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产科危重症识别与处理及危重症管理教材48
- 格式:ppt
- 大小:713.50 KB
- 文档页数:25
目录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3)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3)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 (4)孕产妇重症监护制度 (4)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5)急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报告制度 (6)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7)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制度 (8)临床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8)妇女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10)业务培训制度 (11)孕产妇、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1)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 (11)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制度 (12)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按各科室工作制度及各班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工作。
2、对妇产科(危、急、重、抢救)病人建立登记并进行随访。
3、及时了解妇产科(危、急、重、抢救)病人的住院治疗情况。
4、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要尽早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措施.5、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积极组织、协调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抢救.6、督促检查会诊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
7、对疑难病例治疗效果仍不满意,需外院会诊者,及时联系外院会诊或转院事宜.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1、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转诊接诊原则上按本制度第三条执行.2、有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并需转诊者,应转往上级医院。
3、转院前应先通知接收医院产房或妇产科重症病房,并简要叙述病情;同时要有熟悉病情的医生或护士护送,携带转院记录等相关资料;护送人员应在介绍完病情并办理好相关转诊手续后方可离开。
4、接诊医院应及时告知转院方拟接收病人的具体地点,并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接诊。
5、本县医疗单位间的会诊转诊按本制度执行.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1、孕妇早孕建卡时,应对孕妇进行高危评分及初筛。
2、高危孕产妇要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健康手册上作好记录,加盖高危标志,实行专案管理。
3、未按约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4、发现新的高危因素需在原高危情况栏中依次填写高危因素及发现孕周。
5、对筛出的高危产妇按其严重程度转到相应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2024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识别及护理产科急危重症是指威胁母婴生命的急症和重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出血、休克、产科创伤、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迅速,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产科急危重症的范畴、常见产科并发症的护理以及护理人员在危重症抢救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产科急危重症的范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
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胎盘早剥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生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组以妊娠期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
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母婴安全受到威胁。
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血循环,形成肺栓塞、休克、凝血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是产科发病率低而死亡率高的一种严重综合征。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病、血液病等内科疾病以及外科急腹症等,这些疾病在妊娠期及分娩期均可能加重,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
二、常见产科并发症的护理针对以上产科急危重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常见产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产后出血的护理:产后出血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预防感染等措施。
此外,还需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子宫收缩乏力者给予宫缩剂治疗,软产道裂伤者及时缝合裂伤部位等。
胎盘早剥的护理:胎盘早剥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母儿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
同时,需及时终止妊娠,根据病情选择剖宫产或阻道分娩方式。
产科危重患者的识别及处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1、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包括哪项()
A、子宫收缩发乏力
B、软产道裂伤
C、胎盘植入
D、凝血功能障碍
E、高龄孕妇
2、下列不是妊娠期并发症的是()
A、妊娠期高血压
B、前置胎盘
C、ICP
D、妊娠合并心脏病
E、产后出血
3、子痫前期预防的阿司匹林推荐剂量()
A、50-100mg
B、100-150mg
C、150-200mg
D、25-50mg
E、50-75mg
4、下列哪项属于重症产后出血()
A、失血速度>150ml/min
B、出血量>1000ml(24h)
C、出血量>1500ml(24h)
D、出血量>血容量20%(3h)
E、出血量>血容量50%(24h)
5、下列哪项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
A、妊娠间隔>10年
B、初次妊娠
C、高血压家族史
D、前次PE史
E、BMI≥28
6、下列哪项不是危重指标()
A、P>150次/分
B、尿<0.5ml/kg/h
C、PH<7.2
D、肌酐≥300μmol/L
E、K=3.5mmol/L
答案:EDBAEE。
产科护士对危重症识别与处理能力的培训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士应对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的培训方法及效果。
方法:成立产科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考核小组,对20名产科护士进行产科急救程序、产科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理论知识、产科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情景模拟等培训,每月进行考核、评价。
结果:培训后产科护士危重症识别判断理论、急救及综合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产科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的培训可以增强早期识别判断能力,提高护士、医生、孕产妇满意度。
【关键词】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产科护士;培训产科急症具有不可预知性及凶险性、发生快,病情变化快[1]。
为提高产科护士应对危重症的识别判断能力,使孕产妇得到及时、正确治疗,降低孕产妇病死率[2]。
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们对20名产科护士实施了产科危重症早发症状识别判断能力的培训,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同期选择20名产科护理人员,排除转科、休假或中途离开产科病房者。
均为女性,年龄19~46岁;中专2名,大专6名,本科12名;护士8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5名;工作年限<5年11名,5~10年8名,11~20年1名。
1.2方法1.2.1成立培训小组由产科主任、护士长、科研带教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组成产科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培训小组,共4人。
该小组根据本科室出现的急危重症发生病例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编制成产科急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集萃,作为培训教材;制订培训计划,负责产科护士的培训考核细则,并组织培训与考核工作。
1.2.2培训目标通过对产科病房护士危重症识别判断能力的培训,使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判断孕产妇危重症表现,在第一时间应用产科急救程序,组织有关人员急参与抢救,有效降低孕产妇危重症发生率,降低产科医疗纠纷,提高高危重症幸存者的生存质量。
1.2.3培训方法①产科急救程序的培训:由考核小组利用下午下班时间分期、分批对医护人员进行产科急救程序的培训。
产科危重症识别与处理与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引言产科危重症是指孕妇在妊娠、分娩或产后期间出现的各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由于孕妇特殊的身体状况,对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要求更加严格和精准。
本文档将重点讨论产科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并提供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供医护人员学习和参考。
1. 产科危重症的分类产科危重症可分为以下几类: - 妊娠期危重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等。
- 分娩期危重症:如产程长时间、产力不佳等。
- 产后期危重症:如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
2. 产科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2.1 识别•定期监测孕妇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定期进行孕妇的产前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B超检查等。
•观察孕妇的症状变化: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
2.2 处理•立即与产科专家联系:根据孕妇的病情紧急联系产科专家,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
•保持孕妇的生命征象稳定:尽可能地控制孕妇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征象,维持体内的平衡。
•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根据产科专家的建议给予孕妇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3. 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是为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种培训材料,旨在帮助他们提升对产科危重症的认识与处理能力。
以下是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的大纲:3.1 课件内容•产科危重症的定义与分类•产科危重症的常见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产科危重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产科危重症的处理原则与方法•产科危重症的护理管理要点•案例分析与讨论3.2 课件设计要点•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与结构: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容易理解与吸收知识点。
•利用图表与表格来辅助讲解:使用图表和表格可以更好地呈现信息,提供直观的参考。
•整体布局清晰明了: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够逻辑有序地连接起来,便于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复习。
3.3 培训效果评估•设计培训后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医护人员对危重症管理培训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观察医护人员的临床表现:通过观察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产科危重症的处理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处理一、产科急危重症的概念1、产科急危症是指健康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产科并发症,可分为产前、产时、产后急危症。
产前急症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产时急症主要有:脐带脱垂、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肩难产等;产后急症主要有:产后出血、胎盘滞留伴出等。
2、产科重症是指产科重症主要是因为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处于危重症的状态。
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有:子痫前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合并阑尾炎、妊娠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包括肺栓塞)、妊娠合并突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扭转或破裂等。
产科急危重症可归结为妊娠时继发于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严重危急状态,即4P(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早产、妊娠相关疾病)疾病。
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2、对以下症状的妇女也应重视并做相应的处理:1)胎膜早破;2)面色苍白、无力;3)虚脱;4)严重头痛;5)视物不清;6)呕吐;7)出血倾向;8)全身水肿。
三:初步处理原则1、识别;2、对急症的快速反应及初步处理:1)让患者平静,医务人员的思考要有逻辑,关注患者的需要;2)要时刻有人关注患者;3)专人负责,以免造成混乱;4)呼救,请相应科室会诊.5)如患者昏迷需评估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及循环情况;6)如已休克,立即抢救;如怀疑休克,立即治疗;如没有休克可能发展成休克,应立即做好休克防治工作。
1、转诊原则:1)、就近寻求可获得救治的助产机构;2)、危重急症争取转诊一步到位,避免在转诊中的延误;3)、凡是高危妊娠应在二级以上助产机构分娩。
4)、有严重内外科并发症的孕产妇直接转诊到有能力处理的综合性医院。
5)、做好出诊、接诊记录、2、转诊时机:1)、转诊目的是为了保证母婴安全,因此不要延误,要为上级医院成功抢救病人创造条件;2)、转诊的最好时机应是在识别高危时,不应等病情危重再转;3)、产科急症因做初步急救处理,并估计在转诊途中不会发生意外时方可转诊,如病情危急无法转诊应及时请上级医院会诊,如路途遥远,为缩短转诊时间,应在转诊时同时呼叫上级医院派车中途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