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64 KB
- 文档页数:6
古诗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翻译赏析《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
其古诗全文如下: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桌,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前言】《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这首词是南宋朱敦儒由吴越飘零至江西的途中所作,表达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爱国文人志士对国家今昔变幻的悲愤之情。
【注释】(1)凌渡去:乘风破浪而去。
凌,渡,逾越。
(2)略为:稍微,形容时间短暂。
(3)吴山:泛指江南之山。
(4)留顾:停留瞻望。
(5)水府:星官名。
谓天将下雨。
(6)神女:指传说中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
(7)九江:诸水汇流而成的大江。
九,极言其多。
长江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故曰九江。
(8)北客:北方南来之人,作者自称,因其家在洛阳,故曰北客。
(9)翩然:指舟行迅疾如飞。
(10)伊嵩:伊水与嵩山,均在河南境内。
(11)巢由:巢父、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
(12)南柯梦: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谓: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国王以女妻之,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与敌战败,公主亦死,被遣回。
醒后见槐树南枝下有一蚁穴,即梦中所历。
后人因称为“南柯梦”。
(13)逮:就。
(14)如许:如此。
(15)妖氛:凶气。
指金兵。
(16)白羽:白羽扇,古代儒将常挥白羽扇,指挥作战。
(17)孙郎:指三国东吴末帝孙皓。
晋武帝司马炎派王浚造大船东下伐吴,吴军以铁锁、铁链横截长江,企图阻挡晋军前进。
晋军用火烧毁铁锁,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孙皓被迫出降。
这三句以晋灭东吴比喻金兵宋,暗喻目前形势危急,不能再蹈“孙郎”的覆辙。
(18)桂桌:船桨的美称,此代指船。
(19)梁父:即《梁父吟》,一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
塞下曲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原文及赏析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边角。
将军——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
鉴赏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
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
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
“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
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描写爱国的诗句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描写爱国的诗句古诗1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2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4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军城早秋》5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何承天《战城南》6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温庭筠《过五丈原》7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周邦彦《六丑落花》8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9、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1 0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1 1、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1 2、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4、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 5、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1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描写爱国的诗句古诗2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4、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6、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严武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8、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9、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1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1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1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15、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2.本词用典丰富,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2分)3.泪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例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
《蜀相》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试举其中一例谈谈泪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描绘了天空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郁闷之情和茫然之感。
2.南柯梦是写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皓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睿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
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
3.本词中写出了作者面对家国不幸后的悲痛以及对时局无力回天的无奈。
《蜀相》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和苦痛。
《雨霖铃》中,柳永写了作者与恋人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形,表现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战争诗: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原文翻译及赏析战争诗的写作重点有:交战双方的战斗场面;战场的残酷厮杀和格斗场面;道德的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战争诗: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代: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壮岁:少壮之时。
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
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一说娖为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髭(zī)须:胡子。
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吕将军歌古诗翻译赏析《吕将军歌》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吕将军,骑赤兔。
独携大胆出秦门,金粟堆边哭陵树。
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
溘溘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箙中花箭香。
西郊寒蓬叶如刺,皇天新栽养神骥。
厩中高桁排蹇蹄,饱食青刍饮白水。
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
赤山秀铤御时英,绿眼将军会天意。
【前言】《吕将军歌》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有感于当政者任用宦官,排斥贤能而作。
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吕将军的敬慕。
【注释】赤兔:骏马名,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
因将军姓吕,所以借赤兔马的骁将吕布来相比,含有称赞吕将军有如吕布英勇善战之意。
携:怀着。
大胆:比喻英雄胆略,无所畏惧。
出自《世说新语》,姜维死后尸体被解剖,胆大如斗。
秦门:指长安的城门。
金粟堆:金粟山,在今天陕西蒲城县东北,是唐玄宗李隆基陵墓所在地。
哭陵树:唐制,朝臣有含冤的臣子,可以到前朝帝王的陵墓前哭诉。
这里指吕将军到唐玄宗的泰陵去哭灵。
北方逆气:指北方藩镇割据的叛逆气焰。
剑龙:即宝剑,传说剑能作龙鸣虎吼。
闲:闲置不用。
这句诗的意思是:吕将军被闲置不用,宝剑也为之鸣不平。
玉阙朱城:皇城。
门阁:指宫门重重,阻隔难进。
溘溘:方方正正。
银龟:上有龟钮的银印。
为俸禄二千石的官员佩用。
傅粉女郎:指统兵或监军的宦官。
火旗:红旗。
恒山:指恒州。
当时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的老巢。
请金枪:挑战,官军挑衅。
箙:盛箭的器具。
花箭:装饰的很漂亮的箭。
寒蓬:一种带刺的野生植物。
皇天:代指皇帝。
神骥:良马。
桁:木架,用来系马。
蹇蹄:指不善驰骋的劣马。
青刍:新鲜的草料。
白水:洁净的水。
圆苍:苍天。
盖张地:我国古代天才学家认为天圆地方。
九州:代指中国。
人事:指人世上的各种事情。
赤山:即赤堇山,在今天浙江绍兴市东南。
传说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曾在这里采矿铸剑。
秀挺:指利剑。
御时英:指捍卫国家的英才。
古诗念奴娇·策勋万里翻译赏析《念奴娇·策勋万里》作者为明朝诗人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
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
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
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
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前言】《念奴娇·策勋万里》是元末明初词人高启所作的一首抒怀词。
全词真实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抨击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才的扼杀。
【注释】⑴策勋三句:词中指薛相士相面事。
策勋万里:立功万里外而记功于策。
骨相:骨骼相貌。
古人以此推测人的命和性。
⑵纷纷:众多。
⑶酒雄谈:雄辩的言论。
⑷奇气:不平凡的志气。
⑸诗吐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语不惊人死不休。
”高启《赠薛相士》诗中有“我少言功名,轻事勇且狂”的豪壮之语。
⑹风云无便:言时局不给予施展抱负的机会。
词人所居的苏州是张士诚的辖区,张士诚政权混乱,故言。
风云:局势。
⑺黄鹄轻举:谓远走高飞,建立功业。
⑻何事三句:言词人16岁作诗至《赠薛相士》诗已有十年时间,其间曾游历于北郭、青丘、越中一带,尚未安身立命。
⑼只恐句:陈登,三国人,字元龙,多豪气,身处江湖却有救世之意。
此处言自己的退世之思怕为陈登笑话。
此处反用其意。
⑽故园鸡黍:家乡丰盛的饭菜。
喻乡人深厚的情谊。
⑾关山:泛指各种关隘。
或言有《关山月》横吹曲名,多表现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的情感。
【翻译】立功边疆,是谁在推许我的面相?我自恃壮志凌云,羞于与胸无大志的碌碌无为之辈相比。
(我)酒后又雄健有力的言谈,一把长剑舞出奇异的气度,张口便可吐出令人惊异的诗句。
(却因)际遇难逢,不得机会,无法如黄鹤一般轻快地飞翔,一展抱负。
我骑着马儿东西南北漫游各地,十年了仍客寄他乡。
只关心家乡的农家饭菜,只怕要被陈登所耻笑。
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而我却沉湎于自家田园之中,回头看去凝神久立,内心极不平静。
塞上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上曲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塞上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鉴赏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
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
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
“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
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
“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
”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塞上曲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译文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
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攻下了盛产胭脂的'燕支山,使胡人惊叹:失我燕支山,使我妇立无颜色!汉兵转战万里,大获全胜。
回渡黄河,凯旋收兵。
从此休兵,胡汉人民都乐其太平。
茫茫瀚海,沙浪寂寂,萧条万里,和平安静。
注释大汉句: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
大汉:汉朝,实指唐朝。
中策:中等之策。
洗兵马[唐] 杜甫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作品赏析杜甫《洗兵马》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
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
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
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
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
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
“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
朱敦儒《水龙吟》原文、注释及评析原文:水龙吟宋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1] 。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 [2] ,九江东注[3] 。
北客翩然 [4] ,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 [5] ,巢由故友[6] ,南柯梦 [7] 、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8] ,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9] 。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10] 。
但愁敲桂棹 [11] ,悲吟《梁父》 [12] ,泪流如雨。
注释:[1]吴山:在杭州城中。
[2]神女:梁代文学家江淹有《水上神女赋》,谓江上丈夫“造南中,度炎州,经玉涧,越金流”,见“一丽女子,碧渚之崖,冶异绝俗,奇丽不常”。
[3]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故称九江。
[4]北客:作者洛阳人,因自称北客。
[5]伊嵩:伊阙和嵩山。
伊阙,在洛阳南,有龙门山与香山隔伊水对峙。
《水经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
”故名伊阙。
嵩山,在河南登封西北。
[6]巢由:指唐尧时隐士巢父与许由。
[7]南柯梦: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为槐安国南柯太守,入为驸马,备极荣耀。
醒来才知槐安国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8]妖氛:指侵略者猖獗的气焰。
[9]尘昏白羽:白羽扇积满了尘土。
此用诸葛亮葛巾羽扇,指麾三军,与司马懿对阵之典。
[10]“铁锁横江”三句:三国末年,晋军沿江东下攻吴。
吴主孙皓命以铁锁横截长江要害之处,以拒晋军。
晋军烧断铁锁,长驱直入,灭了吴国。
孙郎,孙皓。
良苦,谓孙皓用铁锁横江计,空费苦心。
[11]桂棹:船桨的美称。
[12]梁父:古乐府《梁父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译文:放舟于江面上,千里波涛,云水茫茫,经过吴山只是稍微的浏览了一下景色。
云层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江涛汹涌追随着巫山神女奔走。
众水汇成大江滔滔东注人海。
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游子,满怀壮志却偏感报国到无门,随着年华流逝忽然觉得要走到垂暮之年。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原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创作背景: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
不久,汴京沦陷。
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
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
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