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流行词的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7
浅析汉语流行新词的翻译赵鑫【摘要】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现象。
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新词语也层出不穷。
近年来,大量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并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以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出现的流行新语的翻译为实例,探讨了汉语流行新词的产生、翻译的方法以及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2)004【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汉语;新词;翻译【作者】赵鑫【作者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当今世界,发展速度迅猛异常,人类交际日趋频繁,信息传播方便、快捷。
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的事件,都会通过各类媒体瞬间传遍全球,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也相应地随之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作为语言中最敏感、最活跃部分的词汇,更是日新月异。
几乎每天都有涉及政治议题、经济热点、科学技术、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新词汇进入我们的语言,如“被就业”、“躲猫猫”、“裸婚”、“给力”、“雷人”“根叔”、“蚁族”等词语最早出自网络,但很快被其它媒体采用。
这些被称为“热词”、“锐词”、“潮词”的新词,形式简单新颖,构词方式独特,形象生动,感情鲜明,内涵丰富,既丰富了语言,又极具时代特色,但是它们却缺乏直接对应的英文词汇,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将这些新词汇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外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的国情及社会发展变化,促进中西方交流,已成为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汉语流行新词的产生200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
但时至今日,对于新词的界定,学界还未形成一个标准统一的定义。
新词(Neologism),指的是在表达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词语。
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
陈德章《热词新语翻译谭》【简介】: 陈德彰编著的《热词新语翻译谭》系“中译翻译文库·翻译名家研究丛书”之一,包含两大部分。
《热词新语翻译谭》第一部分探讨近来涌现出的众多汉语新词的英译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包括社会热点词及网络流行语等,提供可以接受的译法,分析可能出现的误译,从词汇角度探讨汉英语言的异同:第二部分是汉语时文的英译,配以参考译文,详解翻译难点,以帮助读者提高翻译实务能力,顺利通过全国翻译证书考试。
【精彩书摘】:“申遗”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简称,2010年7月出版的《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将其译为(Compete for WorldHeritage Site status),这几年突然热门起来。
我国2010年申遗获得成功的有两例:一是捆绑(in bundling)申遗的丹霞山六大景区(世界遗产名录上的英文是China:Danxia)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Natural World Heritage)名录;二是包括少林寺在内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Historic:Ensemble of Dengfeng inthe“Center of Heaven and Earth”)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World Cultural Heritage)名录。
据说,前者为申遗斥资十几个亿,仅良山所在的新宁县就花费了4到5亿的资金,而这个县2008年的财政收入(financial revenue)刚达到2亿,该县为此欠下了巨额债务,后者也先后花费了8亿。
湖南南岳大庙申遗成功后修建一座五星级厕所(five-star’ toilet)就花了200万元。
为了作为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整体申遗的一部分,西安的大明宫遗址公园(Park of the Relics of Damming Palace)耗资上百亿元进行改造,可是尚未正式开园,居然就将花了数千万元造成的景观建筑(1andscape construction)拆掉,变成了“毁遗”(heritage destruction)。
宣纸rice paper衙门yamen叩头kowtow孔子Confucius牌楼pailou;pai-loo武术wushu(Chinese Martial Arts)功夫kungfu ;kung fu中庸the way of medium (cf. Golden Means)中和harmony (zhonghe)孝顺to show filial obedience孝子dutiful son家长family head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husband guides wife五常:仁、义、理、智、信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humanity),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s多子多福:The more sons/children, the more blessing/ great happiness养儿防老:raising sons to support one in one's old ageThe 24 Solar Terms:立春Spring begins.雨水The rains.惊蛰Insects awaken.春分Vernal Equinox清明Clear and bright.谷雨Grain rain.立夏Summer begins.小满Grain buds.芒种Grain in ear.夏至Summer solstice.小暑Slight heat.大暑Great heat.立秋Autumn begins.处暑Stopping the heat.白露White dews.秋分Autumn Equinox.寒露Cold dews.霜降Hoar-frost falls.立冬Winter begins.小雪Light snow.大雪Heavy snow.冬至Winter Solstice.小寒Slight cold.大寒Great cold戏剧表演Theatrical Performances京剧人物脸谱types of facial makeup in Beijing opera 生male characters末middle-aged male characters净“painted face” characters旦female characters丑clown京剧票友amateur performer of Peking Opera木偶戏puppet show独角戏monodrama; one-man play皮影戏shadow play; leather-silhouette show折子戏opera highlights戏剧小品skit哑剧dumb show; mime; mummery; pantomime单口相声monologue comic talk双口相声witty dialogue口技vocal imitations; ventriloquisim说书monologue story-telling杂技acrobatic performance叠罗汉making a human pyramid特技stunt踩高跷stilt walk马戏circus performances神化人物Mythological Figures八仙the Eight Immortals嫦娥Chang’e (the Chinese moon godd ess)伏羲Fu Xi (God of Fishery and Husbandry)福禄寿三星the three gods of fortune, prosperity and longevity共工God of Water后羿Houyi (a legendary hero who shot down nine suns)黄帝Yellow Emperor夸父Kuafu (a fabled sun-chasing giant)女娲Goddess of Sky-patching盘古Pan Gu (creator of the universe)神农Patron of Agriculture禹Yu (the reputed founder of the Xia Dynasty)祝融God of Fire古代建筑Ancient Architecture塔pagoda琉璃塔glazed stupa舍利塔dagoba; sarira stupa (a pagoda for Buddhist relics)舍利子sarira remains from cremation of Buddha’s or saints’ body 喇嘛塔Lamaist pagoda楼storied buildings钟楼bell tower鼓楼drum tower阁pavilion烽火台beacon tower华表ornamental column牌坊memorial archway艺术及工艺Arts and Crafts版画engraving贝雕画shell carving picture彩塑painted sculpture瓷器porcelain; china刺绣embroidery雕刻carving宫灯palace lantern国画Chinese painting剪纸paper-cut景德镇瓷Jingdezhen porcelain景泰蓝cloisonné enamel蜡染batik麦秸画straw patchwork木/石/竹刻wood/stone/bamboo carving木刻画wood engraving泥人儿clay figure皮影shadow puppet漆画lacquer painting漆器lacquerware双面绣two-sided embroidery水墨画Chinese brush drawing; ink and wash painting檀香扇sandalwood fan唐三彩Tang tri-coloured pottery陶器pottery; earthenware图章seal拓碑making rubbings from inscriptions, pictures, etc. on stone tablets 拓片rubbing微雕miniature engraving象牙雕刻ivory carving宜兴陶Yixing pottery篆刻sealcutting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300 时间:2010-12-29 18:33:50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第七节简称、数词缩语、流行语和歇后语的翻译一简称、数词缩语的翻译为了使用的简便,把音节较多的又比较常用的词组,特别是事物的名称,加以节缩,节缩的称谓和原来的全称完全对等,叫做简称。
汉语里有许多简称。
有些简称用多了,用久了,人们便忘了它原是一个简称,甚至使用上完全取代了全称,如“语文”、“支书”、“党委”、“外贸”、“高中”、“扫盲”、“夜大”等。
当然日语中也有大量的简称(略语˙省略语),如:きつねうどん—きつね西洋映画—洋画高等学校—高校アルコール中毒—アル中アルバイト—バイトゼネラル˙ストライキ—ゼネストパトロールカ—パトカー教育過剰ママ—教育ママ航空母艦—空母日米安全保障条约—安保万博博覧会—万博日本放送协会—NHK北太平洋条约机构—NATO世界保健机构—WHO对同一事物,要从汉语和日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译词,除少数英文简称(如:WTO、GDP、APEC、MVP、DNA)以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联合国安全保障理事会”的简称,汉语是“安理会”,而日语则说“安保理”;汉语里“裁减军备”一词的简称为“裁军”,而日语“军备缩小”简称为“军缩”。
所以,汉语的简称翻译成日语时,一般都要还其本来面目。
在汉语的简略式表达当中,还有一种数词形式的浓缩。
所谓数词形式的浓缩是从联合词组当中,抽出联合的词和语的共同成分,用数词加以概括来代表联语,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来料加工、来料组装、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原料加工貿易、部品組立貿易、サンプル貿易及びバーター貿易)-“三来一补”例1 山东省已有台资“三资企业”2140家,成为北方引进台资最多的省份。
译文:山東省は合併、単独投資、合作の台湾系「三資企業」が2140社もあり、北方では台湾資本の進出がもっとも多い省となった。
例2 那是二十多年前,父亲第一批被送到“五七”干校,家中剩下奶奶、妈妈和我们3个孩子。
译文:それは二十年前のことだった。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语翻译原则及方法作者:秦毅雷海峰贺红岩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10期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对于语言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所要探讨的网络流行语就是诞生于网络时代的事物,先简单得介绍一下常见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然后讨论其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新生事物也随之诞生,互联网就是其中之一。
电脑和手机的网络用户与日俱增,它们拓宽了人们获取消息的渠道和范围。
网络总是能够让人们第一时间获得消息,且语言通俗。
它们诙谐幽默,且词语简单生动形象,老少皆喜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象和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伴随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其英语翻译也成为翻译界追捧的热潮。
为了准确的传递网络文化及信息,展现中国深厚的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有效而且等值的英语翻译就非常需要了。
常见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中也以词语居多,因为它们简短好记,应用范围也广。
像山寨、卖萌、淡定、萝莉、吐槽、坑爹等。
但也有句子为大家广为接受的,像: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共同特点就是娱乐性、时效性、流行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反映出社会背景和网民的心态。
当然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是在原先词汇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如拼爹、裸考、官二代、森女等,就是模仿坑爹、裸婚、富二代、剩女等而来。
由于大家对其模仿词极其熟悉,所以对这些新创造词也很乐于接受和传播。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得我们需要将汉语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成英语,以求将其传播的更远,也让世界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国目前的的社会发展。
很多的国家领导人也用到了一些网络流行语。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就用到了“蛮拼的” 和“点赞”等字样。
为了准确的将这些信息传递出去,展现出我们国家新一代中国人的风采,就需要翻译人员仔细斟酌,将每一个字翻译到尽善尽美。
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作者:丘柳珍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7期丘柳珍(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近年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鲜词汇.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研究如何将网络新词翻译成能成功传递其文化内涵的英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析网络新词的特色,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其英译方法和策略,提出直译,直译加解释,意译,音译或音译加注,造词,等具体的翻译方法,以期为网络新词翻译提供参考.关键词:网络新词;特点;跨文化交际;英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9-0211-02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成了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频繁的网络交流催生了层出不穷的新鲜词汇.这些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新鲜词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的已经超出网络使用的范围,成为了人们的生活用语,甚至出现在正规媒体上.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得对网络新词的翻译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网络新词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令新词的翻译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探讨网络新词的特点及其英译方法,提高对新词的英译水平,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1 网络新词所谓网络新词是指最初发源于网络,广泛流传并被人们所接纳使用的新词和新语.“最早观察分析新词新语的吕叔湘、陈原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新词新语既包括不久之前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那种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廖志勤,文军)这一定义也适合描述网络新词的性质.网络新词的形成一般是受社会和语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前者是指社会生活中涌现出各种新事物,新情况,新做法,新概念,等等,这些现象为新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比如裸婚,团购,蚁族,卡奴等.另外,网络新词的出现还跟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有关,如以谐音,缩略,旧词新意等方法形成了大批的网络新词,比如鸭梨,虾米,高大上,十面霾伏等等.网络新词发轫于广大网民,贴近生活,往往因为具有幽默诙谐,通俗易通,个性化色彩浓厚等特点而得到快速而广泛的传播.除此之外,网络新词还具有数量繁多,更新速度快等特点.2 网络新词的英译新词作为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社会的发展.汉语网络新词反映了中国的时代特色,在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及时有效地对这些新词进行翻译,对促进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都具有重要意义.汉英新词翻译与其他汉英文献的翻译具有一定共性,但也有一些有别于其他翻译的个性,或日特点,大致有创造性、时效性、不易求证性,等等.而这些迭加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汉英新词翻译的难度(杨全红).除此之外,汉语网络新词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其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又为传译造成了一道障碍.翻译这些新词正是需要保证其丰富的内涵能够传递到英语中去,实现英汉两种文化的交流.这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著名学者文秋芳(1999)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她提出的跨文化能力模式要求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在新词翻译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传递者,译者尤其需具备上述能力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两个要求.译者应该首先充分了解原语文化,准确深刻地理解汉语新词的内涵,在翻译中最大程度地保存其文化信息.同时,译者还需要充分感知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关照目的语文化,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灵活的处理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原语文化信息的最大传译同时又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基于以上两个原则,对网络新词进行英译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用方法:2.1 直译直译具有传达原文意思,保留原文风格的优点,基本能够实现“形式相当”以及“功能对等”的目的.采取直译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的文化信息.在对新词进行翻译时采取直译法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卡奴”,指背负巨额信用卡债务、甚至连最低应缴还金额都付不出的人译作card slave,“人肉搜索引擎”译为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炫富”译为flaunt wealth.又如像“草根”,“菜鸟”,“潮人”一类能够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的词,它们分别译为grassroots,newbie,trendsetter.2.2 直译加解释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和语言环境下产生的网络新词,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有些更是来源于某个具体事件,采取直译的方法很多时候都无法表达出原词的内涵.这时候可以采取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将原语信息尽可能传递给译语读者.例如“裸婚”直译为naked wedding可能会另英语读者大感困惑,甚至产生误解,如果加上解释getting marry without a house, car, diamond ring or grand wedding ceremony,则可帮助英语读者理解该词的含义.2.3 意译对一些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内涵丰富的新词的翻译,采取直译或者音译方法会提高译文的难度,甚至让读者一头雾水,不但不能取得较好的文化传输效果,甚至基本意思都难以传达到位.这时候可以采取意译法,在保证不偏离原文内涵意译的情况下以英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翻译.比如“不感冒”一词,原意是身体上的疾病,赋予新意之后是指对某事不感兴趣,该词不宜直译,因直译法无法表现出原词的新意.采用意译方法译为“not interested”方能传达其真实含义.又如与“卡奴”相对的新词“卡神”(指利用信用卡、会员卡等消费,并从中获取巨大实惠的消费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card manipulator比直译为card god更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2.4 音译或音译加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和语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已经通过音译的方式传播开来并广为英语读者所接受,比如把“功夫”翻译为Kongfu,把“风水”翻译成Feng Shui,把“太极”翻译为taichi等.这些词现在已经成为英语词汇,都可以在现代英语词库里面找到.正如(廖志勤,文军,2008)指出,“我们对一些描述、反映中国社会、文化、语言等中国独有的特色词汇,不妨坚持用China English,应“以我为中心”,使之带有“中国味”,大可不必迁就西方读者,硬是要找一个“地道”的译法或是沾上一点‘洋气’”.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其生命力旺盛,同时也非常有包容性,每年都会有无数新词产生,汉语也正成为英语新词的一个来源.因此一些无论直译或者意译都难以传达其独特内涵意义的新词,可以通过音译或者音译加注的方式进行翻译,帮助英语读者理解接受.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刚开始译为friendlies,引发不少争议,因为这种译法丝毫没有体现出该词的民族特色和深刻含义.后来采取了音译法用汉语拼音Fuwa,再根据需要加上解释“Fuwa,the five mascots of 2008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y are Beibei,Jingjing,Huanhuan,Yingying and Nini,which mean Beijing welcomes you in Chinese.”.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也会慢慢为英语新词中的一员,到时候就无需再加解释了.2.5 造词这几年很是流行的一个网络新词“给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甚至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上都出现它的身影,已然成为一个官方民间都承认的词汇了.对于该词的翻译,awesome,cool,brilliant,cooperative等可以多少表达原意,也有外国媒体使用giving power.不过这些版本都不如网友生造的gelivable来的给力.Gelivable既用了汉语拼音,又采用了英语后缀“-able”这个chinglish式的翻译不但没有给英语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反而广为英语读者所接受,甚至还出现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已经逐渐提高,英语的包容性也足够强大.通过造词的方式不但能够给英语读者带来异域文化的新鲜感也能把一些无法通过其他翻译方式表达的内涵进行传递.另外也有一些如将“屁民”诙谐地译成shitizen(shit加citizen),围观(circusee),情绪稳定(emotionormal)等例子是将两个英文词汇进行合成,不但符合英语的构词法,还能精妙地表达原词的含义.当然这种方法翻译的词汇一开始需要加以解释,如果原词生命力足够强,能够一直被使用,其合成翻译出来的版本应该也能慢慢为译语读者所接受.3 结语汉英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而对网络新兴词汇的翻译更因其特性而愈加复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讲,网络新词的翻译更应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传递.译者应该具有很强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和灵活的差异处理能力,才能胜任此任务.正如某位翻译家成说过我们很少能做到一次就把中文里的新词语,很到位地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英语,进行新词翻译时需要译者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参考文献:〔1〕廖志勤,文军.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及其英译原则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2〕刘洪泉,付霆轶.浅议“给力”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2).〔3〕王丽.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孙利.汉语新词英译与文化内涵的传递[J].中国科技翻译,2012(5).〔5〕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6〕杨全红.汉语新词翻译:一项费力难讨好的活儿[J].中国翻译,2003(5).。
汉语常用多义词英译法(1)订1.我们以友好的方式订了条约。
They concluded the agreement in an amicable way.2. 我们已订了今年的生产计划。
We’ve drawn up this year’s production plans.3. 双方订了停火协议。
The two sides agreed on a cease-fire.4. 咱们订一个日子吧。
星期六晚上对你合适吗?Let’s fix a day. Would Saturday night suit you?5. 会议订了下阶段的生产指标。
The meeting set the production target for the period ahead.6. 我订了一本汉英词典。
I have subscribed for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7. 她已订了去青岛的票。
She has booked her passage to Tsingtao.8. 他给我订了什么菜?What has he ordered for me?9. 他们和她订了一项条约。
They have entered into a treaty with her.(2)认1. 我从几千件行李中认出版书报行李来。
I identified my baggage among thousands of others.2. 她变得我简直认不出来了。
She has changed so much that I could hardly recognize her.3. 自己的东西,自己来认。
Come and pick out your own things.4. 她已认错了。
She has acknowledged her mistake.5. 我认她作闺女。
I adopted her as a daughter.6. 这东西一定得买,价钱贵一点我也认了。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快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解舆论,观察、感受社会转型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兴趣。
但是,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虽多却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将这些流行语自然得体地翻译出来,向外国国友人准确传递其意义和文文化内涵。
二、网络流流行本文由论文联盟ht t p://收集整理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是流传在网民,尤其是年轻轻的网民中约定俗成的表达达方式,但流传广,影响大大,并成为一种时尚。
黄涛涛曾描述网络流行语“是一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三、翻译目的论视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译策略探析1.翻译目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能翻译学派中的重要理论成成果。
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凯凯瑟琳娜·赖斯于0 世纪纪0 年代首先提出,后由由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逐逐步发展完善。
目的论有三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目的准则是指翻译应能在在目标语情境文化中,按目目标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的根本准则是翻译活动的目目的。
连贯准则是指译文必必须考虑接受者的背景知识识和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地做到语义连贯,符合目标标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接接受者能够理解其意义。
忠忠实准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中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内容上一字不差。
在运用这这三条准则时,忠实准则应应服从于连贯准则,而忠实实准则、连贯准则又服从于于目的准则。
2.汉语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和翻译目的论准则,在汉语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中应考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明确确汉语网络流行语汉英翻译译的首要目的。
它并不是给给中国人自己看,而是把汉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内涵涵用英语传递出来,让渴望望了解这类语言的外国友人人能够领会,实现网络信息息的“交际目的”;二是预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受众反应。
82作者简介:洪洁,女,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流行语日译研究洪 洁(南京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考察近三年来汉语流行语的语言特征与社会特征,对比分析《人民网(日文版)》《人民中国》《中国网(日本版)》对流行语的不同译法。
在这一基础上,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挖掘适用于不同类别流行语的日译策略。
汉语流行语的日译策略包括直译、直译+注释、意译、归化、回译五种。
直译法适用于政治、科技、经济领域的流行语。
直译+注释法和意译法适用于娱乐与社会生活领域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流行语。
归化译法适用于目的语中有相同指示对象的流行语。
回译法适用于源于外来词汇的流行语。
关键词:功能对等;流行语;日译;策略2021年第1期总第703期MODERN CHINESENo.1General No.703现代语文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它犹如一面镜子,记录了历史发展的变化轨迹。
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折射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汉语流行语往往具有某一社会背景下的特定含义,很难从汉日词典中找到现成的译词。
与此同时,流行语的翻译工作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译词缺乏统一性,即便是相同的流行语,不同媒体有各自不同的译法,误译、硬译等现象屡见不鲜。
可以说,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时代风貌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将汉语流行语翻译成地道的日语,既可以更好地推进跨文化交流,也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有关汉语流行语的外译研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以流行语的英译研究为主。
邱大平结合《中国日报》“流行新语”栏目提供的流行词汇英译,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词语可行的英文翻译,提出了翻译时的注意事项[1]。
季红琴、董滋指出,在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时,应坚持“语体相当”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语流行语英译晏飒绮【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流行语是时代的产物,反映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特征。
流行语翻译是译入语受众理解源语语言文化和社会现象的风向标。
流行语翻译应注重流行语词汇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
在分析目前汉语流行语英译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高低语境理论为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1)直译加注;2)意译加注;3)音译加注。
强调以“信”(忠实地传递流行语的社会和情感意义)增“信”(了解),以助流行语翻译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功能。
%Popular expressions are produ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reflecting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and cultures. Th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expressions provides a significant way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to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a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he focus of th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expressions should be put on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mean-ings. In the light of Hall's culture theory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expressions and their causes, and proposes some feasi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ith emphasis on loyalty by providing notes to illustrate the connotations and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y are used, hoping to facilitate the translation to be a better messenge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总页数】4页(P47-50)【作者】晏飒绮【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相关文献】1.翻译模因论的迁移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探究r——以2016年中国网络流行语为例 [J], 何碧龙2.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 [J], 季红琴;董滋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 [J], 周健美4.跨文化交际视角下2019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 [J], 齐锐5.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 [J], 季红琴;董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ince we go to school, we have to learn English,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As 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a very long time, we will complain about it, we always make the joke that the foreigners should learn Chinese. Now, it is not the joke anymore, the world’s watching China, more and more foreign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they have learned Chinese. When we open the TV, we can find that a hot show called Chinese Bridge, it is a competition for the foreign students to show their Chinese. I have seen the show, I was very impressed, the foreign students spoke Chinese so well, they knew our culture, they had enthusiasm, which made them enjoy learning Chinese.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foreign students, they show us th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well. 从我们上学起,就要学习英语,英语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科⽬之⼀。
由于我们要学习英语 很长⼀段时间,总会抱怨,我们会开玩笑说⽼外应该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