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6:19.35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作者:李丹

[导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湘绣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以鲜明的湘楚文化为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融入了苏绣等刺绣系统的精髓,借鉴了各家之所长,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湘绣体系。文章首先总结了湘绣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其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最后分析了湘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关键词:湘绣;术特色;文化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摘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湘绣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以鲜明的湘楚文化为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融入了苏绣等刺绣系统的精髓,借鉴了各家之所长,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湘绣体系。文章首先总结了湘绣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其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最后分析了湘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湘绣;术特色;文化

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长沙烈士公园楚墓发现的战国刺绣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汉武器项目,充分证明了湘楚地区的刺绣在很久以前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湘绣表现出极具鲜明的湘楚文化特色,上面的图案、颜色和形状非常独特,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辫子股的方法,缝线极为整齐,呈现出自由的纹理特征,在色彩表现方面,朱红和藏蓝是其主要特征。

1湘绣文化的艺术的多样性

湘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楚汉和湖湘文化和广泛的民间刺绣为基础,将集体智慧融为一体,慢慢的演化成以国画为核心蓝本的高雅绣品和荟萃金石、绣、画、诗、书为外韵的富有现代艺术特征的优秀绣品。在中国和当今世界,它已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颗瑰丽的明珠。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数次谈及楚汉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极具特色的心理积淀和历史文化,特别是在人的意识、民俗思想和艺术表现上尤为突出。楚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对汉代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楚汉时期的刺绣深刻影响了汉代的刺绣。巫神文化的表现则是湘绣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并融入湘绣艺术体系,这种神秘、浪漫的艺术特征深刻影响了湘绣的发展和延续。

1.1深受楚汉文化影响的湘绣艺术

湖南出土的楚绣(1958年出土长沙三号木廓楚墓出土和1982年江陵出土),这些出土的楚绣主题有祈福、巫术和图腾,表现出当时祈祷和求神的目的,显示出楚文明和浪漫主义的强烈特征。楚文化对汉代有着深远的影响,楚地刺绣直接延伸到汉代,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绣品种来看,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刺绣包括长寿秀、乘云绣及信期秀。当然,还有帖羽绣,方棋纹绣,茱萸纹秀等,所有这些刺绣产品都展现出楚汉无拘无束的浪漫艺术特色,出土的楚绣和汉绣都表现出共同的湘楚文化元素及鲜明特色,巫神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图案中的抽象变形和现实技术并存,这一特征始终植根于现代刺绣中,神秘与浪漫一直是湘绣艺术家的追求,并对湘地民间刺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2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湘绣艺术

湘绣艺术直接受到湖南文化的影响,是湘绣艺术的核心。这体现在湘绣艺术的各个方面,例如,同样狮虎题材刺绣,在湘绣中显示出磅礴恢弘和至高无上的霸气。而在苏绣中则是精灵小巧如猫般温婉秀气,湘绣的众多作品都表现出这种霸气和“巍峨”,如《张家界》、《伟大的会见》等,都创造了一种高远的正义精神,湘秀作品的特点源于湖南人的性格坚韧、勇敢、顽强的力量是湖南人民自古以来的品质。

1.3湘地民间刺绣影响下的湘绣艺术

我国湖南民间历来有刺绣的传统,在嘉庆期间的《长沙县志》中曾专门著文提到长沙民间的刺绣生计和发展,在光绪年间的《善化县志》中,更记载“乡间妇人以刺绣为能,户户皆绣,以为家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化发展,湘绣逐渐被农民当做一种副业,在农闲时刻,乡村女性们把刺绣作为一项贴补家用的生计来源。这种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推动,使湘绣迅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的十年中,仅湖南长沙就建立了四五十家绣庄。刺绣的广泛兴起极大推动了艺术品位和刺绣技巧的提升,其表现手段也不断深化和多样,湘绣艺术风格的独特性逐渐成形,湘绣流派也最终被市场确定。

在湘地民间刺绣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刺绣始终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表现出奇幻诡异的艺术风格,由于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瑰丽多姿、奇幻诡异的艺术风格,因此装饰效果极强。其次,湖南民间刺绣具有多针法、多主题、多品种的特点,这个特点是由湖南多民族的丰富民俗决定的。湖南是白族、彝族、瑶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集中地,所有民族都有良好的刺绣习俗,他们用自己的本土材料制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刺绣作品,从而使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独特的特征。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具有祈福寓意的刺绣主题,还是具有宗教巫术的刺绣主题,都充分展现了受楚汉文化影响的湖南民间刺绣的浪漫神奇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人民朴实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反映了公众的智慧和思想沉淀,所有这些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技巧都深刻影响了当前和未来湘绣艺术的发展。

2湘绣文化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在宋代,产生了大量的装饰画,通过临摹名家名画,然后在绣地上刺绣,绘画与刺绣两者互相融合在一起,这种以名画书画为蓝图的刺绣方式,成为湘绣的独特选材方法,使湘绣的艺术特色得到了画绣的完美结合。我国明代将绘画与刺绣的两者结合的方式发扬光大,近代四大名绣和明代的顾绣都继承了这种技法,将绘画与刺绣相结合作为工艺构造的重要手段。需要澄清的是,画绣结合并非简单的对刺绣的临摹,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湘绣“以线敷色”、“以针为笔”,在汲取画稿原有艺术魅力的同时,赋予更多新的艺术创造和刺绣独有的艺术魅力。如刺绣中所展现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就比画更强烈,使刺绣的工艺美和国画的意境美相得益彰,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刺绣对绘画的临摹“改编”,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理论异曲同工,世上没有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作品真正意义上来说都是未完成本。从这一点来说,刺绣对国画的再创作含有弥补原画缺陷与刺绣创作的双重意义。湘绣发展到今天,借鉴、融合了金石、书法、诗词、刺绣、绘画等众多艺术,其针法也发展到两百多种,“其精细入微之笔,撷百家艺术之长”,奠定了湘绣艺术金字塔顶的审美价值。

湘绣主要采用线条颜色和针状笔,在创作中,充分体现了草稿的原始艺术特征和概念,融合了刺绣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使其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美观。湘绣结合典型的艺术主题创造,根据现代市场的消费需求,材料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湘绣独特的双面金刺绣中,黄泽峰对古典对联进行了比较解读,并将其应用于湘绣的制作,增强了湘绣的民族特色和意境。此外,它还融合了湘绣生产中的叠加

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6 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① 许 凡(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徐青青(西安工程大学 艺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摘 要]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精华发展起来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分析了楚汉文化、湖湘文化以及湖南民间刺绣等文化氛围对湖南湘绣艺术特色形成的影响,并从湘绣与绘画的结合、针法、材质与色彩以及现代包装理念的融合等方面着手,揭示了现代湘绣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湘绣;艺术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6-0127-04 收稿日期:2008-08-20 作者简介:许 凡(1980— ),女,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服饰文化。 徐青青,女,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湖南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粤绣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以国画为蓝本,集诗、书、画、绣、金石为一体的,具有极强艺术特色的现代高雅刺绣。特别是双面全异和狮虎题材的出现,使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达到极致。成为湖南最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并被列入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因此,可以说湘绣在我国甚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湘绣艺术特色形成的文化底蕴 1.楚汉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的影响 我国刺绣历史悠久,而湖南刺绣有实物可考证的是在1958年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廓楚墓出土的楚绣,另外,在1982年湖北江陵出土了同时代的大量楚绣,两地楚绣的题材均以图腾、巫术、祈福等为目的,显示出浓烈的楚文化及浪漫色彩的艺术特征。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楚汉不可分,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依然保持了它的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部来自楚地……楚汉文化(至少在文艺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 续性,而不同先秦北国”[1] 。 因此,楚国刺绣也深深影响到汉代刺绣。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刺绣品种来看,主要有信期绣、乘云绣和长寿绣三种,其它还有茱萸纹绣、云纹绣、方棋纹绣、铺绒绣和 贴羽绣等,均显示出楚汉浪漫、奔放的艺术风格。不管是楚绣还是汉绣都具有明显的湘楚文化特征。图案写实与抽象变形共存,呈现出浓厚的巫神文化艺术特色。在现代湘绣的创作中,这种浪漫、神秘的楚汉文化精髓一直是湘绣艺人至高的追求,并深深的影响了湖南的民间刺绣和现代刺绣的艺术风格。 2.湖湘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的影响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而屈原则是“开楚南风气之祖”,此后直至唐代,这种精神或者思想文化的薪火虽在湖南几乎找不到明显的著名传承者,但也一直流传下来。直到北宋的周敦颐以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将其发扬光大,随后由胡安国、胡宏父子传到湖南并创立了湖湘学派,再由张械向外传播,而到了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黄兴、毛泽东等人,湖湘文化达至巅峰。 综观湖湘文化脉络,可谓蕴涵丰富。从广义来看,湖湘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一直繁衍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开创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风俗民情、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意识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是指从古至今湖南的原住民、各个时代的移民及流寓者所共同创造、发展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6C254) ;湖南工程学院院级资助项目(0763 ) 图1 毛主席去安源 图2 饮虎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我国湘绣文化的艺术特色探究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6:19.35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作者:李丹 [导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湘绣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以鲜明的湘楚文化为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融入了苏绣等刺绣系统的精髓,借鉴了各家之所长,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湘绣体系。文章首先总结了湘绣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其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最后分析了湘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关键词:湘绣;术特色;文化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摘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湘绣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以鲜明的湘楚文化为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融入了苏绣等刺绣系统的精髓,借鉴了各家之所长,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湘绣体系。文章首先总结了湘绣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其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最后分析了湘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湘绣;术特色;文化 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长沙烈士公园楚墓发现的战国刺绣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汉武器项目,充分证明了湘楚地区的刺绣在很久以前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湘绣表现出极具鲜明的湘楚文化特色,上面的图案、颜色和形状非常独特,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辫子股的方法,缝线极为整齐,呈现出自由的纹理特征,在色彩表现方面,朱红和藏蓝是其主要特征。 1湘绣文化的艺术的多样性 湘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楚汉和湖湘文化和广泛的民间刺绣为基础,将集体智慧融为一体,慢慢的演化成以国画为核心蓝本的高雅绣品和荟萃金石、绣、画、诗、书为外韵的富有现代艺术特征的优秀绣品。在中国和当今世界,它已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颗瑰丽的明珠。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数次谈及楚汉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极具特色的心理积淀和历史文化,特别是在人的意识、民俗思想和艺术表现上尤为突出。楚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对汉代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楚汉时期的刺绣深刻影响了汉代的刺绣。巫神文化的表现则是湘绣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并融入湘绣艺术体系,这种神秘、浪漫的艺术特征深刻影响了湘绣的发展和延续。 1.1深受楚汉文化影响的湘绣艺术 湖南出土的楚绣(1958年出土长沙三号木廓楚墓出土和1982年江陵出土),这些出土的楚绣主题有祈福、巫术和图腾,表现出当时祈祷和求神的目的,显示出楚文明和浪漫主义的强烈特征。楚文化对汉代有着深远的影响,楚地刺绣直接延伸到汉代,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绣品种来看,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刺绣包括长寿秀、乘云绣及信期秀。当然,还有帖羽绣,方棋纹绣,茱萸纹秀等,所有这些刺绣产品都展现出楚汉无拘无束的浪漫艺术特色,出土的楚绣和汉绣都表现出共同的湘楚文化元素及鲜明特色,巫神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图案中的抽象变形和现实技术并存,这一特征始终植根于现代刺绣中,神秘与浪漫一直是湘绣艺术家的追求,并对湘地民间刺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2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湘绣艺术 湘绣艺术直接受到湖南文化的影响,是湘绣艺术的核心。这体现在湘绣艺术的各个方面,例如,同样狮虎题材刺绣,在湘绣中显示出磅礴恢弘和至高无上的霸气。而在苏绣中则是精灵小巧如猫般温婉秀气,湘绣的众多作品都表现出这种霸气和“巍峨”,如《张家界》、《伟大的会见》等,都创造了一种高远的正义精神,湘秀作品的特点源于湖南人的性格坚韧、勇敢、顽强的力量是湖南人民自古以来的品质。 1.3湘地民间刺绣影响下的湘绣艺术 我国湖南民间历来有刺绣的传统,在嘉庆期间的《长沙县志》中曾专门著文提到长沙民间的刺绣生计和发展,在光绪年间的《善化县志》中,更记载“乡间妇人以刺绣为能,户户皆绣,以为家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化发展,湘绣逐渐被农民当做一种副业,在农闲时刻,乡村女性们把刺绣作为一项贴补家用的生计来源。这种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推动,使湘绣迅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的十年中,仅湖南长沙就建立了四五十家绣庄。刺绣的广泛兴起极大推动了艺术品位和刺绣技巧的提升,其表现手段也不断深化和多样,湘绣艺术风格的独特性逐渐成形,湘绣流派也最终被市场确定。 在湘地民间刺绣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刺绣始终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表现出奇幻诡异的艺术风格,由于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瑰丽多姿、奇幻诡异的艺术风格,因此装饰效果极强。其次,湖南民间刺绣具有多针法、多主题、多品种的特点,这个特点是由湖南多民族的丰富民俗决定的。湖南是白族、彝族、瑶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集中地,所有民族都有良好的刺绣习俗,他们用自己的本土材料制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刺绣作品,从而使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独特的特征。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具有祈福寓意的刺绣主题,还是具有宗教巫术的刺绣主题,都充分展现了受楚汉文化影响的湖南民间刺绣的浪漫神奇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人民朴实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反映了公众的智慧和思想沉淀,所有这些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技巧都深刻影响了当前和未来湘绣艺术的发展。 2湘绣文化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在宋代,产生了大量的装饰画,通过临摹名家名画,然后在绣地上刺绣,绘画与刺绣两者互相融合在一起,这种以名画书画为蓝图的刺绣方式,成为湘绣的独特选材方法,使湘绣的艺术特色得到了画绣的完美结合。我国明代将绘画与刺绣的两者结合的方式发扬光大,近代四大名绣和明代的顾绣都继承了这种技法,将绘画与刺绣相结合作为工艺构造的重要手段。需要澄清的是,画绣结合并非简单的对刺绣的临摹,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湘绣“以线敷色”、“以针为笔”,在汲取画稿原有艺术魅力的同时,赋予更多新的艺术创造和刺绣独有的艺术魅力。如刺绣中所展现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就比画更强烈,使刺绣的工艺美和国画的意境美相得益彰,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刺绣对绘画的临摹“改编”,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理论异曲同工,世上没有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作品真正意义上来说都是未完成本。从这一点来说,刺绣对国画的再创作含有弥补原画缺陷与刺绣创作的双重意义。湘绣发展到今天,借鉴、融合了金石、书法、诗词、刺绣、绘画等众多艺术,其针法也发展到两百多种,“其精细入微之笔,撷百家艺术之长”,奠定了湘绣艺术金字塔顶的审美价值。 湘绣主要采用线条颜色和针状笔,在创作中,充分体现了草稿的原始艺术特征和概念,融合了刺绣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使其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美观。湘绣结合典型的艺术主题创造,根据现代市场的消费需求,材料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湘绣独特的双面金刺绣中,黄泽峰对古典对联进行了比较解读,并将其应用于湘绣的制作,增强了湘绣的民族特色和意境。此外,它还融合了湘绣生产中的叠加

湘绣之吴彩霞湘绣庄始末

xx彩霞湘绣xx始末 有的企业是由着机遇推着走,有的却有自己的预案,按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后者的坚韧度生命力和成功率自然要比前者高得多。吴彩霞的创始者胡莲仙,出身官宦之家,曾为曾国藩家的家庭教师。绣艺早负盛名“吴彩霞”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为自己的绣庄起的牌号。 胡莲仙一家;按当时的习俗应该说吴氏一家(胡的婆家姓吴)到长沙创业,是有其自己的预案和规划的。她要创立的是一个荫庇子孙的事业,而不是聊以求生的饭碗。湘籍精英冠盖天下。强势的需求和潜在的市场是她早就预识到的。 一开始她就着力于传艺授徒,逐步扩大自己的绣坊。当她的弟子出师能独立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凡是成家的,她就让她们带绣品回家去做,并订下了一条规矩。鼓励她们积极传艺授徒,发展自己的亲人邻里参与工作,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的加工点。由她们做联系绣坊的负责人。每完成一件作品,由绣坊另付两成的工价给他们作为奖励。这条规定大大地鼓舞了胡氏弟子发展加工点的积极性。为了保证质量,又建立了严格的收发制度。加工点的负责人,首先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有瑕庇的由她们亲自补救,再验不上,就要免除她们两成的奖励,并对降价销售所造成的损失负责。 加工点,是对应于已成规制的畅销品种的批量化生产而存在的。 随着胡氏绣坊名声日隆,外地士绅对非个性化已成规制的畅销品种,需求日盛。外地人索购的渠道,大多是通过一种叫作“掮客”的人,(我们在古玩行,珠宝行常常可以见到这种人,他们游走于豪门大户之间,女的向内眷推销首饰,男的向主人推销古玩、字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客群,同时也接受主人的嘱托,为其寻觅心仪的物品,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行当。我们在红楼梦里就看到过他们的身影,直到交易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没有绝迹,比如“国外代购”就是它现代版的一种新型态)。 我们大概还记得<无形的电极>这部电影,片中我党地下电台的负责人就是以推销湘绣,为湘绣提字为其职业,以掩护其身份的。由此可见经营湘绣的掮

湘绣的策划方案

湘绣的策划方案 篇一:湖南湘绣推广方案[1] 湖南湘绣推广方案 一、简介 充分挖掘湘绣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网络营销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广湖南湘绣,让古代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以针代笔的绝艺能得以流传,并能够予以发扬光大。 二、公司简介 伊飞湘绣起源于中国湘绣之乡--湖南长沙沙坪镇,是一家集湘绣产品设计、生产、研究、收藏、连锁经营为一体的企业,现有生产、销售人员近300人,连锁经营门店八家,经营面积6000平方米。伊飞湘绣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名副其实的湘绣世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伊飞人始终以“传承湘绣古老工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将千年的湘绣历史、数百年的家族工艺、数十年对现代湘绣的理解,凝聚在方寸之间,并将之与更多的人分享,从而为古老的湘绣,赋予了时代的翅膀。 伊飞湘绣主要工艺师均:湘绣的策划方案)绣师评比) 8)优秀作品展示 9)获奖者成为沙坪荣誉市民,每年可免费参加湘绣培训课程,及体验沙坪大型

活动。 活动主题: 我的别致婚礼,绣我嫁衣 活动目的: 推出新概念婚纱及婚庆体系,引发新一轮的手工绣婚庆系列作品的追捧 通过展示新的婚庆产品,达到促进手牌产品营销的目的。 活动具体形式: 1)确定主办单位,冠名 2)“我的别致婚礼”面向长株潭地区进行策划案征集。 3)新人提交婚庆产品策划案 4)评选出有特色的十大“别致婚庆”,网络投票 5)新人可报名参加锈娘培训班 6)新人参与嫁衣制作,包括选材,裁剪、绣花等。 7)新人将制作过程感受提交指定网站进行全程记录 8)新人在现场展示婚庆礼服 9)新人婚礼现场视频拍摄及统一上传 10)“我的别致婚礼”评选出最佳婚礼奖、最有特色礼服奖、最有创意嫁衣奖等 奖项。 11)优秀作品展示 12)获奖者成为沙坪荣誉市民,每年可免费参加湘绣培训课程,及体

现代湘绣手工艺术的艺术化和精品化发展

现代湘绣手工艺术的艺术化和精品化发展 【内容摘要】现代湘绣源于湖南民间日用品刺绣,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形成基本针法体系和艺术风格,至七八十年代,“技”“艺”发展至巅峰,其将诗、书、画、金石融为一炉,成为具有极强艺术特色的高雅刺绣。文章分析了现代湘绣精品化、艺术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探究了其艺术特征;并指出现代湘绣单一的观赏性,导致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凸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现代湘绣手工艺术艺术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湖南传统的原生态刺绣在民间广泛流行,大量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大至堂檐、帐檐、被面、衣饰,小至枕头档、口水兜、荷包,呈现出造型古拙、想象丰富、绚烂热烈的湘楚文化特色。现代湘绣发源于湖南民间原生态刺绣,在19世纪初由胡莲仙等民间艺人将苏绣技法带入进来,逐渐吸取苏绣、粤绣的精华,形成了将诗词、书画、金石、刺绣等集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在解放后,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湘绣在技术和艺术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双面全异绣和狮虎题材刺绣在同类绣种中脱颖而出,使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达到极致,昭示着现代

湘绣走向了精品化和艺术化。 一、现代湘绣艺术化和精品化的背景与成因 现代湘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享誉全球,成为四大名绣之一,并在七八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湖南地方的士大夫、文人、画匠开始参与湘绣的设计与制作,湘绣开始综合国画、西洋画、诗词、对联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集中了多种艺术形式,并将西方绘画的技巧与刺绣手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各种艺术精髓互为补充、彼此呼应。为了能生动地描绘复杂的艺术物象,湘绣的针法向体系化、独创化迈进,特别是到了五六十年代,以湘绣研究所为代表的湘绣研究机构研制出双面全异绣针法体系以及适合于狮虎题材的?毛针法体系,不但增强了湘绣无穷的表现能力,也使湘绣成为了带有鲜明特征且技术高超、做工精湛的现代精品刺绣。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湘绣的精品化和艺术化的形成,与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参与,与湘绣技艺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以上原因从艺术和形式及刺绣技术上促使了现代湘绣走向艺术化和精品化的发展之路,那么社会的巨大变革才是促使现代湘绣走向精品化和艺术化的内在原因。首先,随着社会机器化大生产,开放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这种耗时、耗力的手工刺绣已经显得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新中国迎来了经济

湘绣的历史和发展

一、湘绣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是一个谜。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刺绣现已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门类。 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刺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由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

华 8 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 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水、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等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逐渐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在前汉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毛织品)”,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递冰锦”,而且座卧的席子也要“绣菌”,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锦递高张”。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缯囊缇橐”。民间如此,朝廷贵族也不待言,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以至“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甚至“柱槛衣以绨锦”,其奢

湘绣调研报告(4)

湘绣现状调查及其传承与发展分析 谢昊霖、黄鹤菲、毛柏凯、周雨泽、周舸航、 徐舟子、汪葆宁、李萱萱、王融乐、罗嘉怡、谢子麟 (湖南省长郡双语实验学校,410023 ) [摘要]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起源于民间刺绣,距今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已成为了湘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湖湘学子,理应为湘绣感到自豪。然而,湘绣和其他手工艺术一样,面对时代的变化,从以往的辉煌陷入了困境。长郡双语实验中学1511班学生通过走访湘绣之乡--沙坪,在参观、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湘绣的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入挖掘了湘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的形势下,如何审时度势地传承与发展,以重启湘绣等传统艺术的再度辉煌”做了初步思考与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湘绣;现状;问题;传承;发展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各地刺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之一。湘绣作为湖南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的宣讲窗口,越来越多的人士通过参观体验,实实在在地了解了湘绣的文化。为探寻湘绣奥秘,感受文化的洗礼,接受艺术的熏陶,我们1511班同学带着对湘绣的敬仰和传承湖湘文化的雄心壮志,在班主任唐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来到湘绣博物馆参观学习,体验了湘绣穿针引线的绝妙,也先后走访了商场、生产企业、研

鉴刺绣之湘绣的文化内涵及其工艺

鉴刺绣之湘绣的文化内涵及其工艺 何为刺绣? 在新华字典中有着这样的解释: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今天我主要了解了一下湖南名片之一的湘绣。 在湖南长沙有着一座向世人展示湘绣历史与技艺的专业性博物馆——湖南湘绣博物馆。从《湘绣的历史渊源》到《湘绣的崛起》再到《当代湘绣撷英》,一千多件展品生动地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演变和先辈艺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绍了湘绣发展的历程和当代精美绝伦的作品,展示了刺绣艺术新的风采。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其中用独创的“毛针”精心研制的《雄狮》、《饮虎》等湘绣精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并双双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珍品;研制的《杨贵妃》、《望月》和《群仙祝寿图》等被国家珍藏。 到底湘绣的起源是什么?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湘绣历史悠久,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了,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的起源,据资

料记载,是从农村妇女用来装饰衣裙、荷包、烟袋开始的。后来有些画家参与湘绣的设计,把国画的一些技法移植到刺绣上,从而逐渐形成了湘绣的独特风格。 在历史上,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光绪二十四年(1898),优秀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闻名全国。 清光绪年间,宁乡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了创造了多种针法,提高了湘绣艺术水平。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 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深褐色菱纹信期绣”、“黄绢地长寿纹绣”等大量刺绣残片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据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 说起湘绣技艺,技艺之高超,风格质朴而优美,使之湘绣风格特点十分之鲜明。 湘绣工艺的特点是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

湖南湘绣导游词教学提纲

湖南湘绣导游词

湖南湘绣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湘绣之乡旅游。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素以“丝绸之国”闻名。我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就盛产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俗称“绣花”,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针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之一,并在久远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因此,丝绸服装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古代达官贵人为了显示其富贵和地位,往往喜欢在丝绸上绣各种精美图案,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衾、枕等生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奇葩。比如皇帝绣龙、皇后绣凤、文官绣鹤、武官绣虎等。刺绣分为多种流派,而各种流派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苏绣以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而见长;蜀绣针法丰富,运针上,粗细对比强烈;粤绣以用线多样等特点而闻名;而湘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各辈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许多优秀画家以及历代宫廷皇室的极力推崇,充分吸收楚绣和汉绣神奇浪漫的艺术特征,以及宋明时期的写实风格,逐渐培养了自己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它以画稿为蓝图,经过艺

人“以针当笔、以纤素为纸、以线晕色”的艺术再创造后,不仅保留了原画的笔墨神韵,而且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效果。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构图章法严谨,画面质感强,有“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湘绣,即湖南手工刺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多个绣种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湘绣就是封建朝廷的受宠贡品。从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来看,是在极细密的丝绢上运用连环针刺绣而成的,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生动活泼令人赞叹不已。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17大箱150余件各种华贵纺织品和绣有精美的龙凤、飞燕怪兽、祥云卷草等充满着浓厚的楚地巫风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至清,湖南刺绣盛行,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大家巨族或以锦钿相尚。”但此时的刺绣,只限于自绣自用。除一部分官僚地主家庭的“大家闺秀”以刺绣来消磨时光和炫耀豪华外,一般的贫苦妇女大多惯于利用农闲时节或劳动余暇,绣制一些实用美观的物品来美化生活。至清晚期,湖南刺绣遍及城乡。处处可见“母女相传,邻亲相授”

湘绣的未来之路

湖南商学院专业实习报告 题目湘绣的未来之路 学生姓名王书洲 学号110510059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广艺1102 指导教师刘春骅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9 月

湖南商学院专业实习报告评审表 学号110510059 姓名王书洲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广艺1102 题 湘绣的未来之路 目 评 审 意 见 评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职称时间年月日

湘绣的未来之路 一.前言: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但湘绣产业现在情况不容乐观,我于2014暑假对湘绣产业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对湘绣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 (一)调查时间: 2014年7月15日~9月5日 (二)地点: 湖南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博物馆,长沙湘绣城。 (三)调查目的和任务: 通过调查分析湘绣品的现状情况,旨在把握湘绣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及行业前景,明确目标市场,了解产品定位,创新营销手段,提出湘绣品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四)调查方法 通过走访及直接调查访问方式进行,就湘绣行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交流,并记录获取了信息,再通过互联网上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汇总完成了本次调查报告。。 (五)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对当今湘绣的行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湘绣的未来之路提出了良好建议。 二.报告正文 (一)简介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是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

湖南湘绣推广方案

湖南湘绣推广方案一、简介 充分挖掘湘绣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网络营销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广湖南湘绣,让古代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以针代笔的绝艺能得以流传,并能够予以发扬光大。 二、公司简介 伊飞湘绣起源于中国湘绣之乡-- 湖南长沙沙坪镇,是一家集湘绣产品设计、生产、研究、收藏、连锁经营为一体的企业,现有生产、销售人员近300人,连锁经营门店八家,经营面积6000平方米。伊飞湘绣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名副其实的湘绣世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伊飞人始终以“传承湘绣古老工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将千年的湘绣历史、数百年的家族工艺、数十年对现代湘绣的理解,凝聚在方寸之间,并将之与更多的人分享,从而为古老的湘绣,赋予了时代的翅膀。 伊飞湘绣主要工艺师均来自湘绣世家,对湘绣工艺都有着数十年的熏陶与浸染,对传统技艺、古典艺术有着超凡的理解与追求,从而奠定了伊飞湘绣不同凡品的艺术品质,不负伊飞湘绣“锦中瑰宝、绢上化石”的美誉。 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探索,在艺术上从不妥协的追求,让伊飞超越了普通湘绣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其身影不仅屡屡出现在家居装饰、五星级酒店内饰中,更作为高端政务、商务礼品,赠送给国内国际友人,从而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走到了世界各地。 三、方案的闪光点

(1)加强湖南湘绣造型的创新 1)与湖南文化结合,并且在旅游景点大量设交流点。湘绣体积小,便于携带,同时利用发达的旅游业带动它的发展,将湖南湘绣的消费群体扩展到游客。2)与传统节日结合,并且可以加入DIY设计。 (2)湖南湘绣与家具的完美结合 (3)湖南湘绣与服装结合,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更能突显8090的个性风格(4)湖南湘绣与配饰结合,体现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 四、市场分析 湘绣作为湖南民族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南文化名片”。 随着人们文化品味的提升、旅游业的兴旺以及国外对中国民族手工艺文化的痴迷,特别是湘绣因具有历史悠久、不受国际贸易配额、劳动密集、就业优势等潜在的巨大产业价值,湘绣逐渐从原生态存在方式走向了市场产业化发展道路,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金彩霞、湘绣城、金球牌、天利牌等知名品牌。目前,湘绣大小企业已有100多家,绣品店320家,开发出了数千个品种,年产值8亿多元,湘绣产品已成功地进入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5亿多元。然而处于成长中的湘绣产业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其产业发展中的不成熟和现代生活的不协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已阻碍其发展。 五、产品分析 (一)、产品介绍

湘绣与绘画的艺术情缘

湘绣与绘画的艺术情缘 刺绣是绘画的姊妹艺术,两者渊源极深。“绣”、“画”的关系及绣画结合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尚书》记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说的是在古代衣和裳的分配上,按上阳下阴来区分:衣穿在上身表示阳,以画为主;裳穿在下身表示阴,取绣为饰。至周代,就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所谓“缋”,现代词典上解释和“绘”字相同。画缋和刺绣本不相同,一个是画,一个是绣,但古代却不强调其中的区别,均属于设色工艺范围,应用极为广泛。这说明刺绣艺术重要的地位,肯定了传统绣画形式起源的悠久历史。 毛珊,女,湖南长沙人,从小学习绘画与刺绣,成长于湘绣世家,从事湘绣事业20多年,致力于湘绣画稿设计和绣艺指导、研究工作。后有幸得到徐建朴老师在人物肖像绘画技艺上的指导,以及左季纯老师对湘绣三大核心技艺的悉心传授。为成为中国青年刺绣艺术家和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打下坚实的基础。2002年与兄长毛勇臻共创湘绣企业多年;2008年夫妻共建长沙市伊飞湘绣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有专业绣艺师、管理、营销等专业人员600多名;国内连锁品牌专卖店 14家;2009成立毛珊刺绣工作室,创作作品皆以坚持原创为原则,在国家级、省级参展中屡屡荣获金奖,保持着湘绣独有的特色,展现了湖南湘绣的独特魅力。 在创业中荣幸得到多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特聘请了15位专家为工作室绘画设计及艺术顾问。多年来15位专家为工作室设计创作了大批作品,其中代表作皆被工作室永久收藏。在此非常感谢15位专家一直以来对伊飞湘绣及毛珊刺绣工作室的支持与帮助。 伊飞湘绣15位专家 注:排名不分先后李碧涛湘绣绘画技师

宋定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爱云湖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左季纯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杜伯仲著名书画艺术家 钟正川马来西亚最具影响力画家 曾庆昌新加坡最具影响力画家 周中耀中国著名画家 蒋啸镝国家一级美术师 熊有雯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 徐建朴中国国画名家 胡万卿中国国画画家 王琼中国国画画家 吴洪生中国著名油画家 李玉钧中国国画名家 专家经典作品展 注:作品为伊飞湘绣刺绣展馆永久收藏 单面绣《三英战吕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创作

百年湘绣“展”长沙

湘绣(民族传统工艺)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汉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近半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湖南、湖北等地发现了不少麻布、锦、绢等丝织品、纺织品,其中不少是绣品。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领域地底下的光彩夺目的古绣品的出土,对世人进一步认识湘绣源流沿革及其绣艺传统,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湘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分平绣类、织绣类、网绣类、纽绣、结绣类五大类还有后来不断发展完善的鬅毛针以及乱针绣等针法。湘绣擅长以丝绒线绣花,绣品绒面的花型具有真实感,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1] 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3] 2010年,湘绣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制定了质量技术要求。[4] “沙坪湘绣”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5] 2014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 最新新闻 百年老湘绣长沙展出150余件清代精品亮相2015-11-17 21:05 11月17日,中国老湘绣艺术精品展在湖南红星木雕工艺城展出,150多件从清代中晚期到民国初期的经典老湘绣作品亮相,吸引了众多湘绣爱好者参观。 内容来自 中文名湘绣外文名Xiang Embroidery 非遗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民间美术遗产编号Ⅶ—19 申报地区湖南省长沙市批准时间2006年非遗传承人刘爱云、柳建新、江再红示范基地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生产基地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 目录 1 基本简介 2 历史发展 3 湘绣现状 4 艺术特色 5 主要特点 6 主要题材 7 制作方法 ?临稿 ?选料 ?印版 ?配色 ?饰绷 ?原料 ?拆绷 ?刺绣 ?整烫 ?饰裱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知识讲解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