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母牛高效繁殖管理技术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3
育成母牛意思,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育成母牛是养殖农牧业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奶牛奶量的高低和肉牛肥肉的丰满程度。
牛的体质决定了其生产性能,因此,正确的饲养和管理是育成母牛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育成母牛的基本意义和饲养管理技术的要点。
育成母牛的意义育成母牛是指将未曾生产的母牛投放到生产场,进行饲养和管理,以达到生产条件的要求,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育成母牛是母牛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母牛的生产周期长达数年,而生产条件的优良或不良,直接影响到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到奶牛奶量的数量以及肉牛肥肉的丰满程度。
因此,育成母牛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提高牛的整体品质,增强其生产性能,进而提高农牧业的效益。
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合理饲料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的首要要点就是合理饲料。
母牛的生产表现和健康状况受到饲料质量的影响,因此,必须选用能够满足母牛生产需要的科学配制的饲料。
1.青贮草料合理选用青贮草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贮草料中的营养包括粗蛋白、粗纤维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地促进母牛的生长发育、减少腹泻难题。
牧草的优良与否对育成母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味道好的牧草可以吸引牛儿进食,又能达到发育和生产的目标。
因此,青贮料的质量应该在营养值、消化和吸收性等方面能保证牛儿对其干物质的消化量。
2.粗饲料对于育成母牛而言,高质量的粗饲料在其加工饲料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纤维素质量高营养价值低的原料,如青切菜、隧道萝卜秧和青南萝卜。
此外,豆类、糟、糠等菜饲料也是重要的粗饲料。
3.浓缩饲料浓缩饲料对育成母牛发育极具帮助,浓缩饲料不能完全放弃,利用其作为营养补充,以免管理造成的缺乏,造成发育周期的延迟。
如果不吸取的新母牛草料,浓缩饲料必须加一些青草,其量的比例不应超过牛儿育成青草的重量。
优质生活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的另一个重要要点就是优质生活。
母牛的生产表现和健康状况受到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在育成母牛管理过程中优质的生活环境、适当的生活物价和完善的生活设施等方面是必需的。
基础学习知识母牛饲养技术要点母牛饲养是现代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良好的饲养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母牛饲养技术的一些要点。
1.筛选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优良母牛品种,如荷斯坦、特种肉牛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奶量和繁殖能力,生长发育较快。
2.合理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是母牛健康生长发育和高产奶的基础。
根据母牛的生长阶段和饲养目标,合理配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保证其全面的营养需求。
3.细致管理:给母牛提供良好的饮水条件,保证足够的水量和水质,防止水污染导致疾病传播。
定期打扫牧场和畜舍,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4.疫病防控:做好防疫工作是确保母牛健康的关键。
按照规定的疫苗接种时间和剂量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有发病史的母牛,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5.合理繁殖管理:母牛的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繁育后代的数量和质量。
定期对母牛进行配种,确保精液的质量和配种的时机。
对怀孕的母牛要重视孕期管理,提供合理的饲养和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6.训练和运动:母牛的训练和运动可以提高其体质和免疫力。
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加母牛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抵抗力。
同时,对新引进的母牛要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其熟悉饲养环境和管理方式。
7.环境调控:合理的环境调控可以改善母牛的生产效益。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
同时,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垃圾,防止异味和害虫滋生。
8.牧草饲料:牧草是母牛日常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优质的牧草种类,并进行适当的收获和贮存。
定期检测牧草的质量和营养成分,调整饲料配方,保证母牛获得充足的营养。
9.病情监测:定期对母牛进行身体检查,观察其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
对有疾病症状的母牛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和恶化。
同时,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牛群的健康状况。
小型繁育母牛养殖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型繁育母牛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
小型繁育母牛养殖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
本文将介绍小型繁育母牛养殖的选购母牛、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法,旨在提供给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小型繁育母牛养殖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框架,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内容的布局和重点。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小型繁育母牛养殖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的阅读导向。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详细介绍选购母牛的注意事项、饲养管理的关键步骤和疾病预防的方法,为想要开展小型繁育母牛养殖的人士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和经验分享。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小型繁育母牛养殖方法的成本效益,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思考和展望。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小型繁育母牛养殖方法,帮助读者获取充实的知识和经验,为实际操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小型繁育母牛养殖方法,通过对选购母牛、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母牛养殖的技术要点,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少生产中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本文还将对养殖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展望未来养殖的发展前景,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选购母牛选择合适的母牛是小型繁育母牛养殖的第一步。
在选购母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品种选择: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养殖的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奶牛、肉牛和双用途牛。
奶牛适合于奶制品生产,肉牛适合于肉制品生产,双用途牛可以兼顾奶肉生产。
2. 健康状况:选购母牛时要注意观察母牛的健康状况,确保母牛没有明显的生病症状。
繁殖牛技术引言:繁殖是牛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牛的数量和品质。
牛的繁殖技术涉及到配种、怀孕、分娩以及新生犊牛的护理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繁殖牛的技术要点,帮助养殖者提高繁殖效率和牛群质量。
一、配种技术1. 选种:选取优良品种的母牛和公牛进行配种,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注意公牛的繁殖能力和遗传背景,确保配种的品质和效果。
2. 配种方式:传统的人工配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配种的准确和成功。
近年来,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能够提高配种的效率和成功率。
3. 配种时间:根据母牛的发情周期,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牛发情后的12小时内进行配种,提高受胎率。
二、怀孕管理1. 饲养管理:怀孕母牛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饲喂规律和定量等。
保证母牛的营养需求,避免饥饿或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
2. 预防疾病:怀孕期间对母牛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和产后疾病。
及时接种疫苗,进行常规检查,确保母牛的健康。
3. 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对怀孕母牛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都有积极影响。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或长时间静卧。
三、分娩技术1. 分娩前期:分娩前的异常行为和症状是预示分娩即将发生的信号,养殖者需要密切观察母牛的行为和体征变化,为分娩做好准备。
2. 分娩过程:分娩时,养殖者需要保持清洁和安静的环境,确保母牛能够顺利分娩。
如果分娩过程出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母牛和犊牛的伤害。
3. 分娩后护理:分娩后,犊牛需要及时清理口鼻和吸除粘液,保持呼吸畅通。
母牛则需要得到适当的营养和休息,促进身体恢复和下一轮繁殖的顺利进行。
四、新生犊牛护理1. 犊牛饲养:新生犊牛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包括及时喂食和保持清洁。
母牛的初乳对犊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要确保犊牛能够及时吮吸初乳。
2. 疫苗接种: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接种预防疾病的疫苗,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传播。
母牛养殖技术要点
1.饲料管理:母牛需要适量的饲料来维持身体健康和生产。
其饲料需
要含有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饲料应保持新鲜,并
限制牛只所摄取的粗纤维和水分的量。
2.安排合理的生产周期:母牛的合理生产周期应在90至120天之内,以保持奶量稳定,并减少生病或受伤的可能性。
3.病虫防治:定期对母牛进行驱虫、预防接种和体检,能够预防或及
早发现病毒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4.设备控制:母牛饲养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等,
合理的设备测控可以减少粗纤维和水分丢失,最大程度降低运动和应激带
来的寿命缩短。
5.管理经验:母牛的饲养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饲养员,准确掌握母牛身
体健康和生产情况,对数据及时处理,严格控制环境和饲料以最大化生产率,有针对性地调整母牛的饮食和补充营养,使其生产出高质量的牛奶。
奶牛高产高效饲养技术要点奶牛业是节粮型、高效型的朝阳产业,奶业的发展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人类的营养水平,还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奶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自去年以来,由于“9·11”三鹿事件的影响及人为不良操作的干扰,致使奶业的发展遇到了令人痛心的重大波折,刚刚取得效益的奶农又陷入负债经营的困境;尤其是分散饲养的奶农,更是雪上加霜,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面对艰难曲折的养牛历程!何去!何从!奶业的朝阳在哪里?河北省富成集团技术总监张学先生发表“从战略角度谈持续、健康、安全经营牧场”的论述为我们朦胧在养牛误区里的奶农指出了路子,树立了榜样,该集团在生产实践中建立了一整套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简约高效、逐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在优秀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高效的业绩。
富成集团共存栏产奶牛1600头;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9.7T,2007年实现产奶纯利1400万元;2008年实现产奶纯利1700万元;创产奶牛年纯利超万元的高效益。
奶牛是一个生物体,每时每刻都受到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保护、干扰甚至侵害,如何为奶牛营造一个卫生、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满足奶牛生长、繁殖、产奶、健康的需求是奶业人的职责。
回顾我们养奶牛的历史,多年来奶牛产奶量徘徊不前,效益低下,忙碌了一年的奶农十分无奈;追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奶业人没有满足良种奶牛四大需求,高产奶牛的生产潜力被人为的埋没了。
例:黑龙江银螺乳业集团组建于2001年6月,现存栏良种奶牛17800头,其中,3000头是从加拿大引进的高产核心群,年均单产牛奶10吨,该集团集养殖、冻精、胚胎加工于一体,资产总值达6亿元,年产值达10.37亿元,上缴税金0.5768亿元,利润1.17亿元,实现了奶业一体化高产高效双盈。
对此,实现奶牛高产高效的最佳途径,必须从奶业人自身做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1 抓良种,认真做好奶牛良种繁育工作,努力减少隐性损失。
简述成年母牛的阶段划分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成年母牛的阶段划分成年母牛的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青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
1. 青年期:青年期一般从出生后到第二产犊前的阶段,大约为24个月左右。
在这个阶段,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重点是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以便顺利进入成熟期。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期的母牛饲养要注意提供充足的高质量饲料,合理补充各种营养素,使其获得适宜的体重和体型。
2. 成熟期:成熟期一般从第二产犊后到第六产犊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成熟母牛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殖能力,可以正常发情和怀孕。
成熟期母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饲养量和饲养比例,保证母牛的营养需求;注重饮水管理,保证母牛充足的饮水量;定期体重测量,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3. 老年期:老年期一般从第六产犊后到淘汰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母牛的生殖能力和产奶能力开始下降。
老年期母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适当调整饲养比例,提供易消化的饲料,保证老年母牛的营养需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饲料管理: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首要任务是提供充足、均衡的饲料。
饲料应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粗饲料以优质青贮料、干草为主,浓饲料以谷物、豆粕等为主。
饲料的种类和比例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母牛需求进行调整。
2. 饮水管理:水是母牛生活和产奶的基本需求,因此饮水管理非常重要。
母牛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40-50升左右,饮水设施要保持清洁,水源要保持新鲜。
3. 疾病预防:成年母牛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定期进行疾病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4. 繁殖管理:繁殖是成年母牛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保证母牛的正常发情和受孕,需要进行科学的繁殖管理。
包括定期观察母牛的发情情况,进行配种或人工授精,确保母牛的怀孕率和产犊率。
5. 环境管理:成年母牛的舒适环境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母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柴启国 吕乖林/贵州省大方县农业农村局 551600摘 要:母牛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对较多,需要对种群改良、繁殖培育、养殖补饲技术、牛群管理技术及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等方面着重关注。
在母牛的养殖过程中,只有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使其健康生长,有效的提高母牛生产能力,生产更多优质的犊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母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母牛;饲养管理;关键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群众愈发重视肉制品的质量,使得对牛肉的需求及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母牛饲养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而且可以促进生态养殖的发展。
1 母牛饲养管理的基础保障1.1 卫生保障 在饲养管理中可以通过各方面进行牛场母牛养殖的改良,且可以从卫生保障入手。
母牛饲养管理过程中,卫生条件是最基础的保障,保持养牛场内的卫生环境可以避免滋生病菌,导致母牛出现不良症状。
同时,为保证母牛的身体健康,需要牛场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母牛的肉质。
值得注意的是,牛场需要做到无污水、无粪便留存、保持通风,避免影响母牛的生长发育。
1.2 营养供给 母牛在饲养过程中营养供给十分重要,母牛饲养过程中的饲料可以分为精饲料、粗饲料两种,其中粗饲料主要用于母牛日常饲养,其中干饲草包括玉米秸秆,新鲜饲草包括苜蓿草等。
在繁殖期的母牛需要用精饲料进行饲养,精饲料中包括全价饲料、人工制作饲料等,使母牛孕期的主要营养供给,且不同时期营养供给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投放饲料。
1.3 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是主要的饲养管理技术之一,其可以改善母牛的基因,不断提高母牛的质量。
殖饲养人员通过品种改良可以有效提高母牛的养殖生产水平。
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应建立配种档案,将高繁殖率、高质量的配种进行全面记录,记录中应包括品种及时间,且低质量配种也需要进行记录,防止品种改良出现失误,进而提高牛场养殖的经济效益。
西藏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要点西藏是牦牛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牦牛作为高寒地区的重要畜牧资源,在西藏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为了提高牦牛的养殖效益和保护牦牛资源,西藏牦牛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下面我将就西藏牦牛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牛选配技术种牛选配是提高牦牛养殖效益的首要关键。
在种牛选配中,应根据地区适应性、繁殖能力、生产性能以及遗传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适应地区特点的种牛进行交配。
同时还需注重避免近亲繁殖,避免遗传问题的影响,保证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
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牦牛是以草料为主要饲料的反刍动物,牧场草原等作为主要的饲养场所。
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首先,应合理规划牧场,保证牧场面积充足,草坪养护良好。
其次,应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保证牦牛的饲料供应充足,食物的营养均衡。
同时,要做好饮水管理,保证牦牛的饮水量和质量。
此外,定期进行牛栏清洁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养殖户还应定期对牦牛进行驱虫和防疫工作,保证牦牛的身体健康。
三、疾病防控技术牦牛常常受到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如寄生虫病、呼吸道疾病等。
为了保证牦牛的健康养殖,需要重视疾病的防控。
首先,要定期对牦牛进行驱虫,预防寄生虫病。
其次,要加强牦牛栋舍的通风和卫生管理,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
同时,要定期检查牦牛的身体状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四、合理繁殖管理技术牦牛的繁殖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资源保护。
为了提高繁殖效益,应强化对牛群的繁殖管理。
牦牛的发情周期较为明显,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牦牛的发情表现来判断适宜的配种时间。
在配种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健康的种牛,并采取科学的人工授精技术。
此外,在牦牛的妊娠期要注意饲养管理,加强饲料供应,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以上所述为西藏牦牛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
通过科学的种牛选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繁殖管理,可以提高牦牛的养殖效益,保护和利用好牦牛资源。
奶牛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奶牛养殖一直以来都是养殖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通过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来提高奶牛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养殖户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奶牛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供养殖户参考和借鉴。
一、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奶牛的饲养管理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合理配置饲料种类和比例,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优质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其次,科学制定饲喂计划,保持每日饲料供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定期检查奶牛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确保奶牛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二、良好的兽舍环境为了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养殖户应该确保奶牛的兽舍干燥、通风良好,并保持恒定的室温。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消毒,防止病原菌滋生。
同时,为奶牛提供符合其生理需求的舒适的休息区和饮水设施,确保奶牛在舒适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预防和控制对于优质高效的奶牛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加强对奶牛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此外,养殖户还应做好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传播的可能性,确保奶牛的健康和安全。
四、科学繁殖管理科学的繁殖管理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户应根据奶牛的生理周期,合理安排繁殖计划,选择适宜的交配时间和方式,提高受胎率和繁殖效率。
此外,科学的胎次管理和产后配种也是确保奶牛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
五、管理技术的持续学习和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奶牛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养殖户应不断学习和了解新技术,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
同时,充分利用养殖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益。
结语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良好的兽舍环境、疾病预防和控制、科学繁殖管理以及持续学习和改进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奶牛养殖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养殖户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些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养殖业的竞争力。
2024年第3期(总第418期)畜禽业生产指导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王 胜,李爱琴,杨珊珊洛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洛浦848200摘 要 母牛是规模化牛场的重要繁殖载体,其繁殖率直接影响牛场可持续发展和养殖经济效益。
分析了母牛繁殖率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为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做好母牛繁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母牛;繁殖率;影响因素;技术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3.0100 引言衡量母牛繁殖性能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繁殖率,繁殖率越高,养殖效益越理想。
部分养殖场受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影响,母牛繁殖率不理想,养殖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如何提高母牛繁殖率是行业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 母牛繁殖率影响因素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母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
母牛繁殖性能具有一定遗传特性,若其母本产犊间隔时间长,存在屡配不孕和频繁流产的现象,将其后代留作后备母牛,其遗传性状必然也不理想,母牛繁殖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1]。
1.2 环境因素环境不仅影响母牛健康,也影响母牛的繁殖率。
若忽视牛场、牛舍、运动场的规划设计,导致各部分通风不良、缺少光照、过于潮湿,未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便污水,滋生大量致病菌,污染气体积聚无法及时排出,影响母牛休息,导致母牛体质降低、内分泌失调、发情排卵异常,严重时会造成不孕[2],最终导致母牛繁殖率降低。
1.3 营养因素母牛生长时,对营养元素有着较高的要求。
充足且均衡的营养补充,是实现理想繁殖性能的重要保障。
若能繁母牛日粮配置不当,营养搭配不合理,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硒、铁、铜、锰等多种营养成分补充不足,或者精饲料含量过高,致使蛋白、能量比例失调以及钙磷比例不当,从而导致母牛发情期延迟、发情周期异常、发情表现不明显、卵泡发育异常、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流产等,最终导致母牛繁殖率降低,甚至丧失繁殖能力。
1.4 配种因素配种也会对母牛繁殖率产生影响。
养殖技术-繁殖母牛的日常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人们饲养肉用种母牛,期望母牛的受胎率高,泌乳性能高,哺育犊牛的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期望产生的犊牛质量好,初生重、产奶量大,断奶成活率高。
(一)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妊娠后,不仅本身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蓄积。
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使其能够正常的产犊和哺乳。
1、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母牛在妊娠初期,一般按空怀母牛进行饲养,到妊娠最后的2-3个月,要加强营养,这期间的母牛营养直接影响着胎儿生长和本身营养蓄积。
舍饲妊娠母牛,要依妊娠月份的增加调整日粮配方,增加营养物质给量。
对于放牧饲养的妊娠母牛,多采取选择优质草场,延长放牧时间,牧后每天补饲1-2千克精饲料。
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妊娠母牛过肥,尤其是头胎青年母牛,更应防止过度饲养,以免发生难产。
2、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在母牛妊娠期间,应注意防止流产、早产,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妊娠后期的母牛同其他牛群分别组群,单独放牧在附近的草场。
(2)为防止母牛之间互相挤撞,放牧时不要鞭打驱赶以防惊群。
(3)雨天不要放牧和进行驱赶运动,防止滑倒。
(4)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也不要让牛采食大量易产气的幼嫩豆科牧草,不采食霉变饲料,不饮带冰碴水。
对舍饲妊娠母牛应每日运动2小时左右,以免过肥或运动不足。
要注意对临产母牛的观察,及时做好分娩助产的准备工作。
(二)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哺乳母牛就是产犊后用其乳汁哺育犊牛的母牛。
近年来,随着黄牛选育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阿荣旗黄牛逐渐朝肉、乳方向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舍饲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产犊10天内,尚处于体恢复阶段,对于产犊后体况过肥或过瘦的母牛必须进行适度饲养。
对体弱母牛,产后3天内只喂优质干草,4天后可喂给适量的精饲料和多汁饲料,并根据乳房及消化系统的恢复状况,逐渐增加给料量,但每天增加精料量不得超过1千克,当乳水肿完全消失时,饲料可增至正常。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品种之一,因为牛可以提供牛奶、肉和皮革等多种肉类产品,因此牛养殖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母牛是牛养殖业的重要生产力源泉,因此正确的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对于牛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疾病防控母牛在怀孕期间对外界的环境和疾病更为敏感,因此加强母牛的疾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给母牛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包括口蹄疫、瘟疫、炭疽等疫苗。
同时,日常的卫生清理工作也不可忽视,要定期清理牛舍,保证环境的卫生。
二、合理饲喂怀孕牛需要更加丰富和营养的饲料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饲料的种类和质量对于母牛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建议给母牛提供高质量的优质饲料,如优质干草、优质化合饲料等。
还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养殖密度控制母牛在怀孕期间需要足够的空间来进行休息和活动,过高的养殖密度会限制母牛的活动,影响母牛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
因此,控制养殖密度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每头母牛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休息。
四、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在母牛怀孕期间,要定期对母牛进行检查,防止产生疾病或者异常情况。
特别是在近产期,更应该加强对母牛的检查,确保母牛能够安全、顺利地生产。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疾病对母牛和胎儿的影响。
五、科学繁殖母牛繁殖的过程需要科学规划,包括选择适合的种公牛、定期进行配种等。
还要注意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和孕育率,避免早产和流产的发生。
此外,繁殖之后要对母牛加强管理,为顺利的分娩和产后恢复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科学的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是保障母牛身体健康、促进胎儿安全发育和产后恢复的重要措施。
要注意疾病防控、合理饲喂、养殖密度控制、及时检查治疗和科学繁殖等方面,确保母牛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安全。
基础母牛饲养技术要点1、坚持品种改良,优化牛群结构饲养基础母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繁育生产犊牛。
繁殖是增加牛群数量和提高牛群质量的前提,是发展养牛生产的基础。
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繁殖能力,防止空怀,养牛户应该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发情鉴定方法。
一般母牛的性成熟年龄为8~14月龄,由于性成熟后母牛身体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一般母牛的初次配种年龄为18~24月龄。
母牛一般的发情周期为21d,发情时一般母牛发情持续时间为18h。
母牛发情特征表现为躁动不安、时常哞叫,不卧下,尾根举起,食欲及泌乳量下降,弓腰常作排尿状,接受其它牛爬跨或爬跨其它牛。
发情初期外阴部湿润肿胀,从阴门溢出多量透明稀薄粘液;发情盛期粘液透明且牵缕性强:到发情末期粘液变为稍有乳白色并混浊,粘性减退牵拉呈丝状;到发情后期,外阴部肿胀明显消退,粘液少而粘稠,由乳白色逐渐变为浅黄红色。
尾耷下,体温升高到39℃。
发情结束后6~8小时为最佳输精时间。
2、修建合理的圈舍,给牛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建大型牛场或养牛小区应距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m以外,距离一般交通要道200m以外,场地应地势高燥、向阳背风、便于排水、水源充足、土质为沙壤土、草料来源丰富、交通方便、不占或少占耕地。
场区内生产区、粪便处理区、管理区布局合理,以地势和主风向来合理安排。
建舍要保证每头有足够的舍内占用面积。
成龄母头每牛舍内占用面积4~6平方米,犊牛为2平方米。
(育肥牛每头为4~5平方米,育成母牛为3~4平方米)。
具体修建牛舍面积要根据养牛数量确定。
牛舍建筑类型可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扣塑料棚式、敞棚式。
房盖型式分为起脊式(双坡式)、平顶式、单坡式、半单坡式。
建筑材料可为砖瓦结构、土木结构。
内部结构有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
封闭型单列式跨度为4.5~5m,双列式跨度为9~10m,牛舍长度以养牛头数而定。
牛舍一端可设1间工作室(值班室),一间调料室12~14平方米。
舍外设运动场(栓牛场、圈),向外坡度3°~5°。
养殖:母牛高效繁殖管理技术要点养殖母牛的农户朋友最需要的就是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母牛繁殖率的高低也意味着养殖户朋友收益的高低。
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母牛繁殖技术的要点。
一、性成熟犊牛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候,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具有繁殖能
养殖母牛的农户朋友最需要的就是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母牛繁殖率的高低也意味着养殖户朋友收益的高低。
下面一起学习一下母牛繁殖技术的要点。
一、性成熟
犊牛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候,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具有繁殖能力,就叫做性成熟。
牛的性成熟年龄,因品种、饲养管理、气候条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等而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母牛8—12月龄达到性成熟。
一般母牛的初配年龄为18—24月龄,其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65%—70%为宜,过早会影响本身发育。
但也不应过迟,否则会减少母牛一生的产犊头数,有损于生产。
二、发情周期(又叫性周期)
母牛从性成熟到年老性机能衰退之前,在没有妊娠的情况下都在进行着周期性的发情。
从这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叫做发情周期。
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范围为18—24天,一般青年母牛比经产母牛要短。
母牛发情时,身体内部、外部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发情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发情前期,此时母牛生殖腺体活动加强,分泌物增加,但还看不到阴道中有黏液排出,还没有性欲表现。
二是发情期,在这个时期,母牛表现出强烈的性兴奋,生殖道明显充血,阴唇肿胀,子宫颈口开张,腺体活动增强,从阴道中排出黏液。
如果卵子受精,即母牛妊娠后,发情周期就停止了,直到分娩后重新出现发情周期。
若卵子没有受精就转入发情后期。
三是发情后期,排卵后卵巢内黄体形成,发情表现消失而恢复原状。
四是休情期,又叫间情期。
从上次发情过后到下一次发情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性器官没有变化,没有性的活动,生理上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
三、发情持续期
从母牛外部有发情表现开始到外部发情表现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发情持续期。
母牛发情持续时间因年龄、营养状况和季节变化等不同而有长短,一般为18小时,范围6—36小时。
母牛的排卵时间是在发情结束后12—15小时。
这些基础知识均是选择授精时间的关键。
应及时通知配种人员,确保配种成功。
四、母牛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是采用综合技术,判断母牛的发情阶段,确定最佳的配种时间,以便及时进行人工授精,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配种受胎率的目的。
发情鉴定方法很多,如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直肠检查法和仿生法等等。
认为,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外部观察法,下面我重点介绍这种方法:
母牛发情时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东张西望,食欲减退或不吃东西,有时鸣叫,追寻公牛,爬跨其他的牛,并接受其他牛爬跨。
当其他的牛爬跨时,母牛两后肢开张,举尾拱背,频频排尿。
外阴部肿胀,从阴道流出黏液;发情高潮时黏液量多,稀薄透明,随着发情时间的延长,黏液量逐渐减少,变稠而浑浊。
此时母牛卧下,黏液沾在尾巴上,使尾巴上沾有许多泥沙。
发情末期有时黏液中带有少量血丝,这在青年牛多见。
有少数母牛于发情之后,卧地时从阴门流出少量暗红色的液体,称为“牛月经”。
有少数牛发情
时没有明显的外部变化,即发情症状不明显,称为“暗发情”或“安静发情”。
五、输精时间
母牛的排卵时间是在外部表现结束之后的12—15小时。
卵子排出以后在输卵管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8—12小时,所以,输精时间安排在排卵前6—8小时,受胎率最高。
但排卵时间不易准确掌握,而根据发情时间来掌握输精时间比较容易,以发情后期输精较好。
以上就是有关母牛繁殖技术的几大要点,养牛户朋友可以参考学习,在母牛养殖过程中如果你还有其它的疑问,可留言!
关于母牛繁殖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xx其他农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