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法 和营生新,续筋接骨
▪ 饮食原则 宜由清淡转为适当高营养补充,在活血化瘀的
同时加大接骨续筋或补益气血之力, 促进骨折早 期愈合。 ▪ 宜食物
猪腰、猪脊骨、鸡、枸杞子、党参、杜仲、 山药、当归、核桃、芝麻等品。
骨折三期辩证施膳——骨折中期
▪ 代表方 1、当归续断骨头汤。
当归、续断各10 克,骨碎 补15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 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 肉共进,连用2 周。
▪ 现代中医伤科将骨折分为三期辨证治疗, 故食疗亦应以活血化瘀, 接骨续筋为基本 原则, 根据骨折三期辩证施膳。
骨折三期辩证施膳——骨折早期
▪ 临床表现 骨折后1~ 2 周的时间。可 见患处肿胀, 瘀斑, 疼痛剧烈, 关节屈 伸不利等, 舌质红, 边有瘀斑, 苔薄黄 或有瘀点, 脉弦紧。
▪ 病机 骨折筋伤, 血脉破损, 血离经脉, 瘀积不散, 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致。
因人施膳
湿热质:表现为平素面垢油光,眼睛红赤, 易生痤疮粉刺,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舌质偏红, 苔黄腻,脉象多见滑数。这种体质的人群 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此型以清 热解毒、利水渗湿为治疗原则,推荐的药 膳有:菜干黄豆猪肺汤,夏枯草煲瘦肉, 海带冬瓜花生瘦肉汤,土茯苓炖草龟,冬 瓜荷叶扁豆汤等。
魏晋南北朝至 唐代
中医食疗的渊源
食疗的 兴盛
食药种类增多 晋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收 载的药用食物已达195种,比《神农 本草经》增加了一倍,增加的药物和 食物中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许 多都是制作食疗药膳的原料
食疗专著出现 孟洗的《食疗本草》不仅是一部内 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 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 孙思邀的《千金备急方》已分设 “食治、食养、食禁”篇。并总结出 五脏所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