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外来词的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77
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 (引擎),motor (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2.直译: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 (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Out of mind, 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
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 o 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
外来词译法
外来词是指从其他国家或地区流入某一语言的词汇。
外来词翻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音译法:直接保留原词的发音,用目标语言的字母或汉字表示。
例如,"pizza"音译为拼音"pīsà","hamburger"音译为"汉堡包"。
2. 直译法:根据外来词的字面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的词汇。
例如,"computer"直译为"计算机","telephone"直译为"电话"。
3. 形象译法:根据外来词的特点、用途或形状等进行翻译。
例如,"chocolate"形象译为"巧克力","radio"形象译为"收音机"。
4. 合成译法:将外来词的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新词。
例如,"football"合成译为"足球","internet"合成译为"互联网"。
5. 借译法:根据外来词在其他语言中的翻译,借用其翻译成目标语言。
例如,"cafe"借译为"咖啡馆","sushi"借译为"寿司"。
综合使用上述翻译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译法,使翻译后的词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习惯和表达习惯。
外来语翻译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两个外来语恐怕就是卡拉OK和网络产生的新词——伊妹儿了。
而像WTO、IT、IP、SOS、CPU、MTV、CD、DVD等外来语,不仅拒绝着所谓的“本土化”,而且直接“大写”着像UFO一样降临我们的头顶。
以至有些语言学家惊呼,入侵汉语的“狼”(英语缩略语)来了!一、源自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许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
如在饮食方面:绿色食品 (green food)、肯德基 (Kentucky)、麦当劳(McDonald’s)、自助餐 (buffet)、奶昔 (milkshake)、热狗 (hot dog)、奶酪 (cheese)、土司 (toast)、三文鱼 (salmon)、沙丁鱼 (sardine)、配司 (paste)、西冷牛排(sirloin steak)、培根 (bacon)、速溶咖啡 (instant coffee)、扎啤 (a jar of beer)、雪碧 (Sprite)、可口可乐 (Coca-Cola)、百事可乐 (Pepsi-cola)、软饮料 (soft drink)。
穿着方面有:牛仔裤 (jeans)、迷你裙 (miniskirt)、比基尼 (bikini)、运动夹克衫 (bi-swing)。
日常用品方面:隐形眼镜 (contact lenses)、香波 (shampoo)、席梦思 (shermons)、腊克 (locquer)、马赛克 (mosaic)、特氟隆 (teflon)。
交通工具方面:汽轮机列车 (turbotrain)、空中客车 (airbus)、A TV (air-terrain vehicle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全地形汽车)等。
此外还有桑拿浴 (sauna)、太阳浴 (suntan)、士多店 (store)、超市 (supermarket)、SOS儿童村、伟哥 (Viagra)、爱滋病 (AIDS)等等,也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林莉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摘 要: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各种语言间相互影响,不同语种间出现了“借贷”或“交换”。
本文讨论了英汉借词互译的几种方法。
与此同时,指出翻译时得注意反映民族文化及习惯表达方式。
关键词:借词;直译;意译;音译作者简介:林莉(1978-),女,安徽凤阳人,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基础部语言教研室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145-02正如萨丕尔所言,语言似文化,是极少能自给自足的。
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交际的需要使不同语言或文化发生间接或直接的接触,从而产生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要素的采借和传播。
而语言学研究表明,语法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词汇却是最为易变的。
几个世纪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大批英语外来借词进入了汉语。
反过来汉语外来借词也融入了英语,并且日渐为人们所了解和应用。
外来词即从其它语言吸收过来的词。
在不同语种的人的接触与交际中,不同语言间的“借贷”或“交换”,即为语言学上所学的语言间的词汇借用问题。
因此,外来词吸收与借用是社会间接触的结果。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各种语言间相互影响,渗透必会加剧,译借词也必然日益增多。
没有借词的语言几乎不存在。
一、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根据自身的语素构成新词,即意译词意译是吸收外来词的最重要的方法。
它注重译名的规范和统一,强调吸收外来词要注意汉语的特点,适应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
如酸雨(acid rain),温室(greenhouse),超级市场(supermarket),博士后(postdoc),洗钱(money-washing)等等。
上述几个词的意蕴均有着很高的透明度,因此给予的译意既形象,有传神。
再看下面的例子,Sunrise industry主要指“电子工业”,但对译文读者来说,若按字面译成“日出工业”,则不知所云了。
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很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的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
如:1)饮食方面:奶昔(milkshake)、热狗(hot dog)、土司(toast)、三文鱼(salmon)、沙丁鱼(sardine)、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扎啤(a jar of beer)、雪碧(Sprite)2)穿着方面: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3)日常用品方面: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香波(shampoo)、马赛克(mosaic)、交通工具方面:空中客车(airbus)、ATV (air-terrain vehicle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全地形汽车)4)其他“桑拿浴(sauna)、太阳浴(suntan)、伟哥(V iagra) 代沟(generation gap)、单身母亲(bachelor mother)、裸体飞跑(streaking) 军事:radar雷达,tank坦克基因(gene)、博客(blogger)“NEET”啃老族: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或“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略语。
美国英语则称之为“boomerang child/kid”“马甲”(sock puppet)“袜子木偶”,是网络社区中为了隐藏身份而注册的IDScene kid(非主流少年):指衣着不遵循传统风格,并且喜欢嘻哈、情绪嘶吼、朋克摇滚以及其他非主流音乐类型的人。
他们通常把头发染成鲜艳的颜色并高高梳在头顶,描着夸张的眼线,穿着修身牛仔裤。
非主流少年们一般年龄都在14到21岁之间,有时也可能大一些或小一些。
政治:Ku Klux Klan三K党,KGB克格勃科技:Laser莱塞(激光),collotype珂罗版(印刷法)金融:mark马克,rupee卢比交通:bus巴士,taxi的士,Boeing波音机械:turbine透平(机)[涡轮(机)],combine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电力:volt伏特,siemens西门子5)文艺及运动爵士乐(jazz music)、肥皂剧(soap opera)、迪斯科(disco)、霹雳舞(break dance)、派对(party)、MTV (music television)、呼啦圈(hula-hoop)、保龄球(bowling)、拉力赛(rally)、蹦极跳(bunge jumping)、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局点(game point)、"灰领阶层"(gray collar,从事维修保养技术工作的人)、"粉领阶层"(pink collar,指从业人员多半为妇女的职业)和"铁领阶层"(iron collar,指机器人)。
英译汉中外来词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解析摘要:在英译汉的翻译中,我们通常把“忠实,通顺”作为我们总的翻译标准,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例如外来词汇的翻译,译者往往找不到规律,本文笔者将就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做出说明。
关键词:外来词汇;英译汉;音译;意译我国民族的语言单凭自己的发展式远远不够的,需要随时吸收外来词汇加以丰富。
然而,英语和汉语事两种不同的语言,往往在英语里有的表达法在汉语里没有,在汉语里有的表达法英语里也没有。
因此,外来词汇的吸收不单是可取的,而且往往是有必要的。
外来词汇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一﹚音译法;﹙二﹚意译法;﹙三﹚半音半意法;﹙四﹚附加说明法。
﹙一﹚音译是翻译英语中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和国名的最主要方法,同时也可用于翻译代表一般事物的英语非专有名词,如:humor译为“幽默”, logic译为|“逻辑”,sofa译为“沙发”,nylon译为“尼龙”,chocolate译为“巧克力”,copy译为“拷贝”,brandy译为“白兰地”,trust译为“托拉斯”,pound译为“磅”,whisky译为“威士忌”,radar译为“雷达”,ton译为“吨”,penicillin译为“盘尼西林”,等等。
﹙二﹚意译也是英语翻译名词的一种常用方法,如:honeymoon译为“蜜月”,horse-power译为“马力”,等等。
通常情况,报纸、杂志、机关、团体等的原文名称,大都含有明显的意义,所以宜采用意译法;地名大都用音译,但有一定含义的地名,一般也采用意译的方法。
如:Life《生活》, Time 《时代》,Picture Post《图画邮报》,Foggy Bottom雾谷﹙指美国国务院﹚, Pentagon五角大楼﹙指美国国防部﹚, White House 白宫,White Hall 白厅﹙英国伦敦的一条街,英国政府机关所在地﹚,Fleet Street 舰队街﹙英国伦敦的一条街,以报馆集中著称﹚,Iceland 冰岛,Cape of Good Hope 好望角,Pacific Ocean 太平洋,Oxford牛津。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
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
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英语中来自汉语的外来词外来语指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新词语,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新词语来源之一。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其他语言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汉语和英语互相借鉴,产生了许多“外来词”,现举出几个英语中来自汉语的外来词,并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
音译词:1.Lychee荔枝,原产中国,1782年被介绍到西方,西方人直接将中文音译成英文lychee或litch e。
之所以音译而不意译大多是因为起先英语中没有跟这个汉语单词相对应的事物,随着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音译成了英语中外来词最大的来源。
类似的有silk(丝绸)tea(茶) 等等。
2.Guanxi英语中'关系'一词是用"relationship":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等.近年来国外的人发现"relationship"已经不能很好解释中国的"关系"(即利用个人所拥有的人际资源以谋求政治或经济上的利益好处),guangxi一词入主英文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不可代替性,其他语言中实在找不到相应的词来翻译中国人的“关系”,于是只好借用。
类似的有kungfu(功夫) Tai chi(太极)kylin(麒麟),这类音译词作为英语单词的出现,恰恰是中国文化传播在英语国家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意译词:3.Long time no see 问候语:好久不见。
这种写法并不符合英语语法,“longtime no see”可能在19世纪末由大批移民美国的华籍劳工使用而成为了一个美式英语短句。
其后随着英美之间的商业和海事往来而进入了英式英语的领域。
4.Paper-Tiger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毛泽东在延安与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这一词。
英语中常见外来词语(一)同化词(Denizens),指的是较早被吸收,现在已被英语完全同化的外来词,它们已完全遵循英语本族词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如来自拉丁语cuppa的cup,来自法语changier的change等.(二)非同化词(Aliens),指的是还保留原有发音和拼写规则的外来词,它们一般很容易从字面识别出来,如来自汉语的kowtow (磕头),来自法语的résumé(简历)等.(三)译借词(Translation-loans),指的是根据原语言词汇或短语的构成方式,用英语进行模仿翻译过来的外来词.其中有的是根据意思进行翻译的,有的是根据声音进行翻译的,前者如来自汉语hǎo jiǔ méi jiàn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来自拉丁语Lingua materna的mother tongue(母语),后者如来自俄语kyrak的kulak(富农),来自拉丁语cetel的kettle(壶)等.(四)借义词(Semantic-loans),指的是英语本族词汇中吸收了其它语言意思的那部分单词,即只借义,不借形.如Pioneer原义表示“工兵”,后来在美语中表示“拓荒者”,又吸收了俄语“少先队员”的意思.再如dumb在原英语中只表示“哑的,寡言的”,后来吸收了德语dumn的意思“愚蠢的,笨的”等.五、常见外来词的归类拉丁语词汇在英语的整个历史时期都不停地被融入,起先是口语,后来是书面语,包括宗教、文学和科学等方面.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英格兰前,拉丁文明中的一些物体词汇已开始被吸收,如wine、dish、cup、butter、cheese、mile、pound、bargain等.在古英语时期,尤其是罗马基督教传入大不列颠岛后,很多反映宗教文化的拉丁语词汇进入英语,如今天还使用的chalk、school、castle、bishop、devil、street、mountain、altar、candle、martyr、temple、creed、monk、nun、mass、hymn、priest、pope、shrine 等,还有一些关于贸易的词汇,如box、fan、fork、kettle、linen、mat、pound、ton、spend等.现代英语时期吸收的新词汇主要与科学及一些抽象概念有关,如chemist、genius、formula、memorandum、veto、area、scientific、function、vaccum、irony、theory、education、exist、appropriate、precise等.斯堪的纳维亚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一方面是源于中世纪北欧海盗对英国的劫掠;另一方面是由于11、12世纪英国人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居民的和平交往,古英语中大量的挪威和丹麦语便是此时引入的,今天我们仍然使用的单词有die、knife、hit、haven、till、they、(them、their)、root、call、give、skin、score、sky、ill、weak、window、take、swirl、scant、want、get、wrong、leg、same、cake、crave、crop、egg、husband、ill、kind、law、skill、anger、kid、odd、gain、plough、thrift等.在诺曼征服后,说法语的诺曼人成了英格兰的统治阶级,法语自然成为官方语言而被应用在各个方面:法律与行政(people、crown、reign、noble、blame、arrest、state、judge、jury、justice、evidence、pardon、government、state、country、county、parliament、council、vassal、fief、police);军事(aid、banner、captain 、arms、battle、peace、war、conquer、sergeant、victory、archer);宗教(religion、hermit、lesson 、virgin、pity、pray、Bible、baptism、confess、divine、sermon、grace、repent、sacrifice);衣服(fashion、lace、coat、dress、gown、robe、collar、mantle);食物(beef、mutton、pork、dinner、feast、sauce、spice、salad);建筑(beauty、image、design、castle、pillar、tower);文学(art、beauty、literature、story、chapter、poem、prose、rime);科学(medicine、surgeon、remedy、physician)等.16世纪以后,随着英法两国交往日益增多,法语继续为英语提供了很多新词汇,比如trophy、terrain、vase、moustache、unique、attic、soup、canteen、brochure、corduroy等.文艺复兴时期,希腊语对英语的充实贡献最大,这部分词汇有的是间接经拉丁语或法语汇入英语的,如ink、place、surgeon、slander 等;有的是直接在交流中汇入英语的,这部分词主要在文学和科技方面,如philology、myth、geometry、tragedy、gymnastics、prologue、drama、stigma、crisis、rhapsody、analysis、telephone、telegraph、anthology、zoology、psychology、epidemic、cosmetic等.希腊语还给英语引入了很多的词缀,例如bio-、auto-、hydro-、mono-、para-、homo-、-ism、-graph、-ise、-meter、-gram等.除上述四种语言外,在现代英语时期,英语在同外界的交流中还吸收了很多其它语言的词汇.如源自意大利语的fresco、cupola、sonata、colonade、concert、piano、solo、soprano、pedestal、bass、tenor、costume、model、sonnet、stanza、profil、model、amber、opera、vista、quartet、soprano等;源自西班牙语的bizarre、cork、risk、anchovy、galleon、embargo、cargo、parade、cigar等;源自德语的carouse、dock、plunder、zinc、quartz等;源自葡萄牙语的cobra、tank、firm、buffalo、pagoda、caste、veranda、flamingo等;源自荷兰语的booze、hold、boom、slope、land、scape、wainscot、tackle、clock、skipper、deck等.19世纪后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又使英语吸收了欧洲以外很多语系的新词汇,如源自汉语的lichi、sampan、typhoon、ketchup等;源自俄语的kulak、mammoth、steppe、rouble、czar、troika、commissar等;源自阿拉伯语的hashioh、shadoof、sultan、sheikh、ghoul、roc等;源自澳大利亚当地语的boomerang、wombat、billabong、dingo等;源自日语的tycoon、karate、hara-kiri等;源自印度语的pajama、polo、chutney、cashmere等;源自西非当地语的chimpanzee、guinea、gorilla等;源自北美当地语chocolate、tomato、tobacco等.二战后,新词(neologism)快速席卷了整个英语世界.新词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chain reaction、radioactivity、overkill、astronaut、countdown、software、database等;二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如discotheque、credit card、spokesman、black power、gulag、supermarket、house sitter等;三是其它语言文化对英语的渗透,如cosmonaut、sputnik、apartheid、maotai、sushi、haute cuisine等.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它在演变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不断吸收着其它语言中活跃的词汇以充实壮大自己,并应时摒旧容新,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大全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中国与外界的接触、特别是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主要是英语),最常见的词汇包括迪斯科(disco),沙发(sofa),芭蕾 (ballet),基因(gene),克隆(clone),高尔夫球 (golf),巴士(bus),博客(blog)等,不胜枚举。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君子,那么英语是否也吸收了来自于汉语的词汇呢?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在数量上并不那么突出。
现根据网上搜索结果整理如下,如有遗漏之处,请读者自行添加。
以英语字母为序1.banzai 来自“万岁”的日语发音2.Beijing 北京3.Bok choy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后者已淘汰4.Bonsai来自于“盆栽”的日语发音)5.Canton 广东6.chai 来自于“茶”7.Changshan“长衫”,男子用8.Cheongsam “旗袍”,来自于“长衫”9.chi 或 qi 气(功)10.chin chin (toast) ,你好、再见、举杯祝酒,干杯11.China 或china“中国”或“瓷器”12.china ware 瓷器13.Ching,Qing 清(朝)14.chop chop 来自于“快”广东话发音(kap)15.chopsticks 筷子16.Chop-suey 来自“杂碎”17.Chow mein 来自“炒面”18.chow 或 chow chow“狗”广东话发音19.chow (food) 炒饭,食品20.Chung-Kuo 中国,已不常用21.Confucius来自“孔子”22.coolie(koolie))来自“苦力”23.Cumshaw赏钱,来自“感谢”24.dazibao 或 big character newspaper 大字报25.Dim sum 来自“点心”,现广泛用作“小吃”,“早点”26.Dingho来自“顶好”,虽然此词被收入部分辞书,但一般美国人似乎不懂这个词的意思27.dojo 道场 (武术训练场),日语发音28.egg foo young 蛋芙蓉29.Feng shui 来自“风水”30.futon 沙发床,来自于日语汉字“布团”的发音31.gaijin 外国人,来自于日语汉字“外人”的发音32.geisha 艺伎日语汉字“艺伎”的发音33.ginkgo银杏,可能来自于“银杏”日语发音ginkyo ,但在写作时出现错误而将错就错了34.Ginseng来自“人参”35.Gung ho或gung-ho(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