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 格式:ppt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9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全文翻译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全文翻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苏轼)十年存亡两茫茫,不思索( li áng ),自难忘( wá ng )。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凉。
纵使相遇应不识,尘满面,鬓 (b ìn)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返乡,小轩窗,正梳洗。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说明:(1)乙卯:公元 1075 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老婆王弗逝世已十年。
(3 )思索:思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4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 )“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迈憔倅。
(6 )孤坟:孟启《本领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8 )幽梦:梦幻隐约,故云幽梦。
(9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10 )顾:看。
(11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翻译:两人一世一死,隔断十年,音讯迷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却。
老婆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悲凉悲伤。
即使相遇也应当不会认识,由于我四周奔走,尘埃满面,鬓发如霜。
夜晚突然在隐约的梦幻中回到了家乡,只见老婆正在小窗前对镜梳洗。
两人相互望着,万语千言不知从何提及,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猜想那明月照射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老婆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译文】十年存亡相隔音讯迷茫,即即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久难忘。
此刻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悲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此刻是满脸灰尘,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突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妆扮梳洗。
我们相对无言静静凝视,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猜想年年最让我悲伤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苏轼《江城子》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征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
肠断:一做断肠。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句及赏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被认为是其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上阙:作者通过直白的叙述,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和痛楚之情。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作者仍然无法忘怀妻子,如今远隔千里,也无处可以倾诉自己的凄凉之情。
即使相逢,妻子可能也已经认不出自己,因为他已经满面尘土、两鬓如霜。
下阙:作者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到妻子正在梳妆。
两人相视无言,只有泪水千行。
最后,作者想到每年都会让他肝肠寸断的地方,那就是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那里是妻子的坟墓所在。
整首词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词中情感真挚,字字血泪,令人动容。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
与苏轼的其他作品相比,《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主题: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而作,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主题更加个人化、情感化。
其他作品的主题可能更加广泛,涉及自然、人生、历史、哲学等方面。
风格:这首词的风格较为凄婉、哀伤,情感表达更为直接、真挚。
与苏轼的一些豪放、洒脱的作品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
表现手法: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这种表现手法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可能并不常见。
语言: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
与苏轼的一些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作品相比,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苏轼的其他作品在主题、风格、表现手法和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又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这首词的上阕,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自己与妻子王弗生死离别的情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故不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
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苏轼最深情名篇,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挚感情的悼亡词。
苏轼这时四十岁,他的妻子王弗,死于十年前。
经过多年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更加深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于是首创用词写悼亡。
下面进行赏析,记得点个赞!【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词的上阕直抒死别的哀痛,兼诉十年仕途坎坷、劳碌衰老的境况,倾诉了无限的身世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开篇即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起笔写妻子死后十载,生死隔绝,两无消息。
继以貌似平淡的六个字“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想念死者,蕴含着笃厚的夫妻情谊。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前面从时间角度突出生死相隔之久,这里转入到空间角度强调生者与死者相距之遥。
亡妻王氏的坟在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乡,作者在山东密州,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妻子的坟远在千里之外,连到坟上诉说自己凄凉的境况也不可能。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紧扣凄凉境况,转以假设之笔来说,即使夫妻有重逢之日,怕也不认识自己了,因为仕途奔波,风尘仆仆,生活潦倒,容颜变老了。
由此表明自己境遇不佳。
下阕直接记梦,再现了青年时代的情景,写出梦中相逢时的悲痛。
“夜来幽梦忽还乡”,写出隐隐约约、迷离恍忽的梦境。
继写在梦中与妻相见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见到妻子正在小屋窗下梳妆,一旦相见却无语流泪。
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梦醒后想,妻子为什么伤心落泪呢,料想必定是在那故乡的短松岗上,孤坟一座,月明之夜,那就是她年年柔肠寸断的地方,那就是她悲伤至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地方。
整篇结构严谨,上阕八句写梦前,下阕首句写入梦,前四句是梦中,末三句是梦后。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人的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作的原文及翻译:第一首词作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元天盛开百花,春风吹到慈悲寺。
人间万物俱烟土,夜雨声里敲寒石。
庐岳云深日已高,望渡临湘心劳倚。
鹤声遥寄冯唐宅,长桥转入岳阳市。
此曲出自肺腑中,难道君正苦离丧?月照春奈别有目,万里归人不是香。
檀板声声泪两行,玉练生华不雪霜。
欲来都道无船渡,江上长桥暗凄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横吹一声不识曲,弦断有谁听寒弦?这首词曲从内心深处而来,难道你正在经受离别和丧失的痛苦吗?明月照在春天,干什么会有别样的意味?万里归人却没有芳香。
第二首词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两首词作展示了苏轼宏伟的想象力和深情的意境。
他通过以古代历史和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佚名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鉴赏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译文及注释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