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损容性皮肤病
- 格式:pptx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22
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痤疮一、我从初中脸上就一直起“痘痘”,有人说是“青春痘”,是吗?“青春痘”就是医学上说的“痤疮”,祖国医学称“肺风粉刺”。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为常发病于青春期故称“青春痘”,是一种常常会困扰青春期男女的皮肤病。
但近年来它不仅仅是青春期的专利,这种烦恼也会持续到35岁以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深受被“青春痘”撞上脸上的烦恼。
二、有人说皮肤油多的人易长痘,为什么?皮肤表面的油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
皮脂腺位于真皮层,腺体细胞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胞浆内脂滴增多,最终破裂而释放脂滴,经导管排到我们皮肤表面。
有的人皮脂腺较肥大,皮脂腺分泌较旺盛,皮肤油就会多,另外皮脂腺分泌还受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使皮脂腺增大,分泌增多,加之痤疮患者的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角化异常,皮脂排出不畅,淤积在毛囊内形成脂栓,即“粉刺”,又因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
刺激毛囊引起炎症。
另外痤疮发生与遗传因素和机体免疫因素也有关。
三、“痘痘”有哪些表现?哪些因素会诱发或加重呢?我们祖先对这个病早就有认识,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记载:“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也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白屑。
”古人很形象描述了本病的表现和成因。
痤疮好发颜面部,尤其前额,双颊,下颏,其次为颈肩,胸背部,多对称性分布。
皮损为毛囊性丘疹,有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或黄色脂栓,或为炎症性红色丘疹,小脓疱,严重者出现结节,囊肿。
脓肿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和瘢痕,常伴有皮脂溢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容貌和身心健康。
其病因中医认为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1)素体阳热偏胜,肺胃两经蕴热,循经上犯熏蒸于面部,口鼻而发。
(2)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胃肠生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也发。
(3)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冲任不调,导致气滞血瘀,气郁化火上犯颜面也发。
损容性疾病的防治一、痤疮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特点是颜面、胸背部丘疹如刺,可挤出粉渣样物,故中医称为粉刺、肺风粉刺,又称面疱、面◆疱。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
青春期过后,大多数自然痊愈或减轻。
(一)病因病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与皮脂分泌、毛囊口堵塞及细菌感染有关。
青春期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刺激皮脂腺发育和皮脂分泌,此时面部开始“出油”。
若伴有毛囊导管角化过度、毛囊口堵塞,分泌的皮脂不能排出,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合就形成粉刺。
若皮脂受到痤疮棒状杆菌等细菌的分解,可产生游离脂肪酸。
这些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则产生出红丘疹、脓疱、结节及脓肿。
青春期女性月经前往往痤疮加剧,这是因为月经周期的后期激素发生变化,皮脂分泌增加。
此外,某些饮食如脂肪、糖类、可可及辣椒可增加皮脂产生,使痤疮加重。
中医认为青年人生机旺盛,血气方刚,阳热偏盛。
若肺胃蕴热,循经上攻面部则发为肺风粉刺。
辛辣之品性热,偏嗜日久,助阳化热;油腻甘肥之品难以消化,过食会使中焦运化不周,易积湿生热,湿热上蒸面部,则面部油腻、粉刺、红疹累累。
(二)临床表现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等多脂区。
初起是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可挤出白色粉渣,此为白头粉刺。
若顶端色黑则为黑头粉刺。
若炎症明显则表现为红丘疹、小脓疱、暗红色结节及脓肿。
皮损消退以后可留下小凹坑状瘢痕和色素沉着,影响容貌,一般炎症越重,留下的瘢痕越多。
(三)治疗1.西医治疗口服四环素可以抑制痤疮杆菌,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使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下降。
用法一般采取小剂量长疗程,开始每日1克,连服1个月。
根据疗效情况逐渐减量,减至每日0.25~0.5克,再坚持服1个月巩固疗效。
也可用新药美满霉素,但价格较贵。
硫酸锌片每次0.2克,每日2~3次,12周为1个疗程。
锌盐可促进维生素A水平上升,防止毛囊角化过度。
局部治疗用复方硫黄洗剂、1%~2%氯霉素水杨酸酒精、5%~10%过氧化苯甲酰霜剂或洗剂及0.01%~0.05%维甲酸霜,每日外搽2次,连用1~2个月。
损容性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
损容性疾病是指可以导致外貌、身体形态或者器官功能出现明显缺陷或畸形的疾病。
这类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均带来很大影响。
以下是损容性疾病常见的原因。
1. 先天缺陷:先天缺陷是指在胎儿发育阶段出现的异常。
这种缺陷可以是由于遗传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引起的。
例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外伤:外伤是导致损容性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严重的外伤可以造成组织损伤、骨折、烧伤等,这些损伤可导致畸形或明显的外形改变。
例如,车祸、火灾、高空坠落等事故。
3. 疾病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身体形态或器官功能的损伤。
例如,放疗和化疗治疗癌症可能导致头发脱落,切除器官可能导致功能缺失等。
4. 其他疾病:一些疾病本身就会导致身体形态或器官功能出现损伤或者改变。
例如,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Progeria(早老症)会导致患者外貌老化,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症会导致皮肤缺陷等。
5. 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损容性疾病。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皮肤、关节等处引起溃疡和炎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导致肌肉无力,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外貌或身体功能明显改变。
6. 其他原因:除了以上列举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损容性疾病。
例如,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遭受化学物品或放射性辐射的损害等。
总之,损容性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缺陷、外伤、疾病治疗、其他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其他原因。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损容性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浅谈损容性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作者:杨春艳柳研李艳张剑杨文信姚丽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第13期【摘要】杨文信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擅长于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总结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人有幸跟随杨教授,现将其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思路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损容性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DOI:10.14163/ki.11-5547/r.2018.13.117损容性皮肤病即影响容貌的皮肤病。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较常见的有痤疮、黄褐斑、雀斑、白癜风、扁平疣等[1-7],运用中医诊疗治疗面部常见损容性皮肤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全面的诊疗思路是治疗的关键,如何进行诊疗现总结如下。
首先应全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症状、皮损特点、辅助检查、医生自己的临床经验,综合分析和鉴别,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从整体上对病情进行把握,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传变过程及预后。
辨病后需准确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住疾病发展的现阶段特点和患者的全身内环境状态,以便达到准确的“靶点”治疗。
皮肤病是一门象形思维的学科,需注重形态学观察,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主要有皮损辨证、部位辨证、自觉症状辨证、体质辨证等,其中临床中容易忽视的是皮损辨证,临床中部分患者出现舌脉辨证与皮损辨证不符,皮损为鲜红斑瘙痒剧烈辨为血热蕴肤,予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可患者舌淡苔薄白,脉濡数为脾虚湿蕴部分化热的表现,如果单用清热药物,可能会导致苦寒伤脾胃加重疾病,故临床一定要多方辨证。
根据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的病史、患者的要求,在临床用药的经验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方案应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三因制宜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
治疗方案应具备及时、合理、廉价、高效、安全的特征。
常见方案如西医发病原因明确,中医辨证准确辨证论治与病因治疗并举,如中医辨证准确西医发病原因不清楚或无特效疗法,则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白癜风发病机制不清楚故临床常采用西医对症配合中医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