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矿集中胶带大巷作业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9
皮带大巷作业规程山西汾西正善煤业责任有限公司皮带大巷掘进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概况 ........................................................................... . (3)第一节概述 ........................................................................... . (3)第二节编写依据 ........................................................................... ................................................... 3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 . (3)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 3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 4 第三节地质构造 ........................................................................... ................................................... 4 第四节水文地质 ........................................................................... ................................................. 5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 (5)第一节相对布置 ........................................................................... ................................................. 5 第二节相对断面及支护设计 ........................................................................... .......................... 6 第三节支护工艺 ........................................................................... ............................................... 11 第四章施工方法和施工工 (15)第一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 15 第二节施工顺序 ........................................................................... ............................................... 16 第三节施工方法 ........................................................................... ............................................... 16 第四节凿岩方式 ........................................................................... ................................................ 15 第五节爆破作业 ........................................................................... ................................................ 15 第六节装运岩(煤)方式 ........................................................................... .................................... 16 第七节管线、轨道及胶带敷设 ........................................................................... ....................... 17 第八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 18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第一节劳动组织 ........................................................................... ............................................... 15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 ......................................... 19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20 第六章生产系统 ........................................................................... . (20)第一节通风系统 ........................................................................... ............................................... 20 第二节压风系统 ........................................................................... ................................................ 23 第三节供水防尘系统 ........................................................................... ....................................... 24 第四节防灭火管........................................... 25 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 ....................................... 26 第六节供电系统............................................................................ ................................................. 27 第七节排水系统 ........................................................................... ................................................ 28 第八节运输系统级管理 ........................................................................... .................................. 28 第九节通讯系统............................................................................ .............................. 29 第十节人员定位系统............................................................................ ...................... 29 第七章灾害预防与避灾路线............................................................................ .................. 29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与职业危害防治............................................................................ .. 311山西汾西正善煤业责任有限公司皮带大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节施工准备 ........................................................................... ................................................ 31 第二节顶板管理 ........................................................................... ................................................ 32 第三节“一通三防”管理 ........................................................................... ................................ 35 第四节防治水管理 ........................................................................... ............................................. 38 第五节电气设备管理 ........................................................................... ......................................... 39 第六节运输管理 ........................................................................... ................................................ 43 第七节职业危害防治 ........................................................................... ....................................... 46 第八节“三位一体”与“手指口述”安全确认 . (47)第九节其它 ........................................................................... ...................................................... 47 第九章施工组织体系(管理、安全、质保体系) 552山西汾西正善煤业责任有限公司皮带大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皮带大巷。
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巷道穿越煤(岩)层和围岩特征2#煤层胶带大巷由主斜井2#煤(220米处)沿方位角156°开口,主要穿越2#煤层,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砂岩,厚4—6m,较为稳定,老顶为中细砂岩,厚5-6m,稳定性较好,底板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厚3-5m,较为稳定,层理发育,质较软。
第二节地质构造根据地表基层露头地层产状和钻孔控制资料,井田构造简单,总体呈轴向北北西的向斜构造。
井田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为2°—8°,井田内未见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现象。
第三节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本井田周边分布有2个生产矿井即大同煤矿集团华盛矿业万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老窑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1上关闭矿井即乡宁南咀窑煤矿。
根据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所编制的地质报告资料分析,沿工作面掘进方向没有发现异常,工作面所在巷道,现已揭露原有旧巷道,没有水及有毒有害气体,经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对原有的部分巷道进行维护并加以利用,对不能利用的巷道采取密闭措施。
第四节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预计水文地质条件井田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陶系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层、第四系松散砂砾孔隙含水层。
1.奥陶系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其顶部在邻近下院南沟及南院沟谷中有出露,露头所见溶洞、裂隙发育。
区域内出露的泉水最高标高565m左右,泉水流量0.01—O.039L/s。
2.石炭系碎屑岩-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层由石炭系地层中的中粗粒砂岩及石灰岩组成。
其中以太原组上部砂岩带及太原组的三层灰岩相对含水性较好,从钻孔揭露情况来看,太原组上部砂岩厚度一般在5.9—7.7m之间,太原组三层灰岩厚度在2-11m之间,间距l-3m,其中最下层灰岩是10号煤层的直接项板,据井田北侧老窑头煤矿101号水文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37L/s•m,水位标高621.004m,属弱富水含水层。
皮带巷挑顶安全技术措施由于皮带大巷巷道压力增大,顶板出现破碎变形及掉渣现象,造成断面缩小,影响矿井通风及安全,现需对此段进行挑顶作业并加强支护,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地点:皮带巷150102运输顺槽口往上20m处开始挑顶,工程量为20m。
挑顶厚度约2m。
二、施工单位:普掘队、喷浆队三、施工负责人:杜瑞军、林瑞佃四、施工方案:(1)首先采用4mπ型梁和单体液压柱在巷道内打三排一梁四柱(如图)。
(2)在挑顶前,先用木板将挑顶区域的皮带护住,搭高于皮带50mm的平台。
(3)挑顶作业时由下往上逐步进行。
(4)挑顶时采用风镐作业,严禁放炮。
(5)作业时一梁四柱采用迈步式后退作业(每1m为一步)。
(6)每迈一步挑顶后按给定的支护方式加强巷道支护。
(7)液压柱要垂直于梁用力,排列整齐,将防倒绳固定好液压柱。
五、支护方式:巷道断面支护形式为: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钢带联合支护,顶板锚杆一共3根锚杆2根锚索全部打在钢带上, 支护的顺序为(锚杆+锚索+锚杆+锚索+锚杆),支护的间距均为950mm,两端的顶锚杆离煤壁为100mm。
钢带排距为1000mm。
巷道顶板压力增大时:钢带排距缩小为600mm-800mm,增加锚索加强支护。
1、钢带:顶板的钢带采用14#的槽钢,长度为4000㎜(支护时槽钢内加小托盘)。
2.锚杆:顶锚杆采用杆体为φ22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钢材为335#锚杆专用钢,长度2.4m,杆尾螺纹为M24。
3、网:顶网采用φ14mm的钢筋焊接而成其规格为长×宽=2000mm×1200mm的钢筋网,4、锚索:顶锚索材料为φ18.9mm,1⨯7股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长度5500mm。
5、托盘:锚索托盘采用300mm×300mm×16mm高强度可调心托盘及配套锁具,托板拱高不小于60mm,中孔直径Φ22mm。
锚杆托盘采用150mm×150mm×10mm拱型高强度托盘,托板拱高不小于36mm,中孔直径Φ25mm。
目录前言 (2)第一章:矿井概况 (2)第二章: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 (8)第三章:施工方法 (10)第四章:施工作业 (10)第五章:永久支护 (16)第六章:顶板支护质量监测 (25)第七章:通风工作 (30)第八章:供电、供水、排水、供风设备及能力 (35)第九章:施工组织管理 (37)第十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8)第十一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及避灾路线 (39)第十二章:工程质量标准 (61)附图:前言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矿建一期工程即将完成,按照上级批复计划,现开始施工二期矿建工程,掘进胶带大巷,为以后采煤工作面提供运输系统,为保证胶带大巷工程顺利施工,特制订本作业规程。
编制依据:1、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
2、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2013年矿建工程衔接计划。
3、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施工图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井田地理位置: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泽州县巴公镇西南北连氏西头村口,井田外东部为凤凰山矿和古书院煤矿,北部与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靖丰煤业有限公司相接,四临关系相对简单。
交通情况:该矿距巴公镇约8km处,东距长晋高速5km,距泽州北高速入口约3 km,距207国道约7km,北东距太焦铁路北板桥站约9km,距井田内东部陈大(陈沟-大阳)公路线1.5 km,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第二节地层及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东南缘,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隆起),受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
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
(二)、井田地层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晋城国家规划井田东南部,白马寺Ⅰ区精查勘探区西部外约1km,井田内第四系中更新统(Q2)黄土大面积覆盖,井田东北部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1f)地层带状出露,井田外东部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地层。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胶带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今后矿井的煤炭输出。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1、巷道设计长度:926m。
2、服务年限:永久。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预计开工时间为2012年6月18日,竣工时间为2013年1月10日。
第二节编写依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胶带大巷》蓝图《2011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重庆巨能裕丰项目操作规程汇编》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井上下对照关系表(附表1)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一、煤层赋存特征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1、2上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全区稳定大部可采。
上距K8砂岩2.51~7.63m,平均4.19m。
下距2下号煤层8.02~14.25m,平均10.77m。
煤层厚度0.00~5.93m,平均1.93m,均方差为0.45,变异系数为1.36%。
含0~1层夹矸,一般不含夹石,夹矸厚度0.25~0.40m,平均0.31m,结构简单。
顶底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
该煤层一般为中厚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在井田内BL701号孔、BL601号孔、BL602号孔、BL702号孔一带煤层厚度稍大,在101号钻孔、ZK20号钻孔、BL1303号钻孔本煤层尖灭,BL301号钻孔、301号钻孔、BL801号钻孔、BL1503号钻孔该煤层剥蚀。
综述该煤层属全区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2上号煤层见煤点32个,尖灭点2个,剥蚀点3个,其中见煤点全部可采。
2、2下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全区稳定大部可采。
上距K8砂岩16.15~25.60m,平均19.36m。
上距2上号煤层8.02~14.25m,平均10.77m。
煤层厚度0.37~5.75m,平均3.43m,均方差为0.68,变异系数为2.17%。
含0~3层夹矸,一般含2层夹石,夹矸厚度0.27~0.92m,平均0.56m,结构较简单。
顶底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
盂县恒泰皇后煤业有限公司集中胶带运输巷、集中轨道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一、概述:1、巷道用途盂县恒泰皇后煤业有限公司集中胶带运输巷主要担负矿井煤炭运输,行人和通风任务。
集中轨道运输巷担负矿井运料、排矸、运送设备、行人和通风任务。
2、位置及工程量盂县恒泰皇后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阳泉市盂县县城南12.5km处,路家村镇刘家村南附近,井田东侧有村级简易公路通过,由北至盂县县城与阳-盂二级公路连接,至阳泉转接太旧高速公路和石太铁路线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较便利。
集中胶带运输巷设计长度为540m,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4.5m,净高3.8m,净断面17.1m2。
采用锚杆、钢筋网、喷浆、锚索联合支护,喷砼强度C20,喷厚120mm。
集中轨道运输巷设计长度为422米,巷道净宽为4.5m,净高3.8m,净断面17.1m2。
采用锚干、钢筋网、喷浆、锚索联合支护,喷砼强度C20,喷厚120mm。
集中轨道运输巷、集中胶带运输巷的水沟布置在前进的左帮,水沟中心距左帮170mm。
水沟深350mm。
二、编写依据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盂县恒泰皇后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2010年2月版2、《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安全规定》等。
3、皇后煤业集中胶带运输大巷、集中轨道运输大巷施工图。
第二章水文地质概况一、巷道围岩特征:本矿井为基建矿井,根据已有井筒开凿及施工井底车场时的围岩岩性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预计、以及沿15#煤施工的井底车场情况围岩较为稳定,煤层厚度6.3-8.41米,平均7.51米,结构简单的稳定厚煤层。
直接顶为石灰岩,伪顶为泥岩、沙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围岩较稳定。
施工时前方无大的断层及地质构造。
二、地形地貌:1、本井田地形属黄土丘陵地貌,地表经长期风化侵蚀,黄土冲沟纵横交错,冲沟间黄土梁断续分布,地形较复杂。
2、井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山梁上,海拔为1110.00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招山河谷处,高程约为975.00m,最大高差135.00m。
新元矿集中胶带运输大巷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巷道布置及用途一、巷道布置根据设计图纸,集中胶带运输大巷与东回风大巷是两个平行巷道,两巷中心距为30m,方向为东西,该巷沿3#煤顶板掘进。
二、巷道用途该巷为矿井的胶带运输大巷。
三、巷道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四、巷道平面布置(见附图一)第二章地质概况一、工作面基本情况:根据设计要求,集中胶带运输大巷沿3#煤顶板向东施工,原则上是破底不破顶,预计施工工程量为1350m,与主斜井贯通。
二、井上、下位置及四邻关系情况该巷向东施工,地表位于冀家垴以西,大树堰以西的山坡及沟谷地带,盖山厚度为420m-500m,井下位于冀家垴东部,以通风联络行相通。
北邻东回风大巷。
南邻西辅助运输巷。
巷间距为30m,三、围岩与煤层情况该巷向东施工,沿3#煤顶板施工,煤层顶板为黑色泥岩无层理,平均厚度为2.8米,老顶为灰色细砂岩,缓波状层里,加砂质泥沿,平均厚度6.5米,巷道开设在3#煤层中,3#煤层煤质稳定煤质好,属中灰无硫无烟煤平均厚度2.4米,底板为黑色泥岩加砂质泥岩条带。
平均厚度5.3米。
四、水文地质状况1.本巷道施工地表为山坡及沟谷地带,盖山厚度较大(400米以上),故地表水对巷道掘进影响不大,同时上覆岩层多为弱含水层,所以层间水对巷道影响不大,但在雨季会出现水阴顶或淋头水现象,故在掘进中应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预计正常涌水量为0.1~0.5m3/h。
五、瓦斯情况:3#煤瓦斯涌水出量较大,掘进时要加强通风瓦斯管理相对瓦斯涌出量:15~25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30~40 m3/min。
六、地质终合柱状(见附图二)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一、巷道断面施工图(见附图三)二、巷道断面及支护(一)巷道的形状、断面尺寸与支护该巷为矩形断面,净宽4.8m,净高3.3m,采用菱形网——W钢带——锚杆——锚索——喷射砼联合支护,若遇煤层顶板岩层松软破碎,层、节理发育或遇地质构造等特殊情况时,改支29U型可伸缩性拱形支架作为永久支护,措施另提。
附件2胶带机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胶带机安装管理第一条胶带机安装以巷道中心线和腰线为基准,距离偏差不得超过10mm,做到平、直、稳。
机架安设靠非行人侧,机架各部位安全检修通道距离不低于0.8m。
第二条固定式胶带机应采用混凝土基础固定,其他胶带机可采用地锚、戗柱等方式固定。
需砼基础的胶带机,基础应专门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经生产科、机电科、安监科、施工单位联合验收后方可安装。
第三条胶带机机头、机尾、驱动、储带仓、张紧等部位机架必须牢固可靠,不晃动、不窜动。
第四条张紧小车轨道轨距偏差不大于3mm,轨道直线度偏差不超过3/1000,两轨道高低差不大于1.5/l000,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mm,轨道接头错动上下不大于0.5mm、左右不大于lmm。
张紧小车转动灵活,无卡阻,张紧行程不小于全行程的1/2。
第五条储带仓有仓位行程开关,并具有停车功能。
第六条中间架编号管理,连接牢固可靠。
中间架中心线与胶带机中心线偏差不大于3mm,直线度偏差任意25米长度内不大于5mm;支腿铅垂度偏差不大于2/1000,在铅垂面内的直线度不大于中间架长度的1/1000。
两纵梁接头处上下、左右偏移量均不大于1mm。
第七条上、下托辊齐全,转动灵活。
托辊水平度符合要求,上表面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水平面或倾斜面),在相邻三组托辊之间其高低差不得超过2mm。
受料点处使用缓冲托辊的,不准用普通托辊代替。
第八条驱动设备安装牢固可靠,联轴器同轴度和端面间隙符合要求。
设备运转平稳、无异响,温度、温升正常,振动不超限;液压管路及接头无损坏、松动、漏液现象;各种压力正常(系统压力、冷却压力、润滑压力、离合器压力),油位适中、各部位注油嘴齐全第九条驱动滚筒、导向滚筒、拉紧滚筒安装时其宽度中心线与胶带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偏差不超过2mm,轴心线与胶带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2/1000,与水平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大于1/1000。
双驱动滚筒,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大于0.4mm。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预计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见下表附巷道平面布置图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批准的设计批准时间本面所掘巷道施工依据为:《山西南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贤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
批准时间为2023年11月2日《山西南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贤煤矿资源整合安全专篇》,批准时间为2023年1月28日二、地质说明书本规程所掘巷道地质资料依据为: 《山西南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贤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批准时间为2023年6月28日。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第二节煤层赋存特性一、煤层情况本规程所掘9#煤层, 煤层厚度在0.85-6.00米之间, 平均2.62米, 一般0—4层夹矸, 煤层倾角在3-10度之间, 煤层结构属简朴---复杂型, 煤层颜色为黑—灰黑色, 具金刚和似金刚光泽, 有一定韧性, 硬度3-4, 条带状、线状结构, 快状或层状构造, 以亮煤为主, 夹有镜煤条带和少量暗煤。
15#煤层含少量黄铁矿结核体。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9#煤层厚度0.85-6.00米,平均 2.62米。
9#煤下层厚度 1.05-2.10米,平均 1.36米。
9#煤层煤属特低灰-中灰,特低硫,高-特高热值贫煤。
巷道顶板:砂质泥岩、泥岩、砂岩。
巷道底板:砂质泥岩、泥岩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 顶、底板岩性及特性分析;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情况.煤层特性情况表附: 煤层综全柱状图第三节地质构造井田范围内构造简朴,重要为褶皱构造, 倾向NS, 倾角为3-10度之间, 掘进方向为正西。
预计在掘进过程中有也许会碰到顶板破碎地段, 对掘进有一定影响。
第四节水文地质及防治水井田内河流重要为秀水河, 为季节性河流, 地表为山川沟谷地形, 陈家沟与杨家沟村庄及公路均横穿本巷道, 为一季节性河流, 9#煤层盖山厚度最小埋藏深度在100米, 最大埋藏深度在255米之间。
XXX矿胶带大巷掘进作业规程X矿胶带运输大巷综掘作业规程目录目录第一章概况 ........................................................................... .. (3)第一节概述 ........................................................................... ............................................................ 3 第二节编写依据 ........................................................................... ........................................................ 3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 . (4)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 4 第二节地质构造及煤(岩)层赋存特征 ........................................................................... ..................... 4 第三节水文情况 ........................................................................... ........................................................ 7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 (9)第一节巷道布置 ........................................................................... ........................................................ 9 第二节矿压观测 ........................................................................... ........................................................ 9 第三节支护设计 ........................................................................... ...................................................... 11 第四章施工工艺 ........................................................................... .. (18)第一节施工方法 ........................................................................... ...................................................... 18 第二节凿岩方式 ........................................................................... ...................................................... 19 第二节爆破作业 ........................................................................... ...................................................... 20 第三节装、运(岩)方式 ........................................................................... ...................................... 21 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 .......................................... 22 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 23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24)第一节劳动组织 ........................................................................... ...................................................... 24 第二节循环作业 ........................................................................... ...................................................... 25 第三节主要经济指标 ........................................................................... .............................................. 26 第六章生产系统 ........................................................................... .. (27)第一节通风系统 ........................................................................... ...................................................... 27 第二节压风系统 ........................................................................... ...................................................... 29 第三节瓦斯抽放 ........................................................................... ...................................................... 30 第四节防尘系统 ........................................................................... ...................................................... 30 第五节防灭火 ........................................................................... .......................................................... 31 第六节安全监测系统 ......................................................................................................................... 32 第七节供电系统 ........................................................................... ...................................................... 35 第八节排水系统 ........................................................................... ...................................................... 37 第九节运输系统 ........................................................................... ...................................................... 37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系统 ........................................................................... .............................. 38 第七章灾害预防与避灾路线 ........................................................................... .......................................... 39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 (42)第一节施工准备 ........................................................................... (42)1X矿胶带运输大巷综掘作业规程目录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 .......................................... 42 第三节顶板管理 ........................................................................... ...................................................... 46 第四节爆破管理 ........................................................................... ...................................................... 49 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 .................................................. 53 第六节机电管理 ........................................................................... ...................................................... 53 第七节运输管理 ........................................................................... ...................................................... 59 第八节冲击地压管理 ........................................................................... .............................................. 64 第九节其它 ........................................................................... .. (64)2X矿胶带运输大巷综掘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X矿胶带运输大巷。
新元矿集中胶带运输大巷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巷道布置及用途一、巷道布置根据设计图纸,集中胶带运输大巷与东回风大巷是两个平行巷道,两巷中心距为30m,方向为东西,该巷沿3#煤顶板掘进。
二、巷道用途该巷为矿井的胶带运输大巷。
三、巷道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四、巷道平面布置(见附图一)第二章地质概况一、工作面基本情况:根据设计要求,集中胶带运输大巷沿3#煤顶板向东施工,原则上是破底不破顶,预计施工工程量为1350m,与主斜井贯通。
二、井上、下位置及四邻关系情况该巷向东施工,地表位于冀家垴以西,大树堰以西的山坡及沟谷地带,盖山厚度为420m-500m,井下位于冀家垴东部,以通风联络行相通。
北邻东回风大巷。
南邻西辅助运输巷。
巷间距为30m,三、围岩与煤层情况该巷向东施工,沿3#煤顶板施工,煤层顶板为黑色泥岩无层理,平均厚度为2.8米,老顶为灰色细砂岩,缓波状层里,加砂质泥沿,平均厚度6.5米,巷道开设在3#煤层中,3#煤层煤质稳定煤质好,属中灰无硫无烟煤平均厚度2.4米,底板为黑色泥岩加砂质泥岩条带。
平均厚度5.3米。
四、水文地质状况1.本巷道施工地表为山坡及沟谷地带,盖山厚度较大(400米以上),故地表水对巷道掘进影响不大,同时上覆岩层多为弱含水层,所以层间水对巷道影响不大,但在雨季会出现水阴顶或淋头水现象,故在掘进中应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预计正常涌水量为0.1~0.5m3/h。
五、瓦斯情况:3#煤瓦斯涌水出量较大,掘进时要加强通风瓦斯管理相对瓦斯涌出量:15~25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30~40 m3/min。
六、地质终合柱状(见附图二)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一、巷道断面施工图(见附图三)二、巷道断面及支护(一)巷道的形状、断面尺寸与支护该巷为矩形断面,净宽4.8m,净高3.3m,采用菱形网——W钢带——锚杆——锚索——喷射砼联合支护,若遇煤层顶板岩层松软破碎,层、节理发育或遇地质构造等特殊情况时,改支29U型可伸缩性拱形支架作为永久支护,措施另提。
(二)各类管路、运输设施、人行道的布置及要求。
1.管线的布置要求:(1)风、水管道布置在巷道西侧的底板上,要尽可能紧靠巷帮,要求平直整齐,距道轨距离不得小于0.5米。
(2)风筒吊挂在巷道一侧距底板1.8米的巷帮,要求吊挂平直且不影响运输,不得出现死弯,漏风现象,做到逢环必挂。
(3)电缆线挂在无风筒一帮距底板1.8米以上的电缆钩上,电缆钩间距3米,并且电缆要吊挂平直,不同规格电缆要按要求挂设。
2.运输设施、人行道布置要求:(1)集中胶带运输大巷采用小绞车倒拉或正拉提升运输,要求小绞车使用前对各种安全设施进行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作用。
(2)运输沿线,所有设备及材料堆放距轨道边不小于0.5米,道轨铺设要平直,轨枕要铺实,道夹板、螺丝等附件要齐全,无宽缝、错台等现象。
(3)人行道布置在无风筒一帮,宽度不小于0.8米。
(三)巷道的支护材料及支护要求1.支护材料顶锚杆:φ20×2200mm螺纹钢树脂锚杆帮锚杆:φ20×2500mm麻花树脂锚杆药卷:顶用φ28×600mm中速树脂卷,帮用药卷φ35×600mm;钢筋钢带:φ12 ×3000×80mm菱形金属网:顶网5400×1000 mm,帮网3000×1000 mm;W钢带:长×宽×厚=5000×220×3mm;顶托盘:100×100×8 mm,帮托盘:150×150×10mm ;锚索:1860级钢绞线,锚固长不低于6m,托盘使用14#槽钢,长度为700mm,槽内放置150×100×10mm钢板垫片;单孔锚具规格为OVM15—1型;喷射砼:强度C20级,喷层厚度:顶部100mm,帮部150mm;配合比:水泥:黄砂:石硝:水=1: 2.0:2.0:0.58。
(2)支护形式:顶板采用菱形网+W钢带+锚杆+锚索+喷射砼的联合支护形式,巷帮采用菱形网+钢筋钢带+锚杆+锚索+喷射砼的联合支护形式。
(3)支护规定1、锚杆,顶帮间排距均采用800×800mm。
顶锚杆与顶板夹角不小于75°,帮锚杆垂直巷帮布置,锚杆外露长度从螺帽算起30-50mm,锚固力岩层中不小于70KN,煤层中不小于30KN,扭力矩岩层中不小于120N.M,煤层中不小于60N.M。
2、金属网:顶网、帮网相互之间搭接长度均为100mm,要求每间隔200mm,用双股14#铅丝联接一次。
3、锚索:每隔(4)临时支护要求锚喷巷道临时支护采用钢筋网W钢带加金属单体磨擦支柱(穿鞋带帽)进行临时支护,放炮后,操作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用长柄工具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处理掉顶帮的危岩活矸,及片帮煤,确认无问题后,出掉部分浮煤(矸),然后挂顶网,用两根穿鞋带帽的单体磨擦支柱把W钢带和顶网一并顶起,根据施工中线和锚杆排距调整好W钢带位置,用升柱器把支柱升紧,并用大锤将柱楔背紧、锁牢,打好一排(两根)后,在以同样的方法在正前支设另一排临时支护。
注意:在打柱和上网上钢带时,必须设专人监护顶板及煤帮。
(附临时支护示意图)5、永久支护工艺及要求永久支护工艺放炮安全检查—临时支护—打注顶锚杆—检查扭力矩—回临时支柱—打上部眼—出矸—人工刷帮—打注帮锚杆—联挂菱形网—检查扭力矩—出矸打下部眼。
6、支护要求1)必须正确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2)打锚杆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顶帮活矸危岩。
3)注锚杆前,首先用高压风将眼内岩粉吹净,然后将药卷塞进眼内,用锚杆把药卷轻轻送入眼内,用锚杆机搅拌30 -40秒,取下锚杆机用木楔背在锚杆眼口,挤住杆体,防止其因自重下滑,5分钟后取下锚杆机连接头,上好托盘,15分钟拧紧螺帽。
4)安装锚杆要一锚到底,禁止二次搅拌。
5)当锚杆因煤帮片落而松动时,可在铁托盘后面加垫规格不少于300×150×60mm的木托板。
6)锚杆质量要求: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100mm7)中腰线要求:中线至任何一帮:0~+150mm.腰线上、下:0~+150mm8)巷道施工要求每十米做一次锚杆拉力试验,每次检测不少于3根顶锚杆和2根帮锚杆,检测数据报监理部。
9)队组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工具,随时检查锚固力及扭力矩。
锚固力达不到要求的锚杆必须查清原因,并在其旁边补打锚杆。
10)耙岩机后以施工巷道应及时喷砼成巷。
7、水沟施工毛水沟紧跟耙岩机,永久水沟距工作面不超过100米。
第三章施工技术及安全组织措施一、爆破说明书根据所施工巷道永久支护形式,从附图表中选择相应的爆破图表,并严格按照图表中的规定组织打装、放作业。
二、钻眼设备配备:采用钻爆法掘进,全断面一次起爆,炮眼利用率:90%,每循环进尺2.3米。
钻眼设备选用:7655型和28式风钻,六棱空心钻,柱齿式合金钢钻头,使用风钻3-4部,掘进时使用风钻2-4部。
三、钻爆工序要求:1)钻眼前,必须将顶帮活矸危岩处理干净,对茬岩底往外10米范围内的永久支护进行检查维护,严禁空顶作业。
2)每次打眼前,必须按中腰线画出巷道轮廓,定好眼位。
3)钻眼工序必须实行四固定,即:“定人、定位、定量、定钻”,严格按照爆破图表钻眼。
4)装药前必须将炮眼内的污泥(水)吹干净。
5)装药前,必须停止与装炮无关的工作,切掉耙岩机及靠近工作面的绞车,喷浆机等用电设备的电源,锁好开关。
6)装药量不得超过爆破图的规定,放炮母线与小线联接由放炮员亲自操作。
7)放炮撤人距离:直巷全岩不少于150米,半煤岩不少于100米,拐弯巷道,拐弯后距离不少于10米,总距离不少于50米。
8)警戒设置:放炮前必须在通往放炮地点的各个巷道口设置警戒线(用红油漆表出,即茬岩往外撤人距离规定位置),并在警戒线以外搁专人放警戒。
9)装药采用正向装药结构、大串联、一起爆破,每个炮眼使用一个水炮泥,其余用黄土炮泥封填捣实。
使用电容式起爆器,乳化炸药和瞬发电雷管。
10)处理瞎炮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342条之规定。
四、劳动组织、循环作业图表:1.劳动组织:1)各工种各班人员配备详见附表;2)要求严格按劳动组织定员表合理安排用工。
2.正规作业循环图表:1)正规循环图表详见附表;2)对组实行“三八”工作制,每个小班一个正规循环;3)爆破效果:90%4)严格执行井下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3.掘进辅助系统:1)巷道开口前,测绘组要按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作醒目标记,施工队组要注意保护,并严格按线施工。
2)巷道拐弯或贯通时,测绘组要提前20米下达通知书。
3)随着巷道的掘进延伸,测绘组每隔25米引线一组,锚喷巷中每组中线不少于3根,支棚巷中不少于4根。
4)施工队组要妥善保管,不得私自修改中腰线,发现中腰线不符,要及时通知测绘组校对。
二、压风系统中央地面空压机房中央回风井井底北车场通风联系巷集中胶带运输大巷工作面要求:工作面风压不小于0.63MPa三、供水系统中央地面静压水仓中央回风井井底北车场通风联络巷集中胶带运输大巷工作面四、装载与运输1.装载与运输设备1)装载设备为PB-0.6型耙斗装岩机和1吨固定式矿车。
两台耙岩机固定在巷道中,距工作面不小于7米,不大于30米。
(耙岩机安装运行另提措施)2)运输设备为40KW、25KW、、11.4KW调度绞车,无绳转车和5吨蓄电池电机车。
3)耙岩机操作、固定、移动,严格按照《井巷掘进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排矸系统集中运输胶带巷工作面通风联络巷井底北车场中央回风立井回风井地面翻矸台。
3、运料系统井上料场中央回风立井井底北车场通风联络巷集中胶带运输大巷工作面。
4、绞车安装:1)绞车安装采用戗柱并配以地锚的方法固定,具体方法如下:把绞车平放在巷道实底上,调整好出绳方向在绞车后底座上催直打两根压车柱,在绞车前底座上打设两根戗柱(戗柱前倾与底板呈75-80度夹角)压戗柱均要求有深度不小于100mm的柱窝,柱与绞车底座用木契打紧背牢。
打好压戗柱后,在绞车后一米左右的底板上垂直打两根1.5米长的拖钩地锚,用两圈18.5MM钢丝绳把拖钩与绞车紧紧连接在一起,绳卡不少于四道,以此作为绞车的二次保护。
绞车最突出部位距轨道不少于500MM。
2)轨道铺设轨道要求铺设平直、扣紧齐全,紧固有效,接头间隙不大于10MM 绞车车场不得小于8米。
3)不同轨型钢轨要集中铺设,严禁不同轨型钢轨混用。
4)运输沿线及调度车场要清洁无杂物,并保证道岔使用灵活可靠。
5、装载运输中各道工序的安排及要求:1)装矸前,先将变向轮固定在茬岩的锚杆契上,人工和小绞车把矿车调至耙岩机溜槽下,启动耙岩机将煤矸耙入矿车内,停机后,将矿车推(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