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检验流程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0.96 KB
- 文档页数:3
服装首件检验及其规范流程首件及首件检验的定义首件检验必要:过程改变生产过程中,5M1E(人、机、料、法、环、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设备的调整和维修、换料和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
首件定义每个班次/产线生产投入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
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检验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或客户的要求制定。
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对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的目的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检验的时机/场合1)每个工作班开始2)更换操作者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6)更换或重新化验槽液等(如磷化、氮化等)首件检验的要求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同事进行“互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首件检验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首件检验是指在产品批量生产前,对首个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首件检验的目的是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规范首件检验的管理,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文档。
二、检验范围首件检验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新产品的首件;2. 生产工艺或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的首件;3. 生产线重新启动后的首件。
三、检验流程1. 检验准备a. 检验员应熟悉产品的设计要求、技术规范和检验标准;b. 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用性;c. 准备检验记录表和相关文件。
2. 首件检验a. 生产出首件后,将其送至指定的检验区域;b. 检验员根据检验标准对首件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c. 检验员记录检验结果,并与检验标准进行比对;d. 如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e. 如首件合格,继续生产,并记录检验结果。
3. 检验结果处理a. 检验员应将检验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如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b. 合格的首件应标记并放置在指定区域,以备后续参考;c. 不合格的首件应进行隔离处理,并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四、检验记录1. 检验记录表应包括以下内容:a. 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次号等;b. 检验员信息:包括姓名、工号等;c. 检验日期和时间;d. 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等;e. 不合格项的具体描述和位置;f. 检验设备和工具的编号和校准日期;g. 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
2.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
五、培训和评估1. 检验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产品的设计要求、技术规范和检验标准;2. 定期对检验员进行技能评估,确保其能够正确执行首件检验流程;3. 对首件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首件检验流程指导书1. 概述首件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首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流程指导,帮助质检人员正确执行首件检验,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准备在进行首件检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获得产品生产技术文件,包括产品规格、工艺流程等;- 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按照检验标准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和检验指导书;- 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检验流程和相关要求。
3. 检验流程3.1 首件检验申请- 生产部门向质检部门提出首件检验申请;- 提交申请表,包括产品信息、生产批次、检验要求等;- 质检部门审查申请,确定是否符合首件检验的条件。
3.2 首件检验计划制定- 根据产品生产技术文件和检验要求,制定首件检验计划;- 确定检验点、检验方法和抽样数量;- 制定检验记录表和检验报告格式。
3.3 首件检验实施- 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制造首批产品;- 质检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检验计划进行抽样检验;- 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必要的检验项目;- 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和修复情况。
3.4 首件检验评估- 根据首件检验结果,评估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分析不合格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对合格产品进行认可,批准生产继续进行。
4. 检验报告与记录4.1 检验报告- 根据检验记录,编制首件检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首件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等;- 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4.2 检验记录管理- 对检验记录进行归档和保留,确保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定期对检验记录进行检查和审核;- 对不合格项进行追踪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 审核和改进本首件检验流程指导书应定期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实际操作的要求和流程。
同时,根据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优化检验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首件检验管理规范首件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首件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首件检验管理规范是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以指导和规范首件检验的进行。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详细阐述首件检验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引言概述:首件检验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首件检验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首件检验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首件检验计划1.1 制定检验计划:在生产开始前,制定首件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合理安排首件检验的内容和流程。
1.2 编制检验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明确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指标。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确定合理的检验标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确定检验样本:根据生产批次和规模,确定首件检验的样本数量和选取方法。
样本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产品的质量状况。
二、首件检验过程2.1 材料准备:首先准备好进行首件检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检验工具、检测仪器和标准样品等。
确保检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检验操作:按照检验计划和标准,进行首件检验。
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检验过程中要仔细记录检测数据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3 检验记录和分析:对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不合格品,要进行追溯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市场。
三、首件检验结果评定3.1 判定标准: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对首件的合格与否进行评定。
合格的首件可以继续生产,不合格的首件需要进行返工或报废。
3.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首件,要及时进行返工或报废。
返工的过程要记录和追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首件检验定义、目的、要点、流程及内容(自检、互检、专检、标识)(如何进行首件检验?)01、首件及首件检验的定义过程改变:生产过程中,5M1E(人、机、料、法、环、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设备的调整和维修、换料和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
首件:每个班次或产线生产投入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
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检验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或客户的要求制定。
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对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02、首件检验的目的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03、首件检验的时机与场合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6.更换或重新化验槽液等(如磷化、氮化等)。
首件检验的要求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首件检验方法指导书1. 背景介绍首件检验是指在新产品设计或生产过程中,对首批生产产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
首件检验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首件检验目的首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产品样品的工艺性能是否达标,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生产过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首件检验的具体目标包括:- 确定产品性能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产品的外观品质,确保符合美观和卫生要求;- 验证产品的功能和可靠性,以保证产品能够正常运行;- 分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首件检验流程首件检验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首件检验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收集相关产品设计和规格文件;-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 建立检验记录表格。
3.2 样品抽取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数量,从生产批次中抽取符合要求的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3.3 样品检测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寿命测试等,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进行相应的测试。
3.4 检验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评估样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记录并反馈不合格的情况,找出问题的原因。
3.5 改进建议根据检验结果和问题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包括调整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流程等。
4. 首件检验要点在进行首件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的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流程进行检验操作;- 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不合格的产品和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在处理问题时,注重问题根源的查找和解决,避免问题的反复发生。
5. 总结首件检验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稳定性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首件检验规程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确保生产品质,避免出现批量生产出现的返工、报废性问题,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制造单位的生产加工过程,均应进行首件检验,并依本规章执行。
1.3权责单位
(1)质检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首件检验规定
2.1定义
本规章所称的首件是指制造单位各工程加工生产的产品,经自我检验确认,判定符合要求后,拟进行批量生产前的第一个件产品(半成品、成品)。
2.2首件检验时机
(1)新产品第一次量产时的首件产品。
(2)每班次加工批量在10件以上(下料在30件以上)开始生产加工时。
(3)当班中途更换操作者或更换生产设备,开始生产加工时。
3.首检控制方法与程序
3.1首检由操作者当班开始生产,在调整好设备、工装、生产条件具备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时,加工的第一件自检合格品。
3.2由操作者负责通知质检人员进行首件检测,由质检人员按以下要求检验:
a) 图号与生产工序是否相符;
b) 检测首件质量是否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要求并记录。
3.3经质检人员检测判定首检合格,操作者方可成批生产加工。
3.4首检不合格,质检人员及时协助操作者查明不合格原因,调整设备或工装,并重新提交首检,直至首检合格。
3.5质检员随时巡检深入生产工序,了解情况,检查生产工人的操作方法及设备情况,随机抽查批量生产的产品是否与首件检验记录相符。
4.记录
《首件检验确认单》
5.附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首件检验标准:检验环境、设备、流程、项目、记录、判定准则、处理措施、预防措施首件检验标准在制造业中,首件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
以下是首件检验标准的主要内容:1.检验环境2.首件检验应在一个清洁、明亮、无尘、无振动的环境中进行。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一般情况下,温度范围在20-25℃,湿度范围在40%-60%。
此外,检验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确保检验的清晰和准确。
3.检验设备4.首件检验需要使用到一系列精确的检验设备,包括各种量具、测量仪器、试验设备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5.检验流程6.首件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7. a. 准备阶段:明确检验范围和检验项目,准备好检验设备和记录表格。
8. b. 抽样阶段:从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
9. c. 检验阶段:按照检验项目逐一进行检验,记录检验数据。
10. d. 判定阶段:根据判定准则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11. e. 处理阶段: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对合格产品进行标识和入库。
12. f. 记录和归档阶段:将检验结果和相关资料进行记录和归档。
13.检验项目14.首件检验的项目应涵盖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尺寸、外观、重量、成分等。
具体检验项目应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来确定。
15.检验记录16.检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包括数据来源、记录格式、数据管理等。
这些数据将成为产品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
17.判定准则18.首件检验的判定准则应明确产品质量等级、不合格率、返修率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将产品划分为合格、不合格、返修等不同等级。
判定准则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来制定。
19.处理措施20.对于不合格的首件产品,应采取报废、返修、入库等措施。
如果产品不合格但仍可修复,应进行返修;如果产品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应进行报废处理;如果产品合格但需要标识或入库,应按要求进行处理。
首件检验规范指导书1. 引言首件检验是指在新产品或新工艺批量生产前,对首件进行全面评估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并能够达到设计和制造标准。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首件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首件检验流程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首件检验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编制并审查首件检验计划;- 准备检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准备检验所需的样品和标准件;- 确定首件检验的检验项和要求。
2.2 检验过程根据首件检验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检验:- 对首件的外观进行全面观察和测量;- 对首件的关键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和验证;- 检查首件的安装、接口和配合情况;- 对首件进行功能验证和测试;- 对首件的材料、工艺和加工过程进行评估;- 检查首件的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2.3 记录和评审在首件检验过程中,必须记录下相关的检验数据和发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首件的编号和批次信息。
首件检验结束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审,并制定后续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的达标和稳定。
3. 首件检验要求3.1 技术要求首件检验必须按照产品设计和制造标准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的达标和稳定。
3.2 完整性要求首件检验必须对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尺寸、安装、功能和材料。
3.3 准确性要求首件检验的数据和结果必须准确无误,避免误判和误导。
3.4 可追溯性要求首件检验的记录必须能够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批次和生产过程,方便以后的参考和复查。
4. 总结首件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指导书提供了一套规范的流程和要求,帮助组织和个人进行准确、全面和可靠的首件检验工作。
通过遵循本指导书,可以确保产品在批量生产之前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品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管理规定,
以利于整批产品加工得到满足顾客的要求。
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3.2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
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3.3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3.4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
员负责。
4 控制要求
4.1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
认。
4.2 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4.3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机再开机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 4 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5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
(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
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
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4.6 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4.7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5工作程序
5.1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
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
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5.2 常规生产产品及停机再开机生产的产品首件生产必须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经生产者
检验合格在首件牌上签字后再交由检验人员等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时,检验员应会
同生产线负责人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产品要求进
行检验,合格后在首件产品上做好标识(如签注“首件合格”等),并在首件卡上由生产
者(或代表)、检验人员会签。对于因产品因较大更改所需作的首件检验可由相关人员及
检验签字认可;首件检验不合格立即退回,重做首件。
5. 3 新产品第一次批量生产及材料、规格发生变更后生成的半成品、成品都需要进行首
件检验及确认。
5.4 首件检验时应及时做好首件记录,填写首件确认书。
5.5 当首件生产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反映和处理,并对不合格项重新进行确认。只有
当检验合格的首件,并将结果记录在首件卡上,并由检验员对质量作出认可后,方可组
织生产。
5.6 只有经过首件确认后,检验员方可开始进行正常交收检验工作。
6、工作流程图示
新产品首次批量生产
(检验半成品及成品)
常规生产产品按批次 (检验成品) 停机再开机时确认 (检验成品) 材料、规格变更确认
(检验办成品、成品)
半成品/成品首件生产 生产监督 品质监督
成品/半成品生产完成后生成人员送品质部门检验
品质部门按照图纸/工艺文件/顾客样件等进行检验和确认
填写首件卡及首件确认书
首件合格 首件卡系在首件产品上,直到生产批次完成后首件产品才可以交付 生产部门进行半成品继续加工/产品批量生产(所有产品必须与首件产品的材料、规格、外观等要求一致) 首件不合格
生产部门重新生产
7、相关记录
首件记录表
未件记录表
拟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