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航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8
WMS是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的缩写,仓库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并跟踪仓库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
该系统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他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
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目前,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从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CIMS,从MRP、MRPII到ERP,代表了中国企业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管理的要求,竞争的激烈和对成本的要求使得管理对象表现为:整和上游、企业本身、下游一体化供应链的信息和资源。
而仓库,尤其是制造业中的仓库,作为链上的节点,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不再把库存作为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作为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整个供应链。
但现代企业同时又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他们来自分供方还是来自生产或客户,对企业来说处理好库存管理与不确定性关系的唯一办法是加强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而这,正是WMS所要帮助企业解决的问题。
WMS软件和进销存管理软件的最大区别在于:进销存软件的目标是针对于特定对象(如仓库)的商品、单据流动,是对于仓库作业结果的记录、核对和管理--报警、报表、结果分析,比如记录商品出入库的时间、经手人等;而WMS软件则除了管理仓库作业的结果记录、核对和管理外最大的功能是对仓库作业过程的指导和规范:即不但对结果进行处理,更是通过对作业动作的指导和规范保证作业的准确性、速度和相关记录数据的自动登记(入计算机系统),增加仓库的效率、管理透明度、真实度降低成本比如通过无线终端指导操作员给某定单发货:当操作员提出发货请求时,终端提示操作员应到哪个具体的仓库货位取出指定数量的那几种商品,扫描货架和商品条码核对是否正确,然后送到接货区,录入运输单位信息,完成出货任务,重要的是包括出货时间、操作员、货物种类、数量、产品序列号、承运单位等信息在货物装车的同时已经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了计算机信息中心数据库。
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系统方案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柱,其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系统逐渐成为提升航运效能、保障航行安全的关键手段。
数字航道,简单来说,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航道进行全面的感知、监测和管理。
它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卫星定位、通信技术等手段,实时获取航道的水深、水流、气象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船舶航行提供精准的导航服务。
相比传统的航道管理方式,数字航道能够大大提高航道的利用效率,减少船舶的航行风险。
智能航运系统则是在数字航道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船舶的自主航行、智能调度和高效运营。
在智能航运系统中,船舶配备了高精度的导航设备、自动化的操控系统和智能的通信模块,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自动规划最优航线,并与港口、岸基设施等进行高效的信息交互。
为了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系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这包括在航道沿线布置密集的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水文、气象等数据;建设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实时传输;以及打造高精度的卫星定位系统,为船舶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例如,可以在重要的航段安装水流测速仪、水深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水流速度和水深变化,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岸基控制中心。
其次,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至关重要。
从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获取到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航道的通航条件、船舶的航行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为航道管理和船舶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利用历史数据预测航道的拥堵情况,提前进行调度安排,避免船舶滞留。
再者,智能船舶的研发是核心环节。
智能船舶应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安装先进的雷达、摄像头、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自主制定航行策略;同时,配备自动化的操控系统,能够精确执行航行指令。
电子海图信息系统(ECDIS)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蔡新梅【摘要】为进一步丰富电子海图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在海上航行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ECDIS与雷达、AIS、VTS的兼容作用,进行数据融合,优势互补,为船舶导航提供可靠的信息。
通过兼容作用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船舶避碰和岸基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To further enhance the functionality of ECDIS and better serve the navigation of oceangoing ship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atibility of ECDIS with radar, AIS & VTS in terms of data fusion, the complementary roles between these platforms for the requisite information navigation of ocean-going ships. Compatibility of the system with other platform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suring safe navigation,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shore-based services.【期刊名称】《船电技术》【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电子海图信息系统;雷达;AIS;VTS【作者】蔡新梅【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10 引言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Information System,ECDIS)是在综合导航系统的设计理念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化海图,解决了在传统纸质海图上定位而产生的船位获取滞后的问题,可以自动地将即时船位显示在海图上。
第16章飞行管理系统16。
1飞行管理系统概述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要求飞行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迫使系统系统设计师们在可用的技术条件、任务和用户要求,飞机可用空间和动力,飞机的气动力特性及规范要求等诸因素的限制下,把许多分系统综合起来,实施有效的统一控制和管理。
于是便出现了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电子系统-飞行管理系统(FMS-Flight Management System)。
在1981年12月,飞行管理系统首次安装在B767型飞机上。
此后生产的大中型飞机广泛采用飞行管理系统。
16。
2飞行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6。
2.1飞行管理系统的组成飞行管理系统由几个独立的系统组成。
典型的飞行管理系统一般由四个分系统组成,如图16-1,包括:(1)处理分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2)执行分系统-自动飞行指引系统和自动油门,见自动飞行控制系统;(3)显示分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见仪表系统;(4)传感器分系统-惯性基准系统(IRS)、数字大气数据计算机(DADC)和无线电导航设备.驾驶舱主要控制组件是自动飞行指引系统的方式控制面板(AFDS MCP)、两部控制显示组件(CDU)、两部电子飞行仪表系统(EFIS)控制面板。
主要显示装置是CDU、电子姿态指引仪(EADI)、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器(EHSI)和推力方式显示。
各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
飞行管理系统一词的概念是将这些独立的部分组成一个综合系统,它可提供连续的自动导航、指引和性能管理.图16-1飞行管理系统16。
2。
2飞行管理系统的功能FMS的主要功能包括导航/制导、自动飞行控制、性能管理和咨询/报警功能。
FMS实现了全自动导航,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另外,飞机可以在FMS的控制下,以最佳的飞行路径、最佳的飞行剖面和最省油的飞行方式完成从起飞直到进近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水利资源与建设区域治理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前提之下,交通运输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我国内河航运体系的建设中,由于航道的发展起步较晚,造成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内河航道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设施比较陈旧,在高级航道的建设开发和管理上存在很大欠缺,对于内河航道运输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对于内河航道运输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快内河航道运输的建设,必须重视对内河航道运行及建设的日常管理,并在内河航道运行管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高效运行管理的能力。
一、在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中对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1在内行航道管理工作中建成数字化航道管理系统在我国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中[1],想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就要在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运行主要依据为航道的一些基本属性和数据,在河道内运行船只的实时航运信息,及货运轮船的一些物流信息。
在信息系统网络上,能够实现实时共享这些数据,并且利用网络技术,在实物物联网监控的作用下,掌握河道内水流水位等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而实现内河航道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保证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充分全面反映出整个航运系统中实时的一些数据。
2在内河航道管理之中对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应用在内河航道运输管理系统中,航道数字化的依据基础就是在航道中的一些运行基础数据,电子航道的基础信息构建组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不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的目的。
在电子航道图系统组成中,主要包括数据的生成和分析系统,在内河航道运输系统之中,主要依据数据处理方式为,电子航道图处理系统,其能够实时对数据进行有效实时的处理,同时将计算处理后的结果集中展示出来,并且在内河航道管理显示中将航道二维图转换为矢量化显示结果。
并且显示系统直接和内河航道管理系统相对接。
3在内河航道管理中航道三维显示技术的应用在内河航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对数据高速多样化处理[2],可以将采集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转换为三维显示信息的结果展示在内行航道管理显示系统中,这样能够为河道管理开发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智慧港航信息化平台解决方案电话:传真:目录1.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目标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整合、交换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支撑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的要求,搭建高效、弹性、高可扩展性的基于虚拟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平台低成本运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实现以感知港口、感知船舶、感知货物为手段,以港航智能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服务为目的和核心理念,构建“智慧港航”的发展体系。
结合“智慧港航”相关业务工作特点及信息化现状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具体建设目标为:一张图(即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建设岸线、港口、港区、码头、泊位等港口主要基础资源图层上,建设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次接入和叠加规划建设、经营、安全、航管等相关业务应用专题数据,并叠加动态数据,如AIS/GPS/移动平台数据,逐步建成航运管理处“一张图”。
系统支持扩展框架,方便未来更多应用资源的逐步整合。
现场执法监管系统基于港口(航管)执法基地建设规划,依托统一的执法区域管理和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加强对辖区内的监控,结合移动平台,形成完整的多维路径和信息追踪,真正做到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对区域港口与航运业务日常所需填报及监测的数据经过科学归纳及分析,采用统一平台,消除重复的填报数据,进行企业输入和自动录入,并进行系统智能判断,避免填入错误的数据,输入的数据经过智能组合,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所需的数据报表,包括字段、格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同时满足扩展性需要,当有新的业务监测数据表需要产生时,系统将分析新的需求,将所需字段融合进入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平台的统一平台中,并生成新的所需业务数据监测及决策表。
数字航道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概述:数字航道智慧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航道管理系统,旨在提高航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系统将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航道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决策。
系统具有多个功能模块,包括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巡检管理等。
一、实时监测模块:该模块主要通过安装在航道周边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航道的各项指标。
传感器可以监测水位、流速、水质等多个指标,以及船舶的位置、速度和航道的通行情况等。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系统中心,实现对航道的实时监测。
二、数据分析模块:该模块将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系统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噪和校准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然后,系统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寻找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航道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将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可以根据航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例如,根据船舶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系统可以判断船舶是否符合航道通行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巡检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巡检工作的管理和调度。
系统可以根据航道的实际情况,自动分配巡检任务和路径,提高巡检的效率和覆盖率。
同时,系统可以对巡检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巡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五、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中心和用户终端。
传感器节点分布在航道周边,负责采集航道的各项指标;数据中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决策支持;用户终端提供用户接口,方便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和管理。
六、系统实施计划:系统的实施包括系统部署和应用推广两个阶段。
系统部署阶段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测试,以及用户终端的开发和部署等;应用推广阶段主要包括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推广宣传等。
数字航道技术在内河航道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除了公路和铁路,水上运输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必须强化内江航运的监管,做好航道的航速和天灾防治,以促进国内航运事业的发展。
因此,本论文着重论述了数字航道技术在我国的运用。
关键词:内河航道;数字航道;技术应用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逐渐进步,利用电脑数码科技,不但能改善工业发展的成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而在内江河道建设中,由于建设不平衡,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河道治理效益下降,难以适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加强对内江航运的治理,必须以融合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本文从行业运营特征和经营状况出发,展示数字航道技术的优越性,从而提升航运企业的运营效益。
一、数字航道技术及工作流程(一)数字航道技术数字航道技术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技术手段,根据内江河道的实际状况,对河道及其辅助设施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展示了数字化航道管理在航道管理中的作用,并使其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
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运用数字航道技术,可以将航道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数字化集成,运用已有的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之后运用航道信息优化内河航道管理方案,提高数字航道技术的应用效果,为行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支持。
(二)数字航道技术的工作流程本文根据内江河道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用数码航道技术的主要工作步骤:1)收集资料。
根据航道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特性,将其应用于内江河道的治理,利用资料的收集,对各种资料进行调整,并利用分级的方法,来决定各种资料的来源;为以后的资料整理和调整参数,作了一定的借鉴。
此外,在此系统中,采用数据交换和数码影像等技术,可以在不同的采集系统和方式下,提高其应用效率。
2)资料处理。
在资讯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自动与人工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航道前端资料的实时收集,既能确保前端资料的正确性,又能保持有效的资料,改善网络设备的利用与管理效能。
东平水道数字航道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开发作者:郁达张汶海吕升奇向小华来源:《中国水运》2014年第02期摘要:针对目前东平水道航道管理系统中逐渐暴露出的数据兼容性差、功能单一、综合展示效果不明显、扩展性缺乏等问题,进行了东平水道数字航道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主要包括航道管理综合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平台分层功能模块的构建和三维仿真可视化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东平水道数字航道综合管理三维可视化东平水道是广东省级文明样板航道,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水运通道,随着内河航道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航道管理维护水平和安全运行及效率的标准随之提高。
现阶段,如何高效地管理整个东平水道的数据资料,使各相关部门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各相关数据,进一步提升航道服务的水平,已成为航道管理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国内研究学者在内河航道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史俊明、李精忠将“3S”技术与“数字航道”的概念相结合,实现了航标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林强、徐峰开发以航道应用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在航标信息、工作船舶、水位的动态监测及船舶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于丽娜基于可视化技术,对苏南运河航道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三维空间分析方法对航道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研究;戚晓明、杜培军等基于GIS、World wind和遥感技术研究了河道二三维数据耦合技术。
以上研究大多在特定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其仅从自身应用需求开发,缺乏统一标准和通用性。
在东平水道航道管理中,各系统由于开发商的不同,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功能分散、相互独立,综合展示效果不理想,升级扩展性不好等问题,对航道的管理维护和效益的有效发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发了数字航道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建立了航道管理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和三维仿真系统,实现了航道管理维护的信息化、高效化、标准化。
系统框架结构设计本系统服务于航道运行的日常管理及应急调度决策,要求能够快速直观地表现出航道的各种基础信息,因此,系统需要具备有航道基础信息查询、遥测遥控检测、直观的三维场景显示、决策支持等多方面功能。
基于智慧航道系统的小清河航道研究智慧航道是大数据时代的催生产物,智慧航道利用智能传感、物联网、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自动获取航道要素信息,通过融合处理与深度挖掘,实现航道规划科学化、建设养护智能化、航道管理现代化。
同时,先进的电子航道图为水上运输提供实时、精确、便捷的航道信息服务,是一种提高航道的安全性、效率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一种航运管理模式。
2006年10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准在具有通江达海、经济发达等优越条件的长江下游南京至浏河口河段建设我国第一段数字航道。
2008年9月,南京至浏河口河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通过了交通运输部专家组的验收,我国首条数字航道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成为我国水运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
智慧航道的实质就是实现航道与船舶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高度共享和深层次应用,虽然数字化航道技术已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智能航道的技术发展仍属于起步阶段。
建设智能航道的关键技术包括:云数据库技术、航道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多功能电子航道图系统等。
智慧航道是我国响应“数字地球”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宽带网络、通讯、虚拟仿真、多媒体等多种技术,对航道业务流程、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为推动了小清河航道管理服务方式由传统人工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改变了小清河航道几十年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推动小清河航道逐步向数字化、现代化管理转型,现对小清河航道提出我的建设计划和目标成果。
智慧航道建设方案: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航道上设置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采集水文、气象、船舶位置等数据,建立全面的航道信息数据库。
航道智能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和实时数据更新,为船舶提供精准的导航服务,包括航线规划、水深测量、船舶自动导航等功能。
船舶通信与管理系统:建立船舶通信网络,实现船舶与航道管理中心的实时通讯,包括应急通讯、信息发布等功能,提高船舶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长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1、项目介绍
建设长江航道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测绘成果管理、区域局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数据应用接口等模块,同时接合各区域局业务需求,定制相关业务功能处理模块。
要满足6个区域局和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长江规划研究院9个用户的需求。
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分为数据入库、数据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设置、数据交换及建库工具等功能模块。
数据入库模块:包括数据质检检查、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入库三大模块;主要用于数据入库及入库数据的准备工作。
数据入库:完成全要素数据、水深、DEM、DRG、DOM数据的入库工作。
数据质检:对入库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清华山维进行对接,以在清华山维中显质检结果。
数据处理工具:对入库前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如果坐标转换、格式转换、DEM生成等。
数据编辑:对ESRI格式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图形和属性编辑。
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数据浏览、基础数据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查询分析、制图与输出、测绘成果管理、DEM基础分析、工具箱等模块,主要完成对入库数据的管理和浏览工作,是数据管理系统的的核心。
数据制图输出:对当前分析结果进行制图成图,并打印输出等,以及对数据库中进行数据输出。
工具箱:提供数据处理的常用工具。
查询分析:查询统计模块主要是针对图层数据属性的查询与统计,这是对数据信息展示,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数据成果的详细详细,整个“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包含以下功能点。
测绘成果管理:对工程测图成果、维护性测图成果、专项测图成果、ENC测图成果及整治建筑物测量成果等专题测绘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测量项目信息、成果入果、成果管理等。
视图操作:提供对地图窗口操作的相关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对入库的各类数据进行基础管理,包括查询、统计、输出、删除等。
DEM基础分析:提供对DEM基础分析的工具,以对当前地图窗口中加载的DEM数据进行分析。
业务应用模块:主要依据长江南京航道局现在业务实现相应业务功能模块,包括航道演变管理、碍航物管理、整治建筑物管理。
航道演变管理:包括冲淤分析,多时段分析等。
冲淤分析主要是对入库的 DEM 同一水道下不同日期版本的数据作冲淤分析对比,按照不同颜色显示两个数据水深差值所在范围,从而提供直观的河道在两个版本时间段内水道的冲淤分布情况,可选勾选计算冲淤量则计算冲淤总体积;多时段分析是对同一个河段的多个不同时期数据进行对比冲淤分析,并将成功通过生成GIF 的形式动态展现的一种方式。
碍航物管理:对沉船、礁石及碍航物记录并标识地图位置,以及生命同期进行同步管理。
整治建筑物管理:对整治建筑物业务周期跟踪管理。
数据交换模块:主要功能是完成区域局分中心与主中心的数据交换,把区域数据交换到主中心,主中心再推送给测量中心分中心;同时把测量中心分中心反馈信息交换到主中心,主中心再把测量中心分中心的反馈意见推送给区域局分中心。
系统设置:对系统各项基础数据进行配置管理,如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航道目录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元数据结构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