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778.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背景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差距都在逐渐扩大。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收入是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的约20倍,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加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我国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城乡之间的差距,到不同行业间的薪资差异,再到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巨大差距,都凸显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
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需要从政府角色和社会参与两方面展开对策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2. 正文2.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城乡收入差距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都比农村居民更加优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显著。
在不同行业之间,各种技术岗位和金融服务岗位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性别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男性在同等岗位上的收入往往比女性要高,甚至在相同岗位上女性的工资也比男性低。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差距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收入分配不均不仅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还可能造成社会不和谐和矛盾。
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1. 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企业内部的差距等都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7元,城乡收入差距约为2.7倍。
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收入也大幅度高于农村地区。
2. 收入来源不均我国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由于不同职业、不同城乡、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使得收入来源不均衡,也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相对于工资性收入来说,收入来源更加不均。
3. 违法违纪行为影响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也对收入分配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非法侵吞公共财产,不仅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还使得收入分配更加不公平。
1. 社会不公平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往往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现象。
2. 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大也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下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 社会不稳定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还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
低收入群体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
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应当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措施。
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着。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是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矛盾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资料,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行业收入差距的一般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
其次以最新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分阶段研究历年行业间收入差距水平的变化特征,找出其变动的趋势。
1978年到1990年改革初期,行业工资的极值比下降,“两极”差距较小;1992年到2002年市场体制转向成熟,行业工资极值比大幅上升,“两极”差距显著扩大;从2003年行业划分标准改变到2005年,行业工资极值比继续攀升,但到2007年又有回落的现象,“两极”差距先扩大后缩小。
但从标准差系数来看,1978年到2007年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整体上一直呈现扩大的趋势。
本文紧接着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历年的变化趋势,得出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是由于各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率存在差异,正是由于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有高有低,才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随后本文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价值判断,分析了差距扩大造成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上的负面影响。
最后探究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对策。
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摘要: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一个主要表现是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不能唯垄断是问, 还要围绕低收入行业存在的问题, 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垄断随着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日渐扩大,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受到的批评与质疑如潮而至。
随之, 反垄断的呼声也甚嚣尘上。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一个主要表现, 即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探讨行业收入高低两端的行业群体的收入现象, 对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及反垄断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一、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1978 年以来, 我国职工工资水平持续上升, 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职工平均工资从1978 年的615 元增加到2005 年的18364 元, 增长了28.86 倍。
在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的同时,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逐步拉大。
1978 年到2005 年期间, 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差距从458 元扩大到32249 元, 扩大了69.41 倍; 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的比值从1:2.17 扩大到1:4.88。
如果按照行业细分, 2005 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 证券业56418 元) 是最低行业( 林业7250 元) 的7.78 倍。
行业工资标准差系数从1978 年的17.54 扩大到2005 年的40.30。
1992 年至2005 年期间, 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以年均150.9%的速度增大, 而同期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幅却为44.4%。
行业工资差距扩大的速度远远快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速度。
日益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各行业中,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属于高收入行业群体, 其职工平均工资基本保持在前5 位。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状:
1.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水平高于农村居民收
入平均水平。
2.地区收入差距较大。
东部地区相对富裕,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导致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
3.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高技能人才、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等
高薪行业收入普遍较高,而低技能人才、农村劳动力等低薪行业收
入较低。
为了缩小我国收入差距,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可以通过发
展乡村旅游、新兴产业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2.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以通过引
进优质企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3.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低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
可
以通过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提高社会保障等方式提高低技能人才的
综合素质和收入水平。
4.加强税收调节政策,调节高收入人群财富分配。
可以通过加
大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的税收力度,减少高收入人群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2007级国贸本科孙媛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收入差距过大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行业收入差距是社会收入差距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查阅了历年统计年鉴,系统的分析了1978-2008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分析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间的极值差、极值比和标准差系数,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水平、分布、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行业收入差距;平均工资;实证分析The Empirical Analyses of Our Country’s IndustryIncome Gap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al wealth of our country keeps increasing, and the resident income also grows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income gap is ceaselessly pulled big. The overlarge income gap will stok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interest groups, and also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which agains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ndustry income gap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erformances of social income gap,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ever,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extremum difference, the extremum ratio and coefficient of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the highest industry and lowest industry, from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1978-2008 years average staff wag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leve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tendency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and also some suggestions is put forward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industries.Keywords: industry income gap; average labor cost; empirical analyses目录一、引言 (3)二、文献综述 (3)(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3)1.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 (4)2.人力资本理论 (4)3.效率工资理论 (4)4.制度理论 (4)(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 (5)1.人力资本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相关影响 (5)2.制度因素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5)3.垄断因素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5)三、数据来源及行业划分标准 (6)四、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6)(一)第一阶段:1978-1992年,平缓波动时期 (6)(二)第二阶段:1993-2002年,逐步扩大阶段 (8)1.行业间平均工资的比较 (8)2.各个行业内平均收入的排名比较 (8)(三)第三阶段:2003-2008年,快速扩大阶段 (10)1.行业间平均工资的比较 (10)2.各个行业内平均收入的排名比较 (10)3.2008年按细分行业收入的数据分析 (12)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13)(一)加大对行政腐败的打击力度 (14)(二)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政策 (14)(三)引入竞争机制 (14)(四)保障低收入行业的持续发展 (14)(五)提高行业职工的教育水平 (15)参考文献 (15)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行业收入差距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张余文2010-10-12摘要:运用扩展的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国有单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上与全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保持一致,城镇集体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其他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仅初始值比较高,而且扩大得比较快。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私有化所带来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来自国有部门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其国有部门行业的垄断性质。
关键词:基尼系数,行业收入,收入差距,行业垄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我国目前的行业收入差距及其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伤害着公平,损害着效率,严重阻碍着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进程。
中国理论界目前对于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认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垄断性行业职工的收入远远高于非垄断性行业职工的收入;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较大,新兴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高、增长快;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智力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职工收入较高。
有关此方面的总结与概况,魏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尽管上述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对中国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探索,但是却很少有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运用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
为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为探讨中国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一、研究方法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以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它在0到1之间取值。
基尼指数是用基尼系数乘100倍以百分比来表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主要是用来测量个人或者家户收入之间的差距,基本上没有用来度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趋势
中国的收入差距现状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贫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同时,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2.73:1降至2019年的2.56:1,这显示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步减小。
然而,中国仍然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一些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积累速度更快,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够均衡。
此外,少数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技能、高学历人群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些低技能、低学历群体的收入水平较低。
因此,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教育程度,改善社会公平性,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更加可持续、稳定和充分的发展。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從横截面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四种行业划分类型下的收入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泰尔二次测度、对数收入的变异系数五种收入分配差异的测度指标,探讨各种情况下的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标签:行业收入差距;差距测度;差距趋势
1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状况
为了更直观描述出中国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行业收入差异的总体变化趋势,本文利用各种关于收入分配差异的测度指标,计算出各行业1993~2005年相关的收入差异系数。
1.1所有制性质原则下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二次测度以及对数收入的变异系数的变动证实了1993年以来,随着行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所有制划分形势下的行业间职工平均收入差距的总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
1993年变异系数为0.131974,到2005年已增长到0.178193,增加了0.046219,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幅度为35.02%。
1995年以后,行业收入基尼系数逐年上升,而且上升幅度增大了;自1997年开始测度系数缓慢缩小,1998年有略有回升。
从各个系数的变动过程表明:1993年以来,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比较缓慢:1998年以后,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加快了,而且1998—2004年这一阶段,行业收入差距扩大速度最快。
1.2三大行业划分方式下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
(以上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所有制分类以统计年鉴上的分类为标准)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曾出现过减弱趋势,在90年代末收入差距又要一些相对的缩小,但总体而言,在三大产业行业划分下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以泰尔
指数为例,20世纪90年代三大产业划分下泰尔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2000—2008年,泰尔指数急剧下降,之后至今,又缓慢上升。
从1990—2001年,组内差距都是引成三大产业中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从2002年开始至今,组间贡献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四左右上升至百分之四十左右。
但纵观整体,引起三大产业划分下的行业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各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收入不均等。
1.3垄断特征划分原则下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
表中数据:加权变异系数和对数收入的变异系数三者的变化,在8001、8002年左右达到峰值,往两侧总体呈递减趋势。
2002年到2003年有一个较大的下降。
总体趋势来看。
垄断与非垄断的收入差距是在加大的。
泰尔指数和泰尔二次测度从两个不同的权重来分析收入差距,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
除1994和1997年两个尖峰(在其后一年都有突降)外,整体成上升趋势,组内差距的贡献较大,组间的差距则较小,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业收入差距受到垄断性质的影响较小,而跟行业自身属性关联较大。
1.419个行业类型的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1990—2005年期间,泰尔指数。
泰尔二次测度以及对数收入的变异系数总体上都呈现处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19个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
以泰尔指数为例,1990—1994年期
间,上升较为平缓,在之后的三四年中略有下降,于1995年达到此期间的最低值。
但从1998年到2002年,又经历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的阶段,2002—2005期间,上升幅度较大,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增长率上升。
2结论
在几种分类下的相关测度数据都表明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部分行业通过垄断经营获取高额利润
金融、保险、邮电等行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业务量发展很快。
这些行业的垄断经营为部门获取高额利润。
2.2价格结构的不合理造成行业间的贫富不均
许多部门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而产品价格上不去,只能微利甚至亏损经营,这些部门的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而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崛起的三资企业,价格是完全放开的。
2.3国家投资不足影响有关行业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使地方财力增长较快,但国家财政收入却增加甚微。
这种“小河水满大河浅”的现状,制约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如农林牧渔业、地质勘探业、教育事业等行业,就业者收入相对较低。
其中地质勘探业人均年收入为各行业中最低,农林牧渔业为倒数第四。
2.4工资外收入是行业间收入差距和行业内部平均主义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外收入名目繁多。
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收入被称为隐性收入或“灰色收入”,即半公开的收入。
其收入的来源往往是在国家财政部门监督之外,而行业间收入差距往往体现在这部分收入上。
工资外收入一般是按人头平均发放,由于数量远远超出工资,工资改革中拉开的差距又被工资外收入所掩盖。
工资外收入的存在成为当前分配中不合理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