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十二段锦总决(附图)
- 格式:pdf
- 大小:432.63 KB
- 文档页数:8
【道家十二段锦】图解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1、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2、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3、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4、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5、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6、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7、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脐轮即脐丹田。
8、左右辘轳转,曲湾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股,右手亦如之。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轮转两脚放舒伸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潺潺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以上是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决自无差错。
第一图盘腿而坐紧闭双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第二图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计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共弹四十八乃放手握固。
第四图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第五图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舍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予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潺潺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错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乃收受握固。
第七图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乃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
第八图左右辘轮转。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轮法。
第九图两脚放舒伸义手双虚托。
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义,反掌向上,先安所义之手予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着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
武当山十二段锦养生功——王泰科道长亲传(附教学视频)☯由于地域环境、能量分布与人体对应关系,中国人还是比较适合练功中国功!王泰科道长,武当山全真教高道,194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鹿鸣山,武当著名道家养生专家,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父教习医药,早年临床内外各科以及中草药栽培采集、炮制等中药常识,华山派24代传人.武当十二段锦由王泰科道长在前人八段锦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多年修道,体道,来又添加了四段变成现在的十二段锦。
此功法属于慢动功,动作简单,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练习,更适应中老年人。
而且它不择时间,不择地点环境,不择大空间,随时随地的演练。
特点:刚柔相济,舒展筋肌,活动骨节,气血流通,肢体轻松灵活,对骨质增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更是亚健康者锻炼的最佳功法。
要领:动作配合呼吸,愈慢愈好,凡开胸时吸,收胸时呼,停时存气。
天地日月之灵气,意念导引,贮入丹田。
然后,根据动作需要,引出与导入,以意领气,以气帅血,气随血走,血随气行,意到气到,百脉皆通,久则纯熟,自然身轻体健,百病不生,可谓养生第一法。
拳诀:【一、两手托天理三焦】叩手反掌向上托,极力拔节骨间活;眼观手背吸引气,闭气转动左右啄;落臂画弧如抱球,吸清呼浊起沉疴。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引气行臂出劳宫,屈膝下蹲马步同; 左右变换眼看手,一伸一缩似拉弓; 收腿抱球呼浊气,吸气填海力量增。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展臂扩胸兼深吸,右手撑天左撑地; 起下落上眼看手,起右落左眼石视; 落臂画弧如抱球,配合呼吸是功基。
【四、五劳七伤向后瞧】气下昆仑归海底,展臀扩胸掌朝天; 平视远望转后瞧,二遍向下作变换; 三遍垂掌臂伸直,抱球还原亦同前。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展臂扩胸手按膝,扑步伏身摇头尾; 左右转侧眼望天,一腿伸直一腿屈; 起身收腿如抱球,深吸探呼去热疾。
【六、前后七点百病消】展臂扩胸掌后翻,正立劳宫对腰眼; 凸胸仰面头下垂,起身前俯腰下弯; 前后七遍去百疾,收式叠手气归元。
“十二段锦”是余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1902-1996)教授生前所授系列养生功法之一。
其后,余师事民间中医、针灸名家郝文圣(1906-1998)老先生研习其家传傅青主(傅山,道教龙门派第六代“真”字辈)医学及养生功法。
余在习武研医之余,根据师传,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及自身修习之体悟,详加推究,每有所得。
二位恩师均驾鹤西去,感慨之余,特将此“十二段锦”整理成文,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传统养生功法。
一来缅怀恩师于九泉;二来此术过去虽有介绍,大多照录原书,且文理坚涩,无详细解说,使学者难以明了。
也许是因道门须师传口授之故吧;三来使此养生法奇术得以普及推广,为提高全民体质聊尽绵薄之力。
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耳!“十二段锦”是从古代的“八段锦”推演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是吐故纳新之术。
在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导引》中指出:“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强壮,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明代的《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亦明确指出:“每日频行,必神清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其它,如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宋·陈直撰·元邹铉续编的《寿亲养老新书》、明·高濂的《遵生八笺》,近代1957年人体版的《八段锦》、《易筋经》等著作均有论述。
可见,导引类的健身方法,经常行之,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了。
“十二段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优秀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功法可以说是为打通人体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督两脉,使任、督两脉实现“小周天”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十分巧妙的“气功打通法”。
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功夫完成,身内功夫已是做足,已身正是:百节通畅元阳旺,九窍玲珑透体顺。
其真义非师传口授,不能妄猜。
故曰: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
其珍贵可想而知了。
秘传十二段锦!呼吸和意念详细解析呼吸和意念呼吸是十二段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说:“一呼一吸谓之息。
”道家也将“呼”称为“吐纳”,是养生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期嵇康的《养生论》有云:“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这强调了对于形神共修的重要性。
调整呼吸也称为调息,是主动、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使之符合功法要求,以达到功法目的。
十二段锦对呼吸的要求与其他健身气功相比要求较高。
具体要求是:练习者应采取自然呼吸,主要精力在于学习掌握动作,力争动作准确。
动作熟悉之后,再根据动作的变化调节气机的升、降、开、合,以达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目的。
后期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则逐渐进入到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十二段锦的各种呼吸方式以及不同呼吸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自然呼吸,是十二段锦最为基础的呼吸方法。
它是指练习者顺其自然地呼吸,并不因练功而刻意改变自己正常的呼吸方式,不需要用意念加以引导。
自然呼吸在各种功法练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够协调体内真气与外部动作,能够将人体污浊之气排出体外,将清新之气呼入体内。
自然呼吸看似简单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一式“冥心握固”、第二式“叩齿鸣鼓”和第十一式“摇身晃海”等式均采用自然呼吸。
用自然呼吸。
现代人大多在办公室工作,由于坐姿限制,人们通常都采用浅呼吸。
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不能满足身体所需,体内的二氧化碳逐渐累积。
再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更容易导致脑部供氧不足。
白领们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何能改善这种状况呢?其实非常简单,在众多的呼吸方式中,腹式呼吸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短浅的现象。
腹式呼吸是指吸气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收缩,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会上下移动。
呼气时会把脏器挤到下方,吐气时横膈膜会比平时升高,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腹式呼吸分为两种方式,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顺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也是最常见的腹式呼吸方式。
气功心法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十二图附后:十二段锦第一图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十二段锦第二图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
十二段锦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四图微摆撼天柱,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十二段锦第五图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十二段锦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七图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十二段锦”养生术(上)“十二段锦”是从古代的“八段锦”推演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是吐故纳新之术。
在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导引》中指出:“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强壮,老者复壮,壮者益智。
”明代的《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亦明确指出:“每日频行,必神清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其它,如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宋陈直撰、元邹铉续编的《寿亲养老新书》,明高濂的《遵生八笺》和近代1957年人体版的《八段锦》、《易筋经》等著作,均有论述。
可见,导引类的健身方法,经常行之,对强身健体确有重要作用。
“十二段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优秀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功法,可以说是为打通人体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督二脉,使任督二脉实现“小周天”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十分巧妙的“气功打通法”,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
功夫完成,百节通畅元阳旺,九窍玲珑透体顺。
其真义非师传口授,不能妄猜。
故曰: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
其珍贵可想而知。
何以名之为“十二段锦”呢?段,义为节;锦为精心选择,合理编排,巧妙构思。
又因其共有十二个动作组合,故名曰“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呜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药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前午后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十二段锦总诀是修习整套功法之总纲,故要求修习者必须背熟记牢,且要按照下文和图谱详加参悟,仔细推敲,认真理解,按步就班,依序练习,自可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
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势,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
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
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
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
近代通行之十二段锦,多从《内功图说》。
【基本内容和方法】(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法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二)“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
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三)“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法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
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四)“微摆撼天柱”法天柱即后颈,低头纽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五)“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法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
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
津下去,气自随之。
(六)“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法以鼻吸气,闭之。
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七)“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法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脐轮即脐丹田。
[新版]图解道家十二段锦【道家十二段锦】图解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1、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2、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3、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4、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5、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6、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7、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脐轮即脐丹田。
易筋经·十二段锦的修炼法门《十二段锦》原名《八段锦导行法》,是动静兼练的气功功法,由十二段动作组成。
其中,静功锻炼内容包括入静、存想;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动作及按摩。
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十二段锦第一图: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十二段锦第二图: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
十二段锦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四图: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十二段锦第五图: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十二段锦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图解【道家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脐轮即脐丹田。
左右辘轳转,曲湾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股,右手亦如之。
道门内功十二段锦(2012-06-28 07:48:06)转载▼分类:儒释道标签:健康道门内功十二段锦资料来源:中国道教作者:刘彦骅1946年我在吉林省梨树县读小学六年级时,得先父玉清公之方外好友、全真龙门派十七代传人华教行(亦名教兴)道长之垂青,传授我道门的入手功夫“内功十二段锦”,打下了气功修炼的坚实基础,50多年来,我勤习不辍,受益匪浅。
至今虽已年逾古稀,仍耳聪目明,神清体健,行动轻灵,思路敏捷,好似壮年。
现特将此功整理出来,供功友们参研、学习。
功谱《功议》: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决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登仙无歧路,长寿益终生。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脚坐在蒲团上(或特制的大方凳上,臀部要用垫子垫高2~3厘米,也可以在毯上,或床上)。
坐法可采用单盘或双盘,轻闭两眼,排除心中一切杂念和不良信息。
坐姿要求脊梁挺,腰最好微向前塌,双手握固静思,自然调息,神不外驰。
握固:抱拇指而握,令神不外驰,以固精气。
静思:静心息虑,精神内守。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轻轻相叩36次,同时以两手十指交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步进行。
叩齿有固齿的作用,抱住后脑有集中思想的作用。
昆仑:《黄庭外景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
”梁丘子说“昆仑者头也”。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次。
放下所叉之手。
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如击鼓之状,左右食指同时弹24次,轻重要适度。
古代健身法内功图说之十二段锦前言《内功图说》由清人王祖源于光绪7年(1881)刊印,其内容与《卫生要术》相同。
卫生要术则是由清朝潘霨收集刊印。
其主要内容主要来源:“兹编取丰城徐鸣峰本,参之医经各集而略为增删。
”《内功图说》主要记载了《十二段锦》、《分行外功》、《内功》、《神仙起居法》、《易筋经》、《却病延年法》六种健身方法。
十二段锦"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
是道教打坐之动功,是内功的锻炼功法。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可用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
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十二段锦第一图对应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详注: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十二段锦第二图对应总诀: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详注: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十二段锦第三图对应总诀: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详注:计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
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四图对应总诀:微摆撼天柱详注: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道家不传之秘,十二月练功祛病图正月: 正月于一年中属'寅',经络配手少阳三焦经。
卦象为泰。
生气在子,坐卧当向北方。
当月天地俱生,谓之发阳,天地资始,万物化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
立春图每日子丑时,叠手按大腿,转身勾颈向两侧耸引,左右对称各做十五次。
之后,盘膝端坐,叩齿、吐纳、漱液咽津三次。
可治:风气积滞,头痛,耳后痛,肩、背、肘疼痛等症。
雨水图每日子丑时,叠手按膝,同时扭头拧身,向一侧导引,左右各做十五次。
之后,盘膝端坐,叩齿、吐纳、生津后咽下。
可治: 三焦经络留滞、耳聋、出虚汗、眼痛、颊痛等症。
二月: 二月于一年中属'卯',经络配手阳明大肠经,卦象为大状。
此月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热,安神静气。
生气在丑,卧养宜向东北。
惊蛰图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向后顿掣三十次,叩齿三十六次,吐纳,咽津液。
可治: 腰、脊骨、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面肿,嗓哑,目浑,遍身疙疮等症。
春分图每日丑寅时,向前用力推手,同时回头望远,左右各做四十二次。
之后盘膝正坐,叩齿三十六次,吐纳、咽津液九次。
可治: 胸闷,肩痛,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耳聋耳鸣,皮肤瘙痒等症。
三月: 三月于一年中属'辰',经络配手太阳小肠经,卦象为决。
决而能和之意。
此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卧早起早,以养脏气,宜益肝补肾。
生气在寅,坐卧宜向东北方。
清明图每日丑寅时,盘膝正坐定,双手如拉硬弓,左右手对称互换,各做二十四次。
叩齿,纳清吐浊,咽津液。
可治: 腰肾肠胃虚邪,耳聋,耳热,颈痛难转头,腰软,肘臂痛等症。
谷雨图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三十五次,叩齿,吐纳,咽津液。
可治: 脾胃瘀血、目黄、颊肿、关节肿疼、流鼻血等。
四月: 四月于一年中属'已',经络配手厥阴心包经。
卦象为乾。
乾为健,为纯阳而极刚。
宜夜卧早起,以受清明之气。
生气在卯,坐卧行功宜向正东方。
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十二段锦十二段锦,是从八段锦中化裁出来的一套锻炼方法。
十二段锦到明初已经基本定型,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和高濂的《遵生八笺》、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八段锦导引法”歌诀,与清代徐文弼编撰的《寿世传真》中的十二段锦,除个别字外,已完全一样。
而术势说明,有简详之不同。
《寿世传真》所载说明比较具体,现据该书乾降四十年(1775年)刻本摹绘。
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忘心中杂念。
坐要竖起脊梁。
腰直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就是握拳牢固,可闭关祛邪。
静思,就是静息思虑而存神。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二、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上下牙齿轻轻相叩作响,叩36声。
叩齿能集身内之神,使之不散。
昆仑,指头。
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项,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9次,微微呼吸,两耳听不到呼吸声。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三、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接上式动作,放开所叉之手,移两手掌掩耳,用第2指迭在中指上,用力滑下第2指重弹脑后,如击鼓之声。
左右各24次,两手同弹,一先一后,共48声。
然后,两手恢复握固姿势。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四、微摆撼天柱天柱指后颈。
盘坐,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头左右摇摆,各24次。
微摆撼天柱五、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赤龙即舌。
以舌顶上腭,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36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3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用意念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
津下去,气自随之。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六、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以鼻吸气,闭之。
用两掌相搓摩擦至极热,急分两手摩后腰上两边,一边徐徐放气从鼻而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
用擦热的两手摩36遍,仍收手握固。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七、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似有热感,开始从鼻缓缓呼气。
道家秘传《十二经络图》
道家秘传《十二经络图》。
凡是您或家人在图示的经络处发现有暗疮、酸痛等不适感,请用手掌内侧拍打。
请留存此图给父母等长者备用。
凡有酸麻胀痛痒、暗疮、色素沉积等症状,只需对应所处位置,拍打整条经络,时间最少3分钟,如果拍打出指甲盖大小的血点为最佳。
具体参照萧宏慈博客《医行天下》。
也可局部举手抬足,抻拉经络3分钟。
同时可以配合艾灸,还可以火柴棒按压穴位。
以上同样适用小孩。
还是那句话,给父母备着,是儿孙之无量寿福。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轮转两脚放舒伸
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潺潺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以上是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决自无差错。
第一图盘腿而坐紧闭双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第二图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计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共弹四十八乃放手握固。
第四图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第五图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舍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予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潺潺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错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乃收受握固。
第七图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乃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
第八图左右辘轮转。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轮法。
第九图两脚放舒伸义手双虚托。
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义,反掌向上,先安所义之手予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着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
共九次。
第十图低头攀足频。
以两手向所伸两脚底作力扳之,头低如礼拜状,十二次乃收足盘坐,收手握固
第十一图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潺潺响百脉自调匀。
再用舌搅口内,以候神水满口,再鼓漱三十六,连前一度,此再亮度共三度毕。
前一度作三次吞,此两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咽下,要潺潺声响,咽下三度,百脉
自周遍调匀。
第十二图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
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毂道即大便处升上腰间背脊,后颈脑后头顶止,又闭气从额上两太阳耳根前两颊,降至喉下心窝肚脐下丹田止。
想是发火烧通身皆热。
分行外功决
心功:凡行功时,先必实心,息思虑,绝情欲,以固守神气
身功:盘坐时宜以一足跟抵住肾囊根下,令精气无漏垂足平坐,膝不可低肾,子不可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