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0
历史教案:亚洲革命风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学习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事件,使学生掌握亚洲革命风暴的发展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亚洲革命风暴对亚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和原因。
2. 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事件。
3. 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亚洲革命风暴的内在联系。
2. 亚洲革命风暴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事件。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1. 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和原因:a.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面临列强的侵略和割据。
b.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民众生活困苦。
c. 亚洲各国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2. 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事件:a. 1899-1902年,菲律宾反抗美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b.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
c. 1917-1923年,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d. 1920-1922年,印度民族大义。
e. 1947-1948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抵抗运动。
3. 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a. 亚洲革命风暴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b. 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c. 亚洲革命风暴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d. 为亚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革命风暴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背景和原因:详细阐述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条件。
3. 分析主要事件:针对每个主要事件,讲解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掌握亚洲革命风暴的发展脉络。
4. 探讨影响:引导学生从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入手,思考其对亚洲及世界历史进程的贡献。
亚洲革命风暴
1.原因
(1)民族矛盾尖锐:19世纪上半期,亚洲大部分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阶级矛盾尖锐: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并甘愿为它们所用。
2.特点
(1)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涉及范围广。
(2)都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失败。
3.典型事件
(1)爪哇人民反荷兰殖民地的起义。
(2)阿富汗人民反英侵略军的起义。
(3)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年)。
(4)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5)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
4.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伊朗受到俄、英国的蚕食或侵略。
(2)特点: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5.印度民族大起义与太平天国比较表
【考题剖析】
(2005年江苏高考题)明治维新中政府对私人近代企业的政策是
A.限制发展 B.取消限制 C.鼓励扶植 D.给予特权
[剖析]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清楚明治政府为发展日本社会经济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其次明确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选C。
高二历史教案:《亚洲革命风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应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学习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以及亚洲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欧洲列强对亚洲主要国家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亚洲各国人民几乎同时用不尽相同的方式进行了反抗和斗争。
3.通过学习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
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性质和五次重大起义。
第二,印民族大起义的起因、概况和意义。
重点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列强由对资本的渴求转变为对海外市场和原材料的迫切需要,侵略方式也由野蛮掠夺变为商品输出。
这种转变必然导致列强加紧其的侵略活动,使众多的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在不同阶段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情况。
能够使学生更加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
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是本课重点。
印度人民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
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历史教案:亚洲革命风暴第一章: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1.1 亚洲革命风暴的定义1.2 19世纪亚洲社会的特点1.3 西方殖民主义对亚洲的影响1.4 亚洲各国的民族觉醒第二章:印度民族大义士运动2.1 印度民族大义士运动的起因2.2 章西女王和她的革命活动2.3 印度民族大义士运动的口号和目标2.4 印度民族大义士运动的影响第三章: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3.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3.2 洪秀全和金田起义3.3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衰落3.4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第四章:日本的明治维新4.1 明治维新的背景4.2 倒幕运动和戊戌变法4.3 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4.4 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第五章:越南的抗法运动5.1 抗法运动的起因5.2 黑色旗和白色旗的抗争5.3 潘佩珠和她的革命活动5.4 抗法运动的影响第六章:朝鲜的独立运动6.1 朝鲜独立运动的背景6.2 三一运动与朝鲜的独立斗争6.3 独立运动领袖金九与韩国临时政府6.4 朝鲜独立运动的影响与遗产第七章: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7.1 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兴起7.2 凯末尔的军事政变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7.3 凯末尔革命中的社会与文化改革7.4 凯末尔革命对现代土耳其的影响第八章:中国的辛亥革命8.1 辛亥革命的前夜:晚清新政与革命潮8.2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成功8.3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格局与南北议和8.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影响第九章:东南亚的抗殖民运动9.1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民族觉醒9.2 越南的抗法战争与独立斗争9.3 菲律宾的独立运动与美菲战争9.4 东南亚抗殖民运动的综合影响第十章: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与遗产10.1 亚洲革命风暴对世界历史的冲击10.2 民族主义与独立意识的传播10.3 亚洲革命风暴中的女性角色与性别议题10.4 亚洲革命风暴的遗产与当代亚洲的政治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亚洲革命风暴的背景补充和说明:19世纪亚洲社会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导致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佛冈中学赖燕飞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目的、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性质和五次重大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占西女王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原因及起义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思想认识:资本主义列强把亚洲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引导学生认清殖民主义的掠夺本质;通过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也使学生对宗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印度人民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难点: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这张地图(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请大家指出: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些国家受到欧洲列强的侵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着列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我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洲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亚洲革命风暴”这一节。
亚洲革命风暴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其中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我们首先就来了解一下这一次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起义。
讲授新课:一、印度民族大起义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98页,阅读教材中“印度民族大起义”一目,回答下列问题:(打出印度民族大起义地图和问题投影)1、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2、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何历史意义?生:(参照问题阅读教材)师:提问问题1。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考查目的:1.联系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有关史实,理解掌握19世纪中期亚洲人民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斗争的概况,说明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特点和作用;2.通过印度、中国人民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的比较,说明旧式人民起义的局限性。
课内提优题(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题119世纪上半期,亚洲国家中,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有①菲律宾②印度③印度尼西亚④新加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题2下列哪些亚洲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半殖民地?①中国②日本③奥斯曼帝国④伊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3亚洲革命风暴掀起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加紧扩张,使亚洲国家民族灾难加剧,民族反抗意识增强 B亚洲国家手工业破产,手工业者大量失业 C广大下层人民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D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题4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起义中,将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是①爪哇人民起义②伊朗巴布教徒起义③中国太平天国运动④印度民族起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5据史料记载,1848年印度总督戴贺胥制订了“转属法”,规定没有直系子嗣的王公死后,其领地丧失,转属东印度公司。
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A莫卧尔帝国与英国矛盾激化 B印度各阶层人民强烈不满 C农民、手工业破产 D许多封建王公倒向起义者一边题6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①在民族矛盾激化,印度各阶层反英斗争高涨和情况下爆发②起义由封建王公领导、土兵为主力③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④迫使英国当局放弃对印度的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7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①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为农民阶级②革命以反对内外反动势力为对象③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革命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8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A反帝反封建 B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 C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 D旧式人民起义题9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B未能形成进步的斗争纲领 C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D斗争较为分散题10材料一……从遥远的古代直到十九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都始终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