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的提取及结构鉴定
- 格式:docx
- 大小:276.66 KB
- 文档页数:11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舒泉湧学号: 2008040401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孔阳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名称: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学会芦丁的精制与水解方法。
2)能运用化学法、色谱法鉴定芦丁。
实验器材:槐花粗粉石灰乳硼砂烧杯纱布蒸馏水抽滤装置盐酸硫酸三角烧杯镁粉α-萘酚硅胶GBa(OH)2 FeCl3K3[Fe(CN)6]苯胺-联苯二甲酸芦丁标准品槲皮素标准品葡萄糖标准品鼠李糖标准品参考文献:(一)主要成分的结构及性质槐花系豆科植物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芦丁,芦丁在槐花花蕾中含量高,《药典》规定槐花中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0%。
其结构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
(二)基本原理芦丁分子中有较多的酚羟基,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而溶于水中,加酸酸化后可沉淀析出,因而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芦丁的精制是利用它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差异进行的。
(三)操作步骤1.芦丁的提取称取槐花粗粉,置500ml烧杯中,加入0.4%硼砂沸水溶液200ml,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加热微沸20分钟(注意保持pH8~9),并随时补充蒸发的水分,趁热用四层纱布滤过。
同样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
滤液在60~70ºC用浓HCl调至pH3~4,静置过夜使沉淀完全,抽滤,沉淀用蒸馏水洗2~3次,抽干,置空气中晾干,得芦丁粗品。
2.芦丁的精制称量粗品芦丁,按1:200的比例悬浮于蒸馏水中,煮沸10分钟使芦丁全部溶解,趁热抽滤,冷却滤液,静置析晶。
抽滤,结晶置空气中晾干或60~70ºC干燥,得精制芦丁,称重,计算收率。
3.芦丁的水解取芦丁,研细后置于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2%H2SO4溶液100ml,直火加热微沸约40分钟,至析出鲜黄色沉淀不再增加为止,放冷抽滤,滤液保留作糖检查,沉淀用少量水洗去酸,抽干水分,晾干称重,得粗制槲皮素,然后用乙醇(95%乙醇约15ml)重结晶得精制槲皮素。
目录任务书 (2)1 正文 (3)1.1文献综述 (3)1.1.1槐米的历史背景 (3)1.1.2槐米的来源,性状及产地 (3)1.1.3槐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4)1.1.4槐米的药理作用 (5)1.1.5槐米的研究进展 (5)1.2实验方案设计 (6)1.2.1 实验目的 (7)1.2.2 实验意义 (8)1.2.3 实验原理 (8)1.2.4 实验流程 (9)1.2.5 实验步骤 (9)1.2.6 实验安排 (10)1.2.7 实验预算 (11)参考文献 (13)1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任务书一、题目: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二、实验任务1.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槐米化学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2.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案应包括目的意义,设计原理、流程、实验方法、时间安排、需要的仪器与试剂)。
3.对实验材料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4.完成槲皮素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鉴定数据应包括熔点、旋光度、紫外图谱。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6.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少量槲皮素样品。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方法应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旋光度、制备者姓名、日期四、实验报告内容1.题目2.实验目的3.基本原理4.实验所用试剂、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分离方法创新之处6.自制或创造了那些实验条件条件7.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8.结果与分析9.结论10.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1.合理化建议3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一.文献综述1.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他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势存在,如芦丁、槲皮苷等,经酸水解可得槲皮素。
荞麦的杆和叶、沙棘、山楂、洋葱中含量较高。
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实验策划[实验背景]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L)的花蕾,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槐米中主要含有芦丁,槲皮素和粘液质等,其中芦丁是有效成分。
芦丁(Rutin),又名芸香甙 (Rutio side),属黄酮类化合物[1],其化学名称为∶5,7,3,4'-四羟基一3一芸香糖黄酮,性状为黄色结晶粉末或无晶形粉末,有苦味,略溶于水,能溶于热水及乙醇。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促进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凝聚,临床上用于治疗毛细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有助于恢复毛细血管弹性,如治疗脑血管出血、高血压、视网膜出血、急性出血性肾炎等;芦丁还具有抗心肌缺氧、缺血、抗心律失常、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血小板集聚、抗溃疡、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2]、心机梗死、脑血栓等疾病的天然绿色药物。
因此,目前芦丁已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我国芦丁生产主要以槐米(槐花的花蕾)为原料进行提取。
[目的要求]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不同提取方法及操作。
2.掌握槲皮素的制备原理及操作。
3.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4.通过芦丁的结构检识,熟悉它的主要性质、检识方法和含量测定。
[实验内容]1、芦丁的提取方法:碱提取酸沉淀法1.1、原料与试剂槐米(100g),石灰水(硼砂缓冲液饱和),亚硫酸钠,盐酸,op-10,水。
1.2、仪器电子天平,量筒(1000mL),pH试纸,抽滤装置,真空干燥器,大烧杯等。
1.3、实验步骤a.称取槐米100g,加水800mL煮沸,用硼砂缓冲液饱和的石灰水调pH至8~9,加入1%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剂,在90°C提取30min,过滤。
槐花米中芸香苷和槲皮素的提取The Extracting of Rutin and Quercetin inSophora japonica姓名:实验小组成员:班级:学号:1指导老师:实验室编号:实验时间:2015. 6.23-2015.6.26槐花米中芸香苷和槲皮素的提取(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芸香苷槲皮素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槐花米自古用做止血药物,可作为提取芸香苷的原料,而通过对芸香苷的水解和重结晶可以得到槲皮素。
本实验通过醇提取法从槐花米中提取芸香苷,收率为3.13 % 。
进一步水解芸香苷制得槲皮素,得由槐花米提取槲皮素的收率为0.66%。
关键词:槐花米;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槲皮素;提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然化合物的保健功能与临床治疗功能愈发重视,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中,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其在临床上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癌症的良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芸香苷和槲皮素芸香苷(rutin)又名芦丁,主要存在于槐花米中,含量约为15 %的,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调节毛细管壁渗透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管止血药,也用作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物。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对芸香苷进行水解和重结晶得到槲皮素。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有抗癌作用,对一些致突剂致癌物有拮抗作用。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1],因此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得芸香苷与槲皮素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因此,对槐花米中芸香苷和槲皮素的提取具有重大意义。
2 芸香苷和槲皮素的物理性质及提取原理2.1芸香苷的物理性质及提取原理芸香苷(rutoin),分子式C27 H30 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77~178℃。
芸香苷与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含现象结论及讨论)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芸香苷的提取与精制,掌握利用溶解度差异与酸碱性,提取黄酮类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黄酮苷水解制取黄酮苷元的方法。
3.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4.了解TLC及紫外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利用芸香苷对冷水和热水的溶解度相差大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
2.黄酮苷可通过酸水解得到苷元和糖,且槲皮素在碱性溶液中可降解,反应结果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检识。
3.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可进行结构检识。
三、实验步骤(1)提取:热水粗提称取槐花米粗粉10 g,加150 ml沸水回流1h,滤布趁热过滤,稍冷却后,放冷析晶。
待全部析出后,离心(3000转,10 min),减压抽滤,水洗3次,得粗制芸香苷。
(2)纯化:碱溶酸沉法碱溶酸沉法原理:芸香苷结构中的酚羟基与碱成盐后溶于水;加酸后析出。
,即石灰乳或石灰水。
酸:盐酸,硫酸。
常用碱液:Ca(OH)2优点:一方面可使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另一方面可使含-COOH杂质形成不溶的沉淀。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酸化时,酸性不宜过强,以免形成佯盐而溶解。
将上述所得的芸香苷粗品置于烧杯中,加约50-80 ml的去离子水,再用石灰水调pH至8。
加入沸石,回流2~3 min,使充分溶解。
趁热棉花过滤,滤液滴加3M HCl调pH至7,放置于冰箱析晶,即析出沉淀。
减压抽滤,用少量去离子水洗沉淀2~3次,然后用少量乙醇洗1次,即得精制芸香苷。
上述所得精制芸香苷,少量用离心管冻存做后续鉴定,其余量做水解。
(3)芸香苷的水解取上述所得的精制芸香苷,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放入沸石,加入2% 硫酸30 ml,加热回流40 min,瓶中浑浊液逐渐变为澄清的棕黄色液,最后生成鲜黄色沉淀。
放冷后减压抽滤,保存首道滤液(澄清无色液体),作为糖的检查,沉淀物为芸香苷苷元(槲皮素),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水分,得到粗制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分析方法。
它以溶液作为流动相,通过与固定在柱上的固定相相互作用,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叶下珠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之一为槲皮素。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对于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的步骤如下:样品的制备:首先将叶下珠样品粉碎成粉末,然后取适量样品称重,加入适量的提取剂使其浸泡,同时进行超声提取或加热提取。
提取剂的选择可以根据所需的分析指标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提取剂包括乙腈、甲醇等。
提取时间和温度可以进行优化,以获取更好的提取效果。
样品的过滤:将提取后的样品用滤纸或微孔过滤膜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质,得到清澈的提取溶液。
色谱柱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对槲皮素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C18柱、C8柱、C4柱等,根据槲皮素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色谱柱。
流动相的选择:根据槲皮素的极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一般流动相可以是水和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的混合物,其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可以根据所需的分离效果进行调整。
色谱条件的设定:根据分析的需要,设定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速、梯度洗脱条件、检测波长等。
标准曲线的制备: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标准溶液,利用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并绘制标准曲线。
一般情况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100 μg/mL。
样品的测定: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系统,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所得的色谱图上会出现峰,峰的面积与槲皮素的浓度是成正比的,通过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
结果的计算与分析:根据样品的峰面积值和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分离效果好,可以对复杂的样品进行分析;其次是灵敏度高,可以对低浓度的槲皮素进行准确测定;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实验二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未开放花蕾。
味苦性凉、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常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衄血、崩漏下血、赤血下痢等。
槐米常炒炭应用。
槐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芦丁,其含量可达12~16%,其次含有槲皮素、三萜皂苷、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等。
芦丁具有Vitp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调节通透性。
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常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
[目的要求]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槲皮素的制备原理及操作。
3.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4.通过芦丁的结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实验原理]芦丁(rutin):C27H30O16·3H2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水);188℃(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2H2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芦丁为黄酮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稀碱液中,在酸液中沉淀析出,可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利用芦丁易溶热水、热乙醇,较难溶于冷水、冷乙醇的性质选择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依此进行制备槲皮素。
通过纸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黄酮及糖的鉴定。
[实验内容]一、芦丁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⑴500ml 饱和石灰水,加热,并维持pH8~9滤液 药渣10分钟,维持pH8~9pH 至4 ~51:200的比例加水,方法⑵ 利用芦丁在冷热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实验开题报告题目: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学生姓名:舒泉湧学号: 2008040401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孔阳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北部、华南和西南地区等地区都产槐花,尤河北和江苏省产量最为丰富。
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芦丁(nltin)为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20%;槲皮素(quercetin)为芦丁的苷元。
芦丁和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糖尿病的肾脏、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因此,对槐花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1.2.1槐花性状与产地简介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
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25 cm,叶柄基部膨大,小叶7—15,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 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伏生白色短毛。
小叶柄长2.5cm;托叶镰刀状,早落。
花瓣多数散落,完整花呈飞鸟状,花瓣5枚,黄色或淡棕色,皱缩,卷曲。
雄蕊淡黄色,须状,有时弯曲,子房膨大;质轻,气微,味微苦;花期为7—8月。
主产于我国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河北省产量较丰富,江苏主产于镇江、苏州、南京、徐州等地。
1.2.2槐花的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1.2.2.1槐花中的化学成份槐花中含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Ⅱ、Ⅴ,大豆皂甙(soyasaponin)I、Ⅲ,槐花皂甙(kaikasaponin)Ⅰ、Ⅱ、Ⅲ。
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山奈酚-3-芸香糖(kaempferol-3-rutinoside)。
又含白桦脂醇(betulin),槐花二醇(sophoradiol)。
花油中含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十四碳二烯酸(teradecadi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十作碳三烯酸(octadecatrienoic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等脂肪酸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另含鞣质。
1.2.2.2芦丁和槲皮素的理化性质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紫槲皮苷,维生素P,Rmoside Vi01aquercitrin,是槲皮素的3一O一芸香糖昔,属黄酮类物质。
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本品黄色或淡黄、绿色、极细微的针状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或微带原植物的特殊气味。
在空气中色渐变深,加热到185℃一192℃即变为棕色的胶状体,约在215℃分解。
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和冷乙醇(1:6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和热乙醇(1:3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碱中呈黄色,酸化后复析出,也可溶于浓硫酸或浓盐酸呈棕黄色,加水稀释后复析出。
含有3个结晶水的芦丁熔点为174-178℃,无水芦丁的熔点为188℃,本品能保持和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适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及毛细血管出血性疾息。
卫生部新颁标准规定芦丁直接用着药的标准为:C27H30O16不少于93%。
槲皮素(Quercetin):又名栎精,槲皮黄素,Meletin Sophoretin。
分子式 C1 5Hl007,分子量302.23。
黄色结晶(C15Hl007·2H20),mp-313—314℃(分解),无水物mp316℃。
溶于热乙醇、冷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乙醚和氯仿,几乎不溶于水。
1.2.3芦丁和槲皮素的药理作用1.2.3.1芦丁的药理作用抗炎作用:芦丁能显著抑制大鼠刨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廓炎、肺水肿的发展;对兔由于芥子油引起的结膜水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抗氧化作用:陈志武等人研究表明,芦丁可以抑制氧自由基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浆重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fase,SOD)的活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芦丁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脆性,可用于高血压、脑溢血、出血等症的治疗和预防,能维持血管抵抗力;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肽合用祛脂药效更明显。
其他作用:芦丁对胃肠粘膜、器官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有镇痛作用,对低密度脂蛋白质氧化修饰抑制作用等。
1.2.3.2槲皮素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槲皮素B环上的邻苯二酚结构和2、3位的双键对其抗增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康铁邦等报导槲皮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中的PKC及TPK而产生抗癌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顾振纶等采用体外试验观察了槲皮素对血小板的作用。
结果发现槲皮素可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胶原、钙离子载体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5一羟色胺的释放反应,并探讨了有关作用机理。
抗氧化作用:谢海林等通过槲皮素的抗超阴离子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的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而减少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及其超氧阴离子的作用。
其他作用:槲皮素还对糖尿病的肾脏、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1.2.4 槐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由于传统的提取工艺水提法仅限于提取黄酮苷类物质,在提取过程中主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
此工艺提取效率低、成本高、工艺流程长、提取芦丁的纯度差、炽灼残渣偏高,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如无机盐、蛋白质、糖等,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等缺点。
目前,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主要有如下提取方法:1.2.4.1冷碱渗漉法黄酮类物质大多具有酚羟基,因此可以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浸出,经酸化后得出黄酮类物质。
主要用的碱性溶液是稀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氢氧化钙水溶液)。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但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
石灰水可以使一些鞣质或水溶性杂质沉淀生成钙盐沉淀,有利于浸液纯化;但是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水溶液效果好,同时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不被溶出。
文献报道,采用冷碱渗漉提取一酸沉淀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其收率比冷碱分次提取一酸沉淀法提高了5%。
渗漉法由于保持一定的浓度差,所以提取效率较高,浸液杂质较少;但费时较长,溶剂用量大,操作麻烦。
1.2.4.2微波法微波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法在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的原理是利用磁控管所产生的每秒24.5亿次超高频率的快速震动,使药材内分子间相互碰撞、挤压,这样有利于药材有效成份的浸出。
龚盛昭等用微波协同提取槐米中芦丁的研究表明,协同提取10 min,其提取率94.1%。
在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用60%乙醇溶液做萃取溶剂,仅仅用微波处理15 min,用70℃水裕浸提1 h便可与70℃水裕浸提4h的黄酮得率相当,这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和时间。
微波在提取过程中具有反应高效性和强选择性等特点,而且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产率高及产物易提纯等优点;并且浸出过程中药材细粉不凝聚,不糊化,克服了热水法易凝聚易糊化的不足。
但微波技术不适于热敏性物质的提取,而且高频电场和微波辐射对人体机能有不利影响,使用时应防止微波泄露,注意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此外微波提取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疗效等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1.2.4_3超临界萃取法超临界C02萃取是一种90年代国际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它是以液态C02为溶剂进行提取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新工艺,它的提取率与提取温度、提取压力、C02消耗量等因素有关。
它既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的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
与水蒸气蒸馏和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流体提取是一项具有许多优势的提取技术。
本法在生产银杏黄酮内腊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高发奎【l 3]等用超临界c02萃取甘草废渣得到的产品,经紫外光谱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鉴定,含有甘草酸、甘草黄酮主要成份。
陈庶来【14】等研究表明,用超临界C02能显著提取槐花米中的芦丁;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提取率高、产品不含有害物质、无污染。
超临界c02萃取技术项目的启动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化学溶剂法的技术改造,促进该行业发展;但是由于超临界提取所需设备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而且提取物中烷基酚含量较高,因此目前仍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
1.2.4.4超声波法用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类物质,是~种比较新的方法,它是目前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超声波用于槐花米中的芦丁提取,主要源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通过液体时,在声波的稀疏阶段,液体中含有杂质或小气泡的地方,会产生断裂形成~些近真空的小空穴并迅速涨大;在声波的压缩阶段,这些小空穴又被突然绝热压缩直至崩溃,崩溃时空穴周围会形成局部的高温高压,其瞬间温度可达5000℃,压力达到50 MPa,温度的变化率可达109k/s并伴随有强烈的冲击波,由此有效地粉碎了槐花米的细胞壁,加速了芦丁在溶液中的溶解。
但整个系统的温度并未升高许多,提取可在室温下进行;从而提高了提出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并且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份的影响。
由于超声波所形成的空穴只是在局部,所以必须将提取容器放置在指定位置,否则无明显效果旧。
二.【实验部分】2.1 实验目的及意义2.1.1实验目的2.1.1.1掌握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和提取方法2.1.1.2了解槲皮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2.1.1.3掌握槲皮素的纯度检测及结构鉴定的方法2.1.1.4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1.2实验意义通过实验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查资料的好习惯;实验阶段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对专业领域的再认识。
2.2 实验原理采用碱提取一酸沉淀法提取芦丁。
芦丁结构含4个酚羟基,尤其由于7位羟基和4’位羟基的存在,使得芦丁有较强的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而溶于水;向此盐溶液中加入酸,芦丁又沉淀析出.芦丁经酸水解即得槲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