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体位操作标准2013.8.5
- 格式:docx
- 大小:26.64 KB
- 文档页数:4
标准手术体位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手术体位标准手术体位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和执行,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体位设备和用品,充分暴露手术野,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
标准手术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其他手术体位都在标准手术体位基础上演变而来。
手术体位安置原则总则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手术野,保护患者隐私。
1.1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及生理轴线,,维持各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体位,防止过度牵拉、扭曲及血管神经损伤。
1.2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循环稳定。
1.3注意分散注意力,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保护患者皮肤完整。
1.4正确约束患者,松紧度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维持体位稳定,防止术中移位、坠床建议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需求、产品更新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体位设备和用品。
选择手术床时应注意手术床承载的人体重量参数,床垫具有放压闯功能体位用品材料宜耐用、防潮、阻燃、透气性好,便于清洁、消毒。
定期对体位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洁和消毒,保持其正常功能状态。
根据患者和手术准备合适的手术体位设备和用品在转运、移动、升降或安置患者体位时宜借助工具,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
移动或安置体位时,应当做好保暖,维护患者的尊严并保护其隐私。
安置体位时,避免患者身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以免发生电灼伤,避免患者裸露的不同部位皮肤之间直接接触,以免发生电灼伤。
患者全麻后应当对眼睛实施保护措施,避免术中角膜干燥及损伤。
安置体位或变换体位后,应对患者姿势、组织灌注情况、皮肤完整性和安全带固定位置以及所有的衬垫、支撑物的放置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观察原受压部位的情况。
术中尽量避免手术设备、器械和手术人员对患者造成外部压力。
压疮高风险患者。
对非手术部位,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至少应每隔2小时调整受压部位一次。
对于高凝状态患者,遵医嘱使用防血栓设备(弹力袜、弹力绷带或间歇充气设备)体位改变对病理生理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基本采取站立姿势从事各项活动。
手术体位正确的摆放及注意事项定义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三部分组成。
正确的手术体位,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尤其是深部手术),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反之,则可造成损伤操作的困难,可能导致重要器官的损伤、大出血或严重后果。
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手术体位的摆放。
体位摆放的原则1、体位固定要牢靠舒适,暴露切口要清楚,便于手术操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运动不受限制。
俯卧位时,腹部不可受压,以免影响呼吸。
3、身下铺的床单要平整、干燥、柔软、4、大血管、神经无挤压,骨突处受压部位以海绵垫。
5、上臂外展不超过90°,以防臂丛神经损伤,下肢约束带勿过紧,以防过分牵引,以防脱位和骨折。
6、病人体表不可接触金属,以防烧伤。
体位1、水平仰卧位适用:胸部、腹部、下肢等手术。
方法: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头部垫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双臂;膝部约束;足底垫软枕。
2、垂头仰卧位适用:颈部手术方法:抬高肩部20°,头后仰,颈下垫圆枕防悬空,肩下垫一软枕,手术床上部抬高10-20°。
3上肢外展仰卧位适用:上肢、乳房手术方法:患者上肢外展置于手架上,不超过90°。
4、侧卧位适用:肺、食管、胸侧壁、腰部(肾及输尿管中上段)等手术。
方法:病人侧卧90°,上臂向前伸展固定于手架上,腋下垫以胸垫;下腿屈曲90°,上腿伸直,两腿间垫以软枕,并用约束带固定。
5、俯卧位适用:颅后窝、颈椎后路、脊柱、背部、骶尾部等手术。
方法:病人俯卧于手术床上,头转向一侧货支撑于头架上,注意保护双眼;胸部置于H型体位垫;膝部用约束带固定;足背下垫软枕,防止足背过伸。
6、截石位适用:阴道、肛门、尿道、会阴部等手术。
方法:病人仰卧,臀部齐手术床缘,两腿屈髋、双膝置于腿架上,两腿间角度约为60-90°,腘窝部垫以软垫,并用约束带固定,避免损伤腓神经。
标准手术体位名词解释
标准手术体位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姿势和位置,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和观察。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标准手术体位的解释:
1. 仰卧位,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面朝上。
这种体位适用于腹部、胸部、颈部等手术。
2. 俯卧位,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面朝下。
这种体位适用于背部、下肢等手术。
3. 侧卧位,患者侧躺在手术床上,身体向一侧倾斜。
这种体位适用于侧腹部、侧胸部等手术。
4. 足手术位,患者仰卧位,下肢抬高并固定在特定的支架上。
这种体位适用于下肢手术。
5. 半坐位,患者上半身半坐起来,下肢伸直或屈曲。
这种体位适用于头颈部、胸部手术。
6. 胸腹半坐位,患者上半身半坐起来,下肢屈曲。
这种体位适
用于胸腹部手术。
7. 头低位,患者仰卧位,头部下垂。
这种体位适用于颅脑手术。
8. 头高位,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
这种体位适用于颈部手术。
9. 胸高位,患者仰卧位,上半身抬高。
这种体位适用于胸腹部
手术。
10. 足高位,患者仰卧位,下肢抬高。
这种体位适用于下肢手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标准手术体位的解释,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
适合的体位,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并确保患者的安
全和手术效果。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
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在手术操作中患者采取的特定姿势,旨在为医生提供最佳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卧位:
1. 仰卧位:患者仰卧平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心血管手术、胸腹部手术等。
2. 侧卧位:患者侧身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脊柱手术、关节手术等。
3. 俯卧位:患者面朝下躺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背部手术、肛肠手术等。
二、坐位:
1. 半坐位:患者上身半坐半卧,常用于头部手术、眼科手术等。
2. 直坐位:患者身体直立坐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胸部手术、脑部手术等。
三、立位:
1. 直立站立位:患者直立站立在手术台上,常用于下肢手术、骨科手术等。
2. 倒立位:患者头朝下悬挂在手术台上,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四、仰卧位:
1. 头高仰卧位:患者仰卧,头部稍高抬,常用于颅内手术、颈部手术等。
2. 胸高仰卧位:患者仰卧,上半身高抬,常用于胸部手术、胃肠手术等。
五、俯卧位:
1. 头低俯卧位:患者俯卧,头部低垂,常用于眼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
2. 胸低俯卧位:患者俯卧,上半身低垂,常用于胸部手术、颈椎手术等。
总结: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常用的手术体位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医生在选择体位时需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手术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手术体位是指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身体姿势,合理的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手术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一、常见手术体位1.仰卧位: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头好朝向手术团队,手臂放在体侧,下肢伸直放平。
此位置适用于头部手术以及胸腹部手术。
2.俯卧位:患者面朝下平躺在手术床上,头可旋转朝向一侧,双肩与手臂呈内旋位,下肢自由下垂。
此位置适用于脊柱和背部手术。
3.侧卧位:患者侧身躺在手术床上,头部放在一侧的头靠垫上,上侧手臂放在体侧,下侧手臂由于手术需要可自由伸开,下肢稍微弯曲。
此位置适用于侧脑部手术、肢体手术、肾脏手术等。
4.坐位:患者坐在手术床上,双腿下垂,上肢可自由伸开或放在大腿上。
此位置适用于头颈部手术。
二、手术体位注意事项1.遵循手术的特殊要求:不同手术需要采用不同的体位摆放,医护人员要根据手术性质和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遵循手术的要求。
2.保护关节和肌肉:手术体位摆放需要注意避免关节和肌肉的损伤,手术台及垫子的软硬程度要适中,使用垫子、枕头等辅助装置来保护肢体。
3.患者安全:手术体位对于患者来说是不舒适的,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避免患者体力过度消耗,及时调整体位,保证患者的安全。
4.术中监测与操作:手术体位摆放后,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必要时还需进行氧饱和度的监测。
同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感染。
5.固定与支撑:手术体位需要使用一些特殊器械,如体位架、软体手术垫、肢体固定带等。
使用这些器械要注意正确固定和支撑,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动作幅度过大导致器械脱落或伤害。
6.预防压疮:手术体位摆放时间较长,患者易于出现压疮。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患者体位,使用压疮防护垫,给予适当的按摩和皮肤护理,预防和减轻压疮的发生。
7.维持体温: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患者易于失去体温。
医护人员可以在手术床上垫上温暖的毯子,给予加温设备适当的加热,保持患者体温。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部位的手术。
二.用物准备:托手板一个、束臂带一条、中单一条、固定带一条、软枕或头圈一个。
三.程序
胸部手术侧卧位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肺叶切除、食管切除、动脉导管未闭等手术。
二.用物及准备:腋垫一个、头圈一个、前挡板一个、后挡板一个、小软枕一个、固定带二
条、束臂带二条、托手架一个、支臂架一个、海绵垫若干、包布若干。
肾脏手术侧卧位
一.适用范围:肾切除术,输尿管取石术
二.用物准备:腋垫一个、头圈一个、前挡板一个、后挡板一个、小软枕一个、固定带二条、
束臂带二条、托手架一个、支臂架一个、海绵垫若干、包布若干。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腰、背部、下肢等部位的手术。
二.用物准备:俯卧位头圈一个、俯卧位垫一个、脚垫一个、托手架两个、束臂带二条、中
单一条、固定带一条、海绵垫若干、包布若干。
截石位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的手术。
二.用物准备:支腿架一副、长海绵两块、包布两块、束腿带两条、托手板一个、束臂带一
条、中单一条。
小儿体位固定方法(大字架)
一.适用范围:小儿平卧手术
二.用物准备:大字架一个、小儿约束带四条、棉垫若干、小儿头圈一个、棉垫若干、包布
若干。
三.程序。
手术体位摆放要求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要求是: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充分显露术野,便于医生操作;固定牢靠、不易移动;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作为一名手术室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体位的摆放。
一、仰卧位包括水平仰卧位、垂头仰卧位、侧头仰卧位、上肢外展仰卧位等,为最常见的手术体位(一) 水平仰卧位1. 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
2 .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
3 .双下肢伸直,双膝下放一软垫,防止双下肢伸直时间过长引起神经损伤4 .约束带轻轻固定膝部(二)垂头仰卧位常用于甲状腺、颈前路、气管异物等手术(三) 侧头仰卧位适用耳部、颌面部、头部等手术1. 患者仰卧,患侧在上,健侧头下垫一头圈2. 肩下垫一软垫3. 其余同水平仰卧位(四) 上肢外展仰卧位1. 将患侧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外展不得超过90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2. 其余同水平仰卧位二.侧卧位包括胸科侧卧位、泌尿外科侧卧位、髋部手术侧卧位三、俯卧位适用于后颅窝、颈椎后路、脊椎后路等手术四 、膀胱截石位适用于肛门、尿道、会阴部、经腹会阴联合切口、阴道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直肠等手术五、注意事项1.病人要安全舒适,骨隆突处要垫好软枕及海绵垫,以防受压2.要充分暴露手书野3.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是俯卧位时,更应注意呼吸运动不能受限。
在胸部下面放置垫枕时,枕部之间要留一点空隙。
婴幼儿特别注意4.不使大血管、神经受压,静脉回流要良好,固定肢体时要衬垫,松紧适度5.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下肢要保护腓总神经,不可受压.俯卧时小腿要垫高,使脚尖自然下垂6.四肢不可过分牵引,以防关节脱位7.保持静脉输血输液的通畅,保证术中补液及给药的方便8.小儿皮肤柔嫩,固定体位及束缚压脉等操作时宜轻柔,勿造成损伤,四肢要用棉垫包裹,以防受压9.安置体位时要注意病人的皮肤不能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分,防止电灼伤。
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操作规范1. 概述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操作是为了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身体安全和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项规范。
本规范旨在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操作手术患者的体位,减少患者因错误体位而产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2. 患者体位选择2.1.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不同手术部位需要不同的体位,例如仰卧位、侧卧位、躯干半坐位等。
医生应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体位。
2.2. 考虑患者的生理特征。
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等生理特征都可能对体位选择产生影响。
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体位,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3. 患者体位操作3.1. 患者体位操作前,需告知患者具体的体位要求,以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
3.2. 患者体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协同配合,确保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体位调整。
3.3. 患者体位调整时,应避免过度拉动、压迫导致患者不适或损伤。
3.4. 长时间体位操作后,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流、呼吸和皮肤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安全注意事项4.1. 在手术患者体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手术区域和麻醉导管的架设,确保其不受到压迫或拉扯。
4.2. 患者在手术椅上、手术床上等器械上体位时,医务人员应确保器械的稳定和可靠性,防止患者滑落或摔倒。
4.3. 如果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如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体位操作,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 记录和评估5.1. 在手术患者体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体位选择、操作过程、患者反应等,并保存相关资料。
5.2. 完成手术后,应对患者体位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处理和记录相关问题,以便改进和提高手术质量。
本操作规范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位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操作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