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8
ultisim单管放大电路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电路特性;2、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3、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实验步骤:1、用MULTISIM仿真软件绘制电路图;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整;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4、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的测量;5、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的测量。
实验内容:一、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元件选取1)电源V1:Place Sourc e→POWER_SOURCES→DC_POWER。
(此处的含义为:单击元器件工具栏的Place Source按钮,在打开的窗口的Family列表框中选择POWER_SOURCES,再在Component列表框中选择DC_POWER)2)接地:Place Source→POWER_SOURCES→GROUND,选取电路中的接地。
3)信号源V2:Place Source→SIGNAL_VOLTAGE_SO→AC_VOLTAGE,需要注意,默认的电压为1V,需要设置电压为2mV。
4)电阻:Place Basic→RESISTOR,选取2KΩ、10KΩ和750KΩ。
5)电容:Place Basic→CAPACITOR,选择10uF。
6)三极管:Place Transistor→GJT_NPN→2N222A。
2、电路组成将元器件及电源放置在仿真软件工作窗口合适的位置,连接成图1-1所示的仿真电路。
C110µFC210µFRB750kΩRC2.0kΩV112 VQ12N2222AR310kΩV22mVpk1kHz0°13452图1-1 仿真电路图3、电路仿真1)分析直流工作点首先在Sheet Properties对话框的Circuit选项卡中选中Show All选项。
然后执行菜单命令Simulation→Analysis,在列出的可操作分析类型中选择DC Operating Point,则出现直流工作点分析对话框,如图1-2所示。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8-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8-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8-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B2B1B1B U R R R U +≈U CE=U CC -I C (R C +R E ) C E BE B E I R U U I ≈-≈电压放大倍数be LC V r RRβA //-=输入电阻R i=R B1 // R B2 // r be输出电阻R O≈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实验实验一单级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单级交流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模拟电路实验箱,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V,ri,ro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4.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12.信号发生器3.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原理1.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说明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
如果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2.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
2放大电路良好工作的基础是设置正确的静态工作点。
因此静态测试应该是指放大电路静态偏置的设置是否正确,以保证放大电路达到最优性能。
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指对交流小信号的放大能力。
因此动态特性的测试应该指放大电路的工作频带,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输出信号的幅度范围等指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装接电路与简单测量图1.1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用万用表判断实验箱上三极管V的极性和好坏,电解电容C的极性和好坏。
测三极管B、C和B、E极间正反向导通电压,可以判断好坏;测电解电容的好坏必须使用指针万用表,通过测正反向3电阻。
三极管导通电压UBE=0.7V、UBC=0.7V,反向导通电压无穷大。
(2)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关断电源后再连线),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
2.静态测量与调整接线完毕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接通电源。
改变RP,记录IC分别为0.5mA、1mA、1.5mA时三极管V的β值。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
2. 初步掌握用示波器正确地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并学会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正弦波、方波等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等仪器。
我们通过正确地使用这些仪器,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参数的测试。
学生在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线示意图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为共地。
信号源和毫伏表的引线通常使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引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稳压电源的引线可使用普通导线,一般数字万用表都配有专用表笔。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1.双踪示波器DS1052E示波器向用户提供简单而功能明晰的前面板,以进行基本的操作。
面板上包括旋钮和功能按键。
显示屏右侧的一列5个灰色按键为菜单操作键(自上而下定义为1号至5号)。
通过它们,可以设置当前菜单的不同选项;其它按键为功能键,可以进入不同的功能菜单或直接获得特定的功能应用。
①DS1052E示波器前面板控制件位置图及功能(图1-2)②各系统的作用A、波形显示的自动设置DS1052E型数字示波器具有自动设置的功能。
根据输入的信号,可自动调整电压倍率、时基、以及触发方式至最好形态显示。
应用自动设置要求被测信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50Hz,3占空比大于1%。
使用自动设置:(1)将被测信号连接到信号输入通道。
(2)按下AUTO 按钮。
示波器将自动设置垂直,水平和触发控制。
如需要,可手工调整这些控制使波形显示达到最佳。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1、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或“Y”,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12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适当调节亮度旋钮。
?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
?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
(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Y”、“Y,Y”三种单1212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
“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
“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底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1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3、学习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管脚的方法及判断它们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1、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在电路分析中我们介绍过其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
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
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
(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
“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
“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底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无数的创新和突破,而放大电路作为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单管放大电路,深入了解其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际搭建过程;3.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4. 分析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功放电路实验箱;2. 二极管、电阻、电容;3.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4. 万用表等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单管放大电路。
按照给定的电路图,将电阻、二极管和电容连接在一起,连接到功放电路实验箱上。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接入电路。
3. 使用示波器检测输入和输出信号。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和电路,使输出信号达到最佳放大效果。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和示波器观察,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在适当的电流和电压条件下,单管放大电路可以实现较大的输入信号放大效果;2. 输出信号的左右阶边界逐渐变小,说明放大电路的线性能力较强;3. 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失真程度也随之增加。
六、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将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使得输出信号可以被其他电路或设备正确接收。
2. 单管放大电路的线性能力较强,可以较好地保持信号的原样放大;然而,在信号输入幅度过大时,输出信号会发生失真。
3. 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其缺点是放大能力有限,输出信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失真影响。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操作,掌握了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同时,我们也对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缺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单管放大电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以达到信号放大的目的。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参数测试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应用。
2.掌握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输出电阻R。
、通频带BW、最大输出幅度Uom的方法。
3.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调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掌握本次实验放大电路的扩展应用。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动态测量方法。
四、实验原理图1-1 分压式单管放大电路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2(Rw+20K)和Rb1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Rf ,以稳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o,从而实现了电压反相放大。
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和Rb2的电流远大于三极管T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静态工作点估算:Ub≈(Rb2/Rb+Rb2)*VccIe=(U b-U be)/R e≈IcU CE=Vcc-Ic(Rc+Re)电压放大倍数:A u =-β*(R c//R L)/[r be+(1+β)Rf]输入电阻:Ri=Rb1//Rb12//[r be+(1+β)Rf]输出电阻:R O≈R C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 、Uc 和Ue 。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间接测量电压,然后算出Ic 的方法。
例如,只要测出Ue ,即可用Ic ≈Ie=Ue/Re 算出Ic (也可据Ic=(Vcc-Uc )/Rc ,由Uc 测定Ic ),同时也能算出U be =U b -U E ,Uce=Uc-Ue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单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学习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4.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模拟电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1. 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在无输入信号时,处于稳定状态的电压和电流值。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2. 电压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放大倍数越高,放大效果越好。
3. 输入电阻: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是指输入信号与晶体管基极之间的等效电阻。
输入电阻越大,对信号源的负载影响越小。
4. 输出电阻: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是指输出信号与晶体管集电极之间的等效电阻。
输出电阻越小,放大器驱动负载的能力越强。
5.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放大器在不失真的条件下,所能输出的最大电压值。
三、实验设备1. 晶体管(如:BC547)2. 电阻(如:10kΩ、1kΩ、1Ω)3. 电容(如:0.1μF、0.01μF)4. 直流电源(12V)5. 函数信号发生器6. 双踪示波器7. 直流电压表8. 万用电表四、实验步骤1. 组装电路: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2. 调试静态工作点:将直流电源接入电路,调节电阻值,使晶体管处于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电压(Ub)、发射极电压(Ue)和集电极电压(Uc),并记录数据。
3.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器输入端接入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调节信号幅度,使放大器输出信号不失真。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并测量它们的幅度,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 测量输入电阻:在放大器输入端接入一个已知电阻,测量输入电压和通过该电阻的电流,计算输入电阻。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数电《常见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数电《常见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电子仪器仪表检测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篇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 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
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 交流毫伏表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1) 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 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示数。
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
一、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会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性能测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训原理单管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单元,主要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
本实训采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如下:1. 偏置电路:为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本实训采用电阻分压式偏置电路,通过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 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经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在输出端得到放大后的信号。
本实训采用共射极放大电路,其放大倍数与晶体管的β值、负载电阻和晶体管本身的特性有关。
3. 稳定电路:为防止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受温度、电源电压等因素的影响而漂移,本实训采用发射极电阻RE进行温度补偿,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三、实训内容1. 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合适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2. 静态工作点调试:通过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确保电路稳定运行。
3. 电压放大倍数测试: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测试:通过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电流,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5.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测试:在输入端逐渐增大信号幅度,观察输出信号是否失真,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6. 稳定性测试:观察电路在不同温度、电源电压等条件下,静态工作点是否稳定。
四、实训步骤1. 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连接好相关元器件。
2. 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3. 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观察输出信号幅度和频率。
4.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
5.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析电路的阻抗特性。
1.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及常用电子仪器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类别和管脚。
(2)掌握测试三级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方法。
(3)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试。
二.实验原理:1.三极管的类型及管脚判别(1)管型和基极b的测试:三极管可以看成是两个背靠背的PN结,结构如下图1-1和1-2所示。
图1-1 NPN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图1-2 PNP三极管结构示意图用万用表测试三极管的PN结时,万用表红表棒接基极,黑表棒接另外两个极,阻值都很小,则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如万用表黑表棒接基极,红表棒接另外两个极,阻值都很小,则为PNP型三极管的基极。
(2)发射极e和集电极c的判别。
在三极管的类型和基极确定后,在三极管基极b与三极管的另外两个极串联一个电阻(20~100KΩ),如图1-3所示。
若集电极与发射极间加的是正常放大所需极性的电源电压,则I C≈βI B,反之电源电压极性相反,则I Cr几乎为0。
用万用表接入NPN型三极管的c和e端时,若红表棒接c端,黑表棒接e端时,表指针偏转角大,若将两表棒对调,表指针偏转角小,这样就可以判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对于PNP型三极管方法类同。
图1-3 c和e极判断接线图图1-4 万用表内部示意图2.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它分为三个区域: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一般将I B≤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此时相应的I C也近似为零,三极管处于截止区;在放ce大区内,每条曲线近似为水平的直线,即当I B 一定时,I C 基本上不随U CE 的变化而变化。
I C 的数值主要取决于I B ,而且当I B 有微小的变化量时,相应的I C 变化量要放大β倍,这就体现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饱和区在靠近纵坐标的附近,当I B 改变时,I C 基本上不随之改变,不受I B 的控制,这时三极管已失去了放大作用。
3. 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试基本放大电路要使三极管起到放大作用,外加电源的极性必须使三极管的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而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即U BE >0,U BC <0。
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放大电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
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便更好地驱动输出设备,如扬声器或显示器。
本实验旨在研究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 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参数测量方法。
3. 分析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失真情况。
实验器材和元件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直流电源4. 电阻、电容等元件5. NPN型晶体管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相连。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3. 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并计算电压增益。
4. 测量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并分析其特点。
5. 测量电路的失真情况,包括谐波失真和交调失真。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不同频率下,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
当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为稳定,说明放大电路具有一定的频率响应特性。
2.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电压增益表明,放大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从而驱动输出设备。
3. 频率响应曲线显示出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变化情况。
曲线的形状与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有关,可以通过调整元件值来改变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4. 失真测量结果显示,放大电路在工作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的失真。
谐波失真和交调失真是常见的失真类型,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电路来减少失真程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我们学会了测量放大电路的参数,分析其频率响应和失真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放大输入信号,并具有一定的频率响应特性。
然而,放大电路在工作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的失真,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提高性能。
未来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放大电路,并研究它们的性能优化方法。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类别和管脚。
2)掌握测试三级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方法。
3)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试。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1)MES系列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系统2)直流稳压电源3)万用表4)晶体管毫伏表5)元器件:电阻、电位器、三极管6)示波器等三、实验内容及电路:1、用示波器测量交换信号的频率按表1-1所示频率有信号发生器输入信号,用示波器测出周期并计算,将所测试结果与已知频率作比较。
表1-1信号频率100HZ 1*H2扫描速度开关(t/div)开开一个周期所占水平格数6格 4格半 信号频率f=1/T1/31/4.52、单管放大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接通电源+12V ,调节Rw 使U EQ =2V 不变条件下,输入频率1KH2的5mV正弦波信号,用毫伏表测出U O 的值,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2中。
表2-2R L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Ui(mv)Uo(v) A(v)实测 Av(估算) ∞ 3.3 4 5.4 6 接入负载3.856.263)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测试 表3-1输入电阻测试 实测 实测计算估算 Us(mv) Ui(mv) Ri=RSUi US Ui-Ri ≈r be //R b 2.9mv3.2mv3.6mv3mv表3-2输出电阻测试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U ∞(v) Uo(v) Ro=(1-∞Uo U )R LRo ≈Rc 5mv 5.6mv6.2mv6mv四、思考题1、使用示波器时若达到如下要求应调哪些旋钮?3)波形清晰;2)亮度适中;3)波形稳定;4)移动波形位置;5)改变波形周期;6)改变波形幅度1、聚焦按钮2、灰度按钮3、调节示波器扫描频率旋钮4、X,Y轴移位旋钮5、调节X—t/cm旋钮6、调节t/div按钮2、点解电容器两端的静态方向与其极性应该有何关系?因为制造电容时,分阳极箔、阴极箔,阳极箔为正耐压比阴极箔要高,阴极箔为负耐压系数要低当有反向电压时,就容易击穿造成短路。
3、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测试有何区别?1.1 放大电路良好工作的基础是设置正确的静态工作点.因此静态测试应该是指放大电路静态偏置的设置是否正确,以保证放大电路达到最优性能.1.2 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指对交流小信号的放大能力.因此动态特性的测试应该指放大电路的工作频带,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输出信号的幅度范围等指标.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必须有)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特性的测试方法3、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4、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设备及器材(必须有)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台连线若干其中,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用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元器件模组以及“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板。
三、实验内容及电路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实验原理图参考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1.1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系数式中,是反馈系数,,是放大器不引入级间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即,但要考虑反馈网络阻抗的影响),其值可由图1-2所示的交流等效电路求出。
设,则有式中:第一级交流负载电阻第二级交流负载电阻从式中可知,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比没有负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降低了()倍,并且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
图1-2(2)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该式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1 AF)倍,即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 AF)倍。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时的上、下截止频率分别为:可见,引入负反馈后,向高端扩展了倍,从而加宽了通频带。
(4)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
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
一般而言,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出阻抗。
图1-1电路引入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整个放大器电路而言,输入阻抗增加了,输出阻抗降低了。
它们的增加和降低程度与反馈深度(1 AF)有关,在反馈环内满足(5)负反馈能减小反馈环内的非线性失真综上所述,在放大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不仅可以提高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还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提高输入电阻和降低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
2、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一.原理如图所示1.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电压取样,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反馈。
上图中对交变信号而言,反馈网络Rf与负载是并联连接的且与负载Rl也是并联连接的。
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Is、与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Rf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所以上图是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电路。
它有一下两个特点:①输出电压趋向于维持恒定。
②因为Ii=If+Id,所以要求Rs越大,反馈信号越明显。
2并联负反馈对输入和输出电阻的影响①由于是并联,闭环输入Rif电阻小于开环输入电阻Ri。
②Ri=Vi/Iid, Rif=Vi/Ii. Ii=Iid+If=(1+AF)Iid,Rif=Vi/(1+AF)Iid=Ri/1+ArFg.所以引入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了。
③同理分析:闭环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入电阻的1/(1+AF)倍,即Rof=Ro/(1+AroFg).2实验过程以上是对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些分析,下面两图是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2级放大电路图。
由上图可看出仿真的输出波形没有失真,输出电压2.28v,对输入电压10mv来说,放大了228倍。
数据记录:输入输出峰峰值 6.16mv 1.42v均方根值574uf 406mv最大值 3.1mv 680mv最小值—3.04mv —744mv频率217hz 100.2hz周期495.8us 9.976ms平均值190uf —16.0mv3结果分析有输出和输入的峰峰值分别为1.42v。
6.16mv可知,放大了212倍。
由于在再放大过程中要使波形不失真,我们要的考虑到静态工作点对失的影响,但静态工作点选择过低,即Ibq和Vbeq过小,使BJT会在交流信号Vbe副半周的进入截止区,使波形失真。
当选择地静态工作点过高,则会使BJT会在交流信号副半周进入饱和区。
以上两种失真分别叫做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
但但输入信号的幅度过大,即使Q点的大小合理,也会产生失真。
这种失真叫做非线性失真。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我们要考虑到BJT的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四、思考题1、电压串联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在什么情况下被采用?电压串联: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增大; 恒压源情况下被采用 电压并联: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阻减小,输入电阻也减小; 恒流源情况下被采用2、什么是”虚短现象”?什么是”虚断现象”?什么是“虚地点”?1.1 “虚短”是指在理想情况下,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就好像两个输入端短接在一起,但事实上并没有短接,称为“虚短”。
虚短的必要条件是运放引入深度负反馈。
1.2 “虚断”指在理想情况下,流入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电流为零。
这是由于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无限大,就好像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开路。
但事实上并没有开路,称为“虚断”。
1.3 “虚地点”是深度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的重要特点;是指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为虚地点,即u_=0。
实验六 集成门电路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熟悉常用集成门电路的引脚排列及其使用。
二、实验设备和器件1.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面包板 2.74LS00、74LS04、74LS86 三、实验内容 1.非门逻辑功能分别将输入端A 接低电平和高电平,测试输出端F 电压,实验结果如下表。
GNDU CC74LS04A 1Y 1AF+5V 141312111098NDU CC 74LS04A 4Y 4A 5Y 5A 6Y 6a)引脚排列(b )实验电路2.与非门逻辑功能,实验结果如右表。
1312111098DU CC74LS00A 4B 4B 3A 3Y 4Y 3GNDU CC 74LS00A 1Y 1A F+5V B 1B)引脚排列(b )实验电路3.异或门逻辑功能,实验结果如右表。
输入 输出A F 电压(V )F 0 2.4 1 10.4输入 输出A B F 电压(V )F 0 0 2.4 1 01 2.4 1 1 0 2.4 1 110.41312111098DU CC 74LS86A 4B 4B 3A 3Y 4Y 3GNDU CC 74LS86A 1Y 1A F+5V B 1B)引脚排列(b )实验电路4.与或非门逻辑功能,实验结果如下表。
&&&1AFB CD输入输出A B C D F 电压(V )F 0 0 0 0 2.4 1 0 0 0 1 2.4 1 0 0 1 1 0.4 0 0 1 0 1 2.4 1 0 1 1 1 0.4 0 11110.45.与非门对输出的控制输入端A 接一连续脉冲,输入端B 分别接高电平和低电平。
GNDU CC 74LS00A 1Y 1连续脉冲F+5V B 1BA四、各门电路的逻辑表达式如下。
1.-=A F 2.___AB F =3.B A B A F 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AB CD A F +=∙=B5.___AB F =当B 为高电平时___A F =,当B 为低电平时1=F输入 输出A B F 电压(V )F 0 0 0.4 0 0 1 2.4 1 1 0 2.4 1 110.4五思考题1插装元器件与表面贴装元器件主要区别?答:表面贴装元器件体积小,便于小型化生产,便于减小成品尺寸。
表面贴装管脚引线短,降低了其特性中附加的电感和电容成分,尤其在高频电路中,表面贴装成本低,便于批量生产,2 片式电感器的类型主要有几种?其结构各有什么特点?答:片式电感器从制造工艺来分,片式电感器主要有种类型,即绕线型、叠层型、编织型实验七 集成触发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D 触发器和JK 触发器的功能。
2.学会正确使用触发器集成电路。
3.了解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二、实验设备和器件1.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面包板 2.74LS74 、74LS112 、74LS86 3.1k Ω电阻、发光二极管 三、实验内容1.D 触发器功能测试13121110981234567GNDU CC2D 1CP 1Q 1D 2Q2CP 74LS74D >CPDR 1DS 1Q11CP1D 1QDS D R D 1D 2R 1R 2(a)引脚排列(b )实验电路分别在D S 、D R 端加低电平,改变CP 和D 状态,实验结果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