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外来词的翻译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939.50 KB
- 文档页数:12
浅谈汉语音译外来词的翻译规律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
这些新词,有些是可以从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条,但也有一些很难找到对应的字眼。
在译介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考虑源语的内涵,还需考虑能否为读者所承受。
本文尝试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汉语音译外来词的翻译规律。
关键词:音译;外来词;审美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开展,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往日益加强,人们之间的接触也空前频繁。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新词涌入中国,丰富着国人的生活。
这些新词,有些是外来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为了防止曲解就不能采用牵强附会的翻译,而是应该采用音译。
音译外来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为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汉语始终保持着勃勃的生机。
千百年来,无以计数的汉语音译词产生出来,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那么经过时间检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固定成员。
改革开放30 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开展、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国内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和严密,音译外来词的来势之凶猛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在这种情势下,对汉语音译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音译不是简单地用一样或相近的汉语语音词组来表示,而是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原词译为符合汉语习惯并能为广阔人民群众所承受的语音相近的词。
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反之,就会被淘汰,因为翻译不但需要考虑源语的内涵,还应考虑能否为目的语读者所承受。
二、外来词音译的心理承受由于汉字既表音又表义,并且一样的字音多对应有不同意义的汉字,这虽给音译带来诸多不便,但同时也使音译丰富多彩。
在音译词中比拟成功的例子有:可口可乐(coca cola)、金利来(goldlion〕、好利来(holyland〕、席梦思〔simmons〕、雪碧(sprite〕、耐克(nike〕、可伶可俐(clean-clear〕、康乃馨(carnation〕,基因(gene)等,这些词的翻译都抓住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在选用作为音译符号的汉字时,尽量运用那些接近原借词所指事物或概念的形象之字眼,从而使读者从音译词字面意义上,很快领悟原借词所指称的概念内容,而且还能产生一种美感,使这些词很快被人们所承受。
外来词译法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外来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或引进到本国语言中的词汇。
在现代社会中,外来词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尤其是在科技、商务、文化等领域。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文化背景和发音特点的差异,外来词的翻译常常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外来词的译法,包括直译、意译和音译等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将外来词直接按照原词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保留了原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但缺点是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词的意思,导致读者或听者难以理解。
实例1:WiFi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全称为Wireless Fidelity。
直译法将其翻译为“无线保真”,保留了原词的意思和语法结构。
实例2:SoftwareSoftware是指计算机上的软件。
直译法将其翻译为“软件”,保留了原词的意思和语法结构。
直译法适用于那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词汇或者需要保留原词的特定意义和语法结构的情况。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外来词的意义和上下文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词的意思。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翻译,使译文更易于理解,但缺点是可能失去了原词的某些特定含义。
实例1:HamburgerHamburger是指汉堡包。
意译法将其翻译为“汉堡”,传达了原词的意思,同时符合汉语的习惯用法。
实例2:SushiSushi是指寿司。
意译法将其翻译为“寿司”,传达了原词的意思,同时符合中文的文化背景。
意译法适用于那些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翻译的情况。
音译法音译法是指根据外来词的发音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原词的发音特点,但缺点是可能无法传达原词的意思,导致读者或听者难以理解。
实例1:PizzaPizza是指比萨饼。
音译法将其翻译为“披萨”,保留了原词的发音特点。
实例2:CappuccinoCappuccino是指卡布奇诺咖啡。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
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
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
归化策略在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
目前,就汉语中外来词的翻译而言,大都倾向于异化策略。
而笔者认为,一味的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不利于汉语的语言民族化,提倡用归化的策略吸收外来语。
标签:归化;外来词;民族化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Venuti)于1995年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正式提出来的。
所谓“归化”,是指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1]。
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文化的交流,因而大力提倡异化翻译,而忽视了归化翻译的基本信息传达作用。
笔者认为,在外来词翻译中,应重视“归化”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异文化成分转化为目的语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利用目的语中的已知信息来表达,减轻对异文化的排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本文拟以汉语中英语外来词为例,探讨归化策略在其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一、何谓外来词?外来词又叫外来语或借词,对其定义的界定学术界争论已久。
笔者采取史有为先生的说法,即“外来词是指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化了的汉语词”[2]。
中国正处于汉语外来语吸收的第三次高潮,这一时期多为英语外来语,其数量之大,几乎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归化策略在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翻译中的应用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
史有为先生在给外来词下的定义中也使用了“汉化”一词。
无论“改造”还是“汉化”,笔者认为,其实都是指翻译策略中的“归化”。
本文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翻译中的“归化”现象,归纳为两种情况,即“完全归化(completely domestication)”与“非完全归化或半归化(partly domestication)”。
外来词的译借类型及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1 各类外来词的译借外来词是指从外国文化中通过翻译、借用而来的词汇,它们种类多样,可以分为七类:1. 外语词:外来语中提取直接用于汉语的词汇,如篮球(basketball)、拉面(ramen)等;2. 译音词:外语读音转译成汉语的词汇,如客厅(living room)、冷饮(cold drink)等;3. 译义词:从外语中提炼出翻译成汉语的词汇,如计算机(computer)、洗衣机(washing machine)等;4. 成语词:具有较强文化内涵的外来成语词汇,如断章取义(quoting out of context)、看家本领(Home advantage)等;5. 音译词:外语词汇以部首、偏旁或构词法等方式翻译成汉语中的表意文字,如阿Q(Aq)、怡然自得(yiranzide)等;6. 拼音词:以拼音字母表示的外籍人名、外来物种名字或地名等,如米哈伊尔(Mikhail)、马里兰州(Maryland)等;7. 混合词:两种语言构成的新词,多为历史上西方文化驻扎地或居民自行创造的词汇,如把戏(burlesque)、即兴演出(impromptu)等。
2 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外来词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而且也深刻影响着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与文化信息性。
如:1. 丰富了汉语词汇:外来词更能满足快节奏生活中对新词汇的需求,以及把新活动、新物质中的新词汇取代旧有表达方式;2. 改变了习惯用语:外来词的传入不仅给汉语带来了新内容,也改变了汉语习惯用语,如用英文表示“关键词”(keyword);3. 扩大了视野:外来词不仅仅给汉语带来了新内容,也扩大了人们汉语阅读写作的视野;4. 增强了汉语表达效果:外来词的传入丰富了汉语各种语法形式、修辞手法;5. 增进了民族交流:由于外来词携带着外国语言文化的特点,可以开阔国人的视野,加速民族交流,促进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6. 提升了汉语竞争力:外来词的传入也给国家、民族语言增加了竞争力。
汉语词汇外来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汉语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具有广泛的使用和高度复杂的词汇系统,其词汇的构成和形成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外来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来源之一,对汉语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借用过来的词汇,它们往往是因为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而被引入汉语中。
在汉语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外来词通过借用、音译、意译等方式渗透进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也带来了新的思想、知识和文化。
外来词的引入使得汉语词汇更加广泛、多样化和灵活,丰富了人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方式。
通过对外来词的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动态,从而增加了汉语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力。
然而,外来词的引入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外来词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汉语词汇的过于依赖外来语言,影响了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外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以保证其与汉语词汇的融合和适应。
因此,在处理外来词的引入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兼顾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提升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
在合理引入外来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汉语词汇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汉语词汇与外来词的有机融合,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和表达真实的需求。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汉语词汇和外来词进行更详细的定义和分类,并探讨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外来词在丰富汉语词汇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关于汉语词汇保护与外来词合理引入的结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来词这一重要的词汇来源,促进汉语的发展和传承。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汉语词汇与外来词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进行阐述,明确文章的目的与总结。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汉语词汇的定义和特点、外来词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浅析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要强摘要:近年来,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大量出现,并产生一些新的现像如字母词异军突起、音译词回潮,这对汉语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英语外来词的来源形式和发展变化,尤其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涌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国际一体化的进程,英语外来词在内容上也不断更新。
本文在分析了英语外来词带给汉语发展的利与弊之后,提出我们应该对英语外来词进行合理地运用和规范,使它能够起到促进汉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发展;递增;影响;规范中图分类号:H313.5Analysis of Chinese loan words in EnglishYao qia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nglish loan words in Chinese in the appearance of large numbers and produce a number of new words are like the letters such as the emergence, resurgence of the word who, which the Chinese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of loan words in English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network into people's liv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process, English loan words in content is also constantly upd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glish loan words in Chine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s and cons, the proposed outsid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hould be a reasonable use of words and norms, so that it can play a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development.Keywords: English loan words; Development; Incremental; Influence; Norms引言所谓“外来词”指的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文化长廊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雷艳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语言被视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交融改变也是常有的现象。
随之出现了外来词,被称作“外来语”或“借词”。
汉语中也有许多外来词,尤其是英语来源的外来词居多。
这类外来词的引进一方面被认为打破了纯正汉语体系,使得汉语使用混乱,不规范。
但另一方面来讲,外来词引进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承载的文化概念和思想。
从某种层次上来说,外来词起到了丰富本族语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作用。
当然,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外来词进行有效的翻译,使其使用规范化,最大程度的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了解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外来词;发展历史;翻译[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193-01一、外来词的发展历史每一种语言都深刻反映了某一社会的文化积淀,外来词是向目标语文化传播外来文化的使者。
对于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国门开始向西方敞开之时。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
随后出现了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大量反映西方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涌入中国。
之后又建立了许多翻译机构,使得外来词大规模的被汉语吸收。
再后来的五四运动至今,外来词的翻译范围更广,数量更多。
大量的西方生活模式及其词汇被带到国内,外来词的传播和普及使汉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二、外来词的翻译外来词的翻译与其发展历史紧密相连。
不同时期外来词的翻译呈现了不同特点及翻译策略。
首先是音译为主的翻译策略。
由于译者暂时不能找到汉语中能表达外来词原意的对等词语,按照外来词的读音,把汉字当成注音符号来书写外来语的词汇。
但是这也存在不足,音译词与原词的意思毫无相关,因此不能表现原词的意思。
而且单纯看这些音译词,会发现它们根本不能组成完整或相关意思的汉语词语,也不能表达任何意思。
音译外来词化的角度分析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音译作为一种翻译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反映最为敏感,且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其产生和发展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要正确理解音译外来词,译者必须深谙文化,取字用词需考虑到语言文化传统。
二外来词音译的特点音译是一种以原语言读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一般根据原语言内容的发音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
音译通常用于姓名、企业、地名和国名等的翻译。
音译词只可以连在一起使用,不可拆分,否则没有意义。
音译除普遍用于人名、地名的翻译外,在翻译一些外来事物的词汇、新发明的材料或产品的名称时,因为对所翻译的内容未能完全把握,或因为在译语中找不到与源语相对应的词汇,译者往往采取“音译”的方法将其译出。
音译外来词自古就有如:匈奴(Huna)、佛(buddha)等,它们属于古代的音译外来词;雪茄(cigar)、康拜因(combine)、加仑(gallon)、等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费尔泼赖(fair play公平竞争)、迪斯科(disco)、克隆(Clone)、布丁(Pudding)、耐克(NIKE)、迪斯科(disco)、欧佩克(OPEC)和托福(TOEFL),属于近现代的音译外来词。
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音译使译名在发音的感觉上接近原名,通过保持原名的韵律和声音传达异域风情。
三文化对音译的影响随着对外交往日益密切,产生了丰富的外来词,而这些新词语在融入目标语的过程中,甚至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音译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翻译外来语时,应与目的语所在国家的风俗文化相适应。
只有这样的翻译才会受到目的语所在国家的欢迎。
如:Ford (福特),福字是中国喜欢的字,认为运气好;“海信,Hisense”源自High sense,意思是“高度灵敏”。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汉语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其中英语外来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本文将对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原因。
一、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普遍存在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广泛使用不仅体现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和需求。
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大量的英语词汇已被汉语所吸纳。
例如,“手机”、“电脑”、“WiFi”等单词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1. 扩充汉语词汇量:英语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使其更加灵活多样。
同时,英语外来词也与其他汉语词汇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为汉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影响语言表达方式:英语外来词的使用给汉语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
一些英语外来词具有简短、精准的特点,使得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OK”、“NO”等简单的英语外来词已渐渐成为汉语中常用的口头语。
3. 加速语言演变:英语外来词的引入对汉语的语音、语法、句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外来词的读音和发音方式与汉语的音系存在差异,这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改变。
同时,外来词的使用也会影响到汉语句法和语法结构的演变。
三、英语外来词被引入汉语的原因1. 科技进步和信息交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交流的加快,很多国际通用的科学名词、技术词汇等被引入到汉语中。
这些词汇无法用汉字简单表达,必须采用外来词。
2. 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国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外来词的引入符合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3. 文化交流和时尚潮流:英语外来词中的一些时尚、流行词汇被中国年轻人广泛接受和使用。
这些词汇不仅仅是语言的借用,更代表了国际文化的融入。
四、合理运用英语外来词的原则1. 尊重汉语语言特点:在引入英语外来词时,应尽量符合汉语语音、语法和句法的规则,保持其与汉语整体的协调性。
⾳意兼译:外来词翻译的最⾼境界⾳意兼译:外来词翻译的最⾼境界汉语外来词的基本借⽤⽅法,就是通过⾳译或意译,把外语译为中⽂。
⼀般说来,⾳译法属语⾳翻译,不考虑词义对应;意译法只据原⽂词义翻译,不考虑语⾳问题;⽽使⽤⾳意兼译法,就要兼顾语⾳与词义两⽅⾯,既考虑使译⽂与原⽂的语⾳相近,⼜⼒求创造出体现原⽂特点但⼜不拘泥原义的词义,⽽且这个词义还得符合本民族语⾔的语⾳语义习惯。
可见,成功地创造出⾳意兼译的⼀个外来词,确实是复杂⽽⾼难度的⼯作。
成功的⾳意兼译外来词,需要匠⼼独运的构思和斟酌,例如:霓虹(neon)、基因(gene)、雪碧(Sprite)、飘柔(Rejoice)、维他命(vitamin)、⾼露洁(Colgate)、⾦利来(Goldlion)、踢踏舞(tittup)、嬉⽪⼠(hippie)、的确良(dacron,布料)、席梦思(Simmons)、保龄球(bowling)、扑热息痛(Paracetamo1⽌痛药)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世界驰名饮料CocaCola要打⼊中国市场,为汉语译名⽽绞尽脑汁,最后定名“可⼝可乐”,确为神来之笔!“美国对⾮英语国家留学⽣的英语⽔平考试”(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缩略为TOEFL),译为汉语“托福”。
中国⼈为什么⾃然⽽然地接受了这个⾳译外来词呢?因为“托福”带有祈求吉祥的⽂化含义,且读⾳顺畅。
电⼦信箱(E-mail)汉译为“伊妹⼉”,含有“秋⽔伊⼈”的中华诗歌⽂化情韵,蕴涵着温馨的情致。
⾳意兼译词“脱⼝秀”译⾃英语talkshow(⼀种即兴发挥式的电视谈话节⽬),说着顺⼝,听来悦⽿,堪称传神⼀绝。
在不违背⾳译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遴选出有既与原来的读⾳相近似,⼜与汉语某种表意相关联的汉字来构成词语;⼒求使中国受众“望字⽣义”,引发美好想象,顺应这些具有表意性汉字的脉络,去揣测进⽽把握这个外来词语的⼤概意义——这就是⾳意兼译的汉语外来词的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