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467.00 KB
- 文档页数:13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3、掌握国标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4、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试剂和仪器(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规格名称1、500ml广口瓶2、500ml三角瓶3、250ml三角瓶4、18×180mm试管数量1个1个2个3支用途:稀释样品配制:生理盐水配制:营养琼脂稀释样品倒营养平板5、1ml移液管5支6、直径为90mm平皿10套7、250ml量筒1支8、玻璃珠:直径约5mm(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开瓶器(三)应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1、0.85%NaCl生理盐水1瓶300ml/瓶500ml三角瓶2、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2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四、实验内容(一)、基本操作过程: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二)、样品的稀释(样品的处理)样品:袋装乳粉外包装消毒→→无菌称样品25g→→加无菌生理盐水→→加盖振荡摇均匀1、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袋口,用无菌剪刀开封取样。
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广口瓶子中,然后用225mL温热的灭菌生理盐水徐徐加入(先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将乳粉调成糊状,再全部加入,以免奶粉结团),采用振摇法(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振摇均匀,即为1:10的稀释液。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总数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细菌总数在食品、水质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细菌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所含有的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衡量样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总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牛奶、自来水、土壤等样品。
2. 仪器:恒温培养箱、天平、无菌试管、无菌棉签、无菌操作台、无菌水、营养琼脂平板、计数器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制成均匀的样品悬液。
2. 制备菌悬液:取适量样品悬液,用无菌吸管加入无菌试管中,依次稀释10倍、100倍、1000倍,备用。
3. 制备平板:将营养琼脂平板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凝固。
4. 接种: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
5. 培养与计数:将接种好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按照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6. 计算细菌总数:根据菌悬液稀释倍数,计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样品A(牛奶)细菌总数:3.2×10^7 CFU/g样品B(自来水)细菌总数:2.1×10^5 CFU/mL样品C(土壤)细菌总数:5.8×10^7 CFU/g2. 结果分析:样品A(牛奶)的细菌总数较高,可能是因为牛奶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样品B(自来水)的细菌总数较低,符合我国饮用水标准。
样品C(土壤)的细菌总数较高,可能与土壤环境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细菌总数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对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可以了解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为食品、水质等领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掌握涂抹平板培养法和混合平板培养法,认识细菌、放射菌、霉菌、的菌落特征。
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该计数法的缺点是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计数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以及食品、饮料和水等含菌指数或污染度的检测三、试剂和材料1.仪器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均质器或振荡器无菌吸管:1 ml(0.01 ml 刻度)、10 ml(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菌落计数器2.样品1)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培养基:蛋白胨5.0 g 、酵母浸膏2.5 g 、葡萄糖1.0 g 、琼脂15.0 g、蒸馏水1000 ml、pH 7.0±0.2。
将所有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 ℃高压灭菌15 min。
注:用平板计数琼脂,称取23.5 g于1 000 m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 ℃高压灭菌20min,冷却至45~47℃左右备用。
2)无菌生理盐水:氯化钠(NaCl)5.875g 蒸馏水(纯净水) 500ml 称取5.875gNaCl溶于500ml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20min。
探究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1.样品密闭保存在取样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空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样品必须密闭保存。
一般样品应当在到达实验室后尽快进行检验,以免样品受外界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
如果无法及时检验,则可以将样品冷藏或者冷冻,但是也需要注意将样品密封好,以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采样量的重视采样量对于总菌落数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要求采样量在1-5g之间,但是如果样品比较稀疏,则需要增加采样量,以确保菌落总数的准确性。
另外,在进行样品采集的时候,需要使用无菌工具,并且避免手部与样品接触,以免造成样品的污染。
3.温度和时间的掌控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也需要掌控恰当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在30°C ± 1°C的温度下进行,持续48个小时,如果菌落总数比较高,则可以适当延长测定时间,但是通常测定时间不应当超过48小时。
4.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依据不同的食品种类和样品的特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保证菌落总数的测定准确可靠。
在选择培养基的时候,需要考虑菌落总数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需要注意培养基的配制和保存条件,以避免培养基失效。
5.样品的处理和消毒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处理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通常情况下,需要用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消毒和处理,并确保采样和样品处理的全过程无菌操作。
如样品含有硬壳,应先将其表面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或经消毒的火柴棒或火烤器在表面进行消毒。
如果样品是炊后食品,可用蒸汽或高压杀菌,使其达到消毒的效果。
如果样品含有高浓度的盐、糖或醋等食品添加剂,需要在消毒前进行浓度调整,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全过程无菌操作,以确保样品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在采样、培养基选择、样品处理和等方面注意细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和客观。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标准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指对食品中菌落总数进行检测,该检测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微
生物检测程序,主要用于衡量食品的洁净度,确定食品的污染程度。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有若干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健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例,其中某些食品和原料菌落总数检测标准如下:
(一)水果和蔬菜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200个/克以下;
(一)熟食,食品馅料肉类及其制品,乳品及其制品,鱼虾蟹类制品,脱脂奶,蛋清,罐头及类似食品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100个/克以下;
以上所述标准均为中国国家保健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
的一部分,对其他食品菌落总数检测相关标准可参照相关标准。
根据食品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可以反映食品的洁净度,评估食品的污染程度,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确保公众获
得安全健康的食品。
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面积或容积内,培养基上生长出的可见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细菌菌落总数是衡量环境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等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
细菌菌落总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通则》(GB4789.2-2016)的规定,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如下:1. 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一般食品,不超过10^5CFU/g。
低温食品,不超过10^4CFU/g。
罐头食品,不超过10^3CFU/g。
冷藏食品,不超过10^3CFU/g。
冷冻食品,不超过10^2CFU/g。
瓶装饮用水,不超过10^2CFU/mL。
桶装饮用水,不超过10^3CFU/mL。
2. 饮用水中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自来水,不超过100CFU/mL。
瓶装饮用水,不超过100CFU/mL。
桶装饮用水,不超过100CFU/mL。
3. 医疗器械和环境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医疗器械,不超过100CFU/器械。
空气中,不超过100CFU/m³。
以上标准是针对不同场所、不同物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制定的,旨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超过标准的细菌菌落总数可能导致食品变质、感染疾病等严重后果,因此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保证细菌菌落总数符合卫生标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包括生产场所、设备、人员的卫生要求,确保生产过程不受细菌污染。
2. 严格控制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温度,避免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繁殖。
3. 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包括水源的保护、水质的监测和处理等,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4. 定期对医疗器械和环境空气进行卫生检测和消毒,保证医疗器械和环境空气的卫生状况符合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有效预防细菌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疾病传播。
实验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测定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方法及原理。
2. 掌握样品制备、培养基配置、培养条件和结果判定等技术操作步骤。
3. 了解食品中细菌数量的重要性及危害。
4. 提高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验原理:细菌总数包括空气中的细菌、物体表面的细菌、食品中的细菌等。
细菌总数的高低能够判断食品是否受到污染,同时也能为保健品、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验中,利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恰当的培养,根据菌落数测定样品中细菌的数量。
细菌总数检测的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基(营养琼脂)2. 生物安全柜3. 试管、移液管、枪头4. 稀释液5. 干燥消毒容器6. 计时器7. 烧杯、锅钳、电热板8. 抽气泵、乙醇灯9. 干净的接种环、透明胶带实验步骤:1. 样品的制备样品的种类很多,可以是食品、环境污染物、医疗器械、淤泥、药品等。
为保证实验精度,样品采集要在清洁、无菌的生物安全柜下进行。
2. 取样在样品制备前,首先要准备好玻璃管、移液管、枪头等实验用具。
从样品中取1g,用称量仪器称取固态样品或用移液管取液态样品。
根据要求的稀释倍数,将稀释液(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与样品混合,摇匀制备样品稀释液。
取少量的稀释液进行翻倒,覆盖在盖子里面,盖上后轻轻摇晃,将悬浮液均匀混合。
5. 涂布培养基将制备好的样品稀释液倒入无菌洗涤的烧杯中,加入相应的营养琼脂,用稀释液逐步稀释,按要求的量逐层涂覆在培养基板上。
培养后,将培养基盘盖上胶带,放置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通常在符合条件下,一般需要36-48小时的培养时间。
7. 结果判定观察培养出来的菌落,根据菌落形态,确定细菌的种类,可通过颜色、形状、大小、质地、表面等参数对细菌进行分类。
8. 分析对于食品来说,每克细菌总数尽量控制在1000CFU以下,大于此数量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禁止口舌操作,禁止带手套和大腰围操作。
实验三食品中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3、掌握国际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4、掌握测定霉菌和酵母菌的方法和技能5、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
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
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三、试剂和仪器细菌总数的检验部分:(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规格名称数量用途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2、500ml三角瓶1个配制生理盐水3、250ml三角瓶2个配制营养琼脂4、18×180mm试管3支稀释样品5、1ml移液管 5 支6、直径为90mm平皿 10套倒营养平板7、250ml量筒1支8、玻璃珠:直径约5mm(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开瓶器(三)应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1、0.85%NaCl生理盐水 1瓶 300ml/瓶 500ml三角瓶2、营养琼脂: 2瓶 100ml/瓶 250ml三角瓶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部分:(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规格名称数量用途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2、500ml三角瓶1个配制生理盐水3、250ml三角瓶2个配制营养琼脂4、18×180mm试管 3支稀释样品5、1ml移液管5支6、10ml移液管1支6、直径为90mm平皿 10套倒平板7、250ml量筒1支8、玻璃珠:直径约5mm 适量(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三)应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1.灭菌蒸馏水: 1瓶 300ml/瓶500ml三角瓶2.高盐察氏培养基: 1瓶 120ml/瓶 250ml三角瓶3.孟加拉红培养基: 1瓶 120ml/瓶 250ml三角瓶四、实验内容细菌总数的检验部分:(一)、基本操作过程: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食品卫生菌落总数检验【相关支撑知识】1.定义(1)菌落总数:样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所得结果包括一群在方法规定的条件下生长的嗜中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菌。
每种细菌都有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只有分别满足不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才能将各种细菌培养出来。
但在实际工作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都只用一种常见方法,即平板活菌计数法,因而并不能测出每克或每毫升中的实际总活菌数,如厌氧菌、微嗜氧菌和嗜冷菌在此条件下不生长,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一些细菌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所得结果,只反映一群在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的、嗜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此外,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或需氧菌数等。
食品检样中的细菌细胞是以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或成堆的形式存在,因而在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可以来源于细胞块,也可以来源于单个细胞,因此平板上所得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菌落的数字不应报告为活菌数,而应以单位质量、容积或表面积内的菌落或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报告之。
2.卫生学意义(1)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
(2)及时反映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为被检食品卫生学评价提供依据。
(3)通常认为,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多,则可考虑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材料准备】1.设备及材料:恒温培养箱(36℃±1℃,30℃±1℃)、冰箱(2℃~5℃)、恒温水浴箱(46±1℃)、天平(感量为0.1g)、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1mL、10mL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试管(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食品菌落总数标准一、引言食品菌落总数是指食品中微生物菌落的个数,是评估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各国都制定了食品菌落总数的标准。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食品菌落总数的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二、食品菌落总数的定义和测量食品菌落总数是指食品中微生物菌落的个数。
这些菌落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而来,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群体。
食品菌落总数是评估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食品在生产、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卫生情况以及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食品菌落总数的测量通常采用细菌学培养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2.将食品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3.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菌落的数量和形态;4.根据菌落的特征和数量,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
三、食品菌落总数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菌落总数的标准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都规定了不同种类食品的菌落总数上限。
以下是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菌落总数标准示例:1.中国: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2-2016),不同食品的菌落总数标准不同。
例如,液态乳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0 CFU/mL,固态乳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 CFU/g。
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也有类似的菌落总数标准。
2.美国:根据《联邦法规法典》(CFR)第416部分的规定,不同食品的菌落总数标准不同。
例如,液态乳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0 CFU/mL,固态乳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 CFU/g。
3.欧盟:根据《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微生物限制》(EC/2001/99)的规定,不同食品的菌落总数标准不同。
例如,液态乳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0 CFU/mL,固态乳制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 CFU/g。
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有类似的菌落总数标准。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一、目的:
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分离和活菌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对备件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并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验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过程,以便在对杯件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是提供依据。
三、仪器:
超净工作台、电炉、培养箱、试管、10ml移液管、1ml移液管、洗耳球、试管架、锥形瓶、平皿
四、试剂:样品:酱油,无菌水,营养琼脂
五、实操过程:
1、溶解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放在电炉上煮沸,然后冷却至41~43℃待用
2、取10ml移液管分别吸取9ml水放入3支试管中
3、取1ml移液管吸取1ml酱油加入第一支试管内,另取第二支1ml移液管插入第一支试管内,吸取溶液后放出溶液,重复3次,使酱油混合均匀后,再分别吸取1ml加入到第二支试管和第一个平皿内;取第三支1ml移液管插入第二支试管内吸取溶液,然后放出溶液,重复三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分别吸取1ml溶液分别加到第三支试管和第二个平皿内;取第四支1ml移液管插入第三支试管内吸取溶液,然后放出溶液,重复三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再吸取1ml放入第三个平皿内,贴好标签
4、倒培养基:在平皿内倒入其2/3体制的培养基,用手轻轻摇匀
5、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
六、实操结果及分析讨论
1.平板菌落数量和生长描述:
培养时间:24小时。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与掌握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基本方法(2)学会菌落总数的报告方式二、实验材料1、仪器与设备:恒温培养箱、托盘天平、电炉、吸管、三角瓶、平皿、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灭菌刀或剪刀、75%酒精棉球、玻璃蜡笔。
2、培养基与试剂:75%乙醇、0、85%生理盐水、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pH 7、0±0、23、检样:利乐包装鲜牛奶250ml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检验程序菌落总数检验程序: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之量分别入灭菌平皿内→每皿内加入46℃15-20ml营养琼脂→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菌落数→报告2、检样稀释及培养(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包装打开,用吸管取25ml鲜牛奶,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500ml灭菌玻璃三角瓶内(瓶内预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下同),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的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标准要求与检样的菌落数量,选择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即10、10-1、10-2,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15ml~20mL,并转动平皿使与稀释检样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等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倍数,即得1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