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GAP概论包装、运输与储藏
- 格式:doc
- 大小:24.01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材gap名词解释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农业规范”。
从广义上讲,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作为一种适用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
它是以危害预防(HACCP)、良好卫生规范、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持续改良农场体系为基础,避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外来物质的严重污染和危害。
该标准主要涉及大田作物种植、水果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畜禽公路运输等农业产业等。
GAP主要针对未加工和最简单加工(生的)出售给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大多数果蔬的种植、采收、清洗、摆放、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的危害控制,其关注的是新鲜果蔬的生产和包装,但不限于农场,包含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所有步骤。
由来及历史2003年4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提出在中国食品链源头建立“良好农业规范”体系,并于2004年启动了ChinaGAP标准的编写和制定工作,ChinaGAP标准起草主要参照EUREPGAP标准的控制条款,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法规要求编写而成,ChinaGAP标准为系列标准,包括:术语、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作物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大田作物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水果和蔬菜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畜禽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牛羊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奶牛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生猪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家禽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ChinaGAP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ChinaGAP认证分为2个级别的认证:一级认证要求满足适用模块中所有适用的一级控制点要求,并且在所有适用模块(包括适用的基础模块)中,除果蔬类以外的产品应至少符合每个单个模块适用的二级控制点数量的90%的要求,对于果蔬类产品应至少符合所有适用模块中适用的二级控制点总数的90%的要求,所有产品均不设定三级控制点的最低符合百分比;二级认证要求所有产品应至少符合所有适用模块中适用的一级控制点总数的95%的要求,不设定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的最低符合百分比。
中药材的贮藏与运输管理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贮藏与运输管理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材的贮藏条件、贮藏方式、运输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的贮藏条件中药材的贮藏条件直接影响其品质和有效成分的保持。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贮藏条件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温度:中药材的贮藏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10℃~25℃之间。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分解和挥发,从而降低其药效。
过低的温度则容易使中药材受潮、霉变或冻结。
2. 湿度:中药材的贮藏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水分含量范围内,一般为12%~14%。
湿度过高会导致中药材受潮、霉变,湿度过低则容易使中药材失去水分,从而影响其质量。
3. 光照:中药材的贮藏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照射,以免光照引起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氧化。
4. 通风:中药材的贮藏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中药材受潮、霉变和异味污染。
二、中药材的贮藏方式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特点,中药材的贮藏方式可以分为干燥贮藏和湿润贮藏两种。
1. 干燥贮藏:适用于不含水分较多的中药材,如木香、陈皮等。
这类中药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湿润贮藏:适用于含水分较多的中药材,如鲜草药等。
这类中药材应存放在湿润、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过高温度。
三、中药材的运输方式中药材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其特点和贮藏要求进行选择,常见的运输方式有陆运、水运和航空运输。
1. 陆运:适用于运输距离较短的中药材,可以选择专业的中药材运输车辆,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2. 水运:适用于运输距离较长的中药材,可以选择合适的水运工具,如船舶或航运集装箱,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湿度和通风条件。
3. 航空运输:适用于运输距离较远且时间较为紧迫的中药材,可以选择航空货运,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四、中药材的管理措施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旨在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以下是中药材GAP的主要条款:1. 产地选址:规定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地点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2. 种子种苗:规定中药材的种子种苗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保证品种纯正、质量优良。
3. 种植(养殖)管理:规定中药材的种植(养殖)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包括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4. 采收和加工:规定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5. 包装和储存:规定中药材的包装和储存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中药材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不发生变质。
6. 运输:规定中药材的运输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中药材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不变质。
7. 记录管理:规定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种植(养殖)记录、采收记录、加工记录、包装记录、储存记录、运输记录等。
8. 人员培训:规定中药材生产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中药材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
9. 质量检验:规定中药材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10. 文件管理:规定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应有完整的文件记录,包括生
产计划、操作规程、检验报告等。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疗法,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支撑中药生产的重要环节,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中药材的贮存与物流。
一、中药材贮存的重要性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重要原料,其质量和储存条件直接影响中药制品的质量和疗效。
良好的中药材贮存条件可以保持中药材的药效成分,并延长其保质期。
同时,合理的贮存也有助于降低中药材的变质、损耗和浪费。
1. 温湿度控制中药材的贮存环境应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贮存温度应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导致中药材的氧化、腐败或变质,从而降低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 光照控制某些中药材对光照非常敏感,过强的光照会导致中药材的药效成分分解或减少。
因此,在中药材的贮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照射。
同时,中药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霉菌滋生的环境中。
3. 包装与标识中药材的包装应采用防潮、防虫、防尘的措施,保证中药材的干燥和卫生。
同时,在包装上应标明中药材的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方便贮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追溯。
二、中药材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中药材物流管理是保障中药材质量和供应链畅通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物流管理能够确保中药材的生产、贮存和配送的高效运转,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中药材的损耗和浪费。
1. 供应链管理中药材的生产和供应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采购、质量控制、仓储、配送等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中药材的采购效率和质量控制,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
2. 冷链物流对于某些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中药材,如鲜草药和冷藏类中药材,物流过程中必须使用冷链物流,确保中药材在运输中的温度稳定和质量不受影响。
3. 追溯体系中药材的追溯体系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中药材从产地到终端销售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一、背景介绍中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任。
而中药材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贮存与物流管理对于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材贮存管理中药材的贮存管理是中药行业确保中药品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中药材贮存管理措施:1. 温湿度控制:中药材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为严格,贮存时需要选择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2. 包装与密封:中药材需要使用防潮、防虫、防尘的包装方式,以保持材料的干燥状态,并防止外界污染。
3. 防腐措施:针对易受细菌、霉菌等影响的中药材,可使用干燥剂、防霉剂等防腐剂进行处理,以延长材料的保质期。
4. 定期检查:贮存中药材时,需要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发生霉变、虫害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三、中药材物流管理中药材物流管理是中药行业保证中药材安全、高效运输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点中药材物流管理的体系:1. 物流网络建设:中药行业应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确保中药材可以快速、安全地运输到各地。
这需要包括仓储设施、运输车辆和物流信息系统等。
2. 运输环境控制:中药材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避免材料受损或质量下降。
3. 质量追溯系统:中药行业应建立起完善的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确保从中药材的采购、贮存到运输等环节都可以进行追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可控。
4. 合理包装:中药材在物流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防止挤压、摩擦等对材料造成的损害。
四、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的意义1. 提高中药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2. 保证中药安全: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贮存和运输不当而引起的变质、虫害等问题,保证中药材的安全性。
3. 降低成本:优化中药材物流管理可以减少库存积压、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中药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技术规范指导原则一\前言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过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包材的选择、包装的方式以及贮藏运输过程的保管与养护,均直接影响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稳定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保证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是保证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药材质量生产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3年)》(国办发(2015)27号)、《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川中医药强省办发〔2019〕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包装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生[1998)11号)、《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SB/T11182-2017).《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11094-201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包装贮藏运输技术研究,包括制定新的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规范,以及已有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规范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供中药材及饮片生产者和销售者、科研院校等参照执行,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二、基本要求1.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技术规范的制定必须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包装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地方标准,通过科学的研究评价,并在实践中应用证实是切实可行的。
2.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规范的研究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检验方法及相关要求等,均执行有关规定。
物种鉴定方法:植物分类学鉴定;植物化学分类鉴定;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中药材指纹图谱鉴定;显微鉴定。
种子的寿命:由植物遗传基因和种子收获前生长发育完善程度、健全情况、收获时的气候条件,收获后的保管条件是否适宜等决定。
种子的贮藏:干燥贮藏、湿润贮藏、悬挂贮藏。
选育良种的途径:调查、引种、选种、育种。
良种繁育的任务:大量繁殖和推广良种;保持良种的纯度,防止品种混杂;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防止退化。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品种本身的自然变异;外界条件不适合和不良的栽培技术;不适当的选择;不科学的繁殖方法。
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
种子休眠的原因: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
药用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单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一个完整的植物生育期间只种植一种植物。
复种:一年之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收两季或多季植物。
间作: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
混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
套作:在前季植物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植物。
间、混、套作的增产原理: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增强群体的抗逆性。
轮作: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
连作: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植物的栽种方式。
轮作增产的原因: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2、可减少病虫危害,消除土壤有毒物质;3、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
耕翻深度:0~50cm范围内,旱地深度以20~25cm较适宜,杭州耕翻在冬季。
表土耕作:耙地、耢地、镇压、作畦、垄作。
田间管理技术措施:间苗与定苗;中耕、培土和除草;追肥;灌溉与排水;摘蕾与打顶;整枝与修剪;其他栽培管理。
肥料的种类: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微生物肥料。
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概念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的缩写)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产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生产各环节及至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的真实、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
本规范所指的中药材是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传统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草药(herbal medicines)、民族药(ethnic medicines)及引进的植物药(phy—to medicines)等。
矿物药(mineral medicines)本属于中药材的范畴,但因其来源于非生物,其自然属性和生产过程与生物药类殊异,故其生产质量管理暂不包括在本规范内。
中药材GAP的制定虽然是针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的,但由于药材来源于药用动、植物的,因此GAP的一大部分内容是针对生活的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制订的,其中包括人类的干预如引种、驯化、栽培、饲养、野生药用植动物的抚育等。
中药材GAP既适用于栽培、饲养的物种,也包括野生种和外来种。
所谓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以植物药来说,就是从播种,经过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到收获,及至形成商品药材(经初加工)为止。
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
但根据中药材生产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就地加工饮片的有利因素,国家鼓励中药材生产企业按相关法规要求,在产地发展加工中药饮片。
第二节中药材GAP内容简介规范是阐明要求的文件。
中药材GAP是对中药材生产中各主要环节提出的要求,在GAP 中对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是:“宜”,反义词“不宜”,“应”与“不应”,“不得”或“必须”等字样。
GAP是管理体系,更确切地说就是中药材质量管理体系,它既注重过程控制,也注重产品终端检验。
GAP内容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程序与管理。
中药行业的药物贮存与运输管理中药行业的药物储存与运输管理药物储存与运输是中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药物储存与运输管理能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本文将就中药行业的药物储存与运输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药行业的药物储存管理1.储存环境的选择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对储存环境要求严格,储存环境的选择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
储存环境应具备以下要求:防潮、防虫、防尘、防日光直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2.库房的规划与设计合理的库房规划与设计能够提高储存效率,并且有助于减少物料损失。
库房应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储存设备和工具,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与保存质量。
3.物料分类与标识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应按照其特性和保存要求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标识和标签,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标识应包括药物的名称、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可以通过条码、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
4.定期检查和清点定期检查和清点库存是药物储存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变质和失效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新。
清点库存可以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保持库存的合理水平。
二、中药行业的药物运输管理1.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运输方式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地域和运输距离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陆运、空运和水运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2.包装与装载药物的包装和装载是药物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包装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装载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稳定性和防震防水能力,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药物的损坏和变质。
3.温度和湿度控制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温箱或冷藏车辆,以保持药物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4.监测与跟踪药物运输过程中的监测与跟踪可以及时了解药物的位置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措施。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 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第十三条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
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第十四条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
第六章包装、运输与贮藏第一节中药材的包装一、中药材包装的意义正确的包装方法及包装质量,对保障药材安全、质量、稳定、有效,起着重要作用。
对中药材包装限定是中药材在储运过程中质量稳定的重要保障。
实行标准化要求的中药材包装,有利于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储存、运输和装卸,便于识别与计量;有利于交通运输的机械化、现代化;有利于储运费用的减少。
各地从事药材生产、经营的企业应遵照国家药材包装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因药品而异,采用必要的包装措施。
1.保护中药材质量的安全2.有利于储存、运输,减少运输损耗中药材在流通过程中要经过产地的贮存以及批发、销售、运输、装卸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难免会发生跌落、碰撞、摩擦等现象。
完好的包装形式便于堆垛、运输、装卸,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包装的规范化使药材减少了运输损失,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3、保证数量的完整,便于计数、计量在药材流通必须经过的各个环节中,产地的堆码、运输装卸,以及供求双方必然要对药材进行必要的计数、计量,限定装量的各种包装形式可以使药材顺利地通过这些交易和中转环节,方便计数、计量,加速交接、点验。
4、促进中药材的销售规范的包装为药材供应方建立了良好的销售形象,增加了采购方对该产地药材质量信任。
中药材的销售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良好的包装是无声的广告,可以提高产地中药材供应的信誉度。
5、增加商品附加值、发挥品牌效应规格不一、粗糙不洁的原药材,经过产地必要的整理加工后再行包装,大大改观了原药材的外在形态。
整理加工作为药材采收后进一步加工的复杂劳动附加在药材上,提高了销售规格,而附加劳动和包装成本在销售中得到更多的补偿。
随着产地信誉的逐步提升,具有产地标志性的包装,成为发挥企业品牌效应的一个宣传媒体。
6、提高中药材使用质量适量的包装使药材在进一步生产加工或使用时能够按需拆包,方便取用。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因形态、质地等不同的特性,包装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包装和储存时应注意有防潮、防压、防冻、避光、隔热等不同的措施和要求。
但是,长期以来,农民以生产“农副产品“的方式种植(或饲养)中药材,包装材料往往“就地取材”,随意选择使用。
各地区药农对于药材在各加工环节中如何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同,尤其对原药材包装要求的忽视,目前,我国中药材包装仍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同时,药材品名、产地、调出单位等标识不明,极易造成对中药材辩认困难,进而产生质量问题,使中药材质量失去了应有的保障体系。
国内中药材贸易市场对同一种药材没有统一规定包装,各地的药材公司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出现了同一种药材,不同产地使用包装不同,或者同一种药材,在相同产地因销售渠道不同,包装也不同等现象。
我国现行的中药材包装形式主要有:麻袋、布袋、尼龙纺织袋、竹筐、藤筐、藤篓、木箱、木桶、铁桶、铁盒、陶瓷瓶罐、纸桶、纸盒等。
二、中药材包装的相关规定1、《药品管理法》对药品包装材料的要求2、GAP对中药材包装材料的要求3、GSP对中药药包装材料的要求4、国家标准局核发的国家标准三、中药材包装前的质量要求中药材包装前应该达到以下要求,再进行包装:1.泥沙、杂草及其他杂质等异物尽可能被除去2.除去非药用的部位和保留部分符合保质要求的部位3.无伪品、破损、虫蛀、腐烂、霉变、走油的个体夹杂4.加工分离相同来源的不同药用部位5.按净度、采收时间、大小等要素分出规格、等级6.药材经过干燥处理后,水分达到规定的含量要求7.按规定项目完成质量检验,有合格的质量检验书四、中药材包装的器材与技术要求1、中药材包装器材的类型中药材包装器材和包装形式应符合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定。
参照《医药商品定额损耗管理办法(试行)》中有关中药材运输包装的器材要求,包装材料主要有以下类型:袋:指麻袋、布袋、尼龙编织袋三种。
箱:指木箱、纸板箱、铁皮箱三种。
筐:指竹、藤或木质性枝条等编制而成的方或长方形的硬筐。
机包:指用机械加压后打成的货包。
捆绑:指用绳索、铅丝等捆绑3~5道腰后捆成的货包。
桶:指木桶、铁皮桶、纤维胶合板桶以及塑料桶等。
2、中药材包装器材的技术要求中药材的包装器材应是清洁、干燥、无毒、无污染、无破损的。
3.中药材包装的分类要求现行流通的药材包装形式主要以麻袋、编织袋、纸箱、压缩打包件四大形式为主,也有部分品种采用桶装形式。
但是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包装形式比较随意,包装装量也由产地自行决定,无统一规定。
五、中药材包装的标识运输包装的标识包括收发货标志和包装储运指示标志。
1、中药材运输包装标志的制作要求收发货标志应按国家标准GB—85规定办理,包装储运指示标志按国家标准GB191—85规定办理。
运输包装标志应制作在包装件显而易见的部位,以利于搬运、堆垛等操作。
制作标志的颜色应具有耐湿、耐晒、耐磨等性能。
不能印刷包装标志的容器,应选择适当部位拴挂不易脱落的货签。
2、中药材收发货标志收发货标志由运输货签和刷写的文字和图案两部分组成。
运输货签上应具有运输号码、品名、发货件数、到达站、收货和发货的单位、发站的栏目要求。
袋装的包装件货签栓挂在包装件两端,压缩打包的包装件货签粘贴或栓挂在包装件的两端,装瓦楞纸箱的包装件货签粘贴在瓦楞纸箱的指定部位,纸箱用麻布或麻袋裹包的,货签刷写或栓挂在包装件上。
包装件上刷写的文字和图案,项目包括医药分类标志、品名、规格(等级)、毛重、净重、产地及包装单位、日期。
在每件药材包装上,必须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为了方便中药材堆垛转运,在同一包装上必须制作两个相同的标志,以备储运人员在一面无法看到或模糊不清时,从另一面加以辩认。
3、包装储运指示标志包装储运指示标志应按国家标准GB—191规定办理,毒、麻药材等危险品应按国家标准GB190—85规定办理。
六、特殊中药材的包装1、特殊中药材的类别2、特殊药材的包装要求3、研究完善中药材出口包装第二节中药材的运输一、药材运输的相关规定1、GAP对中药材运输的要求2、GSP对中药材运输的要求3、中药材运输包装件三项国家要求4、毒、麻药材的运输要求二、中药材的储运特点1、品种多,区域分布广2、交易量大,交易数量不等3、运输环节多4、环境差异大,储运时间长5、运输方式多三、中药材运输的责任约束签订《中药材运输合同》,是对中药材运输进行责任约束的可靠方式。
四、中药材的运输标识《医药商品运输管理试行办法》(原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第七条规定:医药商品运输包装,应有明显清楚的运输标记,内容包括品名、规格、内装数量、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体积、生产单位、到站(港),收、发货单位名称和指示标志。
危险品必须有国家标准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贵重品可以不书写品名,用商品经营目录的统一编号代替。
这一规定明确要求投运的物品要标志明确。
中药材运输标识的内容包括,中药材运输包装必须有明显的运输标识,包括收发货标志和包装储运指示标志(详见第一节)。
五、特殊中药材的运输六、中药材的运输条件装载和运输中药材的集装箱、车厢等运载容器和车、船等运输工具应符合以下条件:1、车辆固定2、清洁无污3、通气性好4、干燥防潮5、温湿调控药材产地和其他运输部门对运输车辆相对固定,便于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以保证运载容器和运输工具的清洁,使运输的药材免遭污染;发运时尽可能采用药材单品种的批量运输,不使中药材与其他药材或非药材货物混装运输,以避免串味、混杂现象的发生。
第三节中药材的贮藏一、中药材的养护特点1、品种来源广泛,变异特性不一2、地域跨度大,环境气候不同二、中药材贮存的相关规定1、《药品管理法》对中药材储存的规定2、GAP对中药材储存的要求3、GSP对中药材储存的要求4、《中药商业企业二级仓库标准及验收细则》(试行)三、中药材在储存中的主要养护要求1、中药材在贮藏中的水分控制药材水分含量测定的控制,是中药材仓贮养护中对药材质量检测和监控的主要指标。
在仓储管理中正确有效地控制药材水分,可以基本解决中药材在储存中出现的霉烂变质的问题。
由于各地气候、地形和仓储条件不同,中药材安全检查的水分也应有所不同,在一般的条件下,温度与水分成反比。
2、中药材在贮藏中的虫害控制虫害防治是药材养护工作的重点、难点。
药材包装入库前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虫害的发生:①剔除或销毁已受虫害的药材,以防进一步传播,防止虫害事故的发生。
②药材在贮藏前,须经过必须的过筛,既可除去泥沙、杂物等,又可筛除部分虫卵、蛹等。
③采用晾、晒、烘等干燥措施,控制药材的含水量,使干燥后的药材不利于害虫的孵化、生长。
④及时发现药材受虫蛀迹象,防止进一步蔓延。
⑤掌握药材特性,避免药物受热、吸潮。
如含脂肪、淀、糖类、蛋白质类成分的药材比较容易发生虫蛀,这些成分都是害虫的营养物质;质软或含糖易吸潮的药材,在潮湿的情况下易生虫。
我国各地区还保留有一些传统的经验的养护防虫方法。
四、中药材仓库的类型和技术要求1、中药材仓库的类型:露天库、半露天库和密闭库。
2、中药材仓库的技术要求五、中药材的养护技术1、传统养护技术的发展我国中药材的养护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主要继承传统的养护方法;第二阶段,中药仓库较普遍地开展了仓库温湿度管理,以化学药剂替代了硫磺熏蒸,并实现大面积防治虫害的方法;第三阶段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新项目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中药材仓贮养护中,实现了温湿度管理的自动控制,建成的空调库、低温库的电脑控制大大提高了一些细贵、特殊中药材的养护质量,水分控制、仓虫、霉菌等指标的调查、研究,作为科技项目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2、新技术在中药材仓贮养护中的运用(1)气调养护技术,是在密闭条件下,人为调整空气的组成,造成一低氧的环境,抑制虫害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以保持中药品质的一种方法。
(2)气幕防潮养护技术,是用于装在中药仓库门上,配合自动门以防止库房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热空气侵入库内的装置,进而达到防潮的目的。
3、中药材常见的变异和养护根及根茎类药材营养丰富,在适宜条件下,极易发霉、生虫;花类药材在贮藏中,常发生褪色、发霉、虫蛀、走气、花冠脱落变形等现象;果实种子类中药因自身的呼吸作用,及易吸潮,发霉,同时也极易被虫蛀食;茎、皮类药材易发生霉蛀,皮类药材还易发生走气现象;菌类药材养护不当极易引起霉变和虫蛀;动物类药材在贮藏中易发生发霉、虫蛀、走气、变色、气味变哈等各种变化,还易遭鼠害。
中药材的在库养护,要合理堆垛,要有效控制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自然因素和霉菌、虫害等生物因素对药材的影响,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防热、防潮、避光、降温、密封包装等方法,起到有效的养护作用。
六、加强仓贮管理制度,提高药材养护质量保管,一般指商品在储存期间保持数量上的准确;养护,就是指商品在储存期间,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达到质量上的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