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语言运用的主观化倾向及理性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447.2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韦海成[摘要]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伴随着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网络文学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正悄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与传统文学相比, 网络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语言更灵活、更生动、也更多变、更能够敏感地反映互联网的发展给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本文试图从语言风格、语言组成以及语种方面对网络文学的语言进行粗浅地梳理和评析。
关键词:网络文学特点语言风格语言组成语种电脑网络作为新的媒体,不但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多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生活。
假如有一天,你收到这样的来信:“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不用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
94酱紫,呵呵:)……”。
请千万不要惊讶,它既不是江湖黑话,也不是出自疯人之口,而是典型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不同的网上空间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本文着重剖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
目前,文学界对“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多有争议,褒贬不一,而且至今还没有给网络文学一个明确的定义。
目前的相关研究对网络文学两种结论:一、纸质文学作品通过扫描仪或人工录入等方式上传至网络。
严格意义上讲,它不过是一个电子化了的图书馆。
二、网络写手直接在网上发表并传播的作品,即网络原创文学。
网络文学的生存和创作离不开互联网,是网络文学产生的基础,因而网络的一些特点暗中决定着网络文学语言的特点。
从语言风格方面看,口语化、简约性和娱乐性是网络文学的显著特点。
从语言组成方面来看,网络文学体现出谐音化、符号化的特点。
一、口语化网络文学语言的主体仍是书面语,但受到口语的影响,已经相互融合、渗透。
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
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
网络文学的评论和评价网络文学,也被称为网络小说,是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小说作品,其形式和文化价值与传统的书面小说有所不同。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和商业产业,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的乐土。
在这个背景下,网络文学的评论和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网络文学评价的现状和问题网络文学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很多评价标准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和表面的。
有些读者可能喜欢快节奏、充满悬念的小说,而有些读者则喜欢思想性、深度的作品。
这不同的审美观念往往导致了评价标准的不同。
有时,一部小说的口碑和点击量并不一定代表着它的品质,而只能说明它的受欢迎程度。
网络文学评论和评价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粉丝团”和“水军”的出现。
粉丝团指的是某个作者的忠实粉丝群体,他们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大肆“刷书”和“吹书”,推高作者的名气和作品的点击量。
而水军则是一些网络营销公司雇佣的人员,他们以低廉的价格可以为某个作品增加大量的点击量和好评。
这些人为作者和作品创造了虚幻的“热度”,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二、网络文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网络文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当建立在文学本体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特有的表现方式和受众需求进行评价。
下面,本文提出几个可能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和方法:1、情节与人物情节是网络小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应当紧凑有序、具有冲突和高潮,并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等方式呈现出来。
评价一个小说的情节可以从紧凑度、逻辑性、吸引人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人物是情节的核心,也是小说的灵魂。
每个人物都应当具有独立、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刻画得真实感人。
评价一个小说的人物可以从立体性、特质构建、形象鲜明和情感共鸣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语言和文体网络文学语言的风格多样,可能包括网络流行语、方言俚语、外来词汇等多种语言元素。
语言应当具有流畅度、生动性、艺术性和节奏感。
文体则应当根据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结构来选择,可以是故事叙述、笔记体、日记体、长篇韵文等。
网络文学的语言内容剖析作者:陈玉芳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第07期【摘 ;要】网络文学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都与传统文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由此决定了网络文学内容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当前我国文学创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文章从题材内容、文字语言、风格特征的角度,系统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内容特征,由此对网络文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网络文学题材内容文字语言风格特征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与网络媒体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和文学现象,呈现出技术科学与文艺风格的双重特征,由此塑造出与传统文学的鲜明差异,奠定了其在整个文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基于此,加强对网络文学内容特征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此种文学艺术形式风格特征与艺术价值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明确其潜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由此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网络文学的题材内容特征目前,网络文学主要是以青春言情、武侠奇幻、悬疑推理、军事历史四类题材为主,从而打破了传统经典文学厚重、大气的题材特征,表现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风格特点。
1.青春言情情爱是普世大众生命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俗文学永恒的创作主题。
在网络空间中引起轩然大波的第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一部典型的青春言情作品,随后又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纪瑗瑗《翻译官》、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黄湘子的《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孙睿的《草样年华》以及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二三事》《蔷薇岛屿》《莲花》等。
这些作品或者是秉承传统通俗文学的创作方式,首先预设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架构,随后穿插一角或者是多角的情感纠葛关系,在一波三折之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是描写一群自甘放逐的都市边缘人的爱情故事,散发出浓厚的自恋情结和小资情调。
2.武侠奇幻与传统武侠文学所注重的历史故事、时代背景、厚重思想所不同的是,网络武侠文学将侠士枭雄、神仙妖魔、超人畸人设置在一个虚拟的江湖、宫闱、天界、冥府、战地、异域等情境中,进行斗法、伏魔、历险、征战、复仇活动,从而使整个文学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奇幻或者是玄幻的特征。
网络小说的语言和风格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了当下广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网络小说具有海量的读者群体和丰富的题材类别。
作为网络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语言和风格是决定小说成败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语言的表现手法、风格的形式和对读者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言的表现手法网络小说作为虚构文学的一种,其语言工具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运用到各种文学手法。
其中,言语的描写是尤其重要的。
在网络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个性、观念等方面的塑造。
通过对话来描绘人物,不仅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形象,而且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此外,网络小说也常常运用到复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有时,作者甚至会在叙述中穿插一些诗句、歌词等,以突显文章的文学性和美感。
二、风格的形式网络小说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与网络小说的流行性和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一些网络小说常常采用夸张、离奇、惊险、唯美的风格,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这种风格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而且还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除此之外,一些网络小说作者也喜欢采用抒情、清新、自然、朴实的风格,以传递出一种浪漫的、温馨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心愿。
这种风格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舒适的、安静的美感。
三、对读者的影响网络小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影响读者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其中,语言和风格决定了网络小说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一些网络小说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意,传递出正能量和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良好心态。
这种网络小说不仅能够引领读者进入正面的人生轨迹,而且还能够间接地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贡献。
但是,一些网络小说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诉求和影响。
如某些网络小说作品中充斥着恶俗、庸俗、低级、暴力、淫秽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会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而且还会对读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与叙事手法网络小说作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不断发展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
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段吸引了广大读者,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本文将围绕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与叙事手法展开讨论。
一、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先,网络小说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传统印刷版小说相比,网络小说通过插图、配乐等方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表达语言和风格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虚构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不同类别的网络小说在叙事风格和语言用词上都有所差异,给读者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这些不同风格的网络小说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使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网络小说在情感表达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网络小说以其真实的情感刻画和具体的描写方式打动了读者的心,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网络小说中丰富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网络小说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突出的艺术特点,使读者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共鸣。
二、网络小说的叙事手法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示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魅力。
首先,网络小说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束缚,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回溯、想象、跳跃等手法,网络小说让读者在故事中抓住重点,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其次,网络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事的方式,突破了单一视角叙事的局限。
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切换,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多视角叙事不仅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意。
最后,网络小说运用了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叙事手法。
通过虚构元素的渗透,网络小说在艺术上注重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
专题讲座七: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2005年04月28日)浏览人次405提要本文综述当前国外关于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和“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情况。
“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
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跟近来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
文章首先对研究比较集中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即1)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2)说话人的情感(affect);3)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
对“主观化”的研究有侧重历时相和侧重共时相两种取向,前者以E.Traugott的“语法化”(Grammaticalisation)研究为代表,后者以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代表。
本文对这两种取向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作了介绍。
一、什么是“主观性”和“主观化”?“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
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参看Lyons 977:739) “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
按照这个定义,“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即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即表现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
当前对“主观化”的研究取向,有人侧重“共时”,有人侧重“历时”。