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_灿烂的青铜文明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491.00 KB
- 文档页数:14
灿烂的青铜文明(合集5篇)第一篇:灿烂的青铜文明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学习:1、在,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
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表现出、有、。
2、与商周同时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明是文化。
此外我国的陶瓷也也很发达,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家。
所以中国在英语中被称为。
3.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相继出现了被称为“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时候都已经有了,而且还出现了牲畜圈养以及王室的牧场。
因此、、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合作探究: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2﹑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3、什么是青铜文明,其表现在哪些方面?4﹑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与这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什么关系?课堂检测:1、()是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A夏朝B商C西周D东周2、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D青铜神树3、()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4、商朝手工业中最为突出的是()A纺织业B制陶业C青铜铸造业D冶铁业5、下列器具中,那一项是夏朝人不曾使用的()A青铜器B玉器C陶瓷D铁器6、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主要劳动力是()A.奴隶B.农民C.工人D.农奴7、以下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说法错误的是()A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B没有人身自由C可以随意的买卖D有自己的土地8.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以外,还有A.装饰品B.食器C.乐器D.盛水器具9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第二篇:灿烂的青铜文明《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稿)【学前必知】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认识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和制作工艺;(3)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青铜文明特点及其代表性青铜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青铜器实物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青铜文明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1. 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 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和制作工艺;3. 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青铜文明特点及其代表性青铜器。
三、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2. 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青铜文明发展规律;3. 青铜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青铜器实物或图片、PPT、教学视频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青铜文明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古代文明的发展;(2)提问:你们对青铜文明有什么了解?青铜文明有哪些重要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浏览教材,自主学习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和制作工艺;(2)讲解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青铜文明特点及其代表性青铜器;(3)通过对比分析,探讨青铜文明的发展规律。
4. 案例分析:(1)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青铜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青铜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2)选择一种青铜器,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下节课分享。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通用3篇)第5课绚烂的青铜文明篇1第5课绚烂的青铜文明【学习目标】1、司母戊鼎(∨)【学问梳理】一、青铜器的超群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消失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绚烂时期,闻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著名的“ ”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进展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
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日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凄惨生活1、奴隶社会的主要冲突:阶级和阶级的冲突。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凄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四羊方尊)(司母戊鼎)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2、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3、我国青铜文化的绚烂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下列关于西周农业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五谷”齐备b.知道治虫害c.知道选良种d.使用牛耕5、闻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当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消失瓷窑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二、非选择题1、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的名称。
【拓展视野】1.(08福建泉州卷)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第5课绚烂的青铜文明【学问梳理】一:原始、商朝、司母戊鼎、三星堆、商朝、瓷器二:商周、禹、选种、施肥、治虫害、商周、牲畜圈栏三:奴隶主、奴隶、殉葬品、祭祀【自主检测】选择题:a.b.b. d. b.b.非选择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拓展视野】b第5课绚烂的青铜文明篇2第6课绚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绚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篇一: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青铜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另辅以图片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兴亡情况。
那么,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节内容—《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正式讲授把同学分为两大组,各自回答幻灯片上的问题。
第一组: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3.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4、青铜制造业有何特点?第二组: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3、商业发展的表现?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看第一大组的同学如何解答第一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包括青铜器、瓷器和陶瓷业。
2、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制造业开始出现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3、展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是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认识。
4、展示幻灯片图片,归纳出青铜制造业的的特点。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课程标准:(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3)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认识到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得看历史能力。
通过对教材中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夏、商、西周奴隶的悲惨生活,说明奴隶主统治的残酷性,培养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开始接触历史,对学习满怀希望,热情高,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但同学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和目标,促进组内的合作。
三.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四.教学难点: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归纳法、谈话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板书: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手工业(1)、青铜器的发展过程(2)、青铜器的用途(3)青铜器制作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X围广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繁荣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农业:品种、技术、工具2、畜牧业:品种、方式3、商业:三、奴隶的悲惨生活[复习导入]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是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
2. 使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如制作工艺、器型种类、纹饰特点等。
3. 培养学生对我国青铜文明的自豪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青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3. 青铜器的器型种类和纹饰特点4. 青铜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5. 青铜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代表性遗址和文物。
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种类、纹饰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代表性遗址和文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种类、纹饰特点。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青铜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灿烂的青铜文明》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涵盖青铜文明起源、发展、代表性遗址和文物的课件。
3. 图片资料:收集青铜器图片,展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种类、纹饰特点。
4. 讨论话题:准备与青铜文明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的兴趣。
2. 讲解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代表性遗址: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讲解其发展过程以及代表性遗址,如三星堆、安阳殷墟等。
3. 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讲解陶范法、失蜡法等青铜器制作工艺,并通过课件展示制作过程。
4. 青铜器的器型种类和纹饰特点:介绍各种青铜器型如鼎、簋、盘等,以及常见的纹饰如夔龙纹、云雷纹等。
5. 青铜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探讨青铜文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代表性遗址和文物等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种类、纹饰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3. 情景模拟:模拟青铜器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青铜器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