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简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10
近代史中的家乡—淮安PPT讲稿1002040133 农水一班高正老师、同学们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我的老乡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们近代史中的家乡——淮安。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
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
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可是近代中的淮安是什么样子呢?我下面将从政治,军事,文化,重要人物多个角度介绍近代史中的淮安。
近代淮安政治格局明清时期: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今楚州淮城)。
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
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
淮安城(今楚州)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
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
民国时期: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
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
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近代淮安的军事那近代的淮安军事上又怎么样呢?苏皖边区政府在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旧址上大部分房屋尚保留原貌。
原苏皖边区政府大门朝南,座落在镇署街前(现在名游符西街)。
门两侧有一对石狮。
进门对称分布的四幢平房,是当年政府办公室,再向北是四合院,上下两层计26间,是边区政府接待来客、举行会议的地点,当年国、共、美三方代表谈判地点就是在这四合院里展开的,所以人们称这里为交际处。
淮安的历史演变概括
1.青莲岗文化:6000年前,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载入史册的“青莲
岗文化”。
2.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即淮扬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陆
上干道——善道通达南北。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
市境分属泗水郡和东海郡,始置
县邑有淮阴(治今淮阴区马头镇)、盱眙(治今盱眙县城东北)、东阳(治今盱眙县马坝东南)。
4.隋唐五代时期: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建置也较稳定,大抵淮北属泗
州(治今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淮南属楚州(治今淮安区淮城镇),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
5.明清时期:境内置淮安府。
明代淮安府辖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
宿迁、沭阳、睢宁、赣榆、邳州、海州,共9县2州,范围包括今苏北五市绝大部分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