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诗歌分类之诗歌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一、关于送别诗1.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全国新课标卷Ⅰ)《发临洮①将赴北庭②留别》岑参闻说轮台③路,连年④见雪飞。
春风曾⑤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⑥,青山过武威⑦。
勤王⑧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⑪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⑫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⑬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⑭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⑮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⑯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⑰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⑱“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赏析】《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一、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二、经典链接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年上海卷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四、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参考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参考答案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赏析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答:参考答案幽静;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答:参考答案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答:参考答案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赏析题解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这时杜甫结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活,靠亲友故旧的资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几间草房,暂时安居下来;浣花溪幽静美丽的环境和难得的安定生活,使饱经离乡背井苦楚、备尝颠沛流离艰虞的杜甫深感愉快、宽慰和轻松;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纵笔抒怀,优游愉悦之情实在难得;句解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得恬静安幽;首联以疏淡的笔调,点染出环境的清幽宁静,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抱”字,看似脱口而出,未尝用力,却赋江水以情态,将草堂临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置身于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现得形象而又生动;“事事幽”提挈一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诗眼;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中间两联在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尽可能避免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却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有重复之病;“清江”,指浣花溪;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自由飞翔、自来自去的,是那堂上的燕子;不离左右、相亲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鸥;颔联写物情之幽静;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这一联“见物我忘机”,在诗人看来,燕子与鸥鸟都有一种乐群适性、忘机不疑的意趣,衬托出诗人怡然自足的感情;在写法上,“梁上燕”应“村”,“水中鸥”应“江”;两句诗两个“自”字,两个“相”字,及“去”与“来”、“亲”与“近”,都属当句对,读起来轻快流畅,别具韵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闲来无事,老妻展开素纸,画着棋盘;无忧无虑的幼子敲弯细针,作成钓钩;颈联写人事的闲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犹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间,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历代评家一致赞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浅出,清真优美,但对颈联则褒贬不一;批评者贬其“琐屑近俗”,赞美者称其“亲切近情”,“尽其伦理之和”,“宜与智者道”;我同意后者;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周济一些禄米,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尾联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包藏着一丝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没有忘记,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痛点;一旦分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中间两联,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江村幽事,结句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一篇主题,很简净,很稳当;“故人供禄米”,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此联上句又作“多病所须唯药物”;不论需“药物”还是需“禄米”,都不免过于凿实;“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评解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寻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答:参考答案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赏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过头的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索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答:参考答案幽深、宁静的特点;2你认为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加以赏析;答:参考答案“闲”字;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赏析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那优美的雨景中充满了诗意;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有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个个都很忙的情景.,兴味尤饶;这里的“闲”,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杨州禅智寺杜牧。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三一文库()〔2015年七一诗歌朗诵:有一首歌〕有一首歌,
在大地上传播,
在阳光里穿梭;
有一首歌,
在脉管里流淌,
在心里头铭刻;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歌词铿锵有力,旋律气势磅礴;
这首歌,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 这首歌,是吹沸鲜血的风,是酿造蜜汁的果; 这首歌,曾被大风搓揉,曾被暴雨打磨;
这首歌,愈搓愈加光亮;愈磨愈是闪烁;
这首歌,唱了半个世纪,愈唱愈加鲜活;
这首歌,植根几代人的心灵,在代代人心上蓬勃……
这首歌,在我们心上活着;它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的血液;
有了它,生活就会充满色彩;
有了它,生命就会充满蓬勃……
这首歌,内涵极其丰富;值得一生咀嚼;
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
2015年诗歌分类之诗歌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②《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②《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籍《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过⑴故人庄⑵
故人具⑶鸡黍⑷,邀⑸我至⑹田家。
绿树村边合⑺,青山郭⑻外斜⑼。
开⑽轩⑾面⑿场圃⒀,把酒⒁话桑麻⒂。
待到重阳日⒃,还⒄来就菊花⒅。
[1]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⑴,当春乃发生⑵。
随风潜入夜⑶,润物细无声⑷。
野径云俱黑⑸,江船火独明⑹。
晓看红湿处⑺,花重锦官城⑻。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储光羲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一)、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四)、《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五)、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