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41
74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y Forum / 南方建筑/ South Architecture 2010.1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of Paris卞素萍Bian Suping1 巴黎拉德方斯2 巴黎的城市轴线3 巴黎协和广场4 凯旋门5 纪功柱6 巴黎埃菲尔铁塔摘要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
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巴黎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整合保护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aspects ofcities, which are urban structure, urban texture and urban spatial form.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wo classic means of urban design. Through interrelation, urban streets, transports and urban spaces may be integrated. Finally it expatiates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old cities. Discussion also focuses on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and greenbelt planning. It provides many valuable teaching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ris, urban form,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transport, integration, conser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232(2010)01-0074-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保持城市应有的特色,一直是各国探讨的重要问题。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它反映了城市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城市发展的特点。
城市形态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形态的概念与演变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城市的发展历程、功能分区、用地利用以及交通系统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历史上,城市形态的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城市的线状布局到现代城市的多中心布局,城市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城市形态的特点与分类城市形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尺度、布局和组织结构方面。
在尺度上,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城市通常具有明显的多中心布局,中城市一般有一个中心或多个互相联结的中心,小城市则以单一中心为主。
在布局上,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放射状、环状、线状和混合型。
放射状城市指从一个中心向周围放射状展开,环状城市以环为特色,线状城市呈现线条状的布局,而混合型则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组合。
城市形态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区、功能区和居住区等。
三、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文化因素也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会在城市形态上表现出来。
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也会对城市形态产生影响。
四、城市形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形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紧凑的城市形态有利于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环境,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城市形态还决定了城市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氛围。
一个有良好城市形态的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社会交流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对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保护与更新项目分析研究,尝试通过城市形态类型学总结关于历史街区改造的思路与方法。
标签: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设计历史街区江阴市长泾镇Abstract:By the analysis approach of Changjing Town urban design, the thesis tries to sum up the method of historic district modification.Keywords:Urban typological morphology, Urban Design, historic district, Changjing1城市形态类型学简介1.1 城市形态学“形态学”(Morphology)早期被广泛应用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分析城市问题被称为“城市形态学”。
城市形态学包括城市的物质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
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中的物质要素。
对城市物质形态的研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尺度层面:“建筑与基地(buildings and plots)、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城市(town or city)、区域(region)”。
其中前两者属于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城市”属于中观尺度上的研究,“区域”属于宏观尺度上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
其中街廓形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又可以细分为“建筑形态”和“景观形态”。
1.2 城市类型学“类型学”(typological)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體系。
在城市和建筑研究领域,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历史的内涵;二是抽象的特性。
其实际操作方法可以总结为“具体—抽象—具体”。
1.3 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形态类型学便结合了形态学和类型学两个理论的特点和长处,用来分析理解城市形态演变发展。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2009-1-5 8:02:45【大中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
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
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
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
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
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
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一般为二三个组团,也有更多的。
若各组团之间呈带形伸展连续分布,则形成了带状城市。
多核组团状城市的公共中心比较分散,一般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道交|考试大|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4-14摘 要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已经在西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失、管理混乱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该文试图通过以中微观层面出发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理论基础,对其产生、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展开论述,重点分析谷凯、怀特汉德针对平遥古城展开的形态学研究,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可适性与发展困境,为中国的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边缘带演进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
关键词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研究综述 本土化Abstract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has formed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west,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oss and management chao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take Conzen's urban morphology from the micro lev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ttempt to discuss it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 China. We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by Gu Kai and Whitehand, and discuss theKeywords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review, LocalizationReview赵 瑞 | Zhao Rui郝占鹏 | Hao Zhanpeng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城市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城市形态及其特点分析------- 上海近代法租界城市形态的塑造一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汲取古今中外重要的城市形态的丰富理论和经验,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位置生态学城市意象相互关系三城市形态概念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形态”,英文为“Morphology”,来源于希腊语言Morphe(形)和Logos (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
因而有的学者将城市形态概括为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
武进将它进一步论述为:“由结构、形状和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美国著名的城市学专家凯文·林奇则从城市形态的运作机制出发,提出任何一般的城市形态理论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并强调指出,城市形态“应该是一种强调参与者的目的和参与者学习能力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城市形态形而上的概括。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四城市形态理论追溯城市形态理论最早产生于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城市形态:占据一定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城市空间形态:
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形成原因受市中心吸引作用;位于平
原地区
受城市用地限制或河
流、山地阻隔或规划
控制等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
形限制,如河谷地区
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
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
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
产和生活,各片互不
相连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
干线或地形区延伸
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
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
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
节省投资
便于城市扩大规模,
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
区,亲近自然
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
不方便,市政建设投
资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
一个方向,且运距长
城市实例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2009-1-5 8:02:45【大中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
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
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
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
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
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
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一般为二三个组团,也有更多的。
若各组团之间呈带形伸展连续分布,则形成了带状城市。
多核组团状城市的公共中心比较分散,一般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道交|考试大|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10级建筑学3班程轶学号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
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
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
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
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经典的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纯粹天马星空的创意?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普适性的设计⽅法?如果可以知道⼀个设计的所有可能结构类型,⽅案构思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瞎⼦摸象⼀般?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希望对不同城市空间层次(从城市整体到⽚区、功能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类型进⾏归纳,总结典范模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解释。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课程将分为6-7期,每期围绕⼀个主题,介绍不同层⾯的设计总图类型和模式,今天先来看看城市结构模式。
如果把⼀个城市当成⼀个整体,想要提取其结构模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个城市往往是在多种因素作⽤和影响下,不会那么纯粹。
城市规划原理说上提到过⼀些典型的模式类型,⽐如带状、⽹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和群组等,这些模式类型的城市到底长什么样呢?还是结合城市路⽹图⼀起来看看吧。
1带状带状城市主要是在交通线的影响下发展所形成,或者受地形影响沿着⼭⾕或⽔体岸线分布,具体的⼜可以分为带型连绵或带型组团结构,带型连绵式城市的的中⼼感⽐较弱,发展⽐较均质,模式图如下(图⽚来源于⽹络):1.⽢肃-兰州:兰州是典型的河⾕型城市,位于黄河⾕地中,其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组团格局。
2.厄⽠多尔-基多:基多北部为新城区,南部为旧城区,南北长25千⽶,东西宽5千⽶,城区东西两侧是海拔4790⽶的⽪钦查⽕⼭。
3.阿曼-马斯喀特:马斯喀特是阿曼⾸都,三⾯环⼭,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整个市区沿着阿拉伯海岸线⾃然伸展,形成狭长形状,由6个区组成。
4.澳⼤利亚-黄⾦海岸:黄⾦海岸位于澳⼤利亚东部海岸中段,由⼀段长约42公⾥、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由北⾄南成带状分布5.中国-深圳,深圳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滨城市,整体的结构是沿海岸线的带型组团结构2⽹格状 ⽹格是最典型的城市形态之⼀,由相互垂直的路⽹构成,⼀般适⽤于平原城市。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及评价凯文·林奇的生平及影响林奇曾在耶鲁大学凯文•林奇(1918-1984)曾在耶鲁大学师从一代建筑宗师弗兰克•L•赖特,并最终成为麻省理工(MIT)的规划教授。
他花费了5年时间研究人们在穿梭于城市中时,如何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解读和组织,从而于1960年出版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最有影响的著作——《城市意象》。
在20世纪的美国,他被称为杰出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
他的理论开拓了研究城市设计理论的一块新天地,影响了现代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凯文·林奇的社会及专业背景在19世纪、20世纪交替之际,美国的城市规划以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和花园城市理论为基础。
在这种理论中,强调城市不仅能而且应当进行设计,因为创造美好而有秩序的环境城是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一个美好的城市可反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向市民逐渐灌输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提高道德和社会的意识。
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中的形态决定论面临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中的“”面临着来自社会学家的公开质疑和强烈挑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林奇作为MIT的一名年轻教师,开始了他致力于一生的城市设计的研究工作。
计的研究工作凯文·林奇的代表著作一1960年出版《城市意象》(The Image1960年出版《城市意象》(The Imageof the City)一书,提出城市意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
城市形体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观察而形成感觉,从而逐步认识城市本质。
城市环境的符号、结构越清楚,人们也越能识别城市,从而带来心理的安定来心理的安定。
凯文·林奇的代表著作一城市意象理论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概认为城市要表现下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作者:谷凯(原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12期)【摘要】城市形态(urbanmorphology)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虽然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但城市形态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方探索全面与理形态的理法长期以来在学术领域还未有共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尝试建立新的理论研究框架。
在强调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理论的体系内,“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analysis)与“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behavior)被强调作为主要的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
这一动态与开放的研究框架,将抽象的政治与社会经济因素与实体的物质环境、局部的建筑环境与整体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城市形态研究更趋于理性与客观。
同时阐述了建立系统与全面的城市形态研究框架对充实城市规划方法及建立和完善城市设计基础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形态的概念(morphological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of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
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
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morphology、urbanform或urbanlandscape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