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5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岩土专业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房建教研室黑龙江工程学院2015年12月课程设计任务书(01)学生姓名班级学号院系名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教师职称从事专业土木工程题目名称红旗小区第栋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步骤;熟悉施工定额的使用;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
为其参加现场施工及其管理打下基础为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相关方面的设计或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一)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本工程为某小区的第X栋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790m2,平面形式为条形,总长度为31.44m,进深为9.82m,6层,层高3m,总高度为19.5m.2)结构概况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主体为砖混结构。
除过梁为预制构件,其他混凝土均为现场浇筑。
3)屋面概况隔气层采用SBS卷材、保温层采用沥青珍珠岩块、防水层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4)装饰概况外墙为浅黄色涂料;室内天棚、墙面为中级抹灰,其表面刷涂料;楼地面和楼梯面为水泥砂浆面层;一层地面为50厚碎砖垫层,其表面为1:2水泥砂浆面层;门窗和玻璃安装均为常规做法。
2.施工条件续附表138 台阶和散水m292 0.18附图1 底层平面图附图2 正立面图附图3 剖面图附图4 基础平面图附图5 标准层结构布置图附图6 总平面图红旗大街淮河路4号楼3号楼2号楼1号楼8号楼7号楼6号楼5号楼12号楼11号楼10号楼9号楼红旗住宅小区黄河路15米30米15米20米15米天木街。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程应用,包括土的性质、分类及力学性质。
2. 使学生了解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理解我国岩土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
3. 帮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理论知识,分析岩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形成实践探究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土的组成与性质- 岩土的分类及力学性质-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原理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勘察方法与设备- 勘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勘察报告的编制3.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 基础工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 边坡稳定性分析4.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5.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案例解决方法与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第1-4周重点讲解岩土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5-8周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第9-12周讲述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第13-16周阐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并穿插进行岩土工程案例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岩土工程 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前言1.1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区域气象特征2.2场地地形地貌2.3地质构造2.4地层结构2.5场地地下水2.6 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2.7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1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2砂土液化判别3.3 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4、岩土工程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4.2场地地基土评价4.3不良地质作用4.4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1天然地基基础评价5.2地基基础方案建议6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地下建筑的防水与抗浮6.2基坑支护及降水6.3地下管线6.4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结论及建议7.1结论7.2建议附录: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2、工程地质剖面图13、钻孔柱状图1/ 、八—1、前言1.1工程概况成都建华投资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某街道修建1幢28层商业建筑,建筑高度120 m。
基础拟采用筏形基础,地下室两层,地下室埋置深度10m。
建筑物长度为(80-xh)m,宽度为(20+xh)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J 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等有关规范,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本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本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
综上所述,拟建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______________ 级。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对拟建物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工作,并为设计单位提供相关工程地质依据。
安徽建筑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岩土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一、课题设计与分工要求(一)设计课题1、课题一:某下穿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2、课题二:某人行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二)课题分工与要求1、课题一:由学号尾数为单号同学完成。
2、课题二:由学号尾数为双号同学完成。
3、要求:各班学习委员(或班长)负责对本班同学按学号划分课题,并将课题的分工名单在完成设计任务后一起上交指导教师。
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见地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制定和实施,了解并掌握地下工程监控量测流程;2、综合运用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正确地依据和使用现行技术规范,并能科学地搜集与查阅资料(特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和网络资源);3、掌握隧道工程监控内容和目的;掌握测试点布置、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掌握监测频率;掌握监测控制标准;4、了解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5、要求同学们以课题为核心,即要求团结协作,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又要求养成独立自主,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一)计算书一份1、设计资料:任务书和必要附图;2、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3、监控量测内容(其中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4、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5、监测断面和监测点的布置;6、监测频率的确定;7、各个监测项目的监测控制标准;8、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以及监控量测管理。
(二)绘制监控量测方案图1、监测断面布置图;2、各个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图;3、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设计时间:一周五、主要参考资料1.《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刘招伟主编,科学出版社;2.《地下工程浅埋暗挖通论》,王梦恕,安徽教育出版社社;3.《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杨其新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关宝树,人民交通出版社;6.《岩土工程》,汤康敏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8.各种隧道设计标准图集。
《岩⼟⼯程勘察》课程设计《岩⼟⼯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1 课程设计步骤1、认真复习“岩⼟⼯程勘察”课中的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
2、以某试验楼⼯程岩⼟⼯程勘察为例,通过对某试验楼建筑场地岩⼟⼯程勘察成果的整编、场地的⼯程地质条件论述、地基岩⼟⼯程评价及勘察报告的编写,培养学⽣综合运⽤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 关于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程勘察中,岩⼟体的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是⼀项⼗分重要的⼯作,尤其在详细勘察阶段,室内外试验⼤量开展,其⽬的是为岩⼟⼯程评价与计算提供所需的物理⼒学性质指标和岩⼟参数。
2.1 原位测试原位测试项⽬和⽅法应根据岩⼟条件、设计对参数的需要、地区经验和测试⽅法的适⽤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原位测试成果,利⽤地区性经验估算岩⼟观测特性参数和对岩⼟⼯程问题做出评价时,应与室内试验和⼯程反算参数作对⽐,检验其可靠性。
当基坑开挖较深,⾯积较⼤时,宜进⾏基坑卸荷回弹观测;对⾼层建筑物应进⾏沉降观测,观测⼯作从基础底⾯施⼯完后即应开始,直⾄沉降稳定为⽌。
为考虑基坑开挖、桩基施⼯或其他地基处理施⼯等对相邻已有建筑的影响,应进⾏边坡位移(或变形)、孔隙⽔压⼒变化、打桩振动影响等的监测⼯作。
2.2室内试验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程勘察中,室内试验中的岩⼟常规试验(⼟的密度、含⽔率、⼟粒密度、液塑限、直接剪切、压缩试验以及岩⼟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应结合建筑物的重要性与特殊要求、基础类型以及⼟层性质等进⾏⼀些特殊项⽬的试验,如⼟的⾼压固结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动三轴试验、灵敏度、颗粒分析、相对密度、黄⼟的湿陷性、膨胀⼟胀缩性试验以及⽔质、⼟质分析试验等。
试验项⽬和试验⽅法,应根据⼯程要求和岩⼟性质的特点确定。
当需要时应考虑岩⼟的原位应⼒场和压⼒历史,⼯程活动引起的新应⼒场和新边界条件,使试验条件尽可能接近实际;并应注意岩⼟的⾮均质性、⾮等向性和不连续性以及由此产⽣的岩⼟体与岩⼟试样在⼯程性状上的差别。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石和重要环节。
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则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勘察方法、勘察内容和分析处理结果等基本技能。
为此,编写《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则显得极为必要。
一、前言在前言中,应该对本指导书的编写目的、对象、依据和使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该指导书所涉及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该部分应概述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范围、内容、要求和整个设计过程的组织安排等。
三、学生选题及指导老师简介在学生选题的部分,应明确选题的内容、题目、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预期目标。
同时,在指导老师简介的部分,应简单介绍指导老师的背景、成就、研究领域和教学经验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该部分应按照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详细说明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及实践等,同时规划每个阶段的时间和完成的内容,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说明所选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并对这些书目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六、课程设计评测表该部分应包括评价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
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业质量、翻译能力、现场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及思考等方面进行完整的评估。
评价表应体现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专门的评价标准。
七、注意事项在这个部分,需要说明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在实验室和现场操作,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总之,编写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需要详细了解课程要求,掌握必要的知识,注意教学速度,使学生充分理解每个部分,并能够进行实地操作。
同时,在评测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起到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位:单专业:指导老师:课设地点:名:姓学号:日期:教育资料..目录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二)钻孔资料(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完成情况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气象条件(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四)人类工程活动(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六)岩溶及地下水(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三、地基沉降计算四、基坑涌水量预测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教育资料..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一)地基持力层(二)基础形式建议(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九、结论及建议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 1张钻孔柱状图 1:100 1张(2个钻孔)教育资料..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我公司受贵州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钻孔资料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孔,孔距12m。
钻孔记录如下:ZK1钻孔: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 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孔: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 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岩土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班级:10勘察2班指导教师:院长: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市府广场公交换乘中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现商城负一层消防通道下穿市府广场停车场负二层原设计地道总长59.5m ,其中明挖框架段17.5m ,穿越城市主干道至地下停车场段为隧道工程,长42m 。
桩号1+30.827~1+72.827,长42m ;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暗挖法施工。
地下通道为圆形拱衬砌,挡墙式洞口,洞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通道净宽6m ,净高2.5m ,其中开挖高度8.48m ,开挖宽度5.6m 。
结构覆土厚度约为3m 。
隧道穿越地层为杂填土(Qm1)和淤泥质杂填土(Q4a1),其中淤黏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属于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性土。
通道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
主干路中心线接停车场负二层隧道中心线地下通道公交换乘中心市府广场图1 地下通道平面图二衬图2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二、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的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
为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中第9.1.1条作出下列规定: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量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这种要求进行布点和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构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结合本管段隧道的施工特点及设计要求,特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以指导隧道施工。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卢廷浩2003年4月1、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班学生结合实际工程(研究)项目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过程。
作为学生来说,也是本科阶段在校的最后学习阶段。
因而本阶段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1)对本科学习阶段应掌握的知识查漏补缺,充实、巩固,将所学知识完整化、系统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对所学知识的大检阅;(2)利用阅读文献料或实习、现场参观等方式,对岩土与地下工程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最大限度的拓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面;(3)尽可能较大范围的接触实际,培养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懂得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参数)的来源,相关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5)培养创新精神,启发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岩土和地下工程设计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走向社会创业作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另外,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也应切实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师生的交流,培养师生感情。
2、毕业设计(论文)应遵循的原则做任何事要有明确的目的,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毫无例外,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计划原则即事前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或者说应有行动框图。
理顺工作思路,包括设计(论文)内容、步骤,每步计划时间,同时在时间安排上应适当留有余地;(2)完备资料原则工作开始之前,根据计划应充分收集资料,阅读相关资料和相关文献。
系统分析有关数据,应做到正确无误;(3)求实创新原则做设计(论文)时要有创新意识,参考前人的工作,绝不模仿,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不武断、不臆测数据和结果,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轻易否定他人的方案和成果。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岩土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2.2 场地地形地貌2.3 地质构造2.4地层结构2.5场地地下水2.6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2.7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1 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2 砂土液化判别3.3 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4、岩土工程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4.2场地地基土评价4.3不良地质作用4.4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1天然地基基础评价5.2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6 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地下建筑的防水与抗浮6.2基坑支护及降水6.3地下管线6.4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结论及建议7.1 结论7.2 建议附录: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 1张3、钻孔柱状图 1张1、前言1.1 工程概况成都建华投资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某街道修建1幢28层商业建筑,建筑高度120m。
基础拟采用筏形基础,地下室两层,地下室埋置深度10m。
建筑物长度为(80-xh)m,宽度为(20+xh)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等有关规范,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本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本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
综上所述,拟建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级。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对拟建物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工作,并为设计单位提供相关工程地质依据。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2.1 查明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年代成因、地层结构,并进行均匀性评价;查明基础有无下卧软弱和各土层分布情况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单位:专业:指导老师:课设地点:姓名:学号:日期:目录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二)钻孔资料(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完成情况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气象条件(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四)人类工程活动(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六)岩溶及地下水(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三、地基沉降计算四、基坑涌水量预测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一)地基持力层(二)基础形式建议(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九、结论及建议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 1张钻孔柱状图 1:100 1张(2个钻孔)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我公司受贵州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钻孔资料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孔,孔距12m。
钻孔记录如下:ZK1钻孔: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 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孔: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岩土项目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简文彬编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与城乡建设系2004.5.目录一、目地与意义1二、课程设计时间1三、主要内容1四、课程设计要求2五、提交地课程设计成果要求5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7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10附录2:岩土项目勘察报告提纲17《岩土项目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勘察技术与项目专业适用)一、目地与意义《岩土项目勘察》是勘察技术与项目专业<岩土项目专业)地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地课程.在《岩土项目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案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地岩土项目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地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项目实际问题地能力.学生经过课程设计地教案环节后,可系统掌握项目建筑中岩土项目地质条件地分析评价、项目地质问题地处理方法,进行场地项目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项目勘察地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地项目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项目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地项目地质工作,提出合格地项目地质<岩土项目)勘察报告.二、课程设计时间本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学完《岩土项目勘察》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掌握各类项目建筑岩土项目勘察地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地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课程设计地内容.一般定在教案日历地最后一周半进行课程设计地教案工作.三、主要内容侧重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项目勘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该类型岩土项目勘察室内资料整理、土工数据数理统计、报告编写、图件绘制地全过程,为日后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进行实战锻炼.四、课程设计要求一)、总则(1)收集已有岩土项目勘察原始资料,分析建筑场地地项目地质条件,可能存在地项目地质问题.(2)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岩土类型地划分、分层.(3)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统计计算.(4)绘制项目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平面图.(5)提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6)进行建筑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7)编写岩土项目勘察报告.二)、原始资料地搜集与整理以教师提供地岩土项目勘察原始资料为基础,先进行资料地阅读、分析、整理.主要资料目录有:<1)、建筑物平面布置图<1张)<2)、钻孔平面布置图<注:见建筑物平面布置图)<3)、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4)、钻孔稳定水位观测数据<注:见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5)、钻孔孔口标高测量数据<注:见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6)、取样与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实验)记录<7)、土工室内实验报告总表三)、岩土分层根据提供地钻孔野外编录原始资料进行岩土分层,要求分层合理、正确. 四)、项目地质图件编绘在合理分层地基础上编制下列项目地质图件,要求用CAD完成.<1)、钻孔<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每人一张)<2)、钻孔项目地质柱状图<3)、项目地质剖面图五)、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数理统计分析<1)、在岩土分层以及图件编制地基础上,确定土样地位置是否在同一土层中,整理同一层地土样室内实验数据.<2)、对同一层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贯击数等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按下表填写.表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六)、整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实验)数据<1)、对标准贯入实验测试数据<SPT)进行杆长修正.校正系数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P27).《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岩土项目勘察规范》等有关规范可向系资料室借.<2)、对修正后地SPT击数分层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填入上表.七)、确定<计算)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地计算可用查规范表法.<1)、用修正后地标准贯入<SPT)击数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P165-166),获得相应土层地承载力标准值.数据查《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2)、用天然孔隙比e、液性指数IL范》<P165),获得各土层地承载力基本值;对基本值进行数理统计,获得各土层承载力标准值.八)、提出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地建议根据得到地承载力标准值以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基础项目设计相关地地基土层特性计算参数推荐值.若采用桩基础,则有关参数可参考《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附录七<P174-178)地有关内容.数据填入下表.表各土层主要设计计算指标参考值九)、岩土项目勘察报告地主要内容1)、任务要求与项目简况✓勘察方法、执行地规范✓完成地工作量与工作布置2)、建筑场地项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场地土层地项目地质特性<场地土层自上而下描述)3)、地基土层项目性能地定量评价✓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统计分析✓岩土层承载力统计分析结果4)、岩土参数地分析与选用✓岩土特性参数推荐值5)、场地建筑地基适宜性评价及基础方案地选择✓场地项目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建筑基础方案与选型建议6)、附录✓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土层剖面图✓岩土参数实验表五、提交地课程设计成果要求一)、设计书格式用A4纸,计算机打字、CAD出图,正文用小四号楷体字体,表格用五号楷体字体,各级标题用黑体.封面格式示例:二)、课程设计成果提交时间正式报告必须经指导教师初步审查合格后提交.对不合要求地课程设计报告必须先修改至合格为止. 三)、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定标准如下:岩土项目勘察课程设计专业:勘察技术与项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利水电项目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项目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项目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边坡项目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岩土项目勘察规程<JGJ72-9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3> 孙福等编.岩土项目勘察设计与施工.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年.14> 李智毅等编.项目地质学概论.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15> 手册编写委员会编.岩土项目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6> 手册编写组编.项目地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7> 孟高头.土体项目勘察原位测试及其项目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年.18> 李相然等编.城市地下项目实用技术.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年.19> 霍明主编.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20>《项目勘察》杂志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勘察纲要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总工:主任项目师:项目负责人:1.项目简况:受××单位地委托,承担××项目地岩土项目勘察,本项目由××设计院设计.本项目建筑面积为××m23.本项目勘察解决地主要问题4.本项目遵守地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0]85号关于发布《项目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地通知》《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BJ94-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2-91)》《建筑项目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高层建筑岩土项目勘察规程<JGJ72-90)》《软土地区项目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市政项目勘察规范<JGJ56-94)》《土工实验规程<GB/T50123-199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BJ120-99)》参照《岩土项目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5、勘察场地地形、地貌特点6、勘察场地岩土分布特征7、勘察场地岩土项目勘察等级本项目地项目安全等级:××级:××,场地等级:××.综合上述因素,本项目地勘察等级为:××级.8、勘察工作量:8.1 钻探:遵照《建筑项目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项目勘察规程<JGJ72-90)》、《软土地区项目地质勘察规程<JGJ83-91)》.在勘测场地共布置××条勘探线,勘探线间距为××M,勘探点间距为××M<详见“勘探点布置图”).其中:控制性钻孔××个<取原状土钻孔××个,)控制性钻孔深度为M<或穿过层M),一般性钻孔××个,深度为××M.详见附表一:“钻探任务书”.8.2 原位测试:遵照《静力触探技术规程<CECS04-88)》《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勘测场地共布置:静力触探孔××个、动探孔××个,标贯孔××个、波速孔××个,详见附表二:“原位测试任务书”8.3 取岩土试样要求:取原状土技术质量等级:××级8.4 室内岩、土、水实验遵照《土工实验规程<GB/T50123-1999)》8.4.2 土工实验----------------------------------------------------------------------------------------------------------固结实验:包括高压固结实验,获得压塑系数、固结系数、前期固结压力等项目根据需要在备注中注明剪力实验<三轴剪):包括直接快剪<Q)、固结快剪<CQ)、固结排水剪<CD)、不固结不排水剪<UU)、固结不排水<CU):根据需要在备注中注明.------------------------------------------------------------------------------------------------------------8.4.3 水质分析9.应提交资料目录11.参加项目人员与分工项目负责人:钻探:钻机机<班)长随钻机地质编录员安全员静力触探:触探机操作员触探仪器操作员:安全员:室内实验负责人:安全员:内业资料整理负责人:附表一:钻探任务书项目名称:钻探负责人:主任项目师:项目负责人:钻探编录员:-------------------------------------------------------------------------------------------------------------------注:任务类型::指控制性钻孔、一般性钻孔、取土、石、水试样钻孔、标贯孔、静力触探孔、动力触探孔等等.---------------------------------------------------------------------------------------------------------------------附件二:主任项目师:项目负责人:-------------------------------------------------------注:软土层不测标贯--------------------------------------------------------备注:技术安全交底内容和签字:附录2:岩土项目勘察报告提纲<×××××××)项目岩土项目勘察报告勘察阶段:院长:审定:审核:组长:项目负责人:编写人:目录1.前言2.地形3.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4.场地地下水情况5.项目抗震评价6.岩土实验及原位测试成果统计分析及评价]7.岩土项目条件分析8.岩土项目问题分析及建议9.结论及建议1.前言1.1 项目简况21.2 任务要求1.3 勘测工作方法:本项目地项目安××级:场地等级为:××级;地基等级为:××级,综合上述因素,本项目地勘察等级为:××级.1.3.1 钻探工作:按××原则,在勘测场地共布置××条勘探线,勘探线间距为××,勘探点间距为××M.布置工作量如下表遵照《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1.3.2 原位测试:布置工作量如下表1.3.4 岩土室内实验项目与方法<遵照《土项目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场地地形、地貌3 场地项目地质条件3.1 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拟建勘察场地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2001)》]如下:耕土:灰黑色,湿,可塑.厚度 M.素填土:人工堆积,××色,湿,中密,组成物质为××组成,场地内厚度变化较大,场地地××测厚度为××M,场地地××测厚度为××M.最大厚度××M,最小厚度××M,平均厚度××M.杂填土:人工堆积,××色,湿,中密,组成物质为××组成,场地内厚度变化较大,场地地××测厚度为××M,场地地××测厚度为××M,最大厚度××M,最小厚度××M,平均厚度××M.粘土:冲积,××色,可塑,湿,包含物有×××××,土层结构××,厚度××M.粉质粘土:冲积,××××色,可塑,湿,包含物有××,土层结构××,厚度××M.粉土:冲积,××色,可塑,湿,包含物有××,土层结构××,厚度××××M.淤泥:淤积,灰黑色,湿,可塑.包含物有××,土层结构××,厚度××M.淤泥质土:淤积,灰黑色,湿,可塑.包含物有××,土层结构××,厚度××M.中砂:冲积,××色,湿—饱和湿,中密,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状,颗粒级配:〉0.2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厚度××M.粗砂:冲积,××色,湿—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颗粒级配:〉0.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厚度××M.细砂:冲积,××色,湿—饱和湿,中密,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状,颗粒级配:〉0.07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厚度××M.粉砂:冲积,××色,湿—饱和湿,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状,颗粒级配:〉0.07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中密.厚度××M.粉细砂:冲积,××色,湿—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状,以粉砂为主,颗粒级配:〉0.07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与细砂呈夹层状.厚度××M.粗中砂:冲积,××色,湿—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状,以粗砂为主,颗粒级配:〉0.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与中砂呈夹层状.厚度××M.中细砂:冲积,矿物成分为××,湿—饱和,中密,颗粒形状为××状,以中砂为主,颗粒级配:〉0.25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与细砂呈夹层状.厚度××M.砾砂:冲积,××色,湿—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颗粒形状为××状,以粗砂为主,颗粒级配:〉2mm粒组含量为××%,〈0.005mm粘粒含量为××%.与中砂呈夹层状.厚度××M.卵石:冲积,××色,湿—饱和,中密,卵石成分为××,卵石形状为××状,风化程度××,颗粒级配:〉20mm粒组含量为××%,孔隙中冲填砂<粘性土),厚度××M.碎石:冲积,××色,湿—饱和,中密,碎石成分为××,碎石形状为××状,风化程度××,颗粒级配:〉20mm粒组含量为××%,孔隙被砂<粘性土)所充填,厚度××M.块石:人工堆积,××色,湿—饱和,稍密,块石成分为××,块石形状为××状,风化程度××,颗粒级配:〉200mm粒组含量为××%,孔隙度大,孔隙中无充填物,厚度××M.花岗岩残积粘性土:××色,稍湿,硬可塑,厚度××M.花岗岩残积砂质粘性土:××色,稍湿,硬可塑,含砂量约××%,厚度××M.花岗岩残积砾质粘性土:××色,稍湿,硬可塑,含砾砂量约××%,厚度××M.××岩:全风化,××色,主要矿物成分:××××,呈土块状结构,主要矿物均已风华成粘性土.厚度××M.×××岩:强风化,××色.主要矿物成分:××,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为张裂隙,裂隙面被粘性土所充填,岩体被切割成碎块状.碎块粒径××CM.岩芯采取率××%,RQD××%,厚度××M.×××岩:中风化,××色.主要矿物成分:××,呈块状,碎块粒径××CM.裂隙较发育,为张裂隙,裂隙面无所充填物,岩体呈岩盘状产出.岩芯采取率××%,RQD××%,厚度××M.×××岩:微风化,××色.主要矿物成分:××,呈致密块状,裂隙部发育,岩体呈岩盘状产出.岩芯采取率××%,RQD××%,厚度××M.*******************************************************************************岩浆岩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流纹、流层;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产出<岩盘、岩墙、岩床、岩脉、岩珠)特点.沉积岩描述内容:颜色,胶结物质,组成物质成分;层理、层面;整合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产出<巨厚层状、厚层状、薄层状、互层状)特点.变质岩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片理、劈理、剥理;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产出特点.*******************************************************************************2.2场地岩土项目特性<依据GB50007-2002)场地岩土地项目特性见表2.2.1-1;2.2.1-2;2.2.1-3;2.2.1-4粘性土地项目特性表 表2.2.1-1注:内摩擦角、粘聚力指标为标准值;其他指标均为平均值砂土<碎石类土)地项目特性表 表2.2.1-2注:上述指标均为平均值注:f rm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地平均值注:f ak ---基础埋深为0.5M ;基础宽度小于或等于3M 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 ---不需经过深度与宽度修正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场地地下水情况3.1 简况场地内地下水有以下几中年感类型:①包气带中上层滞水,它赋存於粘性土地孔隙中地,其地下水位埋深为××M,标高为××---××M,它地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水量较小,渗透系数××cm/s②赋存於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孔隙中地潜水含水层,其地下水位埋深位××M,标高为××---××M,具有承压性地潜水含水层<不具有承压性地潜水含水层),承压水位××M,标高为××---××M;它地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不大,水量较大,渗透系数××cm/s.③赋存於基岩地裂隙中地裂隙水<岩溶中地岩溶水),其地下水位埋深为××M,标高为××---××M,它地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不大,水量较大,渗透系数××cm/s.3.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场地环境类别为:××类.根据场地取地下水试样分析成果<附表一),根据《岩土项目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地下水腐蚀性作如下地评价:3.2.1 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评价如下场地环境类型为:××类硫酸盐<SO4-2)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镁盐<Mg2+)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铵盐<NH4+)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苛性碱<OH-)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总矿化度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结论: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级3.2.2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地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场地地层渗透性类型:××型,PH值××腐蚀性等级为××级侵蚀性CO2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HCO-3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结论: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级3.2.3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地钢筋地腐蚀性评价<Cl-)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结论: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地钢筋腐蚀等级为××级3.2.4 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PH值××,<SO4-2+Cl-)含量××mg/L,腐蚀性等级为××级结论:地下水对钢结构等级为××级4、项目地震4.1 项目地震地基设计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本项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级拟建勘察场地地构筑物地抗震设计参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规定: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设计地震分组:第××组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为d=××M场地覆盖层范围内各土层地等效剪切波平均值V cs=××m/s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建筑物设计特征周期:××s构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构筑物设计特征周期:××s4.2 饱和土液化判断勘察场地饱和土层地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Q4),地震烈度为××度,地下水埋深d w为××M,××号土层初判为可液化土层,该层<0.005mm地粘粒含量××%,.4.2.1 天然地基饱和土液化评价:基础埋置深度d b为××M;土层名称:××;属于饱和<非饱和)土层液化土特征深度d0为××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 u为××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地地下水埋深与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均满足以下条件:d0+d b-3=××Md w>d0+d b-3。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岩土工程》
学生姓名:张小飞
学号:09201030223
班级:09勘查2班
指导教师:汪东林
院长:丁克伟
一、课题设计与分工要求
(一)设计课题
1、课题一:市府广场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2、课题二:飞凤街地下主通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二)课题分工与要求
1、课题一:由学号尾数为单号同学完成。
2、课题二:由学号尾数为双号同学完成。
3、要求:各班学习委员(或班长)负责对本班同学按学号划分课题,并将课题的分工名单在完成设计任务后一起上交指导教师。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见地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制定和实施,了解并掌握地下工程监控量测流程;
2、综合运用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正确地依据和使用现行技术规范,并能科学地搜集与查阅资料(特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3、掌握隧道工程监控内容和目的;掌握测试点布置、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掌握监测频率;掌握监测控制标准;
4、了解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5、要求同学们以课题为核心,即要求团结协作,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又要求养成独立自主,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
(一)计算书一份
1、设计资料:任务书和必要附图;
2、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3、监控量测内容(其中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4、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
5、监测断面和监测点的布置;
6、监测频率的确定;
7、各个监测项目的监测控制标准;
8、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以及监控量测管理。
(二)绘制监控量测方案图
1、监测断面布置图;
2、各个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图;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设计时间:一周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刘招伟主编,科学出版社;
2.《地下工程浅埋暗挖通论》,王梦恕,安徽教育出版社社;
3.《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杨其新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关宝树,人民交通出版社;
6.《岩土工程》,汤康敏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8.各种隧道设计标准图集。
六、设计资料
题目1:本工程为市府广场公交换乘中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现商城负一层消防通道下穿市府广场停车场负二层,原设计地道总长59.5m,其中明挖框架段17.5m,穿越城市主干道至地下停车场段为隧道工程,长42m。
桩号1+30.827~1+72.827段,长42m;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暗挖法施工。
地下通道为圆弧拱衬砌,挡墙式洞口,洞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
通道净宽6m,净高2.5m,其中开挖高度8.48米,开挖宽度为5.6米。
结构覆土厚度约为3米。
隧道穿越地层,为杂填土(Qm1)和淤泥质杂填土(Q4a1),其中淤黏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属于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性土。
图1 地下通道平面图
衬
图2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
题目2:飞凤街地下通道位于长江中路与飞凤街交叉口,通道下穿长江中路,在道路两侧及路中BRT 站台处分别设置出入口。
地下主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通道主体断面形式为拱顶直墙,采用CD 法施工,开挖跨度为6.54米,开挖高度5.1米,通道长约52米。
结构覆土厚度约为4米。
此通道所处位置地貌单元属南淝河一级阶地,上部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
19.0m,根据探测报告显示上部覆土1.6~5m为杂填土,结构顶局部含有淤泥质填土,对施工不利,。
结构底部位于粉质粘土中,与下层粉细砂联通,底板以下粉土夹粉细砂中赋存承压水,承压水头3m。
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3和图4所示。
出入
A
图3 地下通道平面图
隧
二衬
道
中
线
初衬
图4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