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传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21.18 KB
- 文档页数:3
读后感600字优秀模板作文五篇阅读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如同我们离不开欢乐,如同我们离不开友谊。
世界读书日,我欢乐的好朋友,我们一齐读书吧!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读后感600字优秀模板作文,仅供大家参考!读后感600字优秀模板作文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
读完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爱国情怀。
陆游在临死前明白了一个道理,"死去元知万事空",可他唯一遗憾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于是他临死前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完整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身患重病的陆游躺在床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了《示儿》的情景。
短短四句诗表达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古今中外有多少爱国人士的事迹让我感动。
如詹天佑,他是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有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铁路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难万险,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还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他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卓越的贡献。
肖邦在异国他乡都不忘自己的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的前途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常常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弥留之际他嘱咐姐姐把他心脏带回祖国。
俗话说的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先人们都那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人呢?我一定像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读后感600字优秀模板作文2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司马光"惊枕"苦读》。
读了以后,我深受感动。
陆游的故事读后感陆游,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读完陆游的故事,我深受启发,感慨良多。
陆游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不平,他曾经历过流亡、囚禁、家破人亡等种种不幸,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在困境中,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才华来抵御生活的苦难。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陆游的诗歌中,我还感受到了他的深情和豪气。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他的文字中流露出了对社会风云变幻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爱国情怀,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文学家,应该有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才华和文字去关注社会、关爱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量。
陆游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对文学和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一生告诉我,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力量。
文学家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坚定信念,应该有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应该用自己的文字去传递正能量,去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同时,文学家也应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作品,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读陆游的故事,我对文学和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会继承陆游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用自己的文字去关怀社会、关爱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会继承陆游的坚韧不拔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陆游传》读后感《陆游传》是一部描写南宋文学家陆游生平和创作的传记作品,通过对陆游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才华、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在阅读这部传记时,我深受陆游的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品质所感动,也更加理解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称。
在《陆游传》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陆游的成长历程,从他幼年时对文学的热爱,到在乱世中坚守初心,不断追求文学成就,再到晚年的孤独与苦痛,让人感受到一个文人的坎坷命运。
陆游在生活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阅读《陆游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文人的执着与坚韧。
陆游虽然在政治上饱受排挤,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他的坚持和执着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只有坚守初心,不断努力,才能在逆境中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对陆游的执着和坚韧,我在阅读《陆游传》时还深受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所感动。
陆游在乱世中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不断为国家的兴旺发展而努力奋斗。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关怀和热爱,让人感受到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作为一名文人,陆游用自己的文学才华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的爱国情怀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总的来说,阅读《陆游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陆游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文人的坎坷命运和执着追求。
陆游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愿我们都能像陆游一样,坚守初心,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游传文学家的忧国忧民传记读后感陆游,北宋末年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读完陆游的传记后,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陆游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磅礴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让我对忧国忧民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陆游的爱国情怀贯穿于他的一生之中。
在北宋末年,外敌频繁入侵,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治黑暗腐败。
而陆游以清正廉明的作风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国家事务中。
他不仅在政治上挺身而出,反对腐败势力,正言直谏,而且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多次参与抵抗外敌的战斗。
陆游对国家前途深感担忧,却从未放弃希望,一直努力改变现状,为国家的兴旺而奋斗。
陆游的文学成就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诗歌创作清新脱俗,自成一派。
他描写自然,赏析美景;抒发忧愤忧国之情,悲叹时世之变;反思人生,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
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更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
读到陆游的诗作,仿佛能听到他心灵的呼喊,感受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陆游的忧国忧民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关心国家的兴衰,也关心民生疾苦。
他在他的作品中,反复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忧虑和愤怒,揭示了统治者的贪婪和腐败。
他想要唤醒人们的觉悟,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为改变社会而努力。
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人们,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读完陆游的传记后,我对忧国忧民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思考。
忧国忧民并非苦情呻吟,而是对国家和民众的担忧和责任。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要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更要关心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
他们应该在实际行动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
忧国忧民的精神需要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我们身处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看到社会不公,看到民众的难处时,不应只是感到愤怒和无助,而是要有激起行动的决心,为改变现状而奋斗。
陆游诗词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陆游诗词读后感1 手里捧着一本《陆游爱国诗词》,我沉浸在诗词中,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
我好像逆着时间的潮流,来到战乱不断的南宋,走进了陆游的人生。
陆游的一生,绝不是一个平凡的一生。
他的一生呼吸着时代浓烈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
在几百年前,在安南山头,陆游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掀起了他满腔热忱。
“多情谁似南月山,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他吟诵出这一荡气回肠的诗句。
陆游把无情的南山月赋予了人的情感,让它无比多情,而它的多情就在于,它和陆游热爱祖国山河之情一脉相通。
它将层层云幕推开,只为让陆游看清安南山。
那些曾经长安的风景也肯定在等待宋军收复。
这些豪情壮志的抒发,我感受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的迫切心情。
陆游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时的他虽已年迈,但爱国的情怀丝毫未减,日思夜想报效国家,就如这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他没有因为处在这悲凉的乡村感到悲哀,而心中仍然在想着国家,想为国家征战沙场,完成他一生的愿望。
这让我想到了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尽管离开了朝廷,但依旧思国,忧国。
而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更是强烈地突出陆游爱国之深,忧国之浓,连在梦境里都能梦到,当年他是如何驰骋疆场,为国守护边疆。
85岁的他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他的绝笔《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在还没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依旧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在这样紧张的时刻,陆游想的不是自己,想的不是亲人,想的只有,国家何时才统一。
因为他最痛心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未能亲眼看国家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这句嘱咐凝聚着他毕生的期望,让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陆游在写这首诗的十一年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光复,虽然他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由此可见,陆游的整个人生贯穿着抗金斗争,贯穿着爱国情怀。
陆游辛弃疾对比阅读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陆游与辛弃疾的生平背景介绍三、陆游诗词创作特点及主题四、辛弃疾诗词创作特点及主题五、陆游与辛弃疾诗词创作的异同比较六、对他们作品的读后感悟七、结尾正文:【引言】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星空中,陆游与辛弃疾无疑是其中闪耀的两颗明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创作特点及主题,进而体会他们对人生、社会、国家的深沉思考。
【陆游与辛弃疾的生平背景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
他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动荡时期,因此他的作品既有豪放的爱国情怀,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
他在官场上几经波折,但始终坚守爱国立场。
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悲壮著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陆游诗词创作特点及主题】陆游的诗词作品具有浓厚的个性特点,他的诗歌创作以豪放、奔放、激情四溢为特点。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
陆游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抒发爱国情怀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又有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示儿》。
【辛弃疾诗词创作特点及主题】辛弃疾的诗词作品以其豪放、激昂、悲壮的风格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主题紧紧围绕国家命运、民族存亡,表达了他对国家沉沦的悲痛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辛弃疾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南宋朝廷的讽刺,如《青玉案·元夕》,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临江仙·夜登三峰》。
【陆游与辛弃疾诗词创作的异同比较】陆游与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在风格、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然而,陆游的诗词作品更注重对个人命运的抒发,而辛弃疾的诗词则更关注国家命运。
另外,陆游的诗词风格较为奔放、激情,而辛弃疾的诗词则显得悲壮、激昂。
陆游传记读后感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爱国情怀。
阅读陆游传记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才华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深刻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陆游的文学才华令人惊叹。
他以其犀利的笔锋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既独特又富有内涵,既能表达情感,又能揭示社会现实。
他的文章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还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
在陆游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的把握让我深思。
陆游的政治才能同样令人钦佩。
他在政治舞台上力图改变南宋政权的腐败现象,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努力推动改革,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尽管他遭受了很多挫折和困扰,但他从未放弃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他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崇敬。
从陆游的生平经历中,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忠诚和挚爱。
他不仅在政治活动中竭尽全力,还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爱和关怀。
他的诗歌中流露出对故土、对家庭的思念和眷恋,使我感受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付出是无私的,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奉献才能实现的。
读完陆游传记后,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陆游是一个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政治活动中都充满激情和奋斗精神的人。
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让我深感自身的渺小和不足。
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总之,陆游传记让我对陆游这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才华和精神境界都让我深感钦佩和敬佩之情。
通过阅读陆游传记,我得到了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示,也对自己的追求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我希望能从陆游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陆游读后感陆游读后感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其实原来也读过,只是那个时候在家乡,如今真的是在“临安〞了,脑子里其实始终知道这首诗,但怎么也不曾想它的便是陆放翁了,真的会觉得很惊奇啊,为什么会感到诧异呢?这是他62岁从山阴到临安来觐见皇帝之余赋闲而作的诗,与我们印象里的他还真的不一样,以波澜壮阔的爱国辞赋有名的他,突然让我们读到这么一首温顺的诗,却多少显得不适了,想着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蛮烦杂的,明天就要去考试了,看着民法刑法皇皇几万言却有些……可笑?打开宿舍的窗,江南的雨润在黑灰色爬满铁锈的栏杆上。
这半年来的雨天往往觉得颇为可恨,这天要将你的鞋子湿掉,让你打着颇为累赘的伞,若手上还带些重物,那就是万分煎熬了,还会感叹着生活或也就是如此枯燥无奇吧?可还是雨天,换一下时空、地点,在家乡的小楼上,有着好像农村才有的竹椅,小时候看着老人们坐在小竹椅上,好像说的也不多,就在哪儿坐着,好像还能坐上一个下午,只是伴着雨声。
我又想起来在木心的家乡乌镇,或许,在江南水乡,韦端已也曾经听着屋外小桥流水下,一顶顶乌篷船和着细雨驶过,念出那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时光如水,便这么流走。
一下子到了如今了。
诗人写的是春雨,消弭了喧闹的临安,晚上枕着雨声入眠,就着满腹的诗情。
早上呢,听着清脆的鸟虫儿叫,闻到巷子里杏花的香气,缓缓睁眼,好像生活便也是这么的闲逸雅致。
从前总有些时候凌晨四五点会自然醒过来,醒过来的时候,只听到外面落雨屋檐的清脆。
想起来这些,晚上会睡得很甜吧。
“我愿成为屋里唯一一人,并且他知道:昨夜寒凉。
〞陆游读后感2当我看到封面中那个骑着毛驴,握着宝剑,双目有神的人物时,我发出了大大的疑问:这个人是陆游吗?他想当英雄为什么是“梦〞呢?课本中学的《示儿》是有着悲哀情感的,可为什么这个人表现的却是壮志凌云呢?于是,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看完后我才知道,他的老师曾几,从小就告知他,老师原来是被秦侩罢官的主战派大臣,并告知他,皇上和奸臣秦侩是如何卖国求和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是陆游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一个孩子与父母的对话为故事情节,讲述了父亲如何对儿子进行爱的教育。
这篇文章是我阅读过的最有意义的文章之一,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文章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爱的深刻理解和对亲情的深情描写。
小孩子天真而纯真的情感、父母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感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
当父亲将压箱底的良心之作免费赠送给儿子时,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关爱和陪伴。
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教育的灵魂,当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更是灵魂的呵护与培育。
这让作者呼吁时下的家长们应当用爱去教育孩子,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真正的人。
我对文章中“爱的教育”的理解,不再是机械地去照顾孩子,或者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而是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具备问责责任感,道德感和良好人生价值观的人。
因此,阅读这篇文章,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爱的教育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应该成为父母唯一的责任,父母应该用温柔的语言和真挚的心去引导孩子,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仅仅因为一个家庭不妨碍你走向成功人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感触颇深,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正在不断变革,新型的爱的教育模式应该是站在时代高度,以成人之美、德扼人心、权在克己的课程,让孩子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
总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章,更是一份令人温暖心灵的亲情教育。
读完该文章后,我对自己的家庭和成长产生了许多心灵上的触动。
我相信“爱的教育”一定会引领我们迎向更美好的未来!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是一本由意大利作家托马斯·曼创作的小说,1922年出版。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爱情问题时,发生了与学生的恋爱事件,最终他为了教育和爱情做出了选择而付出代价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和提高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
陆游文豪传记读后感陆游,字东篱,号阳山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读完陆游的传记后,我对他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深感钦佩。
他独特的才华和坚毅的人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陆游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在乱世的背景下,他的一生饱受战乱之苦。
儿时的乐园被摧毁,他亲眼目睹了战火蹂躏家园的残酷景象。
这一切的遭遇并没有使他沮丧,相反,他成为了一个坚韧不拔的人。
陆游的传记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对家国炎黄的热爱。
在权力纷争和社会动荡的年代,他毫不畏惧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现象。
他的诗词常用于抒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充满着坚定的正义感。
除了对时局的关注,陆游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学家。
他以雄浑磅礴的诗风和细腻入微的笔触被誉为文学界的巨星。
他的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百首》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表现了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描绘。
他的诗句婉约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在陆游的传记中,他的品德及为人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他曾经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坚信自己的才华,并将其用于探索和传播真理。
他一次次站起来,无论是面对敌人还是社会的不公。
他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并始终坚持为正义而奋斗。
陆游的传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坎坷人生及其坚定的信念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他用他的诗歌照亮了那些黑暗岁月,用他的行动改变了那些枯燥乏味的生活。
陆游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星,更是一个为后人树立榜样的英雄。
通过阅读陆游的传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文豪的伟大之处。
他的才华和精神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
他被誉为宋代文坛的瑰宝,他的作品将永远照耀着后人。
陆游的传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的机会,他的坎坷人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将继续激励着我们。
《陆游传》读后感《陆游传》读后感范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传》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陆游传》读后感1说到陆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他的词,从小在学校学习时就已学了无数的篇目。
但是读过《陆游传》之后才真正懂得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性情,真正体会到他的有情。
陆游的情,是与唐婉凄凉却坚定的恋情。
他们的爱情,几乎是人人有所听闻的。
那样的情,即使分离十许年,即使各自都已觅得新伴侣,仍坚定不渝的爱情在那样一个年代是少见却令人敬佩的。
在思想那样保守的古代,我想大多数男子对女子的想法就是生儿育女,大部分精力仍是在事业上的。
而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爱情是少有的。
可是陆游却打破了这一观念,他的'行动,他对唐婉的情,都在沈园的那首《钗头凤》中体现。
那种苦苦相恋却不能相守的无奈,却仍执著于此的坚守,都在词句中一一体现。
如此多情的好男儿,怎不让人落泪!陆游的情,是有志之士的爱国热情。
我们都知道,陆游诗一位有名的爱国好儿郎,虽然他在沙场上没有杰出的表现,可是他的诗,那些字字铿锵的诗句,无一不体现着他赤热的报国情怀。
或许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陆游的爱国从小就开始形成,到后来越来越大,这种情怀也就越来越深,不论是对朝廷的上书还是在自己的诗作中,陆游对现实的不满,对国家统一的渴望都直白地、毫不隐瞒地表达出来。
我觉得这种举动就十分让人敬佩,那样混乱的,乱臣贼子尤其多的朝廷,说重一句话就会有杀头的罪,可是陆游却仍直言不讳,那样赤诚明白的爱国之士,怎能不让人另眼相看?我还记得《陆游传》在写陆游临死前提到他咽气前最后一刻写下了《示儿》。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终一刻,他仍是惦念江山社稷,依旧那么渴望沦陷区的收复和国家的统一。
如此爱国的好儿郎,怎不让人佩服!不管是多情的陆游还是爱国的陆游,都是哪位有情有义的陆游。
陆游词人传记读后感陆游,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他以其激烈的爱国情怀、痛感时世之苦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而闻名于世。
近日,我读了陆游词人的传记,深受触动,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陆游词人的传记是一部详实而有深度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记中详细叙述了陆游的生平和他为文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传记,我对陆游的一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陆游的爱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
在乱世之中,他以壮志豪情渲染词章,用文字传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尤其是在金兵南侵的时候,他多次写下悲壮的词句,表达了他对国家疾苦的痛心之情。
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并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陆游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也折射出他深深的痛感时世之苦。
他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悲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闻名。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腐败的煎熬,这些不幸的遭遇不仅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文学才华。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战争的愤怒,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除了对时世之苦的批判,陆游词人的作品还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渴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他借词抒发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庸薄现实的不满。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家国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给读者带来深思。
传记中还详细描述了陆游词人的创作风格与技巧。
他提出了“兄弟象”,主张词作应富有真情实感,以自然为师,摒弃华美虚饰。
他的词作独具一格,以其雄浑深邃的词句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备受赞誉。
他的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词的重要流派之一。
总的来说,陆游词人的传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他的传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时世之苦的痛感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他的词作独具一格,以其深邃的词句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备受赞誉。
在我读完陆游词人的传记之后,我对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陆游传南宋文学的杰出代表传记读后感陆游传:南宋文学的杰出代表传记读后感南宋时期,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陆游则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个性鲜明的思想,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陆游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传记《陆游传》,不禁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陆游是南宋早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和个人的悲欢离合,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学的热爱。
通过阅读《陆游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思想独立和文学追求。
在陆游的传记中,我看到了他对政治的关切和思考。
南宋时期,皇权削弱,外敌频繁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陆游敏锐地觉察到这些问题,并不断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吏治清明、法纪严明,主张文化教育的兴盛。
他的政治主张虽然未能完全实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对政治的关切,陆游作为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文论。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诗篇,也有吟颂山水的诗歌,更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他的诗词清新自然,充满着豪情壮志,令人赏心悦目。
他的文论则言简意赅,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陆游传》中,我对陆游的坚持和斗争精神印象尤为深刻。
他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逆境,但他从未低头,从未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他在家庭和事业上都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挫折,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用文学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坚持和斗争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通过阅读《陆游传》,我对陆游的传世之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南宋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陆游作为南宋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而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读完《陆游传》后,我对陆游这位杰出的南宋文学代表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关山月陆游原文读后感“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一开篇,我就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无奈和愤懑。
你想啊,朝廷下了和戎的诏书,这将军呢,只能空守着边疆却不能作战。
这是一种怎样的压抑?就好像是有一腔热血,却被死死地摁住,不能挥洒。
我当时就在想,那些将士们心里得多憋屈啊!他们每天看着边疆的山河,本应是保家卫国的地方,现在却只能无所事事。
这场景,光是想想就觉得难受。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这一句更是把那种社会的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那些达官贵人呢,在深宅大院里尽情歌舞,而战马肥得都死了,弓也断了弦。
这对比,太强烈了!我就觉得,这简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
一边是想打仗却不能打的将士,一边是只知道享乐的权贵,这社会能好吗?我真的是越读越生气,感觉陆游当时也是怀着极大的怒火在写这些的。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读到这儿,我心里一阵酸楚。
那些士兵啊,在戍楼听着刁斗声,看着月亮一次次落下,从三十岁参军,一直到头发都白了。
他们的青春就这么消耗在了这无尽的等待和无奈之中。
他们可能也有家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可是都被这战争与和戎的局势给搅得乱七八糟。
我就想,要是我在那个时代,我会怎么做呢?也许也会像那些士兵一样,满心的不甘和失落吧。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这一句让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
壮士们的心声有谁能懂呢?只有那沙地上的白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他们的牺牲好像都被忽视了,那些达官贵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为了国家边疆稳定付出的人。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写当时的士兵,更是在反映一种社会的冷漠,一种对底层民众的无视。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这里陆游又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
虽然现在情况很糟糕,但是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经历战争,怎么能让侵略者在这里子孙相传呢?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感觉陆游的爱国情怀真的是像火焰一样燃烧。
他不甘心国土被侵占,不甘心民族被欺压,这种精神真的很让人钦佩。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家书》读后感
《陆游家书》是南宋时期文学家陆游的家书集,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忠告、叮咛和关心。
阅读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陆游深厚的情感和智慧。
首先,陆游家书中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支持。
他用真挚的语
言表达了对家人的爱和思念,劝告他们要保重身体,互相帮助,共
同渡过艰难时期。
他还嘱咐孩子们要读书研究,不贪玩,为将来做
好准备。
这让我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也激励我要更加关心和照顾
自己的家人。
其次,陆游家书中传递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维护。
他在书中提醒
朋友们要保持联系,互相支持和鼓励。
他强调了朋友的价值和友谊
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困难时刻互相扶持。
这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
友谊,时常联系和关心朋友,共同成长和进步。
最后,陆游家书中还融入了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他谴责了当
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并提出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他
号召人们要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积极改变社会。
通过阅读这些观点,
我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可以影响社会的,同时也教会我要关注社会问题,为改变作出努力。
综上所述,阅读《陆游家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展示了陆游丰富的情感和智慧,还启发了我对家庭、友情和社会的思考。
这本家书集是一部充满温暖和智慧的作品,值得我们阅读和珍藏。
总字数:250字。
《陆游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特殊学术产物——《陆游传》读后感依烟那天去图书馆本想借几本近代词学大家的传记,却无意间瞥见了朱东润先生的《陆游传》,想起以前文学史课老师曾讲过,朱先生的人物传记是学术史料与文学性结合的典范,一并借了抱回宿舍。
借的时候,发现该书并无很好的版本,随手挑了一本分量略轻者带回。
手上看的这本,出自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版,错字极多,繁简字问题亦复不少,作为一个古代文学出身的人,虽硌眼但尚不致影响阅读。
(今人画陆游像)先看目录,理不出任何头绪;次看作者自序,也没有期望之中的学术水准与平实文笔。
遂阅读正文,前后花了一周左右,断断续续一字一句读完了。
有先入为主的印象,知道朱先生是学问大家,也是学术界泰斗级复旦中文系元老级的学者,阅读之初,心中充满敬畏。
尴尬的是,阅读中并无快感,开篇写陆游的出生,像极了笨拙的文学小说。
不惟文字描述不易使人感同身受,文字背后也不易察觉作者的情感;叙述中也见不出核心与关键,令我一度怀疑自己水平太烂,看不出作者功力深厚之处。
通篇,充斥了大量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人民、敌人、封建统治者这种扎眼的文字,令人反感,翻到自序发现该书写成于1959年国庆,果不其然,这是一部特殊时代的学术作品。
朱先生在自序的结尾说道,这部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上,都必然有若干的错误与缺点,可是因为受到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一时还没有看清,因此也不及订正。
希望同志们指示出来,给我一个修订的机会”。
这样小心翼翼的文字,正可见出朱先生当时的心理压力。
1959年,百花齐放已经结束,“引蛇出洞”初见成效,政治的寒冰正在袭来,三年自然灾害刚刚开始,这样的环境下,朱先生这本《陆游传》以政治为指导也就不足为奇。
豆瓣上看大家关于此书的评论,否定者多,一方面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发觉不单是自己学术水准太低,看不出朱先生文章的好处,大家多有此感;一方面,也觉得大家批评太过,以朱先生的学术功力,这本书可读性虽差,在史料运用与一些史实考证方面,却十分严谨;比如其中对陆游诗歌总数的考证、对金主完颜亮死后南宋军队不即刻进攻的分析,以及对宁宗政变、庆元党禁等复杂的政治背景梳理和南宋帝王年号的改换与政治转向的关系,均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陆游传读后感
导语:陆游传读后感(一)
我非常喜欢读传记文学作品。
最近我抽空读了两本,一本是美国着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另一本是中国着名学术大师朱东润的《陆游传》。
我深刻地感觉到两点,即传记文学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坚实的史料和艺术技巧的有机结合;历史中的伟人确实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在读《陆游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朱东润先生的《陆游传》一书是公认的宋朝名人传记的颠峰巨制,是他花费整整二十年心血的结晶。
整部书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历史地再现陆游的生平,科学地评价他的行为,客观地确立他的成就;整部书以陆游的诗篇贯穿,始终围绕他爱国事业的沉浮和人生命运的坎坷来写,不仅做到了史料翔实,考证严密,而且文笔流畅,能够正确、全面而纵深地把握住陆游一生的思想脉络,让我深深佩服。
当然,陆游那种坚定的志向和强烈的爱国之心更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有道是,一个人少有大志并不难,难在终身坚持不懈而且无悔。
陆游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名人的指点和个人的努力,达到能文能武的境地。
他不愿意做诗人,却成为了诗人。
他曾为了心爱的人沉痛不已,但他能够忍悲明志,毅然提出“学者当以经论天下自期”、“个人之上还有国家,恋爱之上还有事业”。
他本想在政治上一心报效国家,执着进取,誓死恢复中原,却遭到统治者的冷遇。
他虽然有怨恨,但是他无悔,即便在晚年看到朝廷苟安,山河破碎,主战的忠臣良将被害被逐而自己能幸免,自叹一腔“壮志空飞腾”,他还是将满腔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寄托于诗文中,满腔期待自己能有机会奔赴沙场去杀敌,直到弥留
之际,还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难怪清末着名思想家梁启超高度赞誉他:“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
”还写诗赞扬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
陆游的确是一位世间非常罕见的豪气、雅致、多情奇男子。
在朱东润先生的这本书中有如此评价:“我们看到陆游的爱是如何的忠贞不渝,始终如一。
对于恋人的爱是如此,对于民族国家的爱也是如此。
惟有忠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也惟有这样的爱,才能想起死去五十余年的唐琬,便看到美人的倩影;也才能对危在旦暮的国家,发生无穷的恋慕。
”
这让我想到现在从事的教育工作。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会像陆游一样,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满腔真诚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积极投入,以执着进取的信念和无怨无悔的姿态主动追求,即使有再多的苦和累都能够面对,即使有再多的挑战也能够迎接,如此才可能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而言之,朱东润先生的《陆游传》一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很有启发,所以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
陆游传读后感(二)
说到陆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他的词,从小在学校学习时就已学了无数的篇目。
但是读过《陆游传》之后才真正懂得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性情,真正体会到他的有情。
陆游的情,是与唐婉凄凉却坚定的恋情。
他们的爱情,几乎是人人有所听闻的。
那样的情,即使分离十许年,即使各自都已觅得新伴侣,仍坚定不渝的爱情在那样一个年代是少见却令人敬佩的。
在思想那样保守的古代,我想大多数男子对女子的想法就是生儿育女,大部分精力仍是在事业上的。
而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爱情是少有的。
可是陆游却打破了这一观念,他的行动,他对唐婉的情,都在沈园的那首《钗头凤》中体现。
那种苦苦相恋却不能相守的无奈,却仍执着于此的坚守,都在词句中一一体现。
如此多情的好男儿,怎不让人落泪!
陆游的情,是有志之士的爱国热情。
我们都知道,陆游诗一位有名的爱国好儿郎,虽然他在沙场上没有杰出的表现,可是他的诗,那些字字铿锵的诗句,无一不体现着他赤热的报国情怀。
或许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陆游的爱国从小就开始形成,到后来越来越大,这种情怀也就越来越深,不论是对朝廷的上书还是在自己的诗作中,陆游对现实的不满,对国家统一的渴望都直白地、毫不隐瞒地表达出来。
我觉得这种举动就十分让人敬佩,那样混乱的,乱臣贼子尤其多的朝廷,说重一句话就会有杀头的罪,可是陆游却仍直言不讳,那样赤诚明白的爱国之士,怎能不让人另眼相看?我还记得《陆游传》在写陆游临死前提到他咽气前最后一刻写下了《示儿》。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终一刻,他仍是惦念江山社稷,依旧那么渴望沦陷区的收复和国家的统一。
如此爱国的好儿郎,怎不让人佩服!
不管是多情的陆游还是爱国的陆游,都是哪位有情有义的陆游。
如此伟大的诗人,怎不让人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