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1、学前儿童的概念1、婴儿的概念3岁前2、幼儿的概念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谈话法(三)作品分析法(四)问卷法(五)测验法(六)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考题再现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 访谈法B 实验法C 观察法D 作品分析法解析:C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是指整个反应活动随着个体随相应环境的成长而不断转化、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反映在个体身上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变化。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连续性,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个体差异。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杂乱到系统。
4.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⑴乳儿期0~1岁:
①新生儿期:天生具有无条件反射,为了维持生命和适应新生活需要有了条件反射。
②满月到半岁:突出表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发展上,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发起交往,开始认生。
③半岁到周岁:身体动作迅速发展,五指分工动作发展起来了,分离焦虑明显。
⑵幼儿前期1~3岁:儿童动作获得突破性发展,开始把物体当做工具使用,出现游戏的萌芽,言语和思维开始真正发生,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
⑶幼儿期3~6岁:
①3~4岁:认识主要依靠活动,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要可依靠动作进行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行为具有情绪性,年龄越小越突出。
②4~5岁:活泼好动,爱玩会玩思维具体形象。
③5~6岁:好奇心不止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思维仍是具体形象的,但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⑴生物因素。
①遗传②生理成熟
⑵环境和教育因素。
主观因素:
⑴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
⑵学前儿童心理内部的矛盾(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6.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观察、调查、实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测试、交谈、工作分析。
幼儿教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概念1.1 幼儿成长的定义:指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是指人体各器官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生理方面的发展外,个体还在认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1.2 幼儿发展的概念:从出生开始到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之间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性、社会学根据幼儿阶段发展过程,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等。
二、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特点2.1 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2.1.1 生理发展规律:从出生到2-3岁,婴儿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以后速度逐渐减缓,到12岁生化发展完毕。
2.1.2 心理发展规律:从出生到3岁,婴儿的大脑逐步发展完善,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大脑处理事情的方式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2.1.3 社会性发展规律: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自制能力等能力开始逐渐形成。
三、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3.1.1 遗传是一种重要因素,父母的遗传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3.2 环境因素:3.2.1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幼儿成长与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3 生理因素:3.3.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4.1 幼儿身体的生长与发育4.1.1 幼儿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发育规律从出生到3岁,婴儿的身高体重在不停的增加,随着年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缓。
4.1.2 幼儿牙齿的生长发育随着儿童整体发展,牙齿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同的,对于孩子的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
4.2 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4.2.1 幼儿大脑的生长发育规律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也会逐渐完善。
4.2.2 幼儿大脑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幼儿大脑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模块1学前儿童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学前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学前儿童发展涉及到0-6岁儿童的身心、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儿童可以发展自己的大肌肉协调能力和小肌肉操作能力。
同时,饮食、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规律也对儿童的身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语言发展在学前期间也迅猛发展。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儿童在0-6岁期间的大脑神经细胞的连接数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这为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与儿童进行对话、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其它发展领域的基础。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各个方面。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感知和注意力发展。
例如,给儿童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让他们用手摸和眼睛观察,可以促进儿童的感知发展。
同时,通过开展一些游戏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在学前教育中也非常重要。
儿童在0-6岁期间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进行交往。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儿童可以学会分享、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
而这些社交技能对于他们今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非常关键。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分组活动和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发展是多个方面综合的发展过程,包括身体、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组织多元化的游戏和互动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应该重视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并根据儿童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于变化的复杂过程。
特征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发展心理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到后来的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
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
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个别差异性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就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外部因素遗传一方面,遗传素质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前提,对儿童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遗传只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自然前提和可能性。
但不能预订或决定儿童的发展。
环境和教育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第一,遗传只能提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第二,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第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第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都是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发展。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体内部因素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1、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
①吮吸反射②眨眼发射③怀抱反射等
2、与心理发展关系密切的几种动作的发展
(1)坐
(2)爬
4-5个月,开始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
看到并能抓住。
(二)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出现,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2、婴儿阶段是人的语言萌芽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和牙牙学语中卫掌
握语言做准备
3、婴儿的情绪发展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情绪逐渐分化,而且具有社会
性的反应。
(三)婴儿的教育
1、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2、多和孩子交往
3、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
4、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考题再现
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 握住手里的东西
C 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D 玩弄手指
解析:C
二、先前学期的年龄特征(1-3岁)★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实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一)动作的发展
明显的成就就是学会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
(二)先前学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语言的形成
2、思维的萌芽
3、自我意识的萌芽
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
的愿望很强烈。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活动(操作和摆弄物体)与人的交往的活动。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
1、最初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
2、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3、爱模仿
4、思维仍具有知觉行动性
(三)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
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四)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实战演练
1、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 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解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