3)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思维功能);(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3.形式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1)口语口语是指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2)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4.文学语言(1)含义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指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推动着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2)与“文艺作品的语言”的关系①联系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指艺术文学表达手段的总体。
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定义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第二章语音一、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属性1、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即可2、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3、语音有系统性,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4、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四、语音单位:音素、音节、生母、韵母、声调、音位1、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词汇特点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三)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复合词为主3,量词丰富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语用不同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修辞特点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信息处理特点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二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2.狭义的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4.跟英语相比,从语法上看,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5.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都可以有修饰语,但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位置不同,英语的修饰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有的在中心语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
6.从方言区划上来看,上海话属于吴方言。
7.从方言区划上看,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
8.从方言区划上看,广州话属于粤方言。
9.从方言区划上看,南昌话属于赣方言。
10.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各大方言中(闽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二、单项选择题1.文学家在作品中记录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作品中的这些对话属于( A ) 。
A .口语B .书面语C .白话D .书面口语2.报纸上的社论是典型的书面语,而社论通过广播电视播出后,( B )。
A.就成了口语B.却仍然是书面语C.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D.口语风格的书面语3.从汉语发展史上看,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 d)。
A.同步发展,平行前进的B.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C.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的D.长期分离的4.下列方言就其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 b )。
A.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B.闽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C.吴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D.湘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5.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 A )。
A.没有复辅音B.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C.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D .开头和末尾都必须有辅音6.现代汉语词汇在音节上(D )。
A .以单音节词为主B.以三音节词为主C .以四字格为主D.有双音节化的倾向7.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C )。
A.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B,英语、汉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C.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D.英语、汉语、法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8.跟英语相比,现代汉语在语法上( D )。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一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2.狭义的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4.跟英语相比,从语法上看,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5.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都可以有修饰语,但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位置不同,英语的修饰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有的在中心语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
6.从方言区划上来看,上海话属于吴方言。
7.从方言区划上看,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
8.从方言区划上看,广州话属于粤方言。
9.从方言区划上看,南昌话属于赣方言。
10.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各大方言中(闽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二、单项选择题1.文学家在作品中记录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作品中的这些对话属于( A )。
A.口语 B.书面语 C.白话 D.书面口语2.报纸上的社论是典型的书面语,而社论通过广播电视播出后,( B )。
A.就成了口语B.却仍然是书面语C.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D.口语风格的书面语3.从汉语发展史上看,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 d)。
A.同步发展,平行前进的B.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C.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的D.长期分离的4.下列方言就其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 b )。
A.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B.闽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C.吴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D.湘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5.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 A )。
A.没有复辅音B.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C.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D.开头和末尾都必须有辅音6.现代汉语词汇在音节上(D )。
A.以单音节词为主 B.以三音节词为主C.以四字格为主 D.有双音节化的倾向7.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C )。
A.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B,英语、汉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C.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D.英语、汉语、法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8.跟英语相比,现代汉语在语法上( D )。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词汇特点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三)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复合词为主3,量词丰富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语用不同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修辞特点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信息处理特点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二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第一章语音考试内容: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3)音节结构表4)拼合规律表5)变调的规则4条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二、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调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轻声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二)语音的单位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āng中的“ng”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
如n.án.,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gān , gēng ,guān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例:判断音位个数hán 和 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三)记音符号1.汉语拼音方案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2.国际音标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绪论一、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具体包括:(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结构系统;(2)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3)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思维功能);(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3.形式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1)口语口语是指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2)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4.文学语言(1)含义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指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推动着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2)与“文艺作品的语言”的关系① 联系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指艺术文学表达手段的总体。
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② 区别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广泛得多。
(3)与书面语的关系① 联系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
在书面语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对语言进行加工,并把它的成果定型和保存下来。
② 区别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
并且,文学语言不局限于书面语。
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
例如,科学报告、新闻广播、口头声明、答记者问、优秀文艺作品朗诵、戏剧和电影的台词、相声和说书,等等。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民族共同语(1)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的形成,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wang>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绪论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解
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语音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文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词汇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语法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修辞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语音特点1,每 1 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 3 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 r, 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词汇特点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三)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复合词为主3,量词丰富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语用不同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修辞特点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信息处理特点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二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现代汉语黄伯荣、李炜主编第二版适用于GSH汉语言文学插本现代汉语特点:(一)语言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的新词。
(3)双音节词占优势(三)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修辞:比喻和比拟1、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3、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多是名词性短语,比拟中的比拟成分多是动词性短语。
借喻与借代1、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只有相似点,即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的,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固定的关系,即构成的基础是相关的。
2、借喻是指本体和喻体两件事物,重在“喻”,是喻中有代,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是指一件事物换个说法,重在“代”,代而不喻,借代代本体。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1、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事物,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2、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做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顶真与回环1、顶真是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使前后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其特点是从叙述一个事物至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即从A→B,B→C······2、回环是运用词序回返往复的手法把两个词语相同而排列次顺不同的词语连用在一起。
其特点是上句的结尾作为下句的开头,连环而下,至最后一句的结尾又回到首句的开头。
绪论一、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具体包括:(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结构系统;(2)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3)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思维功能);(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3.形式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1)口语口语是指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2)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4.文学语言(1)含义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指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推动着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2)与“文艺作品的语言”的关系① 联系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指艺术文学表达手段的总体。
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② 区别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广泛得多。
(3)与书面语的关系① 联系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
在书面语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对语言进行加工,并把它的成果定型和保存下来。
② 区别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
并且,文学语言不局限于书面语。
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
例如,科学报告、新闻广播、口头声明、答记者问、优秀文艺作品朗诵、戏剧和电影的台词、相声和说书,等等。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民族共同语(1)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的形成,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定义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第二章语音一、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属性1、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即可2、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3、语音有系统性,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4、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四、语音单位:音素、音节、生母、韵母、声调、音位1、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词汇特点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三)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复合词为主3,量词丰富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语用不同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修辞特点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信息处理特点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二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2.狭义的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4.跟英语相比,从语法上看,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5.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都可以有修饰语,但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位置不同,英语的修饰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有的在中心语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
6.从方言区划上来看,上海话属于吴方言。
7.从方言区划上看,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
8.从方言区划上看,广州话属于粤方言。
9.从方言区划上看,南昌话属于赣方言。
10.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各大方言中(闽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二、单项选择题1.文学家在作品中记录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作品中的这些对话属于( A )。
A.口语 B.书面语 C.白话 D.书面口语2.报纸上的社论是典型的书面语,而社论通过广播电视播出后,( B )。
A.就成了口语B.却仍然是书面语C.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D.口语风格的书面语3.从汉语发展史上看,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 d)。
A.同步发展,平行前进的B.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C.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的D.长期分离的4.下列方言就其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 b )。
A.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B.闽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C.吴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D.湘语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5.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 A )。
A.没有复辅音B.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C.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D.开头和末尾都必须有辅音6.现代汉语词汇在音节上(D )。
A.以单音节词为主 B.以三音节词为主C.以四字格为主 D.有双音节化的倾向7.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C )。
A.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B,英语、汉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C.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D.英语、汉语、法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8.跟英语相比,现代汉语在语法上( D )。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后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一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 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 (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不包括西北角),人口4600多万,占汉族人口的5%,处于赣方言、西南方言及客家方言包围中,内部分歧大,有些地区更接近于赣方言和西南方言。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北省东南小片地区。
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对赣方言的形成产生影响,长期又受临近方言影响,赣方言特征不明显。
使用人口2000多万,约占汉族人口2.4%。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700万书用人口,占汉族人口4%;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的边缘地带。
中原人南迁形成。
6,闽方言: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方言,一般分为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两大支系;使用人口4000万以上,约占汉族人口4.2%; 细分为三个次方言:(1)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包括福建南部,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大部分,浙江南部一些地区,台湾(2)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3)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北部山区。
此外,南洋群岛上有华侨使用闽方言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中部、西南部,广西东南及港澳地区,海外华侨等;使用人数5000万左右,约占汉族人口5%。
(四),推广普通话原因:(1)民族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程度不够,方言分歧严重(2)民族共同语内部也存在分歧,语音,词汇和语法都还有混乱现象,需要规范目标:使民族共同语成为四种用语: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方案针对不同对象,对学习普通话分级要求(三级);注意事项:除注意语音规范外,还要注意词汇规范工作进展:语音—《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 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元音占优势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4,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 词汇特点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三) 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复合词为主3,量词丰富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 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 语用不同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 修辞特点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 信息处理特点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 1[1]二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 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如“老”可以划分出l,a ,o三个音素)音素2[2]3[3]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
2,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肌肉都明显的紧张一下,每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
(也有例外,:“天儿” tianr)3,声母、韵母、声调汉语传统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母、韵母两部分,再加上一个贯通整个音节的声调(1),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
(如以元音开头,叫做“零声母”,例如“安an”,辅音不完全是声母,有的做韵尾,如nin中)(2),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构成)韵母有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的,如:大da,夏xia,也有由元音带辅音一起构成的,如,单dan;(3),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二) 汉语语音的特点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的特点。
1,辅音的特点:没有复辅音(音节中没有2个或2个以上辅音连在一起),因此,音节结构形式整齐,界限分明;1[1]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载体,是人类发出的,用语表达意义进行交际的声音,其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其根本属性。
2[2] 辅音:子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形成的音; 3[3] 元音: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烟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2,元音的特点:元音占优势,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不可少,只有极个别是由辅音单独构成,如:口恩,是由单个辅音组成;因为元音多,所以汉语语音中乐音成分大。
3,声调的特点: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它使音节界限分明,富于高低变化,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三)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总结了过去各种汉语注音法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设计和制定的一套汉语记音符号。
1958年2月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全国。
1,方案的基本内容(1),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共26个)(2),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共21个)(3),韵母表 (35个)(4),声调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标注在主要母音上)(5),隔音符号: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i’ao 皮袄。
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1) 优点:A 符号数目少,26个基本字母;B 采用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书写方便,便于国际交流;C 字母音素化,记录、分析语音准确灵活;(2) 作用:A 给汉字注音 (过去用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法给汉字注音,但都有缺点B 用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帮助教学矫正读音)C 用作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等二、声母 4[4](一) 声母的发音部位(7类)1,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 (b p m)2,唇齿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f)3,舌尖前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z c s)4,舌尖中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d t n l)5,舌尖后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zhch sh r)6,舌面音舌面前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j q x)7,舌根音(舌面后音)舌根抵住或就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g k h)(二) 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看)1,阻碍的方式:声母发音阻碍形成过程三阶段:成阻——阻碍开始形成。
持阻——阻碍持续。
除阻——阻碍接触根据成阻和除阻的不同方式,声母阻碍方式分为:(1) 塞音 b p d t g k 发音部位形成闭塞爆发成声(2) 擦音 f s sh r x h 发音部位接近摩擦成声(3) 塞擦音 z c zh ch j q 先破裂再摩擦(4) 鼻音 m n 发音部位完全闭塞,鼻腔发音(5) 边音 l 气流从舌尖两边或一边通过发音2,声带是否颤动(1) 清音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共17个清音(2) 浊音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共 m n l r 4个3,气流的强弱(按乎出气流强弱,把塞音和塞擦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1) 送气音乎出气流强 p t k c ch q 6个(2) 不送气音 b d g z zh j 共6 个 5[5](三) 声母总表舌尖舌尖舌尖发音部位唇音舌面音舌根音前音中音后音发音方法双唇音唇齿音不塞清送b[p] d[t] g[k] 音音气4[4]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