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主导产业的界定及其在贵州的实践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于一个地区而言,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界定却并不是简单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主导产业的界定及其在贵州的实践。
主导产业的界定主导产业的界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本地资源条件一个地区的资源是界定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包括其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
例如,北京的科技人才和文化资源优势,成为其主导产业的原因。
而海南则因为其天然的海岛资源和旅游环境,将旅游业作为其主导产业。
2. 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还需要和其他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比如,汽车制造业需要和零部件制造业紧密联系,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而光伏产业链的成功也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衔接。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选择的最终依据。
一般而言,市场需求量大、拉动周边产业发展的产业会成为主导产业。
例如,服装行业、电子行业等。
4. 地方政策和资源地方政策和资源的引入,也会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一些地方开发出独特的优势产业,成为某些产业的主导城市。
例如,甘肃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南昌的动漫产业等。
贵州的主导产业实践贵州作为一个中西部省份,其主导产业的界定和发展却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
贵州的主导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现代农业、旅游业、及独具特色的特色工艺品和非遗产业。
1. 现代农业贵州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得天独厚。
近年来,贵州通过产业扶贫、县域经济推动,将现代农业打造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贵州的农业产业链主要以茶叶、酒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
贵州茅台、贵州银耳、毕节脐橙、遵义毛尖、思阳红普洱等成为著名的农业品牌。
茶文化和酒文化不仅充实了贵州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
而且贵州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畜禽产业的发展,更使贵州具有更广阔的外贸营销渠道,带动了经济发展。
2. 旅游业贵州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民风民俗、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的地方,这也是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对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现状的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位于中国的湖南省,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
为了了解该地区的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次调研对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以及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包括了与调研目的相关的问题,并通过网络和实地分发给被调查对象。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个由相关专家和调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密集的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学校教师、医生以及少数民族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4. 调研结果与分析4.1 经济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导致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力素质偏低,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建议加大对该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2 教育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相对薄弱。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教育障碍。
因此,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4.3 医疗卫生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相对较差。
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落后,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由于文化和信仰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群体在医疗健康方面存在一些特殊需求和心理障碍。
因此,建议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设施水平,加强医疗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4 文化保护调研结果显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相对较为保护完好。
武陵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的分析一、武陵山区概述武陵山横亘在中华腹地,绵延于湘、鄂、黔、渝四省市,处于我国国土的中心位置,生态结构良好,有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号称中国的“绿心”。
这里是出川入蜀的重要通道,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和最好的实验基地。
武陵山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只能用“穷”来概括,它的特征:一是地缘关系密切,人文同脉。
是一个自然结构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有较强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二是区域城市空间松散。
武陵山区主要由重庆市渝东南一区五县、湖北省恩施州八县一开发区、怀化市二区二市、贵州铜仁市十县等71个区县组成。
二、武陵山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
渝东南、湘西、鄂西、黔东北虽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但地理上相邻相连,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是东南西北人流、物流、经济流的交接、汇集处。
同时,随着渝怀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张家界机场、万州机场、黔江舟白机场的新修(扩)建,以及湖北利川至重庆涪陵铁路、重庆黔江至湖南张家界铁路等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建设规划,该地区的交通条件即将得到极大改善,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凸显。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是水能资源丰富。
武陵山区地下水储存量丰富。
乌江、沅江等主要河流,水量丰沛,是全国十大电力开发基地之一;二是生物资源丰富。
野生动物达1100多种,植物种类达3700多种;三是矿产资源丰富。
武陵山地区已探明的矿种达79余种,且具有组合配套优势。
四是旅游资源丰富。
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古朴的民族风情,都具开发价值。
(三)国家高度重视和优惠政策。
由于武陵山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国家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20XX年,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将武陵山地区确定为6个重点区域之一。
更重要的是,20XX年11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20年)》随后公开发布扶贫新战略的重点,部署14个特殊片区。
武陵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系统耦合模式研究摘要:武陵民族地区位于鄂西南地区、湘西地区、黔东北地区与渝东南地区交界处,地跨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包括建始县、巴东县等72县市区,且由北向南,紧密相连以武陵山脉为核心的民族区域,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山区特色鲜明,本文根据武陵民族地区的特点,结合相关的理论,探讨武陵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系统耦合模式。
关键词:武陵民族地区产业系统耦合模式一、引言2011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推出,标志着武陵民族地区的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发展对象之一,是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武陵民族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有利于武陵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为此,我们对武陵民族地区沟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系统耦合模式进行探讨。
二、武陵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系统耦合模式武陵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耦合模式是三大产业间的耦合,同时,也是各产业内部的耦合,最终实现产业的提升和升级,形成高层次的产业系统耦合模式,其中,第一产业是特色现代农业,以民族特色、实现现代化为特点,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第二产业为民族工业,以民族特色、节能减排的低碳工业为特点,主要包括民族医药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加工业、水电业、新能源产业、采矿业、矿产资源开发业等;第三产业为现代服务业,以民族特色、旅游业为特点,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住宿业、娱乐业、物流业等。
这些产业之间的系统耦合模式。
1.农业耦合模式根据沟域经济特点,将沟域分为沟谷、沟腰、沟顶,又根据武陵民族地区噶斯特地貌的特征,地表水系比较缺乏,水资源在沟顶和沟腰稀少,且不容易保持,而沟谷往往有小溪或者小河,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于是,提出“沟谷:渔业、水田种植业;沟腰:畜牧业、旱地种植业;沟顶:高山特色种植业、林业、药材”的系统耦合模式,河流水系和交通道路是联系沟谷、沟腰、沟顶三个子系统的纽带,承担着三个子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但是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民族地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 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意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国家的发展目标,其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以及民生福祉等多个方面。
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尤为重要,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
2. 武陵山民族地区概况武陵山是一个位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份的民族地区,这里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群体。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3.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3.1 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武陵山民族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其经济发展水平:•GDP增长率:反映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就业率:反映地区就业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3.2 社会公平指标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武陵山民族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其社会公平程度:•教育水平:包括学校数量、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评估。
•医疗卫生:包括医疗设施、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评估。
•收入分配:评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贫困人口比例等指标。
3.3 环境保护指标环境保护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陵山民族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其环境保护情况:•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森林覆盖率、水质状况等环境指标的评估。
•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地区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和可持续性。
3.4 民生福祉指标民生福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
在武陵山民族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其民生福祉情况:•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方法研究摘要:主导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逐渐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然而武陵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的特殊性,使得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结合国外内研究现状,探讨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并提出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评判方法,以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州部分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恩施州应培育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界定与评判Abstract: Leading industri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leading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economic field of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focused on the leading industry research, mainly in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hoice.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geography, cul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apital stock, the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s very important in Wuling areas. Combining with the study of foreign status, we give the defini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in Wuling ethnic areas and propose Judgement index of Leading Industries in Wuling areas,and then take some industries of Enshi Prefecture as case, and decide which industry is proposed to be cultivated in Enshi leading industries.Key words:Wuling ethnic areas;leading industry;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主导产业所表现出的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联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
结合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等因素,研究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对合理布局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集群,集聚科技力量和优秀人才,积累社会资本存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主导产业的涵义和武陵民族地区的产业特征国外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基准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选择基准,并提出通过发展主导产业来培养产业集群,发挥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 主导产业的涵义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
他指出,主导产业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内,具有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个产业的增长率要高于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同时,对其他产业产生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按照不同部门的增长原因,罗斯托将产业部门分为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
在这些部门中,主导增长部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增长就是主导部门迅速扩大并带领辅助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增长的结果[1]。
经济学界对“主导产业”的一致认同的定义为,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呈现出快于其它产业的增长势头,正在或已经在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的或是主导的地位,能影响并带动国家和一个地区整个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具有区别其它产业的特征有:具有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持续部门增长率;对其它部门乃至区域经济具有联动影响。
国内关于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
1986年,国家科委设立国家软科学重点招标科研项目《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1988)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概论》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2],即从反映产业结构合目的性方面的指标体系金额反映产业结构与外部环境适应性的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张寿(1988)也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3],主要从净产值率、技术进步速度、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产业推动系数、需求收入弹性、出口依赖度、出口的生产诱发系数等八个方面来对主导产业进行评价。
之后,国家颁布实施了《九十年代产业政策纲要》,使得关于主导产业的研究和讨论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
我国学者对主导产业的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怎样确定主导产业,也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国内主导产业选择主要侧重于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普遍性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然后再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来确定主导产业。
2.武陵民族地区的产业特征(1)独特性独特稀缺的资源禀赋是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的自然基础,它既包括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包括独特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机遇[4]。
这种特色产业的发展,既可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小断完善发展壮大自己,也可以依靠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发展自己,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硒矿探明储量46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发现的独立硒矿床,被誉为“世界硒都”。
这种独特的稀有资源,使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硒矿资源成为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 地域性特色产业的形成很多是因为在特性的地域内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等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它不可以通过转移地域而异地求得发展[5]。
例如,武陵民族地区湘西的凤凰古城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幽静的沱江,别致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土家族分布广泛,凤凰古城的自然环境、历史和人文环境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使得这种模式没有在其他的地方复制成功。
3. 制约武陵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因素(1)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这三个方面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其中,生态环境可持续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是动力,社会可持续是发展的最终目的[6]。
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要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包括当地的经济基础等社会资本的存量。
因此,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 )竞争实力不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竞争能优胜劣汰,促进产业的发展。
民族地区大部分区域的产业相对封闭,竞争机制不完善。
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大多是基于当地的比较优势,没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因此,应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7]。
(3 )未彰显规模效应武陵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品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才能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创新水平不高武陵民族地区的产业,大多是手工业和产品初加工产业。
民族地区的产业普遍创新水平较低,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大部分产业均处于产业链的初级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使得产品的竞争力不不强[8]。
二、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及评判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充分调研武陵民族地区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及评判方法。
1 .界定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本文认为,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评价体系中,有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主导产业特征评价指标;主导产业区域比较优势评价指标;区域经济贡献指标[9]。
其中,主导产业特征评价指标分为技术要素相对密度、规模效应系数、产业关联度、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四个二级指标,产业关联度又分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两个三级指标;主导产业区域比较优势评价指标分为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人均交通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等三个二级指标;区域经济贡献指标分为就业吸纳率、税收贡献率、增长率指标三个二级指标[10]。
2.主导产业评判指标体系本节将上述指标体系中,针对各个指标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阐述。
(1)主导产业特征评价指标①技术要素相对密度.。
技术要素相对密度主要用来衡量某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技术要素相对密度越高,产业技术层次越高,意味着其投入的技术含量越高,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容易被替代,竞争力也就越强。
其计算公式为:表示某产业的技术要素相对密度,表示该产业科技人员人数,表示该产业全部就业人数。
②规模效应系数。
规模效应系数是用来衡量某产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性强的产业,进入壁垒高,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入侵威胁就小。
表示某产业的规模效应系数,表示某产业大型企业平均利润率,表示该产业全部企业平均利润率。
③产业关联度。
产业关联度是指各产业间的相关系数。
产业关联大的产业才能发挥较大的集群规模效应。
产业关联度可以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
影响力系数是用来衡量一个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程度。
影响力系数越大,此部门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发展就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影响力系数用公式表示为:表示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表示该产业纵列逆矩阵系数平均值,表示全部产业纵列逆矩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
感应度系数,是指本产业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程度。
感应度系数用公式表示为表示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表示该产业横行逆矩阵系数平均值,表示全部产业横行逆矩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
④需求收入弹性。
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符合需求结构发展方向的产业才具有竟争力。
市场需求可以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来衡量。
表示某产业的产品收入弹性系数,表示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表示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率。
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选择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业。
(2)主导产业区位优势评价指标某一产业的区位优势,主要取决与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人均交通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等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