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
- 格式:ppt
- 大小:8.32 MB
- 文档页数:23
吃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有什么阿司匹林是生活中常见药品,但是有不少患者可能在吃阿司匹林之后会感到不适,这和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一定关联。
那么吃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有什么,吃药时应当注意什么呢?1 什么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抗炎、镇痛和解热的药物,通常针对发热性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解热镇痛的效果。
此外,也能够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因此针对脑梗塞、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较好,也可有效患者患者疼痛感,因此一些患者有偏头疼的感觉,同样会选择阿司匹林。
不同剂型的阿司匹林药物的适应症略有差异,具体而言,阿司匹林片适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心肌梗塞、中风和暂时性脑缺血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过程起到有效的抑制效果,避免形成血栓,通常在动静脉瘘、人工心脏瓣膜、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用较多,同时也可以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
阿司匹林散通常在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引发的发热疾病中应用较多,同时针对关节痛、痛经、肌肉痛、神经痛、牙痛和头痛等患者,也可以有效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阿司匹林泡腾片除了可缓解疼痛,避免患者发热,也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同时可避免心肌梗死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2 阿司匹林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联用,并不会增强药效,究其原因,是因为阿司匹林能够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增加出血与溃疡等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率。
另外,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会令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率更高。
和引发胃肠道溃疡、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小板减少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等药物联用,会增加出血或凝血障碍问题发生的风险。
溶栓药(尿激酶、链激酶)和抗凝药(肝素、双香豆素)和阿司匹林联用,同样会增加患者出血概率。
阿司匹林载荷抗酸药和尿碱化药联用,会促进药物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药浓度。
阿司匹林肠溶片副作用有哪些?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阿司匹林,患者可以口服治疗疾病,这种药物的作用非常广泛,比如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够预防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复发,另外在做外科手术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下面介绍这种药物的一些副作用。
★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1、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腹部疼痛。
罕见的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
非常罕见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2、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3、少数可出现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4、用量过大可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
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加用碳酸氢纳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吃法肠溶片是指只在肠道溶解的药片,通常是通过在药物外层添加肠溶包衣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不能嚼碎服用,否则会失去肠溶的功效。
肠溶包衣在正常情况下只溶于碱性液体,空腹服用(即饭前)时更利于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减轻胃刺激。
但目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产工艺还不是很完善,有些厂家生产的肠溶包衣在胃酸的侵蚀下会提前溶解,而空腹时胃酸酸性较大,致使空腹服用时肠溶包衣有可能提前在胃内崩解,释放出阿司匹林,造成对胃的刺激。
在这种情况下,饭后服用更有利于对胃黏膜的保护。
所以,一些生产工艺过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饭前服,而考虑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如患者的个性差异,有些人胃酸比常人偏高,或不确定生产工艺是否过关等),饭后胃液接近中性,肠溶包衣不会在胃内溶解,很多时候医生会建议饭后服用。
★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禁忌1、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
2、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
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4、出血体质。
5、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6、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7、严重的心功能衰竭。
8、与氨甲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9、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阿司匹林肠溶片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A Si Pi Lin Chang Rong Pian【成份】主要成份:阿司匹林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9H8O4分子量:180.2【性状】本品为白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规格】100mg。
【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1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每天100mg。
【不良反应】所列出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是基于所有阿司匹林制剂(包括短期和长期口服治疗)的上市后自发报告,因此无需按照CIOMSⅢ频率类别进行组织。
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ﻫ英文名称:AspirinEnteric-coated Tabletsﻫ商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成份:主要成份:阿司匹林适应症: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得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得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得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得风险降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得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得风险。
规格:100mg用法用量: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得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得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得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得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每天1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得风险:每天100mg。
不良反应:所列出得药物不良反应(ADRs)就是基于所有阿司匹林制剂(包括短期与长期口服治疗)得上市后自发报告,因此无需按照CIOMSⅢ频率类别进行组织。
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与腹部疼痛。
罕见得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
非常罕见得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与穿孔,伴有实验室异常与临床症状。
阿司匹林肠溶片文章目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概述*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功能主治*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用法用量*四、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药物相互作用*五、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不良反应*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注意事项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概述1、定义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的常规用药。
2、别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3、成份和性状主要成份:阿司匹林。
性状:本品为白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4、是否处方药处方药5、储藏和有效期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36个月。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功能主治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作用与功效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
它是一种乙酰水杨酸类非处方药,具有抗炎、退热和镇痛的功效。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通过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制造方式,从而降低炎症和疼痛程度。
首先,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具体而言,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断炎症反应的传导,减少血液中炎症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其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退热作用。
当体温升高时,阿司匹林能够通过降低腺苷酸合成的程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调节的影响,从而降低体温。
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流感等病症。
最后,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镇痛作用。
它能够通过抑制疼痛发生的化学物质的合成,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轻度到中度疼痛。
除了上述作用和功效,阿司匹林肠溶片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它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还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不过,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阿司匹林肠溶片不宜长期过量使用,以免引起消化道不适和肝肾损害。
其次,阿司匹林能够引起血小板功能抑制,导致血液凝结时间延长,因此在手术前的一段时间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另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血液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过敏体质和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总之,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炎、退热、镇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和功效,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头痛、牙痛等病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和长期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计算题(原创实用版)目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概述二、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原理三、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计算步骤四、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应用实例五、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优缺点正文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概述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抗炎等。
它是一种酯类药物,在水中不易溶解,但在肠道中能够被水分解为水溶性的药物,从而发挥其药效。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原理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是一种用于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阿司匹林肠溶片与适量的水混合,使阿司匹林肠溶片中的阿司匹林逐渐水解,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水解后的阿司匹林含量,从而推算出阿司匹林肠溶片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三、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计算步骤1.准确称取一定数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将溶液转移到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滴定液,进行滴定。
3.滴定过程中,记录每个滴定点的颜色变化和滴定液体积,以便计算阿司匹林含量。
4.滴定结束后,根据滴定液体积和颜色变化,计算出阿司匹林含量。
四、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应用实例假设需要测定一种阿司匹林肠溶片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首先,准确称取 10 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入 100ml 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然后,将溶液转移到滴定瓶中,加入 10ml 0.1mol/L 的盐酸溶液作为滴定液。
开始滴定,记录每个滴定点的颜色变化和滴定液体积,直到滴定终点。
滴定结束后,根据滴定液体积和颜色变化,计算出阿司匹林含量。
五、阿司匹林肠溶片水解剩余滴定法的优缺点优点:该方法操作简单,计算方便,适用于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具有消炎、镇痛、退热等功效,并且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但是,正如其他药物一样,阿司匹林肠溶片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
首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胃肠刺激和溃疡。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胃黏膜的能力,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容易引发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所以,在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要注意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时间高剂量使用,同时可结合食物一同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黏膜刺激的影响。
其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如果发现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另外,阿司匹林肠溶片还可能导致出血。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少血液凝结,但也会使血液凝血速度变慢,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慎重使用或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此外,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还可能引发肾功能损害。
阿司匹林在体内被分解为水合氨基水杨酸后,经肾脏排出体外。
因此,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应谨慎,避免肾功能损害。
最后,偶尔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感。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是短暂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结起来,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尽管大多数人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出现副作用,但还是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处理。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称:_____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等。
【规格】_____mg/片【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肠溶片应整片吞服。
用量: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 100 200mg。
2、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 100 300mg。
3、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 100 300mg。
4、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 300mg。
5、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 100300mg。
6、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 300mg。
7、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 100 200mg。
8、用于解热镇痛:一次 300 600mg,一日 3 次。
9、用于抗风湿:一日 3 6g,分 4 次口服。
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2、增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3、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
【禁忌】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他成份过敏者禁用。
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3、出血体质(如血友病患者)禁用。
4、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5、妊娠最后三个月禁用。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时使用本品应谨慎: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2024年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发展现状一、市场概述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疼痛、退烧、减轻炎症等症状。
它通过阻断炎症介质的合成,起到抗炎和镇痛的作用。
由于其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迅速发展。
二、市场规模目前,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销售额在过去五年间每年增长10%以上。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分为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两个市场细分。
国内品牌主要以品质合格、价格亲民为卖点,占据了市场较大的份额。
国际品牌则通过产品口感、包装以及品牌美誉度吸引消费者。
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一直是决定因素之一。
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吸引消费者。
此外,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推广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拥有优秀品牌口碑和强大渠道资源的企业更容易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将会持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随着科技的进步,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阿司匹林肠溶片产品将会出现,如添加维生素、草本成分等。
2.线上销售的增长: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在线购买药品,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线上销售将会逐渐增长。
3.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建设变得越发重要。
通过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企业可以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市场挑战尽管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1.价格竞争压力: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同类产品,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2.市场监管加强: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企业需要时刻关注法规的变化并与之保持合规。
3.品质和安全问题:产品质量和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