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直肠癌分期图谱
- 格式:docx
- 大小:19.07 KB
- 文档页数:5
新的结直肠癌TNM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原发肿瘤(T)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解剖分期/预后组别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的。
病理TNM分期(pTNM)用来评估预后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它综合了临床分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被认为是最准确的预后评估标准。
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ycTNM或ypTNM)是指接受新辅助或术前放、化疗后做出的临床或病理分期,其目的是决定后续治疗策略并判断治疗效果。
复发瘤TNM分期(rTNM)是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复发时所收集到的信息,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
尸检TNM分期(aTNM)用于生前未发现肿瘤,尸检时才发现的肿瘤病例分期。
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
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UICC的胃癌TNM分期TNM描述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1 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T2 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层T3 穿透浆膜,但未累计周围器官T4 直接侵及临近器官,包括腔内扩展至十二指肠或食管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内的淋巴结转移N2 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外的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a T1 N0 M0Ⅰb T2 N0 M0 T1 N1 M0ⅡT3 N0 M0 T2 N1 M0 T1 N2 M0Ⅲa T4 N0 M0 T3 N1 M0 T2 N2 M0Ⅲb T4 N1 M0 T3 N2 M0ⅣTn Nn M1AJCC肝癌TNM分期TNM描述T1 单个,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T2 单个,最大直径<2cm,有血管侵犯单个,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无血管侵犯T3 单个,最大直径>2cm,有血管侵犯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有血管侵犯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有或无血管侵犯T4 多个,侵犯一叶以上肿瘤侵犯主要门脉或肝静脉分支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AJCC的肝癌TNM分期分期T N MⅠT1 N0 M0ⅡT2 N0 M0ⅢT1 N1 M0 T2 N1 M0 T3 Nn M0Ⅳa T4 Nn M0Ⅳb Tn Nn M1UICC的胆囊癌TNM分期TNM描述T0 无肿瘤病理学依据Tis 原位癌T1 浸润限于粘膜层和肌层T2 浸润限于肌周结缔组织,浆膜未侵犯T3 侵犯浆膜,或累及一个邻近器官,或两者都有,直接浸润<2cm T4 侵犯浆膜,直接浸润≥2cm,或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周围器官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胆囊管上下LN;胆总管右侧缘的LNN2 胰十二指肠上、后LN;腹腔动脉周围LN;肠系膜上动脉周围LN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 NevinⅠT1 N0 M0 肿瘤限于粘膜ⅡT2 N0 M0 肿瘤侵犯肌层ⅢT3 N0 M0 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Ⅳa T4 N0 M0 Tn N1 M0 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伴有胆囊管淋巴结转移Ⅳb Tn N2 M0 Tn Nn M1UICC的胆囊癌TNM分期TNM描述T1 肿瘤限于粘膜和肌层T2 累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T3 累及邻近组织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N2 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T1 N0 M0ⅡT2 N0 M0ⅢT1 N1-2 M0 T2 N1-2 M0Ⅳa T3 Nn M0Ⅳb T3 Nn M1UICC的胰腺癌TNM分期TNM描述T1a 肿瘤局限在胰腺,直径<2cmT1b 肿瘤局限在胰腺,直径>2cmT2 肿瘤直接扩展至十二指肠、胆管、胰周组织T3 肿瘤直接扩展至胃、脾、结肠、邻近大血管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T1 N0 M0 T2 N0 M0ⅡT3 N0 M0ⅢTn N1 M0ⅣTn N1 M1UICC的大肠癌TNM分期TNM描述T1 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T2 浸润至固有肌层T3 浸润至浆膜下或者浸润至无浆膜的大肠周围组织T4 侵至浆膜外或直接侵及临近器官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肠管旁1~3枚淋巴结转移N2 肠管旁3枚以上淋巴结转移N3 沿具有解剖名称的系膜血管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T1 N0 M0 T2 N0 M0ⅡT3 N0 M0 T4 N0 M0ⅢTn N1 M0 Tn N1 M0 Tn N3 M0ⅣTn Nn M1大肠癌Dukes分期分期描述DukesA1 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DukesA2 肿瘤浸润至浅肌层,无淋巴结转移DukesA3 肿瘤浸润至深肌层,无淋巴结转移DukesB 肿瘤超出浆肌层,或侵入浆膜外或指肠周围组织,无淋巴结转移DukesC1 癌灶附近肠管旁淋巴结及系膜淋巴结转移,系膜血管根本无转移DukesC2 系膜血管根本淋巴结转移DukesD 伴有远处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而无法根治切除UICC 的乳腺癌TNM 分期分 期 T N M0 Tis N0 M0Ⅰ T1 N0 M0Ⅱ T0-1 N1 M0 T2 N0-1 M0 T3 N0 M0Ⅲ T0-2 N2 M0 T3 N1-2 M0 T4 Nn M0 Tn N3 M0ⅣTn Nn M1UICC 的甲状腺癌TNM 分期UICC 的甲状腺癌TNM 分期TNM 描 述T0 原发癌未查出Tis 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腺癌)T1 肿瘤长径≤2cm T2 2cm<肿瘤长径≤5cm T3 肿瘤长径>5cmT4 无论大小,累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癌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 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TNM 描 述 T1 肿瘤限于甲状腺,最大直径≤1cm T2 肿瘤限于甲状腺,1cm <最大直径≤4cmT3 肿瘤限于甲状腺,最大直径>4cm T4 肿瘤不论大小,超出甲状腺包膜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同侧单发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N1b 双侧、中线、对侧、纵隔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3.1 肺肿瘤分期T N M分类标准3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归为M1 1.T2bN0M0由IB期改为IIA期。
直肠周围相关解剖与直肠癌的分期诊断l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全长12-15cm。
l 分上中下三部分,上1/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中1/3前面有腹膜,并向前返折成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凹陷,下1/3全部位于腹膜外。
l 中下段有直肠系膜l 肛管:齿状线至肛缘,长约3-4cm。
l TME: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指将直肠、周围系膜脂肪、淋巴结及其包膜(直肠系膜筋膜MRF)完全切除。
只要切缘无肿瘤(MRF-),TME是治疗直肠癌的最佳手术方法。
直肠系膜及其筋膜l内括约肌l联合纵肌:•内:直肠纵肌(屈氏韧带)•中:肛提肌部分肌纤维•外:外括约肌深部向下延伸l外括约肌:皮下部、深部、浅部l肛提肌(耻骨直肠肌)l肛管直肠环肛提肌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内、外括约肌间隙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肛门外括约肌浅部直肠癌分期诊断程序MRI需要确定的有:l 肿瘤的位置:是低位、中位、还是高位直肠癌;l 低位中是否累及肛直肠环;l 中高位中是否侵犯腹膜返折;l T-分期:T1/T2,T3,还是T4;l MRF及EMVI是否阳性;l N-分期:系膜内有无淋巴结或者是否超出直肠系膜。
直肠癌MRI分析要点:DISTANCE l Distance:肿瘤位置l T Staging:T分期l Anal Complex: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受累情况l Nodal Staging:N分期l CRM(MRF):环周切缘l EMVI:肠壁外血管侵犯自外括约肌下缘连线向上折线测量肿瘤下缘与肛缘间距离:直肠癌可以分为:•低位:0-5cm•中位:5.1-10cm•高位:10.1-15cml T1期:肿瘤局限在粘膜下层l T2期:侵犯固有肌层,但不超过固有肌层(低信号)l T3期:突破直肠壁,侵犯直肠系膜l T4期:侵犯脏层腹膜(腹膜反折)、直接侵犯邻近脏器或结构l肿瘤仅限于直肠壁,预后良好。
l MR可以准确地识别,直肠壁肌层表现为完整的低信号线条。
【干货】直肠癌分期图谱
说到直肠癌治疗,就不得不提放化疗后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包括直肠、直肠周围系膜脂肪及周围淋巴结等)、新辅助放化疗。
图1 肿瘤穿透直肠肠壁累及系膜脂肪和淋巴结,沿直肠系膜筋膜的切缘无肿瘤浸润,可行 TME
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准确分期,有助于判断患者能否行 TME 以及是否需要新辅助放化疗。
MRI 是直肠癌局部分期最准确的手段,让我们通过这篇图谱一起来学习一下。
MRI 评估环周切缘(CRM)和肛门直肠角
用 MRI 术前检查以明确直肠肿瘤边缘和直肠系膜筋膜(MRF)间的关系,是治愈性 TME 是否可执行的解剖基础。
有meta 分析显示,MRI 评估肿瘤穿透直肠壁深度的敏感性达94%,并且能清楚显示周边盆腔软组织结构,所以 MRI 是标准的术前评估非表浅型直肠肿瘤的手段。
1. CRM < 1 mm 容易局部复发
图 2. 直肠周围的系膜脂肪被 MRF(红色箭头)包绕(Pr- 前列腺,V- 精囊)
原发肿瘤或淋巴结距MRF 的最短距离称为环周切缘(CRM),CRM 是局部复发最有力的预测因子。
CRM < 1 mm 提示局部复发风险高,
CRM 为 1~2 mm 提示局部有复发风险,
> 2 mm 提示局部安全(图 3)。
图 3. 环周切缘受累情况
除了CRM 外,MRI 还需要评估内容有:肿瘤位置和大小;直肠周围或远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2. 肛门直肠角:低位直肠癌易复发
直肠位于肛门直肠交界处至乙状结肠之间,直乙交接约在肛缘以上 15 cm 处,距肛缘 15 cm 以上的肿瘤为乙状结肠肿瘤。
由于 MRI 无法确定肛缘,只能通过肛门直肠角判断(图 4)。
低
位直肠癌(图5)的解剖结构决定其更易侵犯周围组织,完全切除的难度更高,局部复发率更高。
图4. 直肠癌位置划分:距肛门直肠角>15 cm 、10~15 cm、5~10 cm、< 5 cm 的肿瘤分别为乙状结肠肿瘤、高位直肠癌、中位直肠癌、低位直肠癌
图 5. 低位直肠癌
直肠内超声评估 T1~T2
MRI 评估 T3~T4
分期是局部复发的重要风险因子,良好的分期系统可以估计预后、指导治疗、作为疗效评价标准。
直肠癌 T 分期
T1 肿瘤局限在黏膜下层
T2 肿瘤浸润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犯浆膜下层
T4 肿瘤突破浆膜层,侵犯周围器官、组织或穿透脏层腹膜
MR 无法区分肿瘤是局限于黏膜下层还是浸润至固有肌层,直肠内超声(US)能够更准确地区分 T1 和 T2。
T1~2 期肿瘤未穿透肠壁,预后较好,T1~2 期 MRI 上可见直肠肠壁完整的黑色边界(图 6)。
图 6. T2 期直肠癌
直肠肿瘤侵犯 MRF 的程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进行新辅助治疗时选择治疗方案的二个主要选择标准。
MRI 检测直肠周围组织浸润的敏感性为 82%,肿瘤侵犯或促结缔组织增生反应均可表现为直肠周围浸润(图7),为了避免分期不足,出现直肠周围浸润即作为 T3 期肿瘤。
图 7. 直肠周围浸润(左);肿瘤局限于肠壁(右)
MRF- 的 T2 或 T3 期肿瘤治疗相同,需单独行 TME 或术前低剂量放疗(5×5 Gy)。
T3 期 MRF+ 肿瘤侵犯直肠周围脂肪、切缘阳性,术前需长期放化疗,MRI 确认新辅助治疗有效控制肿瘤后再行TME (图 8)。
图 8. T3 期 MRF+ 直肠癌
T4 期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如盆壁、阴道、前列腺、膀胱或精囊,这类晚期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放化疗和广泛切除(图 9)。
图 9. 直肠癌前列腺转移
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N 分期
T1~T4 期淋巴转移风险依次为5%~10%、15%~20%、> 30%、> 50%。
经直肠US、CT、MRI 检查临近器官侵犯的敏感性相似,但MRI 检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当淋巴结直径> 5 mm、边界不清或呈现异质性时可以确定存在淋巴结转移,但并非所有阳性淋巴结均能满足上述条件。
直肠癌N 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
Nx 无法评估
N0 无
N1 1~3个
N2 ≥4个
进行N 分期时,所有的淋巴结均应纳入评估,研究显示较小的淋巴结同样存在恶性可能。
区域淋巴结
大小阳性率淋巴结总数
lt;0.5 mm 2% 169
0.5~1 mm 5% 145
1~2 mm 9% 268
2~5 mm 17% 327
5~10 mm 62% 54
gt;10 mm 100% 9
晚期MRF+ 和N+ 肿瘤的预后欠佳(图10),这类患者需要接受更为积极的新辅助治疗。
图 10. 低位直肠癌伴后侧直肠周围脂肪内多发淋巴结转移
评估淋巴结时应重视直肠系膜外淋巴结,其转移可致局部复发(图 11)。
图 11. 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 TME 后局部复发
标准的 TME 局限于直肠系膜内,因此若 MR 提示存在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应行更广泛的手术切除或巩固性的放疗。
无论淋巴结浸润程度多寡(图 12),均提示预后不良。
图12. 直肠癌患者T2 加权图像:少量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左);红箭头:大量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且右侧边界不清(右)T4 期肿瘤或切缘阳性肿瘤以及切缘附近淋巴结可疑阳性的肿瘤应先予高剂量放化疗,之后根据治疗效果制定后续方案:
若肿瘤消退远离 MRF 可行小范围切除;
若仅有少量肿瘤残留且淋巴结无转移则行 TME;
若肿瘤完全消失则可保守观察。
第八版结直肠癌 TNM 分期记忆法
国际抗癌联盟(UICC)发布了第八版结直肠癌TNM 分期,于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
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主要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 M 分期的改变,具体描述如下。
新版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
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
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
解剖分期 / 预后组别
注:
1. cTNM 是临床分期,pTNM 是病理分期;前缀 y 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 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 ypT0N0 cM0,可能类似于 0 期或 1 期。
前缀 r 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
Dukes B 期包括预后较好
(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 期也同样(任何TN1M0 和任何TN2M0)。
MAC 是改良Astler-Coller 分期。
2. Tis 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 (上皮内) 或黏膜固有层 (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 T4 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 cT4b。
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
V 和L 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 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记忆方法
首先规定 T1-T4a 为 1-4 ,T4b = 4+1 = 5;
N1 = 1,N2a = 2,N2b = 2+1 = 3;
分期等于 T+N 数值之和,IIIA = 2-3,IIIB = 4-5,IIIC = 6-8;
例如 T3N2b 为 3+3 = 6,为 IIIC 期。
来源:丁香园、肿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