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10
《伤寒论》——少阴病少阴病:1、少阴寒化七证。
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小便色白,脉阴阳俱紧,反汗出,咽痛而复吐利。
2、少阴寒化证的证型、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少阴寒化证是由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
寒化证大致可分为七种不同证型。
一是四逆汤证,其病机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治宜回阳救逆;方药:甘草、干姜、附子。
二是通脉四逆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治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方药:甘草、附子、干姜。
三是白通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治宜破阴回阳,通达上下;方药:葱白、干姜、附子。
四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其病机为阳脱阴竭,寒热格拒;治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反佐咸寒,滋阴养液;方药:葱白、干姜、附子、人尿、猪胆汁。
五是附子汤证,其病机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治宜温阳化湿,镇痛祛寒;方药:附子、茯苓、人参、白术。
六是真武汤证,其病机为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治宜温阳化水行水;方药: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七是桃花汤证,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治宜温涩固脱;方药:赤石脂、干姜、粳米。
3、四逆汤证和四逆散证的鉴别,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四逆汤证之四逆,为少阴阳虚阴盛所致;而四逆散证之四逆乃因阳气内郁,不能通达四末所致。
在程度上,四逆汤证的四逆明显较四逆散证为重。
且除四逆外,四逆汤证则见大便稀溏,精神困顿,胃寒、脉微欲绝等;而四逆散证可见阳气内郁之心烦易怒,舌红脉弦等症。
四逆汤证为典型的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是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其病机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治宜回阳救逆;方药:甘草、干姜、附子。
四逆散证的辨证要点是四肢厥逆,或见腹痛、泄利下重、咳嗽、心悸、小便不利。
其病机是阳气内郁,气机不畅;治宜疏畅气机,透达郁阳;方药: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4、真武汤证和附子汤证的方证鉴别。
真武汤的药物组成为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附子汤的药物组成是附子、白术、茯苓、人参、芍药。
伤寒论——少阴病治则方药总论少阴病的性质...伤寒论——少阴病治则方药总论少阴病的性质是全身性虚寒证。
主要脉证为“脉微细,但欲寐”。
由于阳气衰微,营血不足,所以脉细,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状态。
治疗原则以扶阳育阴为主法。
寒化则扶阳,宜温补法;热化则育阴,宜兼清热法。
少阴兼表用温经发汗法;实热内结用急下存阴法。
一、少阴病本证1.少阴寒化证本证是少阴病过程中较多见的,其症状是: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治疗当以回阳救逆为急务,宜四逆汤。
若有身体痛,骨节痛者可选方“附子汤”,以祛寒化湿。
若有腹痛,小便不利,浮肿者可选“真武汤”,以培土利水,下利者可选“白通汤”。
a、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脉微细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b、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者附子汤主之附子汤: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人参c、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目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d、少阴病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2.少阴热化证以阴虚阳亢和阴虚火热相搏二种为主。
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以制心火,导致心火独亢,心神不安,故心烦失眠;少阴阴液亏虚,不能濡润喉咙,则口燥咽干甚则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亏火旺之象。
a、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属阴虚阳亢,宜清热育阴的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b、下利、小便不利、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得眠,用猪芩汤滋阴清热,分利水气。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二、少阴病兼证1.少阴病兼太阳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足冷、脉反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精读及领悟少阴病病变部位---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以及足少阴肾的经脉。
少阴病的成因--直中和它经而传(表里,循经),“老怕伤害少怕痨,伤害专死下虚人”。
太阳传少阴就是表里传,太阴传少阴就是循经传。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是太阳病篇里太阳病误治后、导致肾阳虚衰的例子,我们也把它归少阴病范畴,是有太阳传少阴的表里传。
少阴病生理---足少阴肾经,从足入腹,三阴经都是从足走腹到胸,络膀胱属肾。
少阴和太阳相表里,太阳经络肾属膀胱,肾经络膀胱肾。
少阴肾经到腹部,穿隔过肺,循喉咙挟舌本,咽痛证可以说是少阴经证。
少阴经分支从肺出,络心就构成心肾既济(水火相交)。
少阴涉及到心脏和肾脏,心为火脏,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
肾主水,主水液,藏精气,内寄元阴元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
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少阴病的基本特征---少阴病是一组心肾阴阳虚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全身性是机能正气衰退的证候。
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当心肾阴阳虚衰时,全身也会虚衰。
少阴病的证候分类--寒化及热化。
心为火脏,肾为水脏,肾内藏元阴元阳,当素体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就出现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涉及阳虚阴盛用四逆汤;阴盛戴阳用白通汤;阴盛格阳用通脉四逆汤;阳虚身痛用附子汤;阳虚水泛用真武汤,还有下利滑脱用桃花汤,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
心主火,肾主水,肾中内藏元阴元阳,素体少阴阴虚阳亢,外邪从阳化热出现少阴热化证,有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用黄连阿胶汤;有阴虚水热互结证用猪苓汤。
少阴也有经证(咽痛-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或兼证(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的禁忌--禁汗、禁吐、禁下。
少阴病是阳虚证为主,汗吐下不能祛除少阴的邪气,还要损伤少阴的正气,这样病情就恶化,所以少阴病治法应该禁汗吐下、禁攻邪。
少阴病也要禁火劫,火疗是强迫发汗的一种治疗手段,这样发汗过多则伤阴液,少阴病也应该禁火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