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病害讲义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34
第八章杂粮病害我国的杂粮作物主要有玉米、高梁、谷子、糜子、小杂豆等,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而居第三位。
世界玉米病害90多种,我国病害有30多种,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10%。
危害较重的玉米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黑粉病、弯孢霉叶斑病、灰斑病、纹枯病、病毒病等。
全世界报道高粱病害近60多种,中国报道约30种,以黑穗病类危害较重。
全世界报道谷子病害近50种,发生较重的白发病、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等。
一、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概述:1876年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玉米产区发生普遍。
1899中国东北地区最早报道。
东北、华北北部和西部等温度较低地区及南方山区发生较重,71-75年代吉林就有3年大发生,感病品种减产50%。
80年代初中期,有所控制。
80年代末期,再度发生严重。
(一)症状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阶段抗病性,苗期很少发病,到后期,尤其是在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二)病原2、生物学:病菌要求较高温度,菌丝发育温度范围10℃-35℃,最适为28℃。
分生孢子形成温度范围为15-33℃,适温为23-25℃。
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为26℃-32℃。
同时孢子形成和萌发亦要求较高湿度。
3、病菌生理分化:病菌也可侵染高粱、稗草、苏丹草等。
根据致病力不同分为两个专化型,即玉米专化型和高粱专化型。
玉米专化型存在着生理分化,根据对玉米含有不同显性单基因(Ht1、Ht2、Ht3和HtN)的致病力不同,又分为5个生理小种。
目前,我国发现前3个生理小种(四)发病条件此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决定于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耕作制度等。
品种抗病性:无免疫品种,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气候条件:在具有足够菌量和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时,大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宜发病,因此,降雨是病害轻重的决定因素。
小杂粮主要病虫害研究小杂粮是指除了大豆、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外,还包括红豆、绿豆、黑豆、薏苡仁、黄米、黑米、糯米、荞麦、高粱等农作物。
这些小杂粮种类繁多,品质味道独特,因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小杂粮受到的病虫害较多,给种植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小杂粮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病害1、红豆病害红豆病害中以复盘病(又称死斑病)较为常见。
该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随后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的灰色死斑,并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为合理排水,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如果树的铝箔和遮阳网,可使用铝箔反射太阳光芒,荫蔽的作用;以及定期进行药剂喷洒等。
绿豆病害主要为霜霉病和青枯病。
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从叶片之间或叶腋处侵入,幼苗完全感染后易死亡。
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往往因照明水分不足,长期湿度高、温度低而引发发生,感染后叶片出现水浸斑点,黏液液体流出,易使病害进一步扩大。
防治措施同样为药剂喷洒和合理管理措施等。
黑豆也受到复盘病的侵袭,同时还有白粉病和根结线虫病。
黑豆白粉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症状无法防止,同时也很难治疗。
根结线虫病为螺旋线虫类病害,在土壤中寄生并钻入豆根中,同时繁殖快速,繁殖范围广,会导致豆根断裂,严重病情会致使植株生长缓慢,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合理排水措施、对土壤进行杀虫处理和药剂喷洒等防治措施可行。
二、虫害红豆虫害主要为黑布虫(又称曲实条盾蚜),是一种较严重的害虫。
黑布虫为吸汁性害虫,其食用豆叶,越吃越能使豆叶枯黄,影响豆类的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主要有定期喷洒杀虫剂(不宜过多),增强种植土壤肥力,保持部分遮阴,完善灌溉系统等发展。
2、绿豆虫害绿豆虫害以黄豆蚜、橄榄尺蠖和绿豆卷莲蛾为主。
黄豆蚜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繁殖能力强,易造成早期浆果萎缩。
其防治方法主要为适度喷洒杀虫剂,缩短高温潮湿的周期,避免密植等等。
黑豆虫害主要为根结线虫和向日葵象甲等,线虫在土壤中寄生,越生长越多,导致豆根断裂。
实验三杂粮作物病害识别与鉴定(玉米及薯类病害)一、目的要求认识和掌握杂粮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特点。
能独立诊断鉴定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瘤黑粉病、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病等病害,了解杂粮其它病害特征及病原物。
二、材料和用具杂粮作物病害新鲜实物标本、腊叶标本及病原玻片标本。
病害特征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等。
显微镜、挑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常规用具。
三、内容和作法一、玉米小斑病1、症状观察:观察玉米小斑病病部,小斑病的病斑一般较小,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先检视病斑,观察病斑颜色,病斑内外颜色是否一致?观察病斑有2~3个同心轮纹,是该病的症状特点。
2、病原形态观察:病原物有性态为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Drechsler)Drechsler],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不常见,无性态为玉蜀黍双极蠕孢[Bipolaris maydis (Nissikado et Miyake) Shoem.],半知菌类双极蠕孢属。
观察玉米小斑病病原玻片标本(或从玉米小斑病部挑取病原物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是何形状?有无分隔?观察分生孢子颜色及相对分生孢子梗的着生部位。
玉米小斑病(一)玉米小斑病(二)玉蜀黍双极蠕孢二、玉米大斑病1、症状观察:取玉米大斑病的叶片标本,观察玉米大斑病病斑形状、大小、颜色,病斑周围与中央颜色是否不同?若天气潮湿能否见黑色霉状物?与玉米小斑病对比,观察两病斑形状、颜色、病斑大小及病症颜色有何不同?2、病原形态观察:有性态为大斑病毛球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ell) Leonard et Suggs ],子囊菌亚门毛球腔菌属。
无性态为大斑病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Suggs], 半知菌类突脐蠕孢属。
观察玉米大斑病病原玻片标本(或从玉米大斑病病部挑取黑色霉层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对比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注意分生孢子在形状、色泽、大小、隔膜数、基细胞形状,脐点等方面的区别。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杂粮作物的种植和消费逐渐增加。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粮作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杂粮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下面了一些常见的类型:1. 病害:赤眼病:主要侵害玉米、高梁等作物,造成叶片烧焦、产量下降。
稻瘟病: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多种霉病:如玉米赤霉病、稻瘟病等,会导致作物减产和毒素积累。
2. 虫害:稻飞虱:是稻谷的主要害虫之一,会造成稻谷叶片黄化、减产。
玉米螟:对玉米的幼苗和果穗造成损害,降低产量。
高梁蚜虫:会导致高梁叶片黄化、减产。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害: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阻断病原物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害防治剂:使用病害防治剂,如化学农药,及时喷洒作物,防害的发生和传播。
抗病品种培育: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防治虫害: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防虫网/虫害陷阱:在作物周围搭设防虫网,或者设置虫害陷阱,减少害虫入侵。
生长调控剂:使用生长调控剂控制害虫数量,如嗅觉干扰剂、生长抑制剂等。
杂粮作物病虫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轮作、使用病虫防治剂、培育抗病品种和采取生物防治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提供有关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参考,为杂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帮助。
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病害识别与防治粮食作物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识别与防治,将给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病害识别与防治方法,以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
一、病虫害的病害识别1.1 识别病害的症状病害在粮食作物上的表现通常有疮疤、斑点、枯死和畸形等。
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症状,例如,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和褐斑,茎秆出现黑色菌丝;小麦白粉病的症状则为叶片和鞘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
通过观察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1.2 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为了准确识别病害,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通过采集受害植株,将其病部切下并消毒处理后,将病组织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
经过培养后,可以观察到病原体的生长特征和形态,并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鉴定出病原体后,可以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2.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病原微生物和利用昆虫杀虫剂等。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粮食作物上的害虫,例如寄生蜂可以寄生在蚜虫体内,控制其数量。
另外,一些病原微生物如拟青霉素可以用于防治粮食作物的病害,例如拟青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2 农业措施防治农业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和改进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混作、间作,优化施肥方案,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等。
例如,合理的轮作可以破坏病虫害的发生周期,减少其数量;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2.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施药。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一、引言杂粮作物是指除了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之外的一类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杂粮作物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然而,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杂粮作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农作物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常见的杂粮作物病害1. 稻谷病害稻谷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稻谷病害包括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瘿蚊等。
- 稻纹枯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谷叶片出现纹枯症状,最终导致稻谷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早稻后移栽和化学药剂喷洒。
- 稻瘟病:常见于水稻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该病可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瘟症状,并且会导致稻谷减产。
预防稻瘟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稻瘿蚊:主要通过叶面喷洒、黏虫或邻田传播,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瘿蚊虫卵和瘿蚊幼虫症状,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稻瘿蚊的防治方法包括黄水桃叶面喷洒、提早转栽和喷洒杀虫剂。
2. 小麦病害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的小麦病害包括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 条锈病:主要通过风传播,引起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病斑和红褐色患处。
防治条锈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间断播种、及时灭草和喷洒杀菌剂。
- 白粉病:常见于小麦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传播。
该病可引起小麦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病斑,并且会导致小麦减产。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赤霉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引起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赤红色霉斑和黑色粉状物。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健康种子、灭菌土壤和定期检查。
三、常见的杂粮作物虫害1. 玉米虫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玉米虫害包括玉米螟、蓟马、斑潜蝇等。
-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