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地球站入网验证申请表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
卫星通信地球站作业指导书目录第一章施工准备第二章安装设备第三章信号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放第四章安装天线第五章设备的清洁与通电检查第六章单机测试第七章地球站入网验证测试第八章站内系统测试第九章环回链路性能的测试1.1施工人员要向项目负责人了解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1.2 施工人员应熟悉有关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说明书;1.3施工人员应与建设单位负责人及工地代表共同按设计文件核对各种波导元器件的品种、型号、数量和外观检查;1.4对主要设备开箱检查合格证、说明书、测试记录和备件,登记后妥善保管,以备交工时办理交接手续;1.5检查施工测试用仪器、仪表应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2.1根据机房平面布置设计图,详细核对设备安装位置尺寸,画出列线,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将地沟、工作地线、保护地线、高频铜带地线敷设好;2.2设备搬运,根据设备重量确定搬运人数,搬运的着力点应是设备框架,严禁器件、零件、布线受力;2.3采用适当的开箱工具开箱,对精密设备及附件开箱后,若发现箱内零部件有脱落,取出脱落的零部件,复原就位;2.4开箱后,设备的转动、滑动部分,开关、旋纽等不得随意拨动,注意保护设备,开箱后暂时不能安装的设备及零部件,应放置好,或重新钉好箱板;2.5按设备定位线安装设备,底座的边沿应与定位线或设备排列准线吻合;2.6调整机架的垂直误差不得超过机架设备高度的1‰,大型设备不超过2mm,整列机架允许偏差为3mm,机架之间的缝隙上下均匀一致;2.7安装机盘及分部件前应进行清洁和外观检查,安装位置按施工图设计及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安装。
第三章信号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放3.1设备间的各种信号线应在电缆走线架上或地槽内布放,原则是与电力线分开布放,各走一边,不能捆绑在一起,应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无交叉,线把捆绑间距均匀,松紧适度;3.2 各种信号线的焊接均应端正、光滑、无凹陷、无凸泡、无虚焊、不松动。
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意见模版一、引言卫星地球站是指用来接收和发射卫星信号的设施。
卫星地球站选址的初审是确保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意见模版进行详细描述。
二、选址条件卫星地球站选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地理位置卫星地球站应位于开阔的地区,避免高楼大厦、山脉和树木等遮挡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地质条件卫星地球站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如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3.气候状况卫星地球站选址应考虑气候条件,避免频繁的降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对设施的影响。
4.电磁干扰卫星地球站选址应远离电磁干扰源,如高压输电线路、通信基站等,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5.供电和通信网络卫星地球站选址应考虑供电和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设施因供电和通信故障而中断运行。
三、选址初审流程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卫星地球站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选址的具体需求。
2.选址范围确定根据需求分析,确定选址的范围,包括选址区域和边界。
3.数据收集收集选址所需的地理、地质、气候等方面的数据,以便进行初步评估。
4.初步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对选址范围进行初步评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地点。
5.现场考察对初步评估的候选地点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地理、地质、气候等情况,进一步确定选址。
6.编制初审报告根据现场考察结果,编制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报告,包括选址意见和建议。
四、选址初审意见模版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址目的和背景说明卫星地球站选址的目的和背景,阐述选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选址需求根据卫星地球站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明确选址的具体需求。
3.选址范围确定选址的范围,包括选址区域和边界。
4.初步评估结果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初步评估,列出符合条件的候选地点,并对各地点进行简要评述。
5.现场考察结果对初步评估的候选地点进行现场考察,详细描述各地点的地理、地质、气候等情况。
附件3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本申请材料适用于租用卫星运营商的无线电频率资源,或卫星运营商使用已获批的卫星无线电频率资源组建卫星通信网,在我国境内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的(包括卫星固定业务、卫星移动业务)情形。
材料清单申请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一、书面申请函件需要书面申请函件名称(新申请)XX单位使用XX卫星无线电频率组建卫星通信网的申请书面申请函件名称(延续)XX单位延续使用XX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的申请书面申请函件名称(变更)XX单位变更使用XX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的申请二、申请人基本情况说明及证照材料需要三、拟开展无线电业务的情况说明需要四、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五、可利用的、由合法经营者提供的卫星频率资源证明需要六、组建卫星通信网拟设网内地球站情况需要七、组建含动中通地球站卫星通信网需提交的补充材料仅网内含有动中通地球站时需要材料一XX单位使用XX卫星无线电频率组建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拟申请使用XX卫星无线电频率,组建卫星通信网,开展XX应用(需说明是否涉及电信经营,卫星通信网是否接入互联网,网内是否含有动中通地球站),并在附件申请表中填写卫星通信网详细信息。
例文:我单位计划租用卫星频段无线电频率,组建卫星通信网,用于业务。
上述卫星通信网不涉及电信经营/涉及电信经营,我单位已获得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上述卫星通信网不接入互联网,网内不含动中通地球站。
(上述卫星通信网接入互联网,我单位具有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经营许可。
上述卫星通信网内含动中通地球站,动中通地球站技术特性满足相关无线电管理法规要求。
)我单位现申请组建卫星通信网(延续/变更使用卫星通信网),请予批准。
卫星通信网详细信息请见附件。
附件: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表申请人(签章):日期:年月日材料二申请人基本情况及证照材料一、单位情况1.单位背景介绍2.单位性质3.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单位股权结构说明(企业)例文:公司/单位成立于年,主要从事工作,开展过卫星相关业务,具有实施卫星应用的经验。
卫星通信网和设置卫星地球站审批流程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
条,《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2009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1 号令发布)第二十条)
我委仅受理下列规定之外的其他卫星地球站的设置申请:
(一)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直属单位在北京地区设置、使用的地球站;
(二)与国外或者港澳台地区通信的地球站;
(三)涉及国际协调的地球站;
(四)卫星固定业务以外的其他空间无线电通信业务馈线链路地球站、关口站或者测控站。
申请设置上述卫星地球站的,以及申请建立卫星通信网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申请。
上海信息化 2011年08月版46政Interpretation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相关解读2011年6月1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开始施行。
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对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行为进行规范。
《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对陆地移动地球站的管理、规范其设置使用行为、减少非法用户、确保通信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等具有重大意义。
文/张婵婷2011年4月2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9号)(以下简称“办法”),并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便于设台用户掌握申请流程和要求,现将《办法》的主要内容解读如下:出台背景2009年2月4日,为规范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并于2009年4月10日起施行。
同时也明确指出,卫星移动业务涉及的终端地球站的使用管理规定,由工信部另行制定。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内容。
作为陆地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的补充和延伸,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车船指挥监控、新闻报道、灾害救助、森林防火、水文监测、地震监测、石油地质勘探、科学考察、体育活动、应急通信和边远地区通信等多个领域。
由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覆盖我国的波束同时可以覆盖其他国家及境外关口地球站,有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星间链路及《卫星移卫星移动通 地球站管理策解读上海信息化 2011年08月版47Interpretation政策解读星上处理和交换能力,为境外运营商(或者其代理商)在我国境内非法发展陆地移动地球站用户,以及为境内用户非法使用境外关口站提供了条件。
加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的管理,一是要规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的设置使用,避免和减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二是要防范境内疆独、藏独、法轮功等敌对势力利用移动地球站进行非法通信、开展各类破坏活动。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的设置使用,避免和减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之间、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无线电业务系统之间的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以下简称“移动地球站”),是指使用卫星移动业务频率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民用的船载终端、航空器载终端、车载终端、固定终端、便携式终端和手持机。
第三条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的,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或者卫星移动业务频率,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境内关口地球站进行通信,并通过国家批准的在境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境内经营者”)办理入网手续。
但是,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设置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车载终端、固定终端、便携式终端和手持机(以下统称“陆地移动地球站”)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在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船舶或者航空器上设置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船载终端、航空器载终端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设置使用无线电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受理陆地移动地球站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的申请,核发电台执照。
第六条陆地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人可以自行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也可以委托为其办理入网手续的境内经营者代办。
第七条陆地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设置使用人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移动地球站注册登记申请表》(附录一);(二)单位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明材料的原件、复印件或者扫描件;(三)已办理相关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入网手续的证明材料的原件、复印件或者扫描件。
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息产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6.21•【文号】信息产业部令第21号•【施行日期】2002.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发布日期:2009年3月1日实施日期:2009年4月10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21号)《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已经2002年3月14日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吴基传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行为,避免卫星网络之间、地球站与共用频段的其他无线电台之间的相互干扰,促进卫星通信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卫星通信网,是指利用卫星空间电台进行通信的若干个地球站组成的通信网;地球站是指设置在地球表面或地球大气层主要部分以内的,与空间电台通信或通过空间电台与同类电台进行通信的电台。
第三条国家对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实行审批制度。
建立卫星通信网,必须取得信息产业部批准。
设置、使用地球站必须按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颁发的无线电台执照。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
第四条建立卫星通信网除应遵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通信网建设的统筹规划,按照国家建设管理程序进行。
第二章建立卫星通信网第五条建立卫星通信网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二)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技术方案;(三)有与卫星通信网建设、运营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四)有可利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2004年度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实务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电信网从概念上可以分为基础网、业务网和( )。
A.电话网 B.数据网C.支撑网 D.同步网2.电信网中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收发信息与信道上传送的信号之间的( )。
A.传输 B.相互交换C.相互转换 D.相互转接3.在一个混响空间中,在距声源某一特定距离处直达声能与混响声能相等,该距离称为临界距离,用Dc表示。
在声学设计中,应该( )。
A.保持一个不变的Dc值 B.设法加大Dc值c.设法减小Dc值 D.忽略Dc值的影响4.太阳能电池交流供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阵列、储能装置、配电盘、( )和负载组成。
A.变压器 B.逆变器C.光/电变换器 D.整流器5.下列通信技术中不采用分组交换原理的是( )。
A.帧中继 B.ATMC.电路交换 D.I P交换6.关于微波信号衰落变化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波长越短,站距越长,衰落越严重B.夜间比白天严重,夏季比冬季严重c.阴天、风雨天比晴天、宁静天严重D.水上电路比陆地电路严重7.在厅堂馆场扩声工程中,要比较全面地描述扩声系统特性,需要测量的声学指标有( )。
A.非线性失真、传输频率特性、噪声电平、最大声压级B.传声增益、传输频率特性、噪声电平、最大声压级c.声场不均匀度、传输频率特性、噪声电平、最大声压级D.声场不均匀度、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最大声压级8.在SDH链状传输网络中,所谓再生段不是指( )。
A.TM与REG之间的段落 B.REG与REG之间的段落C.REG与ADM之间的段落 D.ADM与TM之间的段落9.敷设硅芯管、双壁波纹管、栅格管、梅花管和钢管时,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小于( )m。
A.20 B.30C.36 D.4010.广播电视中心10KV用电与220/380V广播电视工艺用电的电压偏差允许值分别为( )。
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1995.01.16•【文号】国无管[1995]4号•【施行日期】1995.01.1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发布日期:2002年6月21日实施日期:2002年10月1日)废止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暂行规定(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1995年1月16日国无管[1995]4号)目录第一章建设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和审批第一条申请第二条审批第二章设置使用地球站的申请和审批第三条申请第四条受理第五条站址及协调区域的确定第六条电磁兼容审查和省内协调第七条省间协调第八条多省协调和国际协调第九条审批第十条设站手续第十一条单收地球站第十二条临时设站第三章处罚及其他附件一:卫星通信网总体方案应包含的基本资料附件二:地球站技术资料申报表附件三:单收地球站技术资料申报表为了加强对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各类空间无线电业务的地球站的管理,避免卫星网路之间、地球站与共用频段地面电台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一章建设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和审批第一条申请1.拟建设卫星通信网的单位,应在该网启用日期九个月之前,由所属省(部)的业务主管部门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无委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附上本规定附件一所列拟建卫星通信网总体方案。
2.对已建或已批复的卫星通信网主要特性的变更,应事先书面通知国家无委办公室。
如有必要,应重新进行审批。
第二条审批1.国家无委办公室对拟建卫星通信网进行下列审查:(1)拟使用的频段等是否符合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是否符合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频率规划和其他有关的无线电管理规定;(2)拟使用的国内卫星网路空间电台是否已经过国内审批,国外卫星网路空间电台是否已完成与我国相关卫星网路空间电台的协调;(3)拟建卫星通信网与所属卫星网路的主要特性是否一致。
移动地球站注册登记申请表国无管表18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移动地球站注册登记申请表填表说明1. 本表用于申请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或变更已设台(站)核定项目时使用。
2. “MR____-____-____”栏,系指申请设台时的申请表编号,“MR”后由12位数字组成,其中,前4位表示地区编码,中间4位表示年份,后4位表示申请表序号。
新设台(站)时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填写此栏。
当设台单位信息变更或变更已设台(站)的核定项目时,由用户填写已设台(站)的申请表编号。
3. “名称或姓名”和“国别(地区)或国籍”栏,系指申请设置使用移动地球站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全称,以及所属的国别(地区)或国籍,请如实填写。
4. “证件种类”和“证件编号”栏,单位可填写组织结构代码证或者营业执照、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等有效证件以及证件编码,个人可填写身份证或者其护照等有效证件以及证件编号。
5. “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栏,系指申请设台单位或个人的通信地址以及邮政编码。
6. “联系人”和“固定电话和手机”栏,填写联系人的姓名和固定电话以及手机。
7. “传真号码”和“电子信箱”栏,填写联系人的传真号码和电子信箱。
9. “船舶登记号码”栏,系指船舶在交通部或渔业部门等登记的号码。
10. “航空器类型”栏,按以下代码选择填写:YU 运输类(包括货机、客机等)ZY 专业类(即通用航空类,包括空中喷药、空中游览等)CJ 初级类(包括气球、飞艇和超轻型飞机等)11. “国籍和注册号码”栏,系指航空器所属国籍的简称及登记注册号码。
12. “车辆类型”栏,按照火车、汽车等车辆的类别分别填写。
13. “车辆号码”栏,系指火车或汽车的车牌号码。
14. “使用范围”栏,系指移动地球站的使用范围,可选择填写并在相应的“□”内填写“√”号。
15. “设置使用地点”栏,此项只针对固定使用时填写。
16. “使用期限”栏,此项中填写实际需要使用的期限,若长期使用,则不填写结束时间。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
一、业务定义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属于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是指利用卫星转发器,通过VSAT通信系统中心站的管理和控制,在国内实现中心站与VSAT终端用户(地球站)之间、VSAT终端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传送业务。
由甚小口径天线和地球站终端设备组成的地球站称VSAT地球站。
由卫星转发器、中心站和VSAT地球站组成VSAT系统。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VSAT系统,在国内提供中心站与VSAT终端用户(地球站)之间、VSAT终端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传送业务。
二、相关准入要求
1、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必须利用国内卫星资源或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落地的境外卫星资源开展业务。
2、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经营者只是提供卫星传输通道,如经营其它相关电信业务应申办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3、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的申请覆盖范围为全国,仅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接批准。
4、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的最终用户应为VSAT小站,不允许非电信业务经营者将VSAT通信终端设备接入公用电信网络,违规提供电信服务。
6、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设立VSAT主站和小站。
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意见模版在确定卫星地球站选址时,需要进行初审意见,以确保选址合理、有效。
以下是一份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意见模版,供参考:一、地理位置在选择卫星地球站的位置时,需考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地理位置应便于卫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避免地形起伏或建筑物遮挡信号。
同时,地理位置还应便于设备安装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二、环境条件卫星地球站的选址应考虑周围环境条件。
选址地点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和重要交通干道,避免干扰卫星信号的传输。
同时,选址地点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稳定的地质环境,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安全考虑在确定卫星地球站选址时,安全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选址地点应远离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如地震、洪水等。
同时,选址地点应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四、通信网络卫星地球站选址还需考虑通信网络的覆盖情况。
选址地点应处于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内,以确保卫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畅通无阻。
同时,选址地点应考虑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
五、法律法规在确定卫星地球站选址时,还需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
选址地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同时,选址地点应考虑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要求,确保设备运行合法合规。
六、其他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卫星地球站选址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如选址地点的土地利用情况、周边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等。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最合适的卫星地球站选址,确保设备运行稳定、通信畅通。
以上是卫星地球站选址初审意见模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确定卫星地球站选址时提供参考。
在选择卫星地球站的位置时,务必慎重考虑各项因素,确保选址合理、有效,为设备运行和通信提供可靠支持。
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表下行链路特性□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 □kHz□MHz□GHz□H□V□CR□CL□QT频率使用率预估(%)频段占用度:______;区域覆盖率:______;用户承载率:______拟申请卫星通信网频率使用期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申请人承诺1.本申请表填写的所有内容真实、准确、有效。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接受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3.获得许可后,依法办理或督促网内用户办理网内地球站设置使用手续,严格按照许可事项内容及要求使用无线电频率;在有效期内变更许可事项或终止使用频率,将提前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4.频率使用有效期内,每年第一季度末前,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报送上一年度的无线电频率使用报告。
申请人(签章):日期:年月日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填表说明本表供申请人在新建、变更、延续卫星通信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时使用,在“□”内填写“√”号时,如无特别说明,“□”项为单选。
若无申请表中各栏的对应信息,可不填。
一、申请事项申请人根据拟申请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填写“√”号。
申请事项涉及单个卫星通信网,则填写一份申请表;申请事项涉及多个卫星通信网,则需填写对应份数的申请表。
二、申请人信息填写申请人相关信息。
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栏,填写申请人在注册登记时,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按照《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为申请人发放的统一代码,由一组长度为18位的代码组成,是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