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的核算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13
⑥ 演示法:教师演示解题步骤,学生学习并掌握此方法; ⑦口诀法:利用总结出的口诀加强学生记忆。
教学设教学内容计目的课程导入Ib营业外支出I*所得税费用通过对利润形成知识的简单回顾,弓I 入了“本年利润”这个 账户。
而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第一个账户就是“本年利润”的对应 科目一一“利润分配”科目。
利润分配的所有过程基本上都要在 “利润分配”账户下完成,具体的就是“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 润”新课讲解一、利润分配的概念:将企业实现的利润(包括本期实现的利 润及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按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董事会决议, 对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
二、强调:从对利润分配的概念可以看出,利润的分配是有着 严格的分配方式与分配程序限制的。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掌 握的重难点之所在教学过程(50 分)1、知识回顾:利润形成的核算。
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费 ■> 用数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收入数发生的亏损实现的利润新知识 与以前所 学知识进 行联系,使 学生在对 旧知识掌 握的基础 上减少对 于新知识 的理解难 度。
1•通过讨论调动课堂 气氛,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夕 收入三、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转二分后结存1、利润分配核算程序一一转转:是指在年终决算时,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结平本年利润”转增资本的普通股股利(了解)本步骤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新的账户,在该账户下进行相关核算盈余公积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弥补亏损的数额企业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提取的盈余公积实际结存数账户讲解: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在贷方,并应按盈余公积的种类、用途设置明细账。
2•口诀式记忆法,便于学生的记忆,朗朗上口。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本年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收入数实现的利润【例1】31日,结转全年实现的累积实现净利润5,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5,000, 0005,000,000 0003•将新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更有兴趣学习2、利润分配核算程序 -- 分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了解)提取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常见的利润的分配方式向投资者分配利润L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支付优先股股利支付普通股股利4.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引导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润分配会计科目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的决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企业应该设置“利润分配”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利润分配下设科目主要有: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任意盈
余公积。
3.应付现金股利:指企业应向投资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4.盈余公积补亏:指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5.未分配利润: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此外,还有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等科目。
这些科目用于调整“本年利润”科目,以核算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情况以及历年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后的结存余额。
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利润形成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利润分配的方法和原则;3. 熟悉利润核算的流程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利润形成的概念和意义;2. 利润分配的方法和原则;3. 利润核算的流程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利润分配的方法和原则;2. 教学难点:理解利润形成与分配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利润形成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利润形成的概念;(2)讲解:讲解利润形成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2. 利润分配的方法和原则(30分钟)(1)讲解:讲解企业内部资本积累与外部投资收益之间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对利润分配权力不同等问题;(2)案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掌握不同情况下利润分配方法及其应用。
3. 利润核算的流程和方法(45分钟)(1)讲解:讲解利润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利润核算的具体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概念和原则;2. 案例演示法:通过案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利润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熟悉利润核算的流程和方法。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自我评估: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完成一份利润核算报表,并进行自我评估;2.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报表及其自我评估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财务管理》;2. 课件、案例资料等。
八、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概念和原则,还能够掌握利润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利润核算的流程和方法。
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教案分享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教案分享1. 引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利润形成与分配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通过正确的业务核算来进行利润形成与分配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教案将介绍利润形成与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2. 利润形成的基本概念2.1 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2 利润形成的要素利润的形成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和费用三个要素。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费用是指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
3. 利润分配的基本流程3.1 利润分配的目的利润分配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状况,合理分配利润,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利润分配的原则利润分配的原则包括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合理分配原则、依法纳税原则、社会责任原则等。
在利润分配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循这些原则,确保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
3.3 利润分配的方式利润分配的方式包括现金分红、股票分红、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分配方式,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4. 教学案例分享4.1 案例一:现金分红与股票分红的比较分析以某公司为例,对其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了采取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两种方式的利润分配效果。
通过分析,发现股票分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股东的权益,但同时也存在股权分散化的问题。
4.2 案例二:合理分配利润的实践经验以某工业公司为例,介绍了企业如何根据财务状况和经营目标进行利润分配的实践经验。
通过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案,该公司有效平衡了股东、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了稳定增长。
5. 总结与回顾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课题】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教材版本】X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高等教育,2005X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2005 X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高等教育,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高等教育,2005【教学目标】掌握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的账户设置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利润核算的主要账户和主要业务的核算。
2、教学难点:"所得税"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的应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1、教学媒体: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五节2、教学方法:①引导学生用"演绎法",学习损益账户的结转规律。
②引导学生用"比较法",牢记"所得税"的核算。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Ⅰ、导入(5分钟)在学习销售过程核算之后,接下来是关于利润形成和分配的内容。
销售给企业带来收入,当收入大于成本,形成盈利;当收入小于成本时,形成亏损。
利润形成的核算就是要把企业的盈利或亏损体现出来。
利润形成后,还涉及到利润的分配,企业盈利扣除国家规定上交的所得税后,一般称为净利润,净利润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企业发展方面的资金(为扩充企业实力追加投资)和用于防X风险的资金(如出现亏损时进行弥补);还应按照协议、合同、公司章程或有关规定,在企业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作为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回报所得。
Ⅱ、新授课(70分钟)一、利润的形成教师演示教学光盘并讲解:总的来说,企业的利润包括三大部分,即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板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教师讲解: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是生产经营所实现的利润,比重大;投资收额,在利润中占比重较小;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相减后的余额。
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教案(一)教案: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一、教学目标:•理解利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核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利润核算公式进行实际计算。
二、教学内容:1.利润的概念和意义–利润的含义–利润的作用和意义2.利润的形成过程–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3.利润分配的业务核算方法–现金分红法–股利分配法–利润留存法4.利润核算公式–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财务费用–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三、教学方法:1.讲授:介绍利润概念和意义,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分配的业务核算方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实例演练:通过多组典型案例进行演练,让学生掌握利润核算公式的具体应用。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讨论利润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各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4.问题解答:听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疑惑和问题,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教学流程:1.讲解利润的概念和意义2.分析利润的形成过程3.介绍利润分配的业务核算方法4.演示利润核算公式的应用5.小组讨论:利润的作用和意义6.小组讨论:各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7.解答学生问题并引导思考五、教学评估: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综合评价: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综合评价,从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完整内容。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演练实例,教师将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和应用利润核算的门。
只有掌握利润核算的方法和技能,企业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战略和分配利润,为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六、教学资源:1.课件、投影仪、电脑2.典型案例及相关数据3.网络资源、教材《会计学原理》等。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1.利润总额的计算2.各种利润分配方式的适用情况分析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利润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可以实际应用到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