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繁殖力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427.00 KB
- 文档页数:6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1912022.23·0 引言驴肉在部分人群中受到一定的青睐,在传统的畜牧业中对肉驴的养殖工作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自身的规模依然相对较小,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驴的繁殖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肉驴养殖工作,应当做好肉驴繁殖力的分析与探讨工作,尤其应当重视对于驴繁殖力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工作,以此为基础,提升肉驴的养殖效率,为肉驴相关的交易与贸易带来良好的促进效果,确保能更好地维持我国肉驴贸易的水平。
1 影响肉驴繁殖能力主要因素1.1 近亲交配影响繁殖能力在我国畜牧业中,想要保证肉驴的品质,首先应当重视选种,选择使用适合繁殖的肉驴品种能改善畜牧业的整体性能。
在常见的肉驴品种中,其生产性能会对后代的成长速度及肉品,包括成年后的繁殖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质量的肉驴品种基因本就是适合作为肉源进行养殖的。
其次,在肉驴的繁殖工作中,对其影响最深的条件就是生物的遗传因素,在肉驴的不同品种中会有不同的生物遗传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肉驴的繁殖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为了提升经济效益,以小成本提升收益,选择使用近亲交配的方式让肉驴的繁殖效率更高,然而这种情况会导致优质基因的覆盖率出现缩水的问题,其覆盖范围较低会导致肉驴自身品种受到影响,在多次杂交后可能就已经不能算作单一品种了,同时肉驴的品种质量也会出现一定的降低,其肉质及身体素质都会大幅下降,繁殖能力自然也无法维持稳定。
而近亲繁殖后的肉驴会更多地继承父体与母体更多的劣质遗传性状,尤其是在身体素质上、生长周期上及长肉率等,这些都会对肉驴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为改变该现状,应切实提升母驴的繁殖水平,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基因水平,保证肉驴产出的后代能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同时应当避免使用近亲繁殖的方式来提效率,避免基因缺陷的存在导致大量的肉驴质量受到影响。
1.2 缺乏适当营养调控养殖户需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与工作的整体效率,为养殖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白羽肉鸡的繁殖力与繁殖行为研究导言白羽肉鸡是目前养殖业中使用广泛的肉鸡品种之一,以其优良的肉质而闻名。
然而,了解白羽肉鸡的繁殖力和繁殖行为对于养殖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白羽肉鸡的繁殖力以及相关的繁殖行为,并对如何优化这些因素进行讨论。
一、白羽肉鸡的繁殖力繁殖力是衡量鸡类育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白羽肉鸡的繁殖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1. 孵化率白羽肉鸡的孵化率是衡量其繁殖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孵化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受精卵中成功孵化出活鸡的比例。
高孵化率意味着白羽肉鸡的繁殖能力较强。
研究表明,白羽肉鸡的孵化率受到孵化环境、饲养管理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单窝产蛋量白羽肉鸡的单窝产蛋量是指一只母鸡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所产下的蛋的数量。
高产蛋量意味着鸡的繁殖力较强。
然而,要想提高白羽肉鸡的单窝产蛋量,需要注意的是饲养管理、饲料配方和鸡群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3. 产蛋周期白羽肉鸡的产蛋周期是指一只母鸡从开始产蛋到停产之间的时间。
较短的产蛋周期意味着较高的繁殖能力。
研究发现,白羽肉鸡的产蛋周期受到品种、年龄和遗传因素等的影响。
采取合适的养殖管理措施和饲料供给可以缩短产蛋周期并提高繁殖力。
二、白羽肉鸡的繁殖行为白羽肉鸡的繁殖行为是指母鸡在产蛋和孵化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了解和优化这些行为对于提高孵化率和繁殖力至关重要。
1. 筑巢行为白羽肉鸡在产蛋前会表现出筑巢行为。
筑巢是母鸡为了保护蛋和幼雏而进行的行为。
研究表明,提供适宜的巢穴和材料可以促进白羽肉鸡的筑巢行为,从而提高孵化率。
2. 孵卵行为白羽肉鸡在产蛋后会进行孵卵行为,这是保证卵温和孵化成功的重要行为。
研究发现,母鸡的孵卵行为受到温度、光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提供合适的孵化环境以及适当的饲养管理可以促进白羽肉鸡的孵卵行为,并提高孵化率。
3. 食欲和活动白羽肉鸡的食欲和活动水平也与繁殖力密切相关。
适当的饲养管理和饲料供给可以促进母鸡的食欲和活动,从而提高其繁殖能力。
影响驴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作者:张金文阿仑赵媛王学峰武霞霞马惠忠田栋杨健蒙美丽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2年第02期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对牲畜产品的需求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牛羊肉等制品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驴肉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就直接推动了肉驴养殖产业的发展。
肉驴养殖管理过程中提高繁殖母驴的繁殖能力是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但在肉驴长时间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近亲繁殖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饲料营养价值不全面,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配种时间掌握不足,使得繁殖母驴的受胎率显著下降,发情之后常常错过了最佳的受胎时间,十分不利于发挥繁殖母驴的生产机能,对扩大养殖规模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肉驴;繁殖力;影响因素;技术措施正所谓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相较于其他牲畜类动物营养价值更高。
当前随着消费者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对驴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了驴肉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原有牛羊养殖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肉驴养殖产业,目前肉驴养殖数量已经超过了 2.2 万头,已经成为当地畜牧养殖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带动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肉驴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掌握肉驴的具体生产特性,繁殖母驴的生产性能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就需要不断加强调查和经验总结,构建完善的技术方案,切实发挥肉驴的繁殖能力。
1 影响驴繁殖力的主要因素1.1 近亲交配遗传影响肉驴品种的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后代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潜力。
当前影响肉驴繁殖能力的首要因素是生物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对肉驴繁殖机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前在肉驴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存在近亲交配的现象。
由于优质种质资源覆盖范围相对较低,本地肉驴品种生产能力逐渐下降,近亲交配所生产的后代继承了父本和母本的更多劣质的遗传性状,突出表现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生长周期较长,产肉率不高,饲料利用率较低,严重影响到肉驴的整体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养殖场的繁殖效率。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在养猪行业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不仅能够增加生猪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状况的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等方面,介绍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一、饲养管理1. 合理选配种猪母猪的繁殖力与种猪的品种和遗传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需求,科学地选配种猪。
一般来说,应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繁殖率高的种猪,以提高后代的繁殖力。
母猪的配种管理是影响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配种时,应严格按照配种标准进行,选择适龄健康的母猪和种猪进行配种。
要注意控制配种的时间和次数,避免配种过多或过频导致母猪疲劳和生殖系统功能紊乱。
3. 合理的饲养环境母猪的饲养环境对其繁殖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为母猪提供干净整洁的舒适饲养环境,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提高母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4. 合理的饲料供应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生长和发育,因此应合理设计饲料配方,保证母猪在繁殖期的营养需求。
要注意控制饲料供应量和次数,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对母猪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 精心的产房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细心的产房管理。
应确保产房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保证母猪在产房的舒适度,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母猪的产后恢复。
二、疾病预防1. 控制传染病传染病是影响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保证母猪的免疫力稳定,避免因传染病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2. 预防疾病的发生除了定期接种疫苗外,养殖户还要做好母猪的日常健康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母猪的疾病,保证母猪的生理健康状态,保障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饮水卫生管理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清洁饮水,因此要保证饮水卫生,避免饮水过脏或感染病原体,导致母猪的疾病和影响繁殖能力。
影响家兔繁殖力的因素及对策家兔的繁殖力受温度、营养、年龄、利用等多方面的影响,了解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合理地组织安排养兔生产,发挥家兔的繁殖效率,提高养兔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温度的影响与对策环境温度对家兔的繁殖机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证明,当环境温度超过 30℃时,只要连续几天高温,公兔表现为性欲降低,睾丸中精子生成受阻,精液品质恶化,精子活力下降,密度减小,畸形率提高,有效精子数降低;母兔表现发情异常,受胎率降低, 产仔数及活仔数减少。
夏季气温往往在 35℃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将导致公母兔“夏季不育”、不孕或受胎率低。
高温过后,公兔性欲可迅速恢复,但精液晶质的恢复需要 2个月以上。
低温对家兔的性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公兔性欲降低,母兔不能正常发情,受胎率也较低。
因此,生产上要提高家兔的繁殖力,延长配种期,必须减轻热冷应激对家兔的影响,尽可能地保持舍温在 5~25℃。
对于防止夏季高温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兔舍周围空闲地植树种草绿化,减少太阳辐射热,在兔舍南侧种植丝瓜、葡萄等蔓藤类植物遮阴。
二是在夏季到来前给兔子剪毛,以利散热。
三是对于密闭式兔舍安装和开启风扇,对种用价值较高的家兔舍可安装空调,在冬季开放型兔舍要用塑料布覆盖密封,并生火炉等,以提高舍温。
2、日粮营养的影响与对策日粮营养是否适当决定性激素的分泌程度。
如长时间给予种兔高水平的饲料营养,易造成公母兔过肥。
对于母兔可在生殖系统沉积大量的脂肪, FSH 和 LH 分泌减少,影响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对于公兔影响公兔睾丸精子的生成,出现交配困难,性欲降低等。
但长期日粮营养低劣或不全面可影响脑垂体整个系统激素的分泌。
与生殖机能有关的维生素主要有 VA 、 VE 和 VD 三种。
VA 可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当家兔 VA 缺乏时抵抗力下降,公兔睾丸发生变质性退化,精子生成停止;母兔受胎率低,易流产,还可造成胎儿发育异常或死胎。
什么是繁殖力?怎么评定猪繁殖能力?一、繁殖力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与生育后代的能力,叫繁殖力。
猪的繁殖力受繁殖技术、公母猪的繁殖遗传性、公猪的精液品质、母猪的排卵数、卵子的受精能力以及胚胎的发育情况等多种因素影晌。
在养猪实际中,要科学运用这些因素,努力提高繁殖力。
二、评定猪繁殖能力的主要指标评定猪繁殖能力的大小,常用下列几项指标。
1、可繁殖母猪率。
本年度末能够参加繁殖的母猪数占年末猪群总头数的百分比,叫可繁殖母猪率。
它反映猪群中其有繁殖能力的母猪数占整个猪群的比重。
计算公式是:可繁殖母猪率%=本年末可繁殖母猪头数÷本年度末猪群总头数×100%2、配种率。
本年度内参加配种的母猪数占年内可繁殖母猪数的百分比,叫配种率。
配种率%=年内参加配种的母猪数÷年内可繁殖母猪数×100%3、受胎率。
年内受胎母猪数占年内参加配种母猪数的百分比,叫受胎率受胎率=年内受胎母猪头数÷年内参加配种的母猪头数×100%它是评定不同猪群或不同繁殖措施受胎能力高低的指标。
4、情期受胎率。
在同一个发情期内,受胎母猪数占配种母猪数的百分比,叫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同一个情期内受胎母猪头数÷同一个情期内配种母猪头数×100%5、产仔率。
年内产出的活仔猪数占年内受胎母猪数的百分比,叫产仔率。
它是反映种猪和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
6、增殖率。
指年内出生的活仔猪数占年内可繁母猪的百分比,叫增殖率。
增殖率=年内出生仔猪数÷年内可繁母猪数×100%7、成活率。
年内成活的仔猪数(包括一部分年末出生的仔猪数)占年内出生仔猪数的百分比,叫仔猪成活率。
它是反映仔猪生活力强弱和仔猪培育效果的指标。
成活率=年内成活仔猪数÷年内出生活仔猪数×100% 或(断乳成活仔猪数÷出生时活了仔猪数×100%)8、繁殖成活率。
中小养殖户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摘要:母牛繁殖力是指母牛生育后代和哺育后代的能力。
中小养殖户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适时配种、做好保胎工作、提高繁殖技术、保护好母牛生殖系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及时断奶和淘汰低产母牛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的繁殖力。
关键词:中小养殖户;母牛;繁殖力;技术措施1.米易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2022年米易县肉牛出栏16158头,年末存栏40798头,繁殖母牛存栏11479头,全县有肉牛人工授精点6个,肉牛规模养殖场2个,肉牛常年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34个,肉牛常年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452户,肉牛常年存栏5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865户,米易县肉牛养殖以中小养场户为主。
米易县肉牛产业以中小养殖户为主,母牛的繁殖力问题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农牧增收致富的瓶颈问题。
米易县农作物秸秆和草地资源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人工种草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产业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川省川牛羊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将米易县列入全省肉牛生产基地县进行重点培育,为米易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可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缓解粮食危机,藏粮于草,以草换肉,以草换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大力推广粮改饲,是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能有效满足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草料需求,缓解玉米收储压力,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种养业经济效益和养殖户收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助推米易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2.1品种因素繁殖力受遗传的影响,牛品种之间有差异,同一品种之间也有差异。
在繁殖母牛的选择上,选留繁殖力强的母牛作为繁殖母牛进行繁殖。
2.2环境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湿度和日照等都会影响牛的繁殖力。
不同因素对初产奶牛繁殖力的影响扈光辉;扈光强;郑鹏;武浩楠;田亚光;黄贺【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4【摘要】奶牛只有经过妊娠、分娩等生殖活动后才能产犊和泌乳,奶牛场的繁殖力水平是影响奶牛场核心群稳定增长和产奶量持续提高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城市、七台河市、绥化市的奶牛场随机选取参配的育成牛,对影响初产奶牛繁殖力水平和繁殖疾病发病率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输精人员对牛的第1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怀孕所需配种次数、产后空怀时间、淘汰率影响显著;不同的饲料组成对牛的第1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怀孕所需配种次数、卵巢疾病发病率影响显著;运动场面积对牛的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空怀时间、流产率影响显著;牛舍环境对牛配种后流产率、淘汰率、产后子宫炎、乳房炎的影响显著.表明输精人员的技术水平、饲料组成、不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不同的运动量是奶牛生产中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总页数】3页(P128-130)【作者】扈光辉;扈光强;郑鹏;武浩楠;田亚光;黄贺【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沈阳正大畜牧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44;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9+13【相关文献】1.不同外源激素对奶牛产后繁殖力的影响2.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与综合应对措施3.奶牛繁殖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和解决措施5.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与对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畜禽繁殖技术
影响繁殖力的因素
知识点内容引入:
同学们,繁殖力的高低是影响养殖场效益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提高家畜的繁殖力,是每个养殖场最关心的问题。
那么影响繁殖力的因素有哪些呢?今天,咱们来共同学习。
知识点内容讲解
动物的繁殖力受遗传、环境、营养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做好种畜的选育、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保证正常繁殖力的重要前提。
一、遗传的影响
繁殖力高是选种的重要要
求,繁殖力的遗传可由品种间的
杂交结果证明,特别在多胎家
畜,亲本繁殖力的高低能影响其
后代,近交明显引起繁殖性能的下降,而杂交能提高窝产仔数。
遗传因素对多胎动物的影响很大,如有些中国地方品种猪的繁殖性能明显高于外国品种猪,特别是太湖猪性成熟早、排卵多、产仔多,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兴趣,并引种以提高其本国猪的繁殖力。
遗传因素对单胎动物的影响也较明显,如牛虽为单胎动物,但双胞胎个体的后代,产双胎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单胎个体的后代。
但乳牛业中不提倡选留双胞
胎个体,因为异性孪生时常出现母犊不育。
公畜的精液质量和受精能力与其遗传性也有密切关系。
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是影响受精卵数目的决定因素。
二、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从群体水平上起制约作用,家畜的生活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会通过各种渠道单独或综合地影响家畜的机体,改变家畜与其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家畜的行为、生长、繁殖和生产性能。
1.热应激
温度对繁殖力的影响以绵羊最为敏感,高温会使绵羊的受胎率降低,胚胎死亡率增加。
高温不利于卵子受精及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运行,即使妊娠的母羊也会受高温影响,降低羔羊初生重和生活力。
其他家畜对高温虽不及绵羊那么敏感,但也容易造成母畜的安静发情、胚胎死亡率增加等。
给在高温下进行交配的母畜适当降温,可提高胚胎成活率和产仔数。
2.光照
光照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的影响较大。
马、驴、水貂、狐、野兔等在光照时间渐渐变长的季节发情配种,称“长日照动物”。
绵羊、山羊、鹿等在光照时间渐渐变短的季节发情配种,称“短日照动物”。
人工控制光照可以改变动物的繁殖季节,使季节性繁殖动物在非繁殖季节发情配种。
光照长度的改变,与季节性繁殖动物的开始发情有关。
光照、温度是影响母马、母羊发情的主要环境因素。
3.季节
季节对繁殖的影响,包括全年各季节气候因素的直接作用,以及随季节而变化的营养和管理因素。
野生动物为了使其后代在出生后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其繁殖活动常呈现出季节性。
长期驯养后,牛、猪等的繁殖季节性已不明显;而羊、马等仍保留着季节性繁殖。
三、营养的影响
营养条件是家畜繁殖的物质基础,因而营养是影响家畜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营养不足会延迟青
年母畜初情期的到来,对于成
年母畜会造成发情抑制、发情
不规律、排卵率降低、乳腺发
育迟缓,甚至会增加早期胚胎
死亡、死胎和初生仔畜的死亡
率。
营养过剩时,则有碍于母畜排卵和受精并且影响公畜的性欲和交配能力。
四、年龄的影响
雄性动物精液的质量、数量和交配母畜的受胎率受年龄的影响,青年公畜随着年龄增长其精液质量逐渐提高,到了一定年龄后精液质量又逐渐下降。
3~4岁种公牛的精液受胎率最高,以后每年下降1%。
母畜的繁殖力也随年龄而
变化。
家兔和猪第一胎产仔数
少,以后随胎次而增多。
太湖
猪初产平均12.11头,经产
15.30头,以第3~7胎产仔数量
多,第8胎后产仔数减少,同时
产死胎数有所增加。
五、泌乳的影响
母畜产后发情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早晚与泌乳期间的卵巢机能、哺乳仔畜、产乳量及挤奶次数均有直接的关系。
母牛出现伴有发情征状的排卵一般在产后30~100d。
挤奶次数增加、吮乳刺激,会使母牛卵巢机能恢复期延长。
泌乳量也影响母牛产后发情及配种受胎率。
泌乳量高的牛,产后发情迟、受胎率低、空怀期长。
例如,挤奶牛在产后30~70天即可发情,而哺乳母牛产后出现发情的时间往往长达
90~100天。
母猪在产后泌乳期间尽管有时出现发情,但征状既不明显也不发生排卵,配种受胎率也很低,当哺乳5~7周后断奶,7d后即出现发情。
仔猪提早断奶,可提早发情配种,使产仔间隔缩短,平均年产窝数提高。
除母马外,哺乳都会延迟产后发情的时间。
六、配种时间的影响
在不同家畜的发情期内,都有一个配种效果最佳阶段,因此适宜的配种时间对卵子的正常受精非常重要。
七、管理的影响
家畜繁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控制,良好的管理工作应建立在对整个畜群或个体繁殖能力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放牧、饲养、运动或调教、使役、休息、厩舍卫
生设施和交配制度等管理措
施,均影响家畜繁殖力。
管理
不善,不但会使一些家畜的繁
殖力降低,也可能造成不育。
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所
谓科学的饲养管理,其本身就
包括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
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表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家畜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营养、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也表现为对家畜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活动人为控制的水平。
配音
无
文本
制作
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