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14沥青碎石混合料拌和(设备生产能力60t h以内)
- 格式:xlsx
- 大小:482.89 KB
- 文档页数:3
知识点:沥青混凝土设备生产能力及适用条件二级建造师考试(公路)知识点:沥青混凝土设备生产能力及适用条件一、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分间歇式和连续滚筒式。
按我国目前规范,高等级公路建设应使用间歇强制式搅拌设备,连续滚筒式搅拌设备用于普通公路建设。
2.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按每小时拌和成品料的数量确定,主要有小型(40t/h以下)、中型(40~350t/h)和大型(400t/h 以上)三种。
间歇式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最高达700t/h,连续滚筒式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最高达1200t/h 。
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的生产率是按每小时拌制混合料的吨数计算。
(1)间歇式设备生产率计算公式:式中G j—每拌制一份料的质量(kg);n—每小时拌制的份数,,其中t1:搅拌器加料时间(min);t2:混合料搅拌时间(min);t3:成品料卸料时间(min)。
K B—时间利用系数,K B=0.8~0.9。
(2)连续式设备生产率计算公式:式中G L—搅拌器内的料重(kg);t—拌合时间(混合料在搅拌器内的停留时间)(min)。
2.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自行式和拖式两种,自行式摊铺机又可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及复合式三种。
(1)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生产能力: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生产能力是以其最大摊铺宽度确定,一般按摊铺宽度分为小型(3.6m),中型(4~6m),大型(6~10m)和超大型(10~12m)四类。
生产能力计算: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生产率以每小时的吨数来计算,它按下列公式计算:Q=hBυ0ρK B(t/h)式中:h-铺层厚(m);B-摊铺带宽(m);υ0-摊铺工作速度(m/h);ρ一沥青混合料密度(t/m);K B-时间利用率(0.75~0.95)。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技术参数如何1.生产能力: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能够拌和的沥青混合料的量,一般以吨/小时为单位。
生产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产能和工作效率,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生产能力。
2.送料方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送料方式主要有斗式送料和螺旋送料两种。
斗式送料适用于一些颗粒比较大和流动性较差的沥青混合料,能够保证料斗内的沥青混合料均匀、连续地传输到搅拌室;螺旋送料适用于颗粒较小和流动性良好的沥青混合料,能够保证送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送料能力: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送料能力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能够将沥青混合料送入搅拌室的量,一般以吨/小时为单位。
送料能力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需要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选择相应的送料能力。
4.搅拌方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搅拌方式主要有直接搅拌和重力搅拌两种。
直接搅拌是指沥青和骨料直接与搅拌机内的搅拌叶片接触,通过机械力和剪切力进行混合;重力搅拌是指沥青和骨料在搅拌机内自由下落,通过自身的重力进行混合。
两种搅拌方式各有优势,根据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搅拌方式。
5.搅拌叶片结构: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搅拌叶片结构直接影响到搅拌效果和混合均匀度。
常见的搅拌叶片结构有弧形叶片、直角叶片和斜角叶片等,每种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
6.动力方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动力方式主要有电动动力和液压动力两种。
电动动力适用于一些小型设备,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液压动力适用于一些大型设备,具有较大的动力输出,能够适应高强韧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需求。
7.电控系统: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电控系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电气控制装置、自动化控制软件和监控系统等。
电控系统的功能包括送料控制、搅拌控制、温度监测和故障诊断等,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并且易于操作和维护。
总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技术参数包括生产能力、送料方式、送料能力、搅拌方式、搅拌叶片结构、动力方式和电控系统等。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完整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文档,欢迎下载)沥青、混淆料拌和设备3 拟投入本条约工程的主要施工机器表料成本差异百科名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
(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定义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
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内涵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
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具体科目设置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
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
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
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
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