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冲突与碰撞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33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2课碰撞与冲突情景问题切入下图是列宾的著名油画,描绘的是一群纤夫在伏尔加河岸边艰难拉纤的情景,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这幅画以有力的造型、豪放的笔法深刻地揭示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力量。
19世纪中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别产生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同期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又有哪些异彩呢?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讲述了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以及在各国的表现情况。
本课第二目“民族乐派音乐”,讲述了音乐领域中的新变化——民族乐派的发展。
本课第三目“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绘画”,讲述了美术发展中重要的两个派别——现实主义派和印象主义派的兴起发展概况。
三目呈并列关系。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资本主义制度②社会矛盾③道德观念④价值文化观念⑤金钱⑥法国⑦司汤达⑧红与黑⑨批判现实主义⑩教会的黑暗○11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12奠基者○13人间喜剧○14社会百科全书○15人与人○16金钱至上○17双城记○18大卫·科波菲尔○19雾都孤儿○20贫富不均○21封建贵族○22战争与和平○23安娜·卡列尼娜○24复活○25俄国革命的镜子○26外来音乐○27民族○28民主○29民族题材○30民族○31农奴解放○32天鹅湖○33胡桃夹子○34乐观明朗○35斗争○36亚历山大三世○37第五交响曲○38第六交响曲○39忧郁○40幸福生活○41俄罗斯民族风格○42旋律大师○43资本主义○44民主○45写实○46石工○47米勒○48列宾○49光○50色○51日出·印象○52凡·高○53个性○54热情○55扑向太阳的画家○56向日葵○57星月夜○58罗丹○59思想感情○60青铜时代○61思想者重难疑点探究1.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之区别(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一直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差异常常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
而在冲突的背后,也有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为例,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一、《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骆驼祥子出身贫寒,为了改变命运,他来到北京谋生。
在这个大都市中,他面临着来自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
他的心灵与价值观一度受到城市生活的腐蚀,但最终他依然保持了内心的正直与纯真。
作品通过描绘骆驼祥子的生活,展现了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困境与坚持,以及文化冲突背后的文化融合。
二、《雾都孤儿》《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以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为背景,通过孤儿奥利弗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社会阶级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奥利弗出身贫寒,被迫进入城市的底层,他所处的环境充满了贫困、不公与道德的沦丧。
然而,通过奥利弗的坚强与善良,他逐渐与社会中的正直人士相遇,并最终融入了更高层次的文化圈子。
作品通过奥利弗的成长,表达了社会阶级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善良与正义的力量。
三、《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绘了拉丁美洲地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作品中,马尔克斯通过奇幻与现实的融合,展现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
在小镇马孔多,西班牙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碰撞,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逐渐融入当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图景。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表达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个人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探讨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主人公朱利安是一个贫穷青年,他努力学习并融入了法国贵族社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以往的身份与背景给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矛盾。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欣赏19世纪初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列举19世纪初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初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通过讲述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锻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材料及课外读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心境,从而加深对历史和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历史背景中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心灵的激荡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革命和改革的年代。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扫荡了封建势力,也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
在资本主义确立的过程中,充满了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充满了反复,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社会现实中感到迷惑。
相继成功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将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与作品: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①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叙事长诗《恰而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复习提纲)第一个时期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含义:18末19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二.背景:⑴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三.代表人物:1.浪漫主义文学:以英、法成就最高。
英国文学以诗歌为主,代表有拜伦、雪莱、济慈。
法国以雨果为代表,俄国有杰出诗人普希金,德国有作家霍夫曼、海涅。
2.浪漫主义音乐:德国和奥地利是摇篮和音乐盛会的中心,代表有德国的贝多芬、舒曼。
奥地利的舒伯特。
3.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有法国的籍里柯、德拉克洛瓦。
四.概况:四.特点:⑴表现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的特点。
⑵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第二个时期 19世纪中期至末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原因:⑴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巩固,但社会矛盾也变得尖锐。
⑵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人和事的标准。
⑶浪漫主义不适应社会现实,出现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文学家;⑷亚非拉人民掀起反帝反殖运动,也表现在文化领域。
2.特点:敢于面对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
3.代表: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
⑵英国代表有狄更斯、勃朗特姐妹。
⑶俄国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
⑷美国有马克·吐温。
4.概况二、民族音乐派的音乐1.背景:⑴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传统同时受到外来音乐影响;⑵东欧北欧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发扬本国民族特色文化。
2.特点:作品旋律、节奏带有民族特点,形成民族派音乐。
3.代表:成就最大是俄国的柴可夫斯基,还有捷克的安东·德沃夏克。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二节碰撞与冲突素材一、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一一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英国一一查尔斯•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俄国一一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美国的马克•叶温等人。
☆司汤达:(1783-1842),原名马里-昂利•贝尔。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被誉为灵魂的哲学诗;于连是1 9 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19世纪卓越的政治小说;现代小说之父的经典著作;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美国作家海明威开列的必读书;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红与黑》的情节围绕着一个出身低微却颇有才干的青年于连展开。
通过对于连人生经历的描述,司汤达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的社会状况。
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
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巴尔扎克:Balzac • Honore de/Honore de Balzac (1799. 5. 20—1850)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矛盾与冲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通过矛盾与冲突来展现作品的张力和深度。
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诗歌,矛盾与冲突都是塑造作品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矛盾与冲突,探讨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人物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常常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人物之间的争斗、恩怨、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作品的主要线索。
通过这种矛盾与冲突,作家能够展示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状态。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与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哈姆雷特对克劳狄斯的怀疑和仇恨驱动着他的行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二、道德观念中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矛盾与冲突还反映了文学作家对道德观念的思考。
通过呈现不同的道德事件和人物的选择,作品叙述了道德困境和抉择,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作者通过展示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道德选择和冲突,揭示了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变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冲突。
三、社会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文学作品通常也反映了社会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
作品中的冲突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展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唤起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通过描绘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矛盾,表达了封闭社会对个体的限制和挤压,呈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焦虑。
四、自我与命运的矛盾与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矛盾与冲突还常常体现为自我与命运之间的对抗。
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追求自我的实现,却受到命运的限制和打击。
这种矛盾与冲突带给读者一种共鸣和思考,关注人的命运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
例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在南北战争背景下面临着家族的衰落和爱情的跌宕,最终通过坚韧不屈的努力迎接命运的挑战,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一、前言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影响力扩大,中国社会开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达到顶峰,成为中外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的重要节点。
本文将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分析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二、历史背景19世纪末,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不得不面对强大的侵略和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遭受严重的动荡和变革。
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冲击,使得中国社会内部的文化、原则和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改革与变革,也使得中国带着文化危机的压迫,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成为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的新时期。
三、主要内容1、文化冲突与对抗一方面,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潮也带来了许多文化冲突和对抗。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火烧、杀戮和掠夺,还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冲击。
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
例如,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传播,让许多中国人对传统的宗教观念产生了质疑。
同时,一系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理论、新方法的引进,更加明显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分离开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文化自卑感不断增长。
2、文化融合与交流另一方面,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也催生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
战争期间许多外国公民和中国民众之间的接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和交流。
例如文化传播机构的建立,书信、诗歌等文学创作的扩散;同时,中国民众的、团体的反侵略斗争、独立自主的民族觉醒,以及对自身文化无限热爱的表现,则秉持着抵御异族文化渗透的极大的文化自信。
四、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影响不仅深刻且持续。
首先,在文化传承方面,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分离问题,导致了中国人的文化自卑感,独立自主的文化意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