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时分秒复习|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时分秒。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第三节《时分秒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时、分、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二是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三是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理解和掌握秒的概念,以及秒与分、时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钟表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设定一个场景,比如小明的一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会用清晰的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有关时、分、秒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如果一个钟表的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那么现在是几点几分?"答案是3点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观察和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变化,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第三节《时分秒复习》的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案《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
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
(展出3幅图P70)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
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
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1.认识钟面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细长——分针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看一看。
《时、分、秒》教学设计(通用14篇)《时、分、秒》篇1时、分、秒本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时、分、秒的知识,初步养成珍惜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的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本单元教学建议:1、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多设计具体的、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抽象变直观。
2、关于“说出经过的时间”的教学,要注意围绕“作息时间表”,借助钟面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出经过的时间,不要求列式计算。
3、重视复习,可以利用“月球旅行”这个故事,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学习情景,以利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第1课时我们赢了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从“审奥情景”引入钟面,使学生认识钟面。
2、初步了解时、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按时作息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时间、了解时、分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手段:钟表模型(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申请奥运会成功情景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面?在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得出:从文中的文字和钟面上知道的。
师:还可以怎样知道具体时间?3、日常生活钟表的种类很多,(教师出示一些钟表)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钟面上的知识来?二、问题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教师拔出9时整问:现在是几时?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2、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这时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再拨几个整时一次类推……问: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时就是几时。
4、教师拨出9时10分问:现在是几时又过了几分?这时时针怎么样?分针指着几?5、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这时时针怎样?分针指着几?再拨几个一次类推……问: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分针刚走过几,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自然教案-复习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 时间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的换算方法。
3. 实际问题:运用时、分、秒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定义及相互关系,时间的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时、分、秒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2. 以直观教具、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强调关键知识点。
3.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生活实例,讲解时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时、分、秒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秒的换算方法及应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时、分、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趣味知识,如世界各国的时间表示方法、历史上有意义的时间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 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七、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时间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实践1. 学生自制钟表: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模型,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2. 生活实践:让学生观察家人或朋友一天的生活作息,记录时间分配,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自然教案-复习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求经过的时间、剩余的时间。
3. 生活实际: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灵活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求经过的时间和剩余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知识。
3. 组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掌握情况。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3. 实例分析: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看了一场电影,电影时长120分钟,结束后他还剩下多少时间?”引导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时间问题解决方案,互相学习。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时间单位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时间单位时分秒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环节,观察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互评、自评,反思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收获。
4.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新人教版时分秒整理复习教案第一章:时间的概念与单位1.1 时间的基本概念讲解时间是一种测量物体运动持续性和顺序的物理量。
引入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
1.2 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讲解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区别与转换方法。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应用。
第二章:时钟与计时工具2.1 古代计时工具介绍古代的日晷、水钟、漏刻等计时工具。
讲解这些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
2.2 现代计时工具讲解机械钟表、电子钟表的工作原理。
介绍原子钟、卫星导航系统等高精度计时工具。
第三章:时间的计算与换算3.1 时间计算方法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时间换算讲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介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与其他物理量的换算方法。
第四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4.1 速度的基本概念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引入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4.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讲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时间的节约与合理安排5.1 时间的价值讲解时间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强调珍惜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意义。
5.2 合理安排时间介绍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
第六章: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应用6.1 日常作息时间安排讲解如何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和需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强调保持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6.2 工作时间管理讲解在工作过程中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介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七章:时间与生活规划7.1 短期时间规划讲解如何制定短期时间规划,例如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安排。
强调短期时间规划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7.2 长期时间规划讲解如何制定长期时间规划,例如一年、三年的目标设定。
介绍制定长期时间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第八章:时间与学习8.1 学习时间的管理讲解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新人教版时分秒整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化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
2. 时间的计算: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3. 生活中的时间应用:计时、作息安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间计算方法。
2. 难点: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的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时间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时间,提高动手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演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定时间的长度,感受时间单位。
4. 例题讲解:讲解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时间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单位的重要性。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时间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实际操作、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时间单位,熟练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反思方法: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反馈,同行评价等。
3. 反思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过程。
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换算,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对时、分、秒的认识,提高时间换算和计算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 时间换算:时与分、分与秒之间的换算。
3. 时间计算: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经过时间与起始时刻的关系。
4. 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时间换算和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换算和计算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分、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复习: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3. 时间换算复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时与分、分与秒之间的换算。
4. 时间计算复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的时间差,经过时间与起始时刻的关系。
5.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概念及进率2. 时间换算方法3. 时间计算方法4. 实际问题解决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时间换算和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时间单位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分、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学会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学会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大家能认识钟表吗?怎么读?(拿一个钟出来让学生读时间)怎么写?
2、一分钟是多长?一秒钟是长?(让学生表述出来)
3、时间单位之间怎么换算?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基础练习:
(一)、填空
1.1时=()分1分=()秒3时=()分2分=()秒
120分=()时180秒=()分5时=()分4分=()秒
1时20分=()分2分20秒=()秒
2.在○里填上“>”、“<”域“=”
6分○70秒180分○3时4时○400分600秒○6分
3.时针从钟面的6走到9,经过了(),分针从钟面的6走到10,经过了().4.爸爸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工作了().
5.农业银行上午7:45~11:45营业,下午1:30~5:30营业,一天营业()小时.
6.体育课跑400米,小红用了2分32秒,小明用了2分45秒.小明比小红多用了()秒.
(二)、看钟面填空
1.电影从()时()分放映,在()时()分放映结束.放映了()小时()分.
2.李新看完电影在()时()分回到家里.电影院到李新家要走()分钟.
(三)、应用题
1.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2.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3.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4.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