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杨绛《洗澡》读后感 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13.99 KB
- 文档页数:3
《洗澡》读书笔记融通中外一直是人们的梦想,每个人都希望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在中国刚建成的那几年,能出国留洋的人生经历已经算得上很可以了。
大学,出国,留学,毕业,没有经历之前总是无比的向往,但是经历过之后也就会觉得也不过如此,所以这样的时候还是让我很向往的,可以自由的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取一份职业,养活自己与家人的生活。
有很多喜欢的作家,都是那个年代出生的,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对他们很是喜欢,很明显,书里的这些人也是有同样的经历。
杨绛先生在一开始就说,这是讲了文革时候的一些事情。
但是在那些人这本书前期,或者说在他们成人之后,他们是没有特别受过苦难的,这是杨绛先生自己自身的经历,她说了除了人名其他的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在这种高级知识分子中,或许有一些人没有遭受过那样的迫害,或许有一些人遭受过,不知道当时这个评级是怎样划分的,但是在我读的其他著作中,在那个时代,比那惨的人有的是。
那天和小胖聊天的时候还提到他们家老邻居,是一个知识人,在那段时间被祸害的让人愤懑生怜。
从一些的著作中也可以读出那段时间对这种有文化的人的迫害程度之深,所以说将这些书中的人物分开分散到全国各地来说,对他们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大的惩罚。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被分散到全国各地之后的遭遇。
就只是洗澡来说,不是个什么大的威胁的,但是就这一幕,对他们造成的恐吓,胆战心惊,足以可见当时的恐怖。
有很多人受不了那样的迫害,但是有很多人挺了过来,成为了永世流芳的知识分子,我不知道这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段时间总是讳莫如深,我很恐惧,但是以我的才情与智慧不足以成为那样被迫害的人,因为我还没有到达那样显赫的地步。
很感激他们挺过了那些日子,很感激他们生活了下来,很惋惜有些人挺不过去,很痛心的那段时光,很痛恨有些人。
但是这就是历史,总会在发生,也总会在前进。
最近这段躲在家里的日子让我想了很多,对未来的无限迷茫,对发展的不确定,希望只是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安好,只是希望他们很开心罢了。
《洗澡》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洗澡》读后感。
《洗澡》是一部由张扬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洗浴中心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王和小刘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影片通过对洗浴中心的真实描绘,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
情感世界。
小王和小刘在洗浴中心工作,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影片中的小王是一个坚毅
而又心地善良的人,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朋友和家人也是一
样真诚。
而小刘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她对生活充满
了期待和渴望。
影片通过对这两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让观
众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平凡之美。
影片中也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
洗浴中心这个
特殊的场景,成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影片中的洗浴
中心既是一个生活场所,也是一个社交场所,人们在这里洗浴、聊天、放松,展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交方式的
变化。
影片还通过对小王和小刘的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中国改
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影片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的描绘,让观众在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平凡之美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这部影片让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也让我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展现生活的电影,更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的作品。
通过这部影片,我更加珍惜生活,也更加关注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杨绛洗澡读后感《洗澡》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洗澡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洗澡这一行为的深入挖掘,呈现了作者对人生、生活、时间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杨绛在《洗澡》中对时间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作者以洗澡为线索,回忆了自己一生中洗澡的点点滴滴,从年轻时的洗澡方式到老年时的洗澡感受,透过这些细节,作者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她写道,“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经意间就溜走了。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宝贵。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老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要活在当下,踏实生活。
其次,杨绛在《洗澡》中对生活的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她在书中写道,“人生就像洗澡一样,需要用心去体味,去感受。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在于用心去体味,去感受。
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每一天。
此外,杨绛在《洗澡》中对人生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洗澡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深入挖掘,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她写道,“人生就像洗澡一样,需要不断的洗刷,才能变得更加清澈。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人生需要不断的洗刷,才能变得更加清澈。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杨绛的《洗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时间、生活、人生的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在于用心去体味,去感受。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时间,热爱生活,不断地洗刷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清澈。
感谢杨绛的《洗澡》,让我受益匪浅。
《洗澡》读书笔记关于那段历史,我们所知甚少。
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得以了解那个时代。
“洗澡”是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旨在帮助他们认识并纠正错误。
有些人真心诚意地承认错误,也有人只是说好听的话,勉强通过了检讨。
群众的眼睛很敏锐,有些人认识不深,需要更多的改造;有些人则是半真半假,后续的改造过程也很复杂。
还有一些人则是投机取巧,试图博得群众的欢心。
这场全国范围内的改造运动轰轰烈烈,热血青年积极参与,帮助老先生们改造思想,令所有人惶恐不安,容颜憔悴,最终不得不撕破脸皮承认错误,不管是真错还是假悟。
有人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在大会上承认所谓的错误,最终选择自杀了结。
那个未遂自杀的朱千里,醒来后面对一墙的标语,声声控诉。
这样的经历,成为了那段历史的一部分。
”一群老先生谈家常似的想到什么成问题的就谈,听了旁人交代,也启发自己交代。
连日絮絮,谈心;平时记不起的一桩桩都逐渐记起来。
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虽然谈了许多不相干的琐碎,却也尽量搜索出一切不该遗忘的细节。
他们不再有任何隐瞒的事。
”事无巨细的交待,想要保留的,各路人家,一一说出来,让你毫无保留。
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那个历史事件的氛围,仿佛身边都是卧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远了,不敢多说,连玩笑也不得开,真假难辨。
三反五反、土改,一一在其中体现。
许彦成遇到姚密时,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妻子杜丽琳是公认的“标准美人”,文化教养、美貌样样不缺,家里的小女儿也已经几岁了。
可爱情这事,最是不受理性控制。
当它来临时,即使心知所有道德礼仪规则良知都在摇头说不,许彦成还是慢慢地打开了姚密那曼妙的心扉。
先是图书室借还书时的点头抬眼,再有周末默契的次次偶遇,爱情最初的心动已在举手投足间显露无疑。
如果他未曾娶妻,假如他不曾生子,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生活的趣味之处就在于你品味别人的生活时带着些把玩的味道。
比如,旁观者眼里的许彦成和姚密,好似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偏偏在多年以前,许彦成的身边就被安放了杜丽琳。
《洗澡》读后感《洗澡》读后感1朴实,丰富,生动。
书中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生动描写,虽时代不同,但小集体里社会关系大抵如此。
重业务不重关系的许,重关系业务能力一般但还是能随手写出七八千字的余,对工作没有大的追求但有一定实力为人随和的杜,比较典型。
三对婚姻,对媳妇外强中干的余,对媳妇没动心的许,还有有点猥琐但又怕发妻的朱。
非常有趣的是,最初拘谨不懂爱的许差点出轨,而爱占女人便宜的朱竟然害怕大字不识一个农村妻子,很好笑的一个矛盾。
两段婚外情,开篇余差点跟美人去美国,后来许差点跟红颜知己姚相爱。
但是,被利益引导的余被没人抛弃也没胆量离婚,被爱情引导的许跟姚畅谈后双方共同选择按住爱情的小火苗。
余和日子是基本没有精神沟通的,而余或许也没有独立的精神,所以他会被利益引导,他就算离婚遇到的也不是爱情而是表象。
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害怕离婚的,而他的妻子虽然没文化却也是持家高手。
许跟杜有一些精神沟通但不够多,因为许是坚持自己价值观的,杜是向往安逸生活的,所以许可以为信念不要博士,而杜随和善于处理社会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讲,许和杜更为互补,虽然许和姚惺惺相惜,但两个人都太耿太别扭了。
而杜是一个宽容又能沟通的人。
没有完美的爱情,势均力敌要更好一点,成为伙伴吧,敢于担当,赢得信任。
最后,几个知识分子洗澡的场面,让我想起了姑老爷,他晚年精神分裂,自己时不时走到公安局去交代情况,这不就是洗澡的后遗症吗?这是真的!心里很难过。
今年的chun wan政治qi xi好浓,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庆幸自己不再天真。
以上,关于社会关系,关于婚姻,关于婚外情,关于个人在权力面前的地位与尊严。
《洗澡》读后感2穿着棉袄洗澡读后感近日闲来无趣,突然来了读书雅致便抄起本韩寒的文集。
翻看几页,便看到了这篇文章。
莫要看题目可笑的很,还是有很多墨水的。
新时代的中国仿佛是能迫切出个全才象伊恩middot;弗莱明笔下的詹姆斯—邦德,一个人就能肩负起拯救国家的使命,能够悬崖勒马。
《洗澡》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洗澡》读后感。
《洗澡》这部小说让我深有感触。
通过主人公的洗澡经历,作
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主人公在洗澡的过程中,回忆起自己
的一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这让我不禁思考起自
己的生活。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洗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更是洗去了内心的烦恼和困惑。
这让我意识到,洗澡不仅仅是一种
身体上的清洁,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
忽略了内心的需求,而洗澡则是一个让我们放下一切,沉静下来,
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同时,小说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主人公在洗澡的
过程中,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这让我深深
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让时间白白
流逝。
总的来说,读完《洗澡》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洗澡不仅仅是
一种生活的日常,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生命,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洗澡的过程中,找到内心
的宁静和平静。
《洗澡》读后感《洗澡》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洗澡》读后感1写了余楠与胡小姐的一段“婚外情”,这两位都不是省油的灯,胡小姐拿余楠当个备胎,余楠想着借胡小姐出洋,看到杨绛先生对于他俩相处的种种细节描写,我都仿佛听到了他们彼此心里的算盘珠子响动的声音。
最终胡小姐带着别人出了洋,余楠只好退而求其次假装给北京发了电报,来到北京谋了个文学研究的差事。
借着余楠来京到的这个文学研究所的单位,各路“知识分子”粉墨登场了。
其中着墨最多的两位就是这位余楠和许彦成了,余楠多少有点政治投机的意思,积极和领导靠拢,大会小会的积极发言和总结。
许先生当年听到解放的消息不像有些知识分子唯恐避之不及,而是义无反顾的回了国,是个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在需要开会表态的时候经常不知道怎么发言,逼的急了就又生出口吃的毛病。
在工作中,这位有家室的许先生认识了姚宓,渐渐的生出了情愫,两人倒是发乎情,止于礼。
感觉这位余楠和许彦成在人物刻画上很多是对比着来写的,余楠最开始为了和胡小姐的私情和老婆撒谎,这位许先生是为了清静生活和自己妈编故事;余楠和胡小姐的暗度陈仓,许先生和姚宓的互生好感等等,让读者高下立判。
本书的最后三分之一写了“三反五反”运动,俗称“洗澡”。
就是给各位知识分子们揭揭疮,拔拔脓,认识下错误思想的根源,好好的“洗洗澡”!按说这段历史应该是沉重的,可不得不说杨先生是大家,用幽默平实的语言,把这段历史描写的看上去没有那么“沉重”,却仍然能让你看出来这场运动给那些当事人带来的沉重的思想压力。
这本书给大家展示了旧时知识分子的面貌和人生百态。
不管先生着墨多少,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挺鲜明。
《洗澡》读后感2这一段时间看了几本书,也看了一些推荐感言和读后感,真的很是失望,广告气息太重,好像是天下绝无仅有的一部书,好的不能再好了,等你真正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你的感觉和人家的简直是千差万别了。
《洗澡》这本书也是这样,附在书上的推荐感言上说可以媲美儒林外史,让我看这本书时都是战战兢兢的,为什么会如此呢,总结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有了些年纪,又看了一些当代作家的传世之作,实在是不愿意去看过多曲折、狗血而又充满情色的故事吧。
《洗澡》读后感1000字《洗澡》读后感1000字曾有人评论本书是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开卷之初也确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不是相对于刘墉,个人觉得更为像杨绛版的《围城》,或者说杨先生是女版的钱钟书。
这是一部集幽默讽刺于一身的辑小说,打四星是相对于《围城》而言的,都是对设色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白描,有心但是杨先生下笔更温和更良善,不像老钱那样刁钻辛辣,因此不论内容还是结构确实没有达到《围城》那样的高度。
不过可以钱杨二位先生一心治学的态度,以及对歪风学术界鱼龙混杂皮夏涅这种乱象的抨击。
再回到第三部小说的内容吧,总有种杨先生很多话并没有表示,很多事也来不及讲的赶脚,结构也是那种也许长篇写实散文的风格。
说是小说,但法门真是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
信息内容主线是当时的年代里,对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思想的提升改造,但是前面一大半的篇幅讲的却是许姚上面二人的苦恋,恋着恋着在接近高潮的时候却马上嘎然而止,虽说这是最好的结果,但杜勒旺勒沙托县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后的思想运动也只讲到了三五反的初期,感觉杨先生舍不得她笔下的人物们再继续饱受,于是各自给个结局就此可以情节退场了。
里面的余楠算是最反面的人物,总有种葛优在眼前晃来晃去的即视感,很像围城里那个虚伪吝啬猥琐贪婪的李梅亭。
许彦成是个货真价实的高级知识分子,有光明磊落也有爱国情怀,但是他个人情商确实偏低,对于家人、夫妻、爱人之间的婚姻生活处理总是感情生活不够明智,还不如年纪轻轻的姚宓冷静自尊。
姚宓这个名字起的极其美,总会联想到像洛神一样翩若惊鸿的甄宓,是所有男人心中遥远的蜜糖,这样美好的姑娘,许彦成终非是她的良人。
结局写得很开阔,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她和小罗很般配。
还有杜丽琳,塑造得很含蓄很奇特,外表美丽端庄,却听不懂音乐;将留洋的两张学位证书挂在侍应墙上供客人们观瞻,却肚子里真不是几滴墨水,讽刺的恰到好处,心机很重,有些孙柔嘉的风格。
我很欣赏杨先生刻画英雄人物时的细腻,无论是老色鬼还是绿茶婊,每个即使人的性情品格都描写的活灵活现,尤其是对几个反面人物的塑造,入木三分,让人厌烦之余,又其实他们绝对是小说的亮点。
洗澡杨绛小说读后感《洗澡》是杨绛的一部小说,通过对一个家庭在战争年代的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小说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让人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深刻。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在战争年代里过着艰难的生活,但她并没有被战争击垮,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她在家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一个贤妻良母,又是一个顽强的生活者。
她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家庭的温暖,用自己的坚强支撑着家庭的幸福。
在战争的年代里,她面对着丈夫的离去、孩子的疾病和生活的压力,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庭的责任,她用自己的坚强和乐观,支撑着整个家庭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也是多样的,有的是英勇的战士,有的是懦弱的逃兵,有的是温柔的丈夫,有的是冷漠的父亲。
这些男性形象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冲击和影响,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战争年代里,人们的行为和情感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有的人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强,有的人则表现出了软弱和逃避,这种多样性让人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也是极为真实和震撼的,作者通过对战争背景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痛苦。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苦难和磨难,让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让人们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战争的描写上,而是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对家庭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战争年代里的坚强和乐观,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温暖。
《洗澡》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对一个家庭在战争年代的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让人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深刻。
这部小说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也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温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杨绛《洗澡》读后感
杨绛《洗澡》读后感
柏士雄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杨绛先生的《洗澡》,一直没时间拜读。
这两天把自己憋在小屋子里,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
全书的背景是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百废待兴,一群知识分子围绕着文学研究聚在一起。
这群知识分子里,有丁宝桂这种老学究,有凡事为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的余楠,也有因为父亲去世而放弃学业的姚宓,给别人写学位论文自己却没有学位的留洋博士朱千里,一身正气,好打抱不平的罗厚,还有放弃国外优渥待遇,一心回来建设祖国的许彦成以及追随他来的丽琳等等。
总之是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高潮,前两部分是铺垫。
小说主要情节推动、人物性格、思想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现。
于我而言,整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姚宓和许彦成的朦胧感情线,还有就是三反运动来时倒逼知识分子做思想洗澡的部分。
姚宓本是大家闺秀,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后,从学校退学,做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她虽没有学位,但看书极多,也极有才,后来在大家的推荐下,担任了文学社的研究员。
也曾有一个想要霸占她,劝她放弃生病母亲的未婚夫,被姚宓果断拒绝了。
遇到许彦成时,她就觉得两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是有五百年的交情,认识了好几辈子似的。
看书时,书上也突的多了一个影子,一直挥之不去。
许彦成一开始只把姚宓当朋友,只是觉得聊得来,便总喜欢往姚家走走。
直到有一次他邀请姚宓去游香山,才发现自己好像是喜欢上姚宓了,吓得自己急出汗。
看到姚宓和罗厚一起出去,彦成便觉得心肉绞痛,想起余楠那句话爱情就是占有。
杨绛先生把许姚两人的感情写得很高雅,发乎情,止乎礼仪。
毕竟许彦成已经有了妻子,姚宓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伤害到丽琳。
到了最后,洗澡运动结束后,两人即将被分配到不同地方,许彦成和妻子丽琳去姚家赴宴。
杨绛先生这里细节描写极精彩。
他们俩并肩走向门口,彦成觉得他们中间隔着一道铁墙。
姚宓开了走廊的灯,开了大门。
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得。
姚宓没有回答。
她低垂的睫毛里,流下两道细泪。
背着昏暗的灯光隐约可见。
她紧抿着嘴点了点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等彦成出门,就缓缓把门关了。
彦成急急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他想说什么?他是要说快把眼泪擦了?可是,这还用他说吗?她不过以为背着灯光,不会给他看见;以为紧紧抿住嘴,就能把眼泪抿住。
彦成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绕远道回家。
姚宓在门里,虽然隔着厚厚的木门,却好像分明看见彦成逃跑也似的急走几步,又缩回来,低头站在门前,好像想敲门进来,然后又朝反对反向走了。
她听着他的脚声一步步远去,料想是故意绕着远道回家的。
这一部分描写,差点看哭我。
分明是爱地真切,却也不得不保持克制;分明是很在乎,却也装作若无其事;分明是很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让人看了既揪心又心疼。
最后一部分的思想洗澡,是小说的高潮。
本来思想百花齐放,知识分子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为傲,但是运动一来,就由不得你了。
人人自危,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检讨自己所谓的思想毒瘤。
也出现女儿检举自己父亲的大公之举。
杨绛先生借许彦成之口表达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只为爱国,所以爱党。
因为共产党救了中国。
不求名,不求利,不肯做应声虫,不肯拍马屁,不肯说假话。
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带头改造自我。
知识分子不改造思想,中国就没有希望。
我只是不赞成说空话。
为人好,只是作风好,不算什么;发言好,才是表现好,重在表现。
我不服气的就在这点。
写到思想洗澡后,全书就戛然而止了。
悲剧之后,还有更大的悲剧。
杨绛先生是过来人,她自己的女婿也在后来的运动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